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4|回复: 6

[原创]逛旧书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3-4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逛旧书店
    大概是遗传的缘故,我父亲逛书店后,回家被车碰坏了腿,因此得以逃过五七年的反右运动。我呢,也喜欢逛书店。书店,特别是旧书店,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好地方。逛书店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进了书店,看着那琳琅满目书架上的书,闻着那书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大有范仲淹登岳阳楼之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我上小学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一附小,傍着琉璃厂,每逢春节之际,厂甸庙会热闹非凡,我面对着五光十色的杂陈食货,却愿意蹲到旧书摊上去看那纸张发黄的小人书。那时贩书商都是背着一个蓝布大包袱,将布摊在地上,书就散放在布上,人们可看可买,价钱很便宜,可以讨价还价。里面武侠书较多,如《小五义》、《大八义》等等,当然也有《包公案》、《施公案》、《岳飞传》之类的书。一本《远征缅甸记》,里面有蒋介石的照片,不象当时漫画中蒋该死、蒋光头的形象,按现在的说法,是一个老帅哥。
    随着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番变迁后,所有的旧书摊商都统一到中国书店这个招牌之下,计有前门、新街口、隆福寺、海淀黄庄等。数在东安市场里的旧书店大一些,街廊式的书肆一条,两侧的屋里为各类中外图书及期刊合订本,而街廊中间的一长条柜台散放着各类旧杂志和旧书。那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喜欢在旧书店里消磨时光,尽管学校离那里较远,我还是经常往那里跑,当学生无经济收入,谓穷学生也无太多的钱买书;而这里的书可以随便看,屋里还有桌子和凳子,我在这个旧书摊上一呆就是半天。史果编的那套由戏曲改编的小说丛书,颇吸引人,那本《秦香莲》,我就是在那里看完的。有一次好容易攒了几个零花钱,用九毛钱的价格买了一套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回来后同学们也爱看,待到高中毕业时,这套书已经残破的无头无尾了。再有那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地方志丛书如《长安客话》,《宛署杂记.》,《清代竹枝词》等,我曾爱不释手,但终因丛书册数较多,无力购买。文革后,北京出版社用较白的纸重印了这套书,尽管印的很精美,但我至今还记恋着那用困难时期时特有的较黑的纸印的那套书。   
    西单商场里的旧书店面积也不算太小,和新华书店连在一起,因为这里离学校较近一些,因此经常光顾这里,那里有一间屋子专卖线装书和字帖、碑帖的。记得为了练毛笔字,我花了三毛钱买了一本似为颜体的碑帖,回到家里,我父亲看过后,说买了一本大汉奸的帖;后来我读了《我的前半生》之后,才知道此帖为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字;既然是从国营书店买来的,可见没有因人废字。我这人学东西无长性,练了几天,就撒手了,因此直到现在,我的字依然那样难看,而那本碑帖经过文革流离,也不知那里去了。
    要说环境优雅清静就算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总店了,这儿的原址是海王村公园。海王村公园建成于1918年元旦,建者初衷为借于市廛之内,得观林泉之趣。几经变迁,到如今东厢为字画,西厢为古旧书籍,是个雅静的文化场所。
    文革期间,旧书及书店经过一场风暴,呈七零八落景象。旧书店时开时关,就是开的时候,有的只是一些科技类的书,文科类的书几乎大部分都卸了架。新街口,隆福寺书店关张了,东安市场里的旧书店也因拆建东风市场而消失了。(把一个具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情趣的大型杂货食品市场,改造成一个开门见山的百货大楼式的商场,这大概也是文革的一大功绩吧。)那时学生忙于大串连,搞文化大革命,学校课不上了,有时间上街,我就去旧书店,但逛起来索然无味。尽管如此,我还是买了一本翻译苏联的《法医学》,价格较低廉。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外地,探亲或出差回北京,旧书店是必定光顾的地方。时值文革后期,书禁政策有放宽趋势,出现了所谓内部书店的应时货,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中国书店,比较大一点的都设有内、外两个门市部,内部书店须要持各级的介绍信,那一级的介绍信对应着那一类书。人,如同饿鬼一样,见到吃的没命,能开到介绍信就开,开不来介绍信的就想法儿走后门,没本事的只有看着眼馋。文革期间被封起来的书,被人们不加选择地在抢购着,我居然也抢到了一套《全宋词》,尽管花去了我二十元钱,却意气扬扬地同将军得胜一般。
    邓小平出山后,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时期,万物逐渐复苏。人们又开始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书成了时髦的东西。书店特别是旧书店又开始兴旺起来,但毕竟是粥少僧多,书籍数量品种的匮乏,是短短十几年时间难以解决的。旧书店旧书的来源有限,逛旧书店已没有过去那种‘进得门来,拜佛有佛,念经有经’的乐趣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去逛,就象淘金者一样。花费了诸精力,得淘得一粒金沙也是心满意足。   
    1978年我调回了北京后,每天上班,下班,单位远在郊区,只有休息日有点时间。成了家有了小孩,时间更是宝贵,但我总还是要挤点时间,那怕只是去旧书店看上一眼,才能换取那一种心安理得。当时中国书店大概也只有前门、东风市场、西单商场、琉璃厂、海淀这几个门市部,旧书店散落在南城,西城,东城等地,再加上交通的困难,要想一天逛上两个书店很不容易。并且各书店上书的时间各不一样,且无什么规律可循,往往跑到书店门口,好容易等到开门时间,进去一看,书架柜台上还是那些卖不动的值班书,很是扫兴,跑到第二家依然如此,只怒此日非黄道吉日。有时碰到上来一大批书,人们如同战斗一样,拥到柜台上,几十只手伸着,抢各自所需的书,先初选,慢了,恐被旁人抢去,然后抱上一抱书,如得胜将军退出战场,在一旁开始精选——书的内容和价值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当然书的价格也不无是一个决定因素,把挑选剩下的书扔回柜台,就如同一个石头投入水中,又引起几十只手的一番争抢,然后才拿着精选的书到服务员那里交钱,拿着几本书踌躇满志(而归),感叹这一天没有白过。当然象这种得意的时候是很少的,大多是两手空空,不胜怅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书店的事业也随之兴隆起来,中国书店不但恢复了新街口门市部,还开辟了一个特价书店。新华书店也办起特价书的书店和展销会。如我这样想买书,又限于经济条件,须费斟酌费用,要少花钱多办事。现在旧书店多了,可逛的地方也多了,心理有所满足,而书也可如愿买上一些。但现在逛旧书店总感到有点什么地方欠缺,一是书没有过去那么丰富,有时逛上一个月或几个月才能买到一本想要的书,这许是读书的人多了,粥少僧多之故,二是旧书索价偏高,有不少书价只比新书少几分钱,不象过去一般旧书都在五折,或更低一些。尽管如此,我还是挤出些钱到旧书店过过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谈迁的《北游记.》、齐如山的《京剧之变迁》,还有《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等搜罗来摆进我的书架。闲暇之余,看着这些书,如同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着他的每一个战利品一样。    : s7 ?* u! X: I: }5 p6 d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08-3-4 12:05:4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沈处长在2008-3-4 12:36:28的发言:

蒿!

得,要散场了不是!!?![em01]
发表于 2008-3-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蒿!

发表于 2008-3-4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得真好!看得津津有味!

好书藏不住,如果你懂书,好书就会在书堆里跳起来,在你眼前一跳一跳……

我就是个收书匠,经历和故事一大堆,可惜不会写。

发表于 2008-3-4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扎着胆子给您编辑了一下,更改了一些符号与用词,以便符合众网友的阅读习惯,先生宽恕则个!!

翔实质朴文字,真不错!!

给您加精,希望继续赐玉给我们,谢谢您!!

发表于 2008-3-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旧书比新书还贵!淘旧书的好时机已经过去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赶上了一点尾巴!当时很多书摊都是按照厚薄算价的!

发表于 2008-3-13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瞌睡虫子有眼睛有银子,东西都跑她那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5:29 , Processed in 1.13369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