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周周在2007-12-7 21:55:34的发言: 胡同影人海德光老师说,北京胡同可以追溯到元大都时起,城内”九经九纬“的大街及小街,“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以及规制严谨的四合院,改变了汉唐以来严格的封闭式“坊”制;坊间不设高墙隔阻,以街为界,造就了“胡同”这个使北京人世世代代得以生存的空间。顺道问一句,版上谁去实地采拍过元大都时的胡同风貌以及当时的胡同百姓生活?有的话发偶张看看啊。大家都讨厌这些个废话了吧,说点实际的。 大量的书籍和历史文献可以考证北京的建筑格局和民居历史,海德光也只是引用文献记载的内容罢了。 以下是引用周周在2007-12-7 21:55:34的发言: 既是历史,就不能片面孤立的去截取某一个片断,甚至去断章取义:老的,有历史的就是胡同民俗,新的、时代演进了的就是“伪胡同民俗”,这个说法听着还是蛮新鲜的。这么说起来,美利坚合众国也是伪美国喽?胡同同样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事物,同样承载着某一群体的人世世代代活生生的人生故事,我们现在去记录的也只是某些胡同的某个历史时刻,但时代是不断演进的,我们不能只关注和穷究胡同的过去,因为我们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也无从对历时已久的胡同当时的风貌以及民风民情有真正专业的知识和深刻的认识,如果说今天我们行动的意义个人认为在于胡同文明、老北京文化的传承,就是不仅仅记录正在逝去的老胡同,更要记录我们身边演进和变迁中的胡同,现实和将来的胡同(因为这个我们关注的话会有切实的体会)。 还有一点,现今本来就是商业社会,商品经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回避和抵触胡同的商业化和商业变迁呢?反而我认为记录和反思胡同文明在商业社会中的演化倒是个不错的体裁呢。 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甚至于消失的现象。”他是在忧伤中去世的。梁思成认为:“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戏,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站内“45黑白”的置顶帖中提到的)
另外上面老猪871已经解释说明了“ 2 伪胡同,伪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刷漆。翻建,拆迁,这是显而易见的作假,而问题的实质,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捞取政绩,根本不是从保留胡同文化血脉传承,真正改变老百姓居住条件的目的出发,一是,混谣视听,把某些外国人看的见的胡同的进行改造翻建,而置胡同整体环境而不顾,只把看的见得胡同口装饰一下,然后反手把国家的土地资源(胡同里面)卖给开发商,拿老百姓的利益换取开发尚的牙秽。从齐白石故居,就可以看到,它已经只是一个建筑,而丝毫说明不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究竟在什么环境之内,才能够形成和建树伟大的民族艺术文化的。” 以下是引用周周在2007-12-7 21:55:34的发言: 看到版上有同志每年都去同一个胡同,并且把同一个胡同的样子用图片记录下来,觉得这样的记录更有意义一些,不是么?过去的老胡同是什么样?几年前十几年前怎样?去年怎样了?今年怎样了?将来会怎样?这样的关注点是不是更具有现实意义呢,当然,掌柜的他们本网站的创始人对此最有发言权了,在这里不过从胡同摄影的角度谈点个人的想法而已。 这点很赞成,但也是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 最早参加拍记队的大多有这种对比纪录,但就目前来讲,胡同拆迁的速度已经不允许后来者做这种尝试了~
; S z5 x* z" @4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1:26: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