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1|回复: 3

[分享]京剧知识(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3-17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京剧简史

京剧属戏曲中的一个剧种。它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从孕育、形成到完美、提前,通过一代代舞台艺人的长期实践,使其在文学表演、唱腔、音乐、脸谱、化妆、造型各方面更趋完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

A2 {; w$ C% l! m; b 徽班进京

清代康乾盛世,社会稳定、经济得以发展,文化艺术也活跃起。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也很多,有产生在江苏、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昆曲,有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有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秦腔,还有京腔、柳枝腔、罗罗腔等地方戏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之际,扬州盐商江鹤亭邀请高朗亭率领的徽戏“三庆班”进京为皇帝祝寿表演。“三庆班”进京演出成为中国京剧史上“徽班进京”的开始。徽戏主要唱腔是二黄,兼有昆腔、秦腔、空腔、吹腔、四平调等。由于徽戏具有声腔曲调丰富优美;剧本内容生动、易懂;行当齐全、武打精悍及重于做工、讲究表情四大特点很快在北京引起哄动,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剧种。之后,又有一些徽戏班子陆续进京演出,其中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个徽戏班名气最大,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即:三庆的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的曲子(指以演唱昆曲著称);和春的把子(指擅演武戏取胜);春台的孩子(指以演童伶出色)。

“四大徽班”进京,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京剧产生的基础,被视为京剧的诞生的前奏。

/ d2 T; _* d+ R% A 皮黄戏的形成

清道光初年楚腔(汉调)戏班进京,楚腔主要唱腔是西皮,其戏班子进京并未单独挑台演唱,而是与徽班通力协作,同台演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西皮、二黄合奏的局面,人称皮黄戏。皮黄戏被认为是京剧的雏形,在声腔上为京剧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 `9 z% X9 @# n; ?- ^/ S+ p- T( T 京剧的诞生

皮黄戏的形成虽然为京剧诞生奠定了声腔上的基础,但还缺少一个条件,即唱白语言字韵的“北京化”。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皮黄戏演出时的多数剧目的唱白语音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京语言的特点已被融进皮黄戏中。如:“十三辙”、“回声”、“上口字”、“尖团字”等。舞台语言上的这种变化,是皮黄戏“北京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京剧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之,1790~1810年徽班进京并广泛吸收其它戏剧的特长,是京剧的孕育时期。1810~1845年楚腔来京与徽戏合作形成皮黄戏是京剧逐渐形成时期。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894年是京剧诞生到完美提高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名演员。光绪年间画家沈蓉圃画了一幅《同光名伶十三绝》彩色剧装的写真画。全画长丈余,从左向右分别为:郝兰田(老旦,饰《行路训子》中的康氏);张广胜(老生,饰《一捧雪》中的莫成);梅巧伶(旦行,饰《雁门关》中的肖太后);刘赶三(丑行,饰《探亲家》中的乡下妈妈);余紫云(旦行,饰《彩楼配》中的王宝钏);程长庚(老生,饰《群英会》中的鲁肃);徐小香(小生,饰《群英会》中的周瑜);时小福(旦行,饰《桑园会》中的罗敷);杨鸣玉(丑行,饰《思志诚》中的闵天亮);卢胜奎(老生,饰《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朱莲芬(旦行,饰《琴挑》中的陈妙常);谭鑫培(武生,饰《恶虎村》中的黄天霸);杨月楼(老生,饰《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十三名伶代表了当时剧中的各种角色,他们是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 K& G$ D; e8 _4 r* c 京剧的发展与传播

  5 V! N$ o% D) y 京剧的发展

京剧形成后的发展过程可谓大起大落,道路坎坷。从清末到民国,京剧也由巅峰状跌入深谷,京剧舞台一片萧条。原因是民国初期,军阀间为了争夺政权,连年混战,造成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演员也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式。30年代初,社会初步稳定,优秀的青年演员也成长起来,京剧得到复苏,女演员也出现在京剧表演中。30年代末,由于日寇侵华,大片国土沦丧,人民受到战争威胁。一些名演员开始罢演,梅兰芳的蓄须明志,程砚秋的农田躬耕等等都反映了这些爱国演员的高风亮节。从此京剧又一次衰落。

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就爆发了人民解放战争,京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新中国的成立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专门成立了管理戏剧的机构戏曲改进局、中国戏曲研究院等等。演员的地位也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从昔日的“下九流”到今天“人民的艺术家”。大量新剧目涌现出来,京剧又重新走向辉煌。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等艺术家备受人们欢迎和称赞。

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京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剧目一切停演,代之而起的是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是时代产物,因此必然会带有那一个阶段的时代特点。样板戏对新剧的创作十分谨慎,对剧中的字句、腔调、板眼都认真斟酌和仔细推敲。另外还重视利用伴奏,烘托人物的心理环境变化。再有样板戏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因此,在那个特殊年代,样板戏成了人们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人人会说会唱。但样板戏处理情景极左,过于程式化,内容匮乏, ) M5 E3 @+ e h 都是现代社会的人们难以接受的。

从文革结束到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京剧舞台繁荣,群英荟萃。传统的京剧也焕发了新春。

  / n* b3 I- s. M8 Z% P 京剧的传播

①京剧传播的人才基础

  随着京剧舞台的活跃与京剧艺术的广泛流传,对京剧演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同、光年间培训京剧演员的科班如雨后春笋日益增多,如:小四喜、小天仙、小荣椿、小福胜、福清班、长春班、喜连成班……等等。其中喜连成科班是创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为我国京剧事业培养人数最多的科班。喜连成科班(1904~1945)维持了40多年的,主持人叶春善,总教习是京剧著名丑角演员肖长华。喜连成在1912年改名为“富连成科班”。富连成科班以“喜、连、富、盛、世、元、韵”排列班次,40多年中培养了700多名京剧表演人才。著名的有喜字辈:雷喜福(老生)、侯喜瑞(净)、康喜寿(武生)等。连字辈的有:马连良(老生)、于连泉(花旦)等。富字辈的有:谭富英(老生)、茹富兰(武生)、马富禄(丑)等。盛字辈的有:裘盛戎(净)、叶盛兰(小生)、李盛斌(武生)、高盛麟(武生)、叶盛章(武丑)、萧盛萱(丑)、孙盛武(丑)、李盛藻(老生)等。世字辈的有:袁世海(净)、李世芳(旦)、毛世来(旦)、迟世恭(老生)、阎世善(武旦)、艾世菊(丑)等。元字辈的有:谭元寿(老生)、刘元彤(旦)、黄元庆(武生)等。韵字辈的有:冀韵兰(旦)等。富连成科班除此还招收一些有演剧能力的青少年演员继续深造,即旧话“搭班学艺”。如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周信芳(麒麟童)、董岐山(小穆子)、林树森(小义芳)等诸多名家也曾在此学过艺。

  富连成科班为我国的京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为京剧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人才基础。

②京剧向国内其它城市的传播

  京剧由于吸收了多种戏曲艺术于一身,因而其生命力极强,特别是在被清王朝统治者接受以后,开始向其它城市迅速传播。

清道光末年到咸丰初年,京剧首先传到天津,史载“谭叫天”曾到天津搭皮黄班演唱。

清同治年间京剧传到上海。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宝善街的“满庭芳”戏园就邀请京剧班演唱,演唱非常成功。因此,宝善街又兴建了丹桂戏园,邀请京剧名角到沪演出。演出时,名角们排演了十本《五彩舆》,成为上海最早的连台本戏。演出后,一些演员在上海安家。

上海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对京剧的接受速度越来越快,上海成了盛行京剧的第二大城市。京剧传到上海后,又迅速向周边城市传播,如杭州、南京、长沙、南昌、汉口都出现了京剧。京剧被更多的人所喜爱。京剧成为国粹艺术。

  ③京剧走入皇宫

京剧形成初期曾受到统治者的排斥。但随着京剧艺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统治者对京剧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清末慈禧太后酷爱京剧,几乎成了她最喜爱的娱乐节目。除紫禁城等戏台外,朝廷在颐和园中专为她耗银71万两建造了德和园大戏楼。慈禧太后经常传差社会上的名演员进宫表演,出现了许多名震艺坛的“内廷供奉的演员”,从而使京剧艺术进入宫廷。根据升平署档案的记载,从光绪九年至宣统三年,著名的京剧演员孙菊仙、杨月楼、谭鑫培、时小福、李六、汪桂芬、金秀山、王瑶卿……等,包括生、旦、净、丑各种角色,经常出入宫苑禁地为统治者唱戏。京剧进入宫廷,要求十分严格,客观上促进了京剧这门艺术的日臻完美。

  ④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如何向世界宣传,如何使京剧走出国门成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经常思索的问题。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也使一些演员产生了到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演出,将京剧艺术介绍给世界的想法。从1919年到1935年的十几年时间中,我国京剧著名旦角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先后五次出国访问演出和进行戏剧艺术交流或考察活动。

1919年和1924年,梅先生两次赴日本访问演出。1929~1930年赴美国演出,1935年赴苏联访问演出。程先生则于1932~1933年先后到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进行戏剧艺术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将中国的京剧介绍给欧洲,并学到了许多优秀的西方的戏剧理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3-2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学习了。[em01]
发表于 2008-6-22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8 , Processed in 1.12582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