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胡同和生活在胡同的人们同时,我如饥似渴地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这些胡同和老宅的历史。 这里的胡同66%始建于明朝,25%始建于清朝,7%始建于民国时期。这里三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分别是:西打磨厂街、西兴隆街(西端为鲜鱼口街)、北芦草园胡同。其中,位于西兴隆街与北芦草园胡同之间的长巷一至五条、草厂胡同一至十条是前门东区胡同的主体,很有特色:南北弧形走向,首尾交错相连,象一条平躺着的鱼。长巷一至五条胡同组成鱼头,鱼口处即为鲜鱼口街,而草厂一至十条如同鱼的10根肋骨。 据明《桂萼文襄集》记载:“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这里的胡同顺着旧日的三里河水势走向而逐渐形成的,故呈现弧形。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写明:“羊房草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条胡同。”清《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芦草园即坊巷胡同集之芦苇园也,盖前明积草之地,故其北草厂诸胡同皆以是名。” 草厂一至十条胡同曾是明朝宫廷羊房堆放草料的地方。 因清政府为防叛乱曾只允许满族人居住在北城(即城墙内),很多外来人口往往到南城落脚,并把落脚处作为同乡的联络聚会的场所,即会馆。前门东区胡同有大量的会馆。仅草厂胡同,清《京师坊巷志稿》中就记载,有多达27处会馆。 1999年8月6日发布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把鲜鱼口街周边及东侧的草厂胡同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鲜鱼口街建于明代,清代始成规模,是前门地区一条传统的商业街,当时保存完好的仍有便宜坊烤鸭店、都一处烧麦店、兴华园浴池等多处老字号。可惜,这些老字号都因此次拆迁已停止营业。 2003年公布的《崇文区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名单》中,位于前门东区胡同的为68处。2004年4月,崇文区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前门东区胡同里现状保存的文物普查单位多达47处,主要是会馆,还有寺庙教堂等。其中,明代建筑就达10处。位于西打磨厂街105号的临汾会馆系明代建筑,墙内还嵌着乾隆年间和光绪年间重修的石碑,门上匾额还留有民国23年写的“紫气东来”四个隶书大字。 在这些保护院落和文物建筑里,听老北京居民聊老宅的掌故,眼前的房屋、影壁、砖雕、石鼓等都鲜活起来,一两百年前的生活场景浮现在我的面前。在我拍摄时,听居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赶快多拍些,马上要拆了”。遗憾、感伤、焦虑……种种表情令人难忘。越深入了解,我越感受到这片胡同区的魅力。同时,我也愈发感到用相机多记录影像的责任。 到今年3月,这里的居民将全部迁出,届时,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全面启动。作为今年崇文区十大实事的“一号工程”,今年年底,正义路南延、新革路、西河沿路、茶食街和西兴隆街等5条道路将全部建成通车。这片曾具有完整风貌的胡同区将被切割成怎样一番模样?现有的老宅又能保留多少?有多少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居民能够回迁?我满怀期待又心存忧虑。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我所熟悉的前门东区胡同已无可挽回地离我远去了。 从这片胡同走进我的生活,到她的快速消逝,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梦。曾经午夜梦回,我见到了熟悉的这片胡同,可梦境中的胡同却是那样模糊。也许,我还会经常想起拍摄这片胡同的快乐时光,并常常想起曾经生活在这片胡同区的人们。 (2006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