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4|回复: 2

北京名小吃简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4-20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爆肚 2 j$ J# L% [4 K$ e+ [ W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 _% n- F* e t0 [4 @. f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 r) n& c1 w( O3 N' z7 B7 @0 r, a 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象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9 X2 }$ q* P' g" @ 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 + Z# g$ p" P7 T3 d2 S& b/ R# @4 o; M角就很喜食爆肚。

茶汤 ) u/ p: m1 F1 K& d! x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炒肝 & r' W) ^. `2 V$ E

  5 s* N' y3 P) L; V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实奶厣?.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 ( k) m( G5 G. E$ H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铺面者首推前门外的会仙居。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豆汁3 q7 }6 v* p5 _- g9 g* L& v! ^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

  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

灌肠 # p4 E% y) d* S; O

  北京独特的风味小吃。明刘若愚《明宫史》中就有所记载。灌肠的色泽粉红,鲜润可口,咸辣酥香,别有风味

  清光绪福兴居的灌肠很有名气,人称普掌柜的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西太后所喜。

 5 A* e' q- a/ e, ?+ f2 a, `5 q( o' W6 L  各大庙会所卖灌肠是用淀粉加红曲所制。据说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后来由于猪小肠与淀粉不相合,就用淀粉 8 Q) k- U; } S8 }4 x# }* L, [搓成肠子形,上锅蒸,但保持了灌肠的名称。再后也不用绿豆粉了,颜色也不象以前的好看。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焦圈% b |; h* T. P; B$ a3 Y

  北京风味小吃。本品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种古老的食品。

  南来顺饭庄里曾有个“焦圈俊王”,他的技艺无人能及,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样,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姜酥排岔0 W) f }% L& B

  姜酥排岔又叫姜汁排岔,蜜排岔,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姜酥排岔色泽浅黄,光亮而不黏,精巧别致酥脆香甜,回味悠长。

  北京南来顺饭庄制作的姜酥排岔,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三鲜烧麦- G2 V+ g' U O8 m- K

  烧麦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烧麦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烧麦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麦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钝列满盘”的说法。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

  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馆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

馓子麻花 & Z; K) T. b$ V% ^, `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豌豆黄 - U$ g$ S$ a# B. X+ I8 g6 I

 : I' D' [8 G6 x$ {1 O! t& D7 \  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 ' T, K: ` p0 v6 Q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 J0 V/ z' G) K9 s; _9 R$ z& f 消暑佳品。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豌豆黄,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芸豆卷 6 ~& p6 L, z8 _( p/ l2 M# A

  芸豆卷是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吃吃侃侃在2008-4-20 19:21:48的发言: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
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象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
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
角就很喜食爆肚。

茶汤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实奶厣?.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
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铺面者首推前门外的会仙居。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豆汁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

  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

灌肠
  

  北京独特的风味小吃。明刘若愚《明宫史》中就有所记载。灌肠的色泽粉红,鲜润可口,咸辣酥香,别有风味

  清光绪福兴居的灌肠很有名气,人称普掌柜的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西太后所喜。

 
 各大庙会所卖灌肠是用淀粉加红曲所制。据说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后来由于猪小肠与淀粉不相合,就用淀粉
搓成肠子形,上锅蒸,但保持了灌肠的名称。再后也不用绿豆粉了,颜色也不象以前的好看。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焦圈
  

  北京风味小吃。本品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种古老的食品。

  南来顺饭庄里曾有个“焦圈俊王”,他的技艺无人能及,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样,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姜酥排岔
  

  姜酥排岔又叫姜汁排岔,蜜排岔,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姜酥排岔色泽浅黄,光亮而不黏,精巧别致酥脆香甜,回味悠长。

  北京南来顺饭庄制作的姜酥排岔,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三鲜烧麦
  

  烧麦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烧麦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烧麦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麦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钝列满盘”的说法。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

  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馆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豌豆黄
  

 
 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
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
消暑佳品。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豌豆黄,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芸豆卷
  

  芸豆卷是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國殤--深切悼念四川地震遇難同胞

5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裏氏8.0級的強烈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這幾天的新聞,一直是含淚看完的。那麽多同胞罹難,那麽多家庭失去親人。美好的家園瞬間化作瓦礫,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怎能不令人揪心。

從昨天開始,連續三天為哀悼日,舉國悼念罹難同胞。昨天下午兩點28分,人們都停止活動,為罹難同胞默哀。在天安門廣場,所有人面向國旗肅立。降半旗的旗杆上,五星紅旗在風中飄動。長安街上,警報聲,汽笛聲齊響。三分鐘過去後,中國加油的聲音久久在廣場上方回蕩。整個場面非常凝重肅穆,讓人不禁落淚。

這幾天,人們都穿上黑色,白色,黑色的服裝表達對罹難同胞的深切哀悼。

逝者安息,願震區人民早日度過難關。

同時,我們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會戰勝這場災難!


 

[em14][em14][em14][em14][em14][em14]
发表于 2008-5-20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1:27 , Processed in 1.16053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