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0|回复: 6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1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西侧。明代属日忠坊管界,清代属正黄旗辖区。

        烟袋斜街,因清代开设有多家烟店而得名,其名称在清《京师坊巷志稿》已有记述,并且注明在烟袋斜街后面还有一个“烟儿胡同”。

        烟草原产于美洲,称做“淡巴菇”。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烟草传入欧洲,西班牙侵占菲律宾时,在菲律宾种植烟草,明代由菲律宾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相传明嘉靖时期,戚继光军队北上驻防长城时,将吸烟习惯带到北方,当时称为“吃烟”。因为北京又称“燕京”,明朝皇帝认为“吃烟”谐音“吃燕”,不吉利,曾禁止“吃烟”,但是禁而不止。

        “烟袋”,就是中国老式的烟斗,既指吸烟叶用的“烟袋锅”,也包含装烟叶用的荷包。清朝鼎盛时期的旗人,或是在官府当官,或是在八旗军做兵做将,每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其家属自出生起也有一份固定的“钱粮”,因此旗人对吸烟喝茶与衣食穿用皆十分考究。那时流行的高档烟袋,要用白铜做烟锅,乌木做烟杆儿,翡翠做烟嘴。装烟叶的荷包,或用鹿皮缝制,或用绸缎绣花,上品的烟叶,须是东北出产的“关东烟”。当年的烟袋斜街,就因烟店聚集而闻名,1961年,在胡同东口路北高台阶上的烟店老房门前,还立着一支1米多高的木制烟袋模型,是昔日烟店遗留的招牌“幌子”。

        烟袋斜街,依傍什刹海前海北岸的地势而形成,因而胡同走向呈弯曲状。由于胡同东口面临着旧京内城三大商区“东单、西四、鼓楼前”之一的鼓楼闹市区,烟袋斜街在老年间相当繁华,街上密布着古玩店、茶馆、饭馆、酒铺。旧京有闲人士以泡澡为享受,并将澡堂作为交际场所,烟袋斜街东段曾有一家鑫园澡堂,相传是由李连英的亲属开设的。在街南面临什刹海的岸边,曾有一座木结构的集香居酒楼,楼檐下挂着“临河第一楼”的大匾。旧京民俗专家金受申先生的文章里说这座酒楼的主人是前清内务府的旗人,因此烹调风味非比寻常。这座酒楼和楼檐下的大匾1965年时尚在。

        沉寂多年的烟袋斜街,胡同里的房屋一度破败不堪,明代古庙广福观也淹没在密集的民居之中。改革开放使烟袋斜街重启生机,如今的烟袋斜街不仅有了烟具店铺,而且是吃穿玩乐样样俱全,变成了名动京城的旅游商业街。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西侧。明代属日忠坊管界,清代属正黄旗辖区。

        烟袋斜街,因清代开设有多家烟店而得名,其名称在清《京师坊巷志稿》已有记述,并且注明在烟袋斜街后面还有一个“烟儿胡同”。

        烟草原产于美洲,称做“淡巴菇”。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烟草传入欧洲,西班牙侵占菲律宾时,在菲律宾种植烟草,明代由菲律宾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相传明嘉靖时期,戚继光军队北上驻防长城时,将吸烟习惯带到北方,当时称为“吃烟”。因为北京又称“燕京”,明朝皇帝认为“吃烟”谐音“吃燕”,不吉利,曾禁止“吃烟”,但是禁而不止。

        “烟袋”,就是中国老式的烟斗,既指吸烟叶用的“烟袋锅”,也包含装烟叶用的荷包。清朝鼎盛时期的旗人,或是在官府当官,或是在八旗军做兵做将,每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其家属自出生起也有一份固定的“钱粮”,因此旗人对吸烟喝茶与衣食穿用皆十分考究。那时流行的高档烟袋,要用白铜做烟锅,乌木做烟杆儿,翡翠做烟嘴。装烟叶的荷包,或用鹿皮缝制,或用绸缎绣花,上品的烟叶,须是东北出产的“关东烟”。当年的烟袋斜街,就因烟店聚集而闻名,1961年,在胡同东口路北高台阶上的烟店老房门前,还立着一支1米多高的木制烟袋模型,是昔日烟店遗留的招牌“幌子”。

        烟袋斜街,依傍什刹海前海北岸的地势而形成,因而胡同走向呈弯曲状。由于胡同东口面临着旧京内城三大商区“东单、西四、鼓楼前”之一的鼓楼闹市区,烟袋斜街在老年间相当繁华,街上密布着古玩店、茶馆、饭馆、酒铺。旧京有闲人士以泡澡为享受,并将澡堂作为交际场所,烟袋斜街东段曾有一家鑫园澡堂,相传是由李连英的亲属开设的。在街南面临什刹海的岸边,曾有一座木结构的集香居酒楼,楼檐下挂着“临河第一楼”的大匾。旧京民俗专家金受申先生的文章里说这座酒楼的主人是前清内务府的旗人,因此烹调风味非比寻常。这座酒楼和楼檐下的大匾1965年时尚在。

        沉寂多年的烟袋斜街,胡同里的房屋一度破败不堪,明代古庙广福观也淹没在密集的民居之中。改革开放使烟袋斜街重启生机,如今的烟袋斜街不仅有了烟具店铺,而且是吃穿玩乐样样俱全,变成了名动京城的旅游商业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绘图、摄影作者:况晗

简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1年生于江西宜丰,198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荣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8年在母校举办有史以来第一个学生个人画展。1992年在北京燕山石化举办个人水彩画展。2002年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云峰画苑举办《留住胡同》个人宽线条铅笔画展,2005年11月,在北京云峰画苑举办《留住胡同》况晗宽线条铅笔画新作展,受到专家和群众的肯定。

        作品《京都纪事》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三届新人新作展;《城市变迁》组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人人健身迎奥运》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拆迁之前》入选《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2005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出版有《留住胡同——况晗宽线条铅笔画作品选》一书。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宜春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做过专题报道,多数作品被世界各地艺术鉴赏家收藏。


文字作者:陆元

        简历:自由撰稿人。1952年生于北京市东城区明清顺天府旧址旁的交道口,长于西城区元大都海子畔的白米斜街,现居丰台区金中都古城遗址上的高楼村。年复一年,春觅琼岛春阴,夏观居庸叠翠,秋望太液秋风,冬踏西山晴雪。含英咀华,夜读元明清三代史;寻幽探秘,日访老北京四九城。喜闻人间烟火事,常将心得付笔端,故书斋名为“食烟火斋”。曾为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中国电视报、中国档案报、北京档案史料、北京青年报、北京法制晚报等撰写北京历史地理方面的专栏文稿数百篇.

         
                                                         《消失的胡同》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表于 2008-9-11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园胡同

        东北园胡同,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北侧。明代属正西坊管界,清代属外城北城辖区。
       
与东北园胡同名称成为系列的,还有东南园、西南园、西北园胡同,这一组以方位词命名的胡同,其名称均源自位置居中的琉璃厂沙土园。

        《元史•百官志》记载,掌管城池宫殿工程的少府监,在元大都设有四处窑场,统领三百余户工匠烧造琉璃瓦件。这四处窑场为白琉璃窑场、南窑场、西窑场和琉璃局。其中位于元大都南郊的南窑场始建于1263年,旧址即今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地段。

        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取帝位之后,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并于1406年下令营建北京皇宫,预备迁都。元代遗留的南窑场烟火再度兴隆,被改名为琉璃厂,与专门烧黑色琉璃的黑窑厂、贮存芦苇薪柴的台基厂、贮存木料的神木厂和大木厂并称为工部五大厂,属工部营缮司掌管。

        清代乾隆时期大兴土木,皇宫御苑和三山五园工程不断,琉璃瓦件需求量剧增。为了扩大生产,同时也为了避免城市污染,琉璃厂被迁往西郊永定河畔的元代琉璃局旧址,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这里的对子槐山是烧制琉璃瓦件所需原料坩子土的产地。对子槐山在明代属宛平县境,明代《宛署杂记》中记述,“对子槐山在县西五十里,山产坩子土,堪烧琉璃”。清代《宸垣识略》记述,琉璃厂“烧造五色琉璃瓦,厂地南北狭而东西长,约二里许”,位于琉璃厂南部的沙土园,即当年堆放烧窑原料坩子土的地方。

        这一带有许多地名都与当年的琉璃厂相关,如厂甸原是琉璃厂的堆货场,火神庙原是烧窑者供奉火神的地方,还有以琉璃命名的琉璃井胡同和琉璃巷胡同。清末《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北京外城坊巷时,在琉璃厂旧址周边已经出现了大、小沙土园、东北园、东南园、西南园和西北园诸地名。

        此图所绘被绿荫环绕的小院,是东北园胡同95号,是《琉璃厂小志》作者孙殿起的故居。孙殿起1894年生于河北省冀县,1908年到北京琉璃厂进书店学徒,苦学多年成为经营书籍的行家,1919年创办了通学斋书店。孙殿起精通版本目录学,对经手过目的书籍都做了研究和记录。他编著的《贩书偶记》20卷,收录了《四库全书总目》之外的书籍上万种。1958年孙殿起病逝,他生前编著的讲述琉璃厂文化历史的《琉璃厂小志》,于1962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 2008-9-1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到况晗的胡同铅笔画是在今年的《读库》里。很欣赏他的画作还有他的毅力。看他的画作,会有回到原来胡同生活中的感觉......

发表于 2008-9-15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奶奶家就住在烟袋斜街,小时候的烟袋斜街现在已经成了一条酒吧街,唉!!!美好的童年

发表于 2008-9-17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有一次偶尔走到了前门外的一条胡同里,碰巧看见一个画画的人,用的也是铅笔类的。

听他和围观的人说准备用十年时间画北京的胡同,然后才出画册之类的话。

当时他画的那个画面也是我瞟了一眼突然吸引了我,然后才又发现了他。

那地方论坛里好像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门外有好几个磨盘类的石器的那个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 15:35 , Processed in 1.15005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