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 林播 2007年11月20日,北京市规划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五年内,北京旧城将通过绿化手段,重现老北京凸形城廓和皇城城廓,旧城胡同有望在局部地区试点低价小巴。 试点烟袋斜街 目前,烟袋斜街试点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名为“烟袋斜街特色商业街”建设工程的改造活动,自2007年5月开始启动,预计于明年4月全部完工。 烟袋斜街是北京城最老的一条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内,全长近300米,自古以来就是具有明清风貌、京味浓郁的一条步行街。由于年久失修,烟袋斜街内陈旧的电线被架在空中,下水道常年堵塞。 根据改造工程要求,斜街内拆除、禁建多层建筑,一层的房屋檐口规定高度在3米以下,二层檐口在6米以下,已经完成地下基础设施工作。此次改造涉及160多个门牌院落,重点是重新规范区域内建筑高度,除建筑外立面和煤改电工程外,还有牌匾整治、照明设施改造等。 烟袋斜街是旧城试点片区之一,同时进行的还有大栅栏煤市街、鲜鱼口前门东侧路、白塔寺、玉河、三眼井等片区。 旧城保护与危改双赢之梦 记者采访中发现,烟袋斜街附近的小业主认为,修缮保护工作还是很有层次,尊重私房,外观上也没有改变风格。但对于大栅栏煤市街、鲜鱼口前门东侧路的改造,大多数人认为加宽了道路尺度,大拆大建,致使前门传统商业风貌不复存在。 “目前旧城六片试点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是想探索旧城保护与危改双赢的有效模式,探索科学的房屋质量评定与修缮标准,并通过试点确定可以参照的基本原则。”北京市规划委宣传部有关人员表示。 此次规划,对位于旧城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危改区域,按撤项处理,严格依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实施,采取保护原貌、有机更新危旧房、恢复原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方式进行。建立北京旧城历史风貌保护与危旧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论证机制,对相关规划方案严格把关。 旧城保护者华新民表示:“规划一个接一个,希望能够很好地执行,可是很多矛盾的事情还在继续,非常可惜。” 两院院士吴良镛曾经说过,“无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只把其当‘地皮’使用,无异于拿传世字画作纸浆,将商周铜器当废铜。” 探索公共政策 按照规划,北京旧城内,什刹海恭王府、醇亲王府、涛贝勒府和贤良祠将陆续被修缮并开放,将完善万宁桥水道,从起步区保护修缮工程入手,推进烟袋斜街的整体保护修缮规划的实施等。 旧城外,卢沟桥宛平城一带,卢沟桥史料馆将被退建,而昔日的符氏酒亭、桥头小市、兴隆寺、县衙等景观则将被复建。 模式口将以历史古镇保护和旅游利用为重点,发展成以“京郊古建筑特色加古道商贸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旧城历史格局的框架下,有计划地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实施,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区、未改造的传统地区、已改造的传统地区的保护与建设关系,在寻求适宜的产业支持方面有所突破。”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毛其智称,“政府本意是好的,但有些特色街区的改造不到位,是因为操之过急、认识不足、简单处理造成的,要寻求有效的公共政策,提倡小规模、微循环、有机更新等改造方式。” 近些年,什刹海地区的社区自治实验正在开展,居民为保护规划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保护区内的居民积极参与,与政府或组织者逐步在形成互动的良好局面。 “随着文物修缮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推进,旧城多年积累的问题逐步突现,保护的落实面临重重困难,这已不是简单的物质空间和技术手段问题。规划先行,保护工作能有序开展,专家与公众的参与使保护工作具有活力,还要在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国际上不少保护成功的历史城市,公众参与是十分重要的经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鲍世行向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