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啊,眨眼间我们已经走进了金秋时节,这个月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位于王府井的天主教东堂吧. 乘车路线:111,103,104,108,420,814,803坐到灯市西口下车,由王府井步行街向南步行100米即可 随着北京旅游的日益发展,这座昔日宁静安逸的教堂,已经变成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不让您感受着古典与时尚的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共通.每当经过那里的时候,都不禁驻足凝望,耳边仿佛响起了教堂中特有的凝重而肃穆的钟声,仿佛看到了虔诚的教徒在教堂里忠诚的祷告...... 历史沿革: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皇家赐给利类思、安文思二位神父一所宅院和空地,修建一堂,规模不大,奉若瑟为主保。被称为北京城内第二教堂。1720年地震,房屋倒塌,次年重修。堂内有朗世宁所绘圣像多幅。 1807年(喜庆十二年)神父们因搬运堂内图书,引起火灾,将房屋烧毁,教堂无恙。不久,教堂被责令拆除,东堂遂废。 1884年经田类思主教向国外募捐巨款,重建大堂。 1900年6月13日再次被毁,1904年又重建,即今之天主堂。 1966年8月21日,东堂关闭。1980年开始修复,同年12月24日正式开堂。 自1990年起该堂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市政府拨巨款对东堂进行全面整修,扩建堂前广场.改建后的王府井教堂成为了北京街头一处新的景观。 教堂介绍: 东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利类思和安文思(国籍不详)2位神甫创建。明末,2人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福临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今址),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内第二座圣堂(第一座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共约30间,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堂南、西有教室,东有一院,内有花池、平房、楼房,为神父住处。东堂内曾保存有多幅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的圣像,嘉庆十二年(1807年)失火后废止。1884年,重建罗马式大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法国和爱尔兰两国合建),即现在的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直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占地近1万平方米。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原有的院门在道路红线内,而不得不向内移动了两米,但建筑风格和色彩与教堂配合的天衣无缝,以至于人们不曾发现这不是老院门. 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东堂并不向游人开放内部参观.在重大节日会凭票让教友或社会群众进入教堂参加节日弥撒或相关活动. 此外,教堂门前广场占地8000多平方米,广场两侧设有座椅可供行人小憩。在教堂南侧,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一座花卉、灌木、乔木立体种植的花园。由于以玫瑰为主,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玫瑰园。从玫瑰园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为依广场南侧层叠而下,所以名为“叠泉”。整个教堂广场高出地面1米有余,使其更显与众不同。据说,由于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设计,玫瑰园下有一个葡萄酒窖。 文保牌子
向里移动了两米的门
经教友提示,这个是圣若瑟像,圣母山不知道被移到哪去了
东堂
教堂后 教堂的附属建筑
附属建筑及花园
特别喜欢这样有层次感的建筑模式,漂亮的罗马式教堂 美丽的教堂正等待着虔诚的您......
8 m( {8 N1 \8 }3 l'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23:31: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