第一章 北京的紫禁城
龙生九子 中国的封建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所居住的宫殿里也到处以龙的形象作为装饰。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处处皆可见到龙的形象和各种化身。 在中国很早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龙生九子,并非实指龙恰好生有九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数里九为最大,往往以九来表示 极多,并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九也是个吉祥富贵的数字。龙生九子的传说盛行于明代,人们汇集了古代各种文献中的诸多怪异的兽形而演化为龙子,俗称神兽、瑞兽,并把它们安置装饰在建筑和器物等各种重要的场所之上,让它们“各司一职”,孕育吉祥,免祸消灾。 虽然龙生九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以来并没有固定的说法,直到明代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在明代的一些学人笔记中,如陆容的《菽园杂记》、 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沈德符《万厉野获编》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并不统一。 最著名的说法,见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 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趴蝮,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再有说为:长子赑屃,次子鸱吻,三子蒲牢,四子狴犴,五子饕餮,六子趴蝮,七子睚眦,八子狻猊,九子椒图;又有一说为:老大赑屃,老二鸱吻,老三椒图,老四麒麟,老五睚眦,老六螭首,老七嘲风,老八蒲牢,老九囚牛。等等。 龙生九子另外还有诸多的版本,但大致不外以上的数种,唯有弟兄排序的次序不同罢了。在众说纷纭的龙子传说中,还有把朝天犼、貔貅等也列为龙子中的说法。总之,被列为龙子的兽形大致有以下数种:赑屃、鸱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囚牛、嘲风、负屃、螭首、麒麟、朝天犼、貔貅等。 对这些龙子的形貌特征的解说,在各家笔记的记载当中也各有不同,有的重读音,有的重生平,有的重传奇,有的则重传承,可谓见仁见智。其中,赑屃相貌似龟,喜欢背负重物,石碑之下可见其身影;鸱吻好望能吞,又可镇火辟邪,殿宇主脊之上可见其形;蒲牢好鸣,性惧巨鲸,见之则高鸣,故令居于钟上,并将撞钟长木雕作鲸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狴犴形貌似虎,秉直刚正,好狱讼之事,它的形象被刻铸在监狱牢房之上,又常饰于官衙的大堂两侧;饕餮其性贪婪好食,多附于鼎;趴蝮性喜水,故令居水畔桥头;睚眦其性好杀,以其形饰于刀剑兵器,以彰杀气;狻猊貌似狮子,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椒图其性好闭,喜僻静,忠于职守,令居于门首;囚牛其性好乐,故立于琴头;嘲风平生好险好望,蹲踞于屋脊檐角之上;负屃雅好斯文,故盘绕于碑头;螭首为无角之龙,能吞江吐雨,肚能容水,故令其排水;麒麟似鹿而大,牛尾马蹄,不畏焰火,可避火驱邪,常立于重要建筑门首;朝天犼好守望,可上传天意,下达民情,使居于华表之端;貔貅龙头马身麟脚,形状如狮,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又说其貌似金蟾披鳞,大嘴无肚只进不出,性喜食四方财,故以其为是聚财增运的之祥兽。
紫禁城内,无论是大殿主脊之上的鸱吻,还是宫门上的铺首门环,从须弥座上的吐水螭首,到高耸矗立华表之上的望天蹲兽,到处都可以见到传说中的龙子们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