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76|回复: 39

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立水桥,现在叫“天通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1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上世纪居住在立水桥地区(现在叫“天通苑”)的居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立水桥地区的那些随风逝去或已经久远的那些人和事儿,很长时间来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夙愿。你如果不介意,请打开您的心扉,一诉衷肠,我将洗耳恭听,……。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现在有个能把大活人给堵死的地方儿叫天通苑![em01][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7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8-9-15 20:13:31的发言:
好像是58路,从安定门到立水桥。现在叫358路。不知对不对?当年我们初中常去洼里、大屯、来广营等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往北两、三站就是立水桥了。记得当年公交总站那边挺荒凉的。现在早已没有当年的农村景象了,高楼林立啦!

       当时好像还没有“5字头”的郊区车吧?
 

     我记得:     32路 动物园——颐和园:       33路 颐和园——香山;
 

                       44路德胜门——回龙观;         43路 东直门-酒仙桥;
 

                      37路 石景山-----复兴门;         36路阜成门——门头沟,
 

                     ……也没准你说的正确呢,待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9-17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西城区五、七干校真可谓“藏龙卧虎”,往俗了说是“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

呀。”好像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均无所不包,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什么人

有,从我们那期(71年10月——72年2月)的学员里看,有银行职员,理发、修理钟表、

池、饮食、笼屉厂,修理摩托车、黑白铁的,照相馆,洗染厂的……,当然也有公安系统

的。你说的人好像有,但是时间已过三十六、几年了,早已对不上号了。

        对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来讲,五七干校就像此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70年代去西城区“五、七”干校,我当时从家出门要到动物园坐27路汽车到安定

门,再换?路郊区车(地坛出发)到立水桥终点,?路行驶将近40几里的路。从71年10月

来年的春节,我在这短短的4个月期间,共往返了十数次。

         西城区“五、七”干校的大门在立水桥的路东,下了大道还需要走几分钟的土路,快

接近学习的大门时,路北还有一个单位,刚来哪会儿并不清楚是什么单位,我路过时,但见

里面工人三三两两影影绰绰,巨大的冲床声此伏彼起,不经意会发现厂区的路边有大量加工

好的铁桶,后经向老学员询问才知道,这里原来就是西城区工读学校所属的一个加工水桶的

车间。

发表于 2008-9-15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个叫陈闯的女同志吗?跟男的似的。思想很左。后来这人调西城分局当警察了。
发表于 2008-9-15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58路,从安定门到立水桥。现在叫358路。不知对不对?当年我们初中常去洼里、大屯、来广营等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往北两、三站就是立水桥了。记得当年公交总站那边挺荒凉的。现在早已没有当年的农村景象了,高楼林立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px1946在2008-9-14 10:33:15的发言:
我1972年的时候在西城区五七干校二大队接受劳动锻炼、改造思想。那时这里是郊区。两个星期回一次家,星期六下午进城回家,星期天晚上回到干校。

       当时大家返回i干校的时候,一般不走大路,由于干校二大队位于横贯东西方向的京张铁

路桥的北面路东,所以下了郊区公交车后,大家纷纷结伴而行,走小路回校,小路是由大片

的水稻田和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组成,其中小路还要横穿铁路的路基下面的一个涵洞。我有时

赶上一个人走路,到了涵洞心里面就很恐惧,传说这一带一度是枪毙死刑犯人的刑场,每当

行刑时,要借助火车经过此地时发出巨大的噪音,来掩盖执行时发出的刺耳的枪声。……每

每我在经过此地,遥望着那缓缓通过的北上的列车,听到那巨大的轰鸣声。……一股寒流就

会缓缓的在脊背上蔓延,不寒而栗随之而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心灵老哥说的:“

    那时谁也想不到那里以后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立水桥北以东是沙坑,城里施工都从这里取砂石料,留下的大坑后来成了环卫系统的垃圾消纳场,又脏又乱,完全没有今天天通苑的模样”

    西城区五七干校正是在此地成立的。干校共分为三部分:立水桥是二大队,为教育系统的教师和财贸系统的职工组成;一大队在最北面的小汤山,还有三大队在叫什么卸甲村的地方。

发表于 2008-9-14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秀武兵:俺不是立水桥的老街坊,但俺是立水桥的老过客,当年俺和同学经常来往于立水桥北侧的北郊农场(大名叫中越友谊人民公社)的种猪场,俺们在那里劳动锻炼,每天都要从当时的环城铁路上跨过去,铁路南侧就是大屯和来广营公社的地盘,那里就是典型的华北平原的农村乡下的景色,农民在现在走过的安立路旁摆摊卖大碗茶、卖自家的西瓜、甜瓜和烟卷什么的,那时正是文革后期,百废待兴,人们还没有真正从枷锁中解脱出来,只有农民自由、安逸地活动在那个地界上,做着自己小农的买卖,那时谁也想不到那里以后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立水桥北以东是沙坑,城里施工都从这里取砂石料,留下的大坑后来成了环卫系统的垃圾消纳场,又脏又乱,完全没有今天天通苑的模样,真是不堪回首哦!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px1946在2008-9-14 10:33:15的发言:
我1972年的时候在西城区五七干校二大队接受劳动锻炼、改造思想。

        楼上注意:你很有可能和我是同一批的“五、七”干校的学员,我在71年10月到次年的春节后期间,一直在此校的磨房里干活,给收割完的水稻脱粒,直到春节后才从立水桥干校回原单位。在干校学习和所谓“改造”时期,惊悉陈毅老帅的逝世。 . ~5 z8 [# u- Y+ s

. w, w8 |* ?7 ~ p: b- y6 \2 L


发表于 2008-9-14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1972年的时候在西城区五七干校二大队接受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地点就在一过立水桥铁路桥的右手(马路东)。这个地方是沙子地,我们在上面种水稻,沙子地存不住水,所以水泵一天到晚不停的从井里抽水灌地。那时这里是郊区。两个星期回一次家,星期六下午进城回家,星期天晚上回到干校。干校干活挺苦的,而且有时是故意折磨人,比如,到万泉庄渔场拉肥用大车,有马不用,用人拉。没大车的一人一辆手推车,来回90里地。早晨出发晚上回来。现在连想也不敢想了。干校马路对面就是挖沙子的有挖沙子的机械往卡车上装供城里的建筑工地用。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现在有个能把大活人给堵死的地方儿叫天通苑,”

      天通苑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还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当时出了北京安定门往北,在地

坛有一路城郊公共汽车的始发站,多少路想不起来了,好像是30几路,路线从地坛出发,经

地毯厂——大屯——北苑——……——立水桥,立水桥是终点站,公共汽车到站后,就地转

个圈,掉头拉上人就往城里开回去了。单程是三毛钱。

       这事我为什有点印象呢?我是70届的初中毕业生,71年10月10日就被“下放”到当时

于立水桥附近的西城区财贸系统的“五、七”干校,这个学校估计有三五百号人,校址就

立水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7年高考的准考证给“倒腾”出来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8-9-29 20:20:25的发言:

真的够执著的!哪找的《81年北京交通路线图》?

我当年在大屯和大羊坊那两站旁边的生产队都待过,不对,是都劳动过。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背着行李徒步从学校走去,二十多里的路。老师和同学一班一班排队走着去。偶尔有回家或回学校的时候,我们几个女同学就站马路上截车,一般都是截大卡车,大卡车司机都不错,基本上都给停车,搭我们一段。抓紧车帮子,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可得意啦!

不过,这还是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老师在就得走着啦!看着公共汽车从身边 “刷— ”的开过去,心里很是无奈呀!所以对那趟公交车印象深刻!

另外,你怎么确认井儿胡同是“老同志”,网龄肯定是老,年龄可不一定哟!

[em01][em01][em01]

       执着——不敢当,谁知道哪天我在家找69年的“十,一”国庆节组字卡片没找到,却把

老地图和77年高考的准考证给“倒腾”出来了。地图其实还有更老的,五十年代中后期

的,光“当当车”就有六条之多,介绍文章以后等材料齐全后另行撰文。“最佳执着奖”,

我看还是留着它,我建议以后找个咱们育新校友大聚会时,兰姐姐您亲自颁奖给王培等学

长,您看行吗?

         您在劳动时回家坐“顺风车”,我们这点可不如你们那么幸运。

         记得有一次“五七”干校搞了一次给农田里积肥的活动,让我们从城里的六舖炕的人

定湖公园到立水桥,用手推车两人一组,男同学“驾辕”,女同学“拉长套”,把人定湖的

湖底的淤泥拉回干校,有30多里路,整整走了多半天,大冬天的北风吹,人人混身上下都被

汗湿透了,迎风一吹又再一次结了冰,那次可是受了大罪了,幸亏当时学员们各个年轻,血气

方刚得都挺过来了。






发表于 2008-9-29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够执著的!哪找的《81年北京交通路线图》?

我当年在大屯和大羊坊那两站旁边的生产队都待过,不对,是都劳动过。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背着行李徒步从学校走去,二十多里的路。老师和同学一班一班排队走着去。偶尔有回家或回学校的时候,我们几个女同学就站马路上截车,一般都是截大卡车,大卡车司机都不错,基本上都给停车,搭我们一段。抓紧车帮子,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可得意啦!

不过,这还是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老师在就得走着啦!看着公共汽车从身边 “刷— ”的开过去,心里很是无奈呀!所以对那趟公交车印象深刻!

另外,你怎么确认井儿胡同是“老同志”,网龄肯定是老,年龄可不一定哟!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8-9-15 20:13:31的发言:
好像是58路,从安定门到立水桥。现在叫358路。不知对不对?当年我们初中常去洼里、大屯、来广营等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往北两、三站就是立水桥了。记得当年公交总站那边挺荒凉的。现在早已没有当年的农村景象了,高楼林立啦!

              今天找到旧版的《81年北京交通路线图》。

证实了兰姐姐和井儿的回忆,是58路,现在358路。358路郊区线的站点分别是:

          安定门地坛——小关——干杨树——沥青厂——大屯——辛店村——北苑

                 ——北苑北站——大羊坊——立水桥——立水桥北站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多年前的拉登{灯)的由来,T

     在这期干校宿舍里的学员中,我的年龄恐怕应该算是最小的,当时刚满17岁,而宿舍里

年龄最大的数银行系统的老头子,都已59岁快到退休年龄了。其中我们小组最大的是来自西

单理发馆的张金生,当时是33岁,月工资是66元,属于高工资,我当时在学徒期间,第一年

的月工资为15元,加上服装费2.08,合计17.08元。

      在宿舍里由于我年纪最小,被同学戏称叫“少将”,它的由来起因是:每天晚上睡觉

前因天气寒冷,大家都钻进被窝后,谁也不愿意再起身关灯,因为灯绳子就在我的铺位上

方,就义不容辞的成为我每日的必须做的功课了。还名正言顺地的颁以“灯火管制首席执行

官--###少将”—职责其实换现在的说法很著名、简单、扼要:二字:“拉登(灯)”,

很酷吧!没想到这美名在三十多年后满世界的既“臭名昭著”而又“闻名遐迩”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校的生活和工作既无聊又乏味

    
   干校的生活和工作既无聊又乏味,白天出工;在立水桥附近的大田里收割水稻,哪真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呀!晚上洗脑;各班同学还要分组进行政治学习,学习党中央文件

和深入开展各项政治运动,加速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同一宿舍的三四十人来自京城的不同单

位和岗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8-9-22 11:55:50的发言:

对头.

358路—安定门至立水桥北站
由安定门至立水桥的长途线,从1962年1月改为公共汽车郊区线路,路长11.16公里,命名为58路,原永定门至黄村的58路改为长途线。

1972年11月里,改名为358路。

              还真应了那句名言:“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老同志和兰姐姐反映问题属实,少数服从多数,

      鄙人无条件服从!就是58路了,从安定门至立水桥。

      [em04][em04][em04][em04][em04][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9-22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8-9-15 20:13:31的发言:
好像是58路,从安定门到立水桥。现在叫358路。不知对不对?当年我们初中常去洼里、大屯、来广营等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往北两、三站就是立水桥了。记得当年公交总站那边挺荒凉的。现在早已没有当年的农村景象了,高楼林立啦!

对头.

358路—安定门至立水桥北站
由安定门至立水桥的长途线,从1962年1月改为公共汽车郊区线路,路长11.16公里,命名为58路,原永定门至黄村的58路改为长途线。

1972年11月里,改名为358路。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8-9-22 11:55:50的发言:

对头.

358路—安定门至立水桥北站
由安定门至立水桥的长途线,从1962年1月改为公共汽车郊区线路,路长11.16公里,命名为58路,原永定门至黄村的58路改为长途线。

1972年11月里,改名为358路。

        “从1962年1月改为公共汽车郊区线路” 前的公共汽车郊区线,从五十年代后期的《北京游览图》来看,从安定门发出,要经过的第一站是“茄市口”,而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将此地名改叫“沥青厂”、和“大屯”了(现在的亚运村和鸟巢都行政属原朝阳区大屯乡),这事让我百思不解,原来的“茄子市场”没了,还是另有原因。……???嘚!这有关地理交通方面的问题,还是有请“井”专家给说说吧!

发表于 2008-10-3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3 11:11:18的发言:

        “从1962年1月改为公共汽车郊区线路” 前的公共汽车郊区线,从五十年代后期的《北京游览图》来看,从安定门发出,要经过的第一站是“茄市口”,而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将此地名改叫“沥青厂”、和“大屯”了(现在的亚运村和鸟巢都行政属原朝阳区大屯乡),这事让我百思不解,原来的“茄子市场”没了,还是另有原因。……???

61年以前,安立路跑的是进口大鼻子长途车,月票无效.

安外我还真是不太清楚,早年间办事去过几次,也忘光了.不过感觉茄市口和大屯不是一回事.

印象中出城过了小关、茄市口、干杨树之后,才是大屯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究竟是那方”神圣“呢?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8-9-14 6:32:40的发言:
文秀武兵:俺不是立水桥的老街坊,但俺是立水桥的老过客,当年俺和同学经常来往于立水桥北侧的北郊农场(大名叫中越友谊人民公社)的种猪场,俺们在那里劳动锻炼,每天都要从当时的环城铁路上跨过去,铁路南侧就是大屯和来广营公社的地盘,那里就是典型的华北平原的农村乡下的景色,农民在现在走过的安立路旁摆摊卖大碗茶、卖自家的西瓜、甜瓜和烟卷什么的,那时正是文革后期,百废待兴,人们还没有真正从枷锁中解脱出来,只有农民自由、安逸地活动在那个地界上,做着自己小农的买卖,那时谁也想不到那里以后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立水桥北以东是沙坑,城里施工都从这里取砂石料,留下的大坑后来成了环卫系统的垃圾消纳场,又脏又乱,完全没有今天天通苑的模样,真是不堪回首哦!

 正如您说的,70年代的立水桥北以东是沙坑,城里施工都从这里取砂石

料,留下的大坑后来成了环卫系统的垃圾消纳场,又脏又乱,完全

没有今天天通苑的模样。

      当时在五七干校周围布满了许多的大坑,在还未有成为垃圾场之前,这些大小

不一的沙坑,在夏季时都汇集了大量的雨水和地下水,等到冬天的“三九”隆冬季节里

时,小湖的湖面上在北风呼啸下早已经冰冻三尺了。

   恰巧我哪天有点“小恙”,喉咙痛告假在宿舍里休息,朦胧中想起前些天,湖边上

有人在冰面上凿了几个冰窟窿,这里面可能有大有”文章“呢?说时迟那时快,我立马

起床马上披上大衣,抄起墙角边上的镐头和脸盆,急匆匆朝小湖走去。带着疑问的我走

到这冰窟窿前,上前顺着阳光往下仔细一看,顿时疑窦丛生,只见湖底下一个暗色的长

圆的物体潜伏在下面,这究竟是那方”神圣“呢?

发表于 2008-10-3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边好象初中时去劳动过,属昌平.下了工,我们六个女生住在一户老乡家的大通铺上.闲来无事就把大炕当舞台,一使劲儿,把老乡的炕跳塌了.当时我躺着看书,也就跟着"降落"下去.还好,没让我写检查.但是还得帮着修炕.太沮丧了.

[em01][em09][em04][em02]
发表于 2008-10-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西城干校时还去过燕丹大队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改造思想。记得每天早晨和农民一起站在场院上听书记训话和分配当天的农活,那个支书满嘴脏话,每句必带“妈的”,心想这书记怎么这样说话。但那时谁敢说出来,说出来立马就得成现行反革命。
发表于 2008-10-5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弟:

    咋不上咱育新那?

   你可属于一往情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钵满屉满”才“鸣金收兵”啊!~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8-10-5 11:01:57的发言:

老弟:

    咋不上咱育新那?

   你可属于一往情深的!

         “融七岁,能让梨”,老片里讲的好,"让列宁同志先走!……”

        "育新“是俺们孩提时代的母校,虽然历史久远了,但是毕竟一往情深,我会时不时地

“回家”喽喽嘛!让育新的大GG和JJ们先聊,我们五、二班的人都还高高在上的“忙什

么”呢?是否“钵满屉满”才“鸣金收兵”啊!~我是“非著名的”@#¥,只好在这里等

们,给他们看好园子,省的杂草荒芜了,俺心中才会聊以自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石头雕得,而是一尊“血肉之躯”

党校 利马窦墓

# W4 J0 O7 _) A5 c! W

 

. ]- y1 r0 p: ?6 G

对啦!就是它呀!当然这方“神圣”绝对不是石头雕得,而是一尊“血肉之躯”。

# P# G. n, z9 @2 ~+ a; H/ g/ _

早就听说老人讲,什么龙生九子,这位是谁呢?原来它是:

5 |. ~$ h% U1 g2 X+ U2 O* M4 E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公园 红墙?"

, o( d* r. q" ?- G' V

      “宁可食无“龟”,不可居无竹”,先把昨天去公园P得片子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眼间早已经把那水中的“神圣”握在手里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11 11:12:00的发言:
# M" d4 U+ E& {. }. D1 w

 正如您说的,70年代的立水桥北以东是沙坑,城里施工都从这里取砂石

3 G! U! n- x$ e6 X5 q# a

料,留下的大坑后来成了环卫系统的垃圾消纳场,又脏又乱,完全

5 `! c/ H: E$ r% h/ N

没有今天天通苑的模样。

5 i# @ [; e2 \$ v4 K @

      当时在五七干校周围布满了许多的大坑,在还未有成为垃圾场之前,这些大小

& o/ b+ I# b. W Y: x$ s

不一的沙坑,在夏季时都汇集了大量的雨水和地下水,等到冬天的“三九”隆冬季节里

; q, C" o7 H8 h' a. z, m9 _

时,小湖的湖面上在北风呼啸下早已经冰冻三尺了。

3 \" i9 u/ k" M8 h& h& T

   恰巧我哪天有点“小恙”,喉咙痛告假在宿舍里休息,朦胧中想起前些天,湖边上

7 a& h* i3 ~2 \! Y: B% l1 {

有人在冰面上凿了几个冰窟窿,这里面可能有大有”文章“呢?说时迟那时快,我立马

/ F2 \" \, C& D- Y5 ]" j- F0 j

起床马上披上大衣,抄起墙角边上的镐头和脸盆,急匆匆朝小湖走去。带着疑问的我走

g' q& X% H4 G: K4 r( T

到这冰窟窿前,上前顺着阳光往下仔细一看,顿时疑窦丛生,只见湖底下一个暗色的长

) f: b$ X$ u8 {+ o! Q

圆的物体潜伏在下面,这究竟是那方”神圣“呢?

( g2 d$ U% @2 @$ p

/ D) _2 m2 R6 {3 \) u2 U! B4 e

    这长圆的物体潜伏在冰(水)的下面,这究竟是那方”神圣“呢?

. o0 {7 ?- f! }" r5 x

带着疑问我好奇得把冰窟窿上新结的薄冰,用镐重新刨了开,心里想:“管它是什么“神圣”?先把它掏出来再说!”。说干就干,只见我脱去大衣,把毛衣的袖口往上一掳,弯下腰整个人就爬在寒风怒吼的冰面上,右手的胳膊顺着冰窟就下到水里面去了。

Z E' w+ G; ?7 a# V2 U; P, A

还别说,冬季的水下还是真“暖和”,说时迟那时快,我转眼间早已经把那水中的“神圣”握在手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9 10:55 , Processed in 1.2526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