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5|回复: 8

黄酱的制作工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6-13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酱是由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生化反应,而酿造出来的一种发酵调味品,它是以大豆(也有以蚕虫代替大豆)和面粉为主要生产原料,将大豆黄豆精选,剔除坏的、变质的豆粒和其它杂质,清水洗净,放进大锅里加水煮熟,待汤焅净,切不可焦糊,豆粒用手一捻极酥烂,熄火焖至次日上午,豆焖成呈红色。然后用磨盘磨成均匀豆泥。酱泥干湿适宜,过干则难以团聚成坯,影响正常发酵;水分过多则酱坯过软难以成形,坯芯易伤热、生虫、臭败。酱坯大小一般以三斤干豆原料为宜,约为30公分长的横截面积20平方公分柱体,易于发酵酶变。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坯外干(约三、五日),然后在酱坯外裹以一层牛皮纸(防止蝇虫腐蚀、灰尘沾污等),放在阴凉的地方通风处,坯件间距约一寸,酱坯多时可以分层摞起,但以细木条隔开,约一周时间将酱坯调换位置继续贮放如前。发到一定的程度,里面都长白毛了才好。待之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开始下酱。去掉外包装纸后将酱坯入清水中仔细清洗,刷去外皮一切不洁物;然后将酱坯切成尽可能细小的碎块,放入缸中。缸要安置在窗前阳光充分照射之处,为避免地气过于阴凉,一般要将酱缸安置于砖石之上。随即将大粒海盐按二百斤豆料、一百斤盐的比例用清净的井水充分融化,去掉沉淀,注入缸中,水与碎酱坯大约是二比一的比例。然后用洁净白布蒙住缸口。三天以后开始打耙。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订了一块板)打耙,大约坚持打耙一个月时间,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二百下左右,把沫子盛出来丢掉,直到将发劲儿(酱液表面生出的沫状物)彻底打除为止,每天打耙酱会变的很细,等酱发了就可上市。此间,要特别注意避免“捂了酱头”——酱液发酵过劲儿而产生异味。为了通风防雨,缸口上要罩上一顶“酱缸帽子”。酱帽的传统制法是就地取材用秫秸或苇子秸编成大草帽形状,既透气又防雨水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酱油与酱油的「古法酿造法」   中国酱油酿造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之久。先人从周朝开始就用纯粮酿制,天然发酵,酿造出的酱油有特殊的酱香味。历史上造酱的作坊不少,而且在都会城镇中,很早便有向社会各阶层售卖的酱油,不乏名品,如苏州酱油、扬州酱油、黄豆酱油、蚕豆酱油、套油、白酱油、麦酱油、花椒酱油、麸皮酱油、米酱油、小麦酱油、黑豆酱油、千里酱油等等。然而,酱油一度也是贵价品,大部分的平民及农民并不常吃这种需要花钱买来的酱油,因此平素很少用酱油,烧菜往往是舀上一勺自家晒制的酱来爆锅,就代替了酱油,只有逢年过节或迎贵客时才用。另外一个以使用酱油调味着名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酱油在世界上也十分有名,且质量上乘且平均。   酱油一般都是以黄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并利用麴菌将原料分解,下缸後经酵母菌及乳酸菌发酵而成;有的也以黑豆为原料制造,被称为黑豆酱油,又称为荫油。一般先将黑豆煮熟,加上酵母菌发酵,再经过压榨、过滤和精炼等过程,才酿出又香又醇的酱油。古法酿制酱油,有一半制作条件须仰赖自然界配合,所以每一个制作过程都要控制得当,才能确保香醇的品质。在台湾,黑豆酿造的酱油十分有名,如西螺酱油,它用传统古法酿造,滋味不同一般,有着浓而绵长的酱香,用西螺酱油煮出来的菜,虽然经过1-2小时的烧煮,竟然香味不失。 传统的酱油酿造方法(古法酿造法)   酱油制作的第一阶段:首先将黑豆(或黄豆)浸泡12小时,糯米约3、4小时,两者混合并加水蒸煮,时间约一小时;再加上麴菌(古法并不用麴,让豆米自然长?,如此较不稳定且时间较长),利用麴菌发酵,时间约需20小时,然後放置於略通风的室内,此时使「豆豉」产生香气并开始发热。接着用竹筷翻动豆豉,让热气散出,并保持摄氏40至45度左右。豆豉经过一天散热後,会麴化长出绿绿的绒毛,气味淡香,再拿到广场晒太阳二至三天;紧接着撒食盐,食盐的含量按出品率的17%来计算。并须分二次放;第一次放三分之一的盐并曝晒,第二天再加三分之一,并略加搅拌均匀;第三天亦同,尤其食盐的份量必须均匀,否则豆豉很容易酸化,加盐的豆豉在阳光下继续曝晒一星期後便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   第二阶段:则是将曝晒好的豆豉倒入酱缸内,并铺上一层纱布,以免苍蝇、昆虫等跑进去,同时每天按上午、下午翻搅酱缸内豆豉各一次。如果夏季阳光炙热,豆豉腌晒一个月即可开缸取用,不过古法制造的酱油,每个酱缸均须三个月以上才能取出蒸制,因为那时豆豉已转化成氨基酸,味道甜香。   第三阶段:开缸将豆豉渗出之汁,再加盐水蒸煮,即成酱油,但必须用平箩滤去豆渣或者用千斤顶压榨,将滤汁入大锅煮开半小时以上,在清除豆渣,并将上层酱油盛放在大水缸里,便是香醇甘美传统荫油,而装瓶出售。   一般来说。腌晒好的豆豉开?之後,上部位较乾,会酌量添加水、调味料等煮出,作成等级较普通的酱油。?之中底部,豆子?酵相当完全(几不成形了),吸取出的原汁,即为「生抽壶底油」,若加焦糖熬煮,则为一般所谓「壶底酱油」。此方法历时久、费人工、占空间,价位自然较高,但风味的确较佳。   一般而言,酱油依制成方式可分为纯酿造酱油、半化学酱油及化学酱油。纯酿造酱油,便是以上述方法酿造的。半化学酱油,则是以胺基酸分解液为原料,添加麴菌後发酵而成,可缩短发酵时间,但风味不及酿造酱油;此类方式是目前日本、台湾、韩国及中国大陆等地区的主要生产酱油的方式,产品亦为市场上的主流。至於化学酱油,是以盐酸分解蛋白质,并酌加酱色及甘味剂而成;制程仅约3-5天,所得之酱油风味较差,稍有刺鼻味及异臭味,因此较难为人们所接受。 酱油的种类与选用   酱油可分为生抽或老抽,有的地方称为「白酱油」或「红酱油」或「黑酱油」。生抽或白酱油是指直接提炼出来的酱油,有特殊的酱香,味鲜美。而用焦糖(即糖色)色後的酱油则称为老抽或红酱油,有的还加入香菇等增香。低盐酱油是因应近年来高血压与脑血管病变而生的新产品,主要是这一类成人病与钠的摄取量有密切的关系所致,而钠的主要来源即为食盐。   东方人又特别偏好食用含高盐的食品或调味料,因此在烹调过程中除了添加食盐外,酱油更是多数餐饮中不可或缺调味料。对亚洲人来说,更需要注意的其实是酱油中的高盐分。一般酱油中盐的比率约为16-18%,含量相当高,如长期食用又不控制食用量,容易罹患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业者在健康诉求下,推出所谓的薄盐或无盐酱油,其中,低盐酱油的盐分含量大约降至10%左右,而无盐酱油则几乎以氯化钾来代替氯化钠;这两类酱油对於饮食必须控制盐份的人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而言,钾对健康的影响比钠更大,反而不适合食用无盐酱油。
发表于 2008-6-13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6-13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6-13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消化。
发表于 2008-6-13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发表于 2008-6-25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东北的时候做的叫大酱.

[em01]
发表于 2008-6-29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9][em09][em09]
发表于 2008-7-22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热,炸酱,吃面.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3:55 , Processed in 1.1226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