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9|回复: 2

旧居记忆---东珠市口(之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6-10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井人物

东西珠市口大街是南城一条主要大街,居民五方杂处,各色人等的生活虽清贫但也富有情趣。记忆最深的是大约住在高筱胡同口附近的一位盲人,每天下午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点着地,由西向东到三里河邮局取了报纸,再由东向西点着地一路叫卖,扯着真正的破锣嗓子拉着长音:“北京晚报------”。风雨无阻。那时北京晚报二分钱一份,父亲及街坊中的父辈们有时会多给一分钱。

这条街上虽大多为下里巴人,可也有几个算的上是显赫人物。

路北的三里河车站由东往西几乎挨着有三户人家。第一位真名叫什么忘了,绰号“大耗子”,据说在国共两党均有子女做高官。有钱。水道子电影院和东八角小学据说是他贡献给国家的。住一套标准的四合院,旁边的幼儿园应该是他家原来的花园改的,红色大木门。说起幼儿园,有段故事,幼儿园门上有个电铃按钮,安的挺高。那时有电铃的不多。我还小,看着按钮老想按,想看看按了有什么结果。人都有个心理,越得不着的东西越想。有一天我蹦着高的按也按不着,过来一个大人说:“小朋友,我来帮你”,我说谢谢。他就按了,我赶紧说:“叔叔快跑”,我就跑了,那人没反映过来,幼儿园里出来人把那人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因为常有小孩乱按铃。我在远处看着那叫一个乐。

第二位叫崔耀庭,搞收藏的朋友可能有知道的,是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常常有小车接到故宫博物院会商鉴定之类的活动。文革抄家,家财散尽,被轰到我家小院东厢房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中渡过残年。我一小孩,不知道划清界限之类的事情,常常找他玩,他也巴不得有个人说话。虽说家财散尽,可搬来时坛坛罐罐也堆了半院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不少好东西。一个红木橱柜,俗称“气死猫”,当然是他告诉我才知道叫“气死猫”的,当时就觉得名字起的挺好玩。有一个没盖的箱子,不大,箱子里都是些破瓷片,破石头。我曾拿出一个碗底问他这破玩意有什么用,他说你可别小看,它值半个北京城。可能他有些夸张,但我回想起来应该是一个元青花瓷碗。箱子里还真有个整东西,一对澄浆蛐蛐罐,罐底有款识。小孩子对款识没感觉,对蛐蛐罐可喜欢的不得了,他见我喜欢就送我了,很长时间招来众多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可惜后来不知哪去了。人和物是有缘份的,有缘无份会得而复失,有缘有份失而复得,无缘无份会擦肩而过。人和人也是这样。所有东西里最完整的是一对花鸟粉彩盖罐,当时不懂什么粉彩,是他告诉的。只是觉得非常漂亮。为什么能完整保留下来呢?原来其中一只里放着他老伴的骨灰,他说另一只等他死后把骨灰放入一块埋了。大概红卫兵觉得不吉利或者多少还有点恻隐之心,这对花鸟粉彩盖罐劫后余生了。崔老先生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久,大概那边的古玩比这边多了,去那边当会长去了。一位大玩家,最后只落了一对粉彩罐。唉,造孽啊。

说到造化弄人,引出了第三位人物,京剧表演家李和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和字科生,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早年拜高庆奎为师,后拜周信芳。其艺术成就如何,有机会咱们下面单聊。夫人是评剧艺术家李忆兰女士。早年住在我家斜对面一条夹道的尽头,夹道里共两家,夹道中间一户人家向东开门,院子中间有石假山,北房三间带廊,有西厢房。也是个有钱人家,文革时被逐出。尽头是李和曾家,北房五间半,开量不大,有东西厢房,无倒座房,院子不大。从建筑形制和格局来看,整个夹道应该为同一建筑。先生一家文革时被驱至南缺子(群智巷)一间很小很矮的小房内居住,我曾在某一夏日看到过,老先生在自家门口坐一小凳,煽着大芭蕉扇,一脸的憔悴,让人心酸不已。

http://blog.sina.com.cn/yyt001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情此景,令人遐想万千啊
发表于 2008-7-9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好的文章啊!!看了真喜欢!!您的博客也很好。喜欢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36 , Processed in 1.12057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