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路过菜市口大街时,发现东侧一边已经是布满“拆”字,几乎从去年十月份之前,大吉片的改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料春节前夕,却突然继续启动了工程。所以这次拍记活动,便来到了大吉片,而重点便在南横东街。 从粉房琉璃街出发,与前一段时间相比,没有任何的改变,北端的市场,也没有因为两三级风的影响,依然火爆。由于多次拍摄过这里,并为对这里做过多观察,不过依然还是发现了一个老门牌,位于粉房琉璃街66号,老号是外五区109号。 粉房琉璃街走至一半,与响鼓胡同交接。响鼓胡同原名响鼓庙,东西走向,因其北旧有“响鼓寺”而得名。响鼓寺早已被彻底拆除改造,而根据《宣南寺庙志略》上的信息,则为照片中白楼处。
出粉房琉璃街南口,便是半面狼藉的南横东街,从街面上看较前段时间,北侧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一些院落围墙被彻底拆除,拆迁办则已经驻扎进去。
南横东街131号的清代国宾馆,尚未有什么动向。131号明代建成,为“华严庵”。清代为“会同四译馆”。里面正殿建筑主体保存非常完好,庑殿顶,分别由黄绿两色琉璃瓦铺顶,并有黑绿琉璃翦边。 其正门位于南横东街,目前为单位仓库,大门紧闭。拍记队转到米市胡同115号对面的夹道过去,到一个一层建筑顶上,拍摄到了其部分结构。 南横东街南侧的命运,似乎比北侧稍好一些,其实多半已经盖上了楼房,小肠陈后面的二层老金铺还健在,雕刻也依然清晰,但在其对面,则是一派回锹抡镐。颇有些杀鸡敬候的意思。
过了米市胡同南口,南横东街11号,也是一处关注的重点。为一处私宅民居,是非常典型的四合院儿。门道内的一丛竹子,看出了主人的生活情调。院子为两进,目前除了东西厢房,接出少量自建房,其余保存非常完好。曾经在院中有座小型垂花门,现在已经消失,却被细心的主人自己搭建了一个小型的二门,虽然简陋,却也很有情趣。 正房三开间,可以看出过去有五级台阶。院子中间有一个小池子,据说曾经是防空洞的入口。有幸被主人请进屋内,屋内没有多余的装修,屋顶一平两锲,还有一扇木质老落地罩。
这座院子曾经是保护院落,但据主人说,保护院落的牌子已经被摘掉了。不知道保护院落的资格是否可以如此轻易被剥夺。按扩路的范围来看,这座院子已经快走到了尽头。 从11号折返回米市胡同,来到了115号关帝庙,也是清末官员潘祖荫的家庙。 潘祖荫,字东镛,号伯寅,清道光十年(1830)生于北京米市胡同,成丰二年(1852)壬子科殿试得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初年迁光禄寺卿,兼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同治五年(1866)任工部尚书;光绪年问累官至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同治二年(1863)曾上疏请允减免江苏赋税 来到门前,几个搬运工人正在从里向外搬木头。115号坐西朝东,是一座三进的院子。正殿三进,出厦为悬山,山墙为硬山。基本北侧的房屋已经被挑顶拆除。正殿,南侧“鼓楼”,西侧“后罩殿”都没有太大变化,约一半居民尚未迁出。保护石碑那位老大爷的家门紧锁,似乎没有在家,因为他家的屋顶还在。 潘祖荫家庙北侧有一座小楼,有资料说其位置就是潘祖荫宅第的位置,如今已是人去楼空,马上会被拆除。所幸门口的看门人,并未加阻拦,使得我们能够到楼上去对大吉片有一个全局的视角。
米市胡同走到一半,被一阵拆除时的尘土飞扬阻挡,不得不从平坦胡同穿到兵马司。却不料遇到一个拆迁现场。 中兵马司胡同7号,是大吉片一带的“优秀”院落之一。在南城的胡同里,有垂花门的院落本身就很少,而这里则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7号院(老牌5号)座北朝南,街门为金柱大门,带有雀替,象眼、穿插档子内均有非常清晰,精美的雕刻。是一个典型的清代官员住宅所用的大门。倒座房四开间,里面有一个月亮门。院内有一座仰覆莲垂头的单殿垂花门。门两侧的墙上,都有番草花纹的栏板。 由于这个院子是煤炭部的宿舍,属公房。长期关闭着大门,一直不能很及时的了解院内的动向。05年曾接到这里将被拆除的消息,和苜蓿来探访,依然大门紧闭。从旁边的院子搭个梯子向里张望,东厢房已经被拆除。 来到7号门前,却发现街门已经被挑了顶子,门板也已经没有了,一度一位已经被拆掉了?可里面的住户正在往外倒渣土和垃圾。他们说这个街门刚刚才被拆掉。而里面的住户却一家也没有走。进去后,垂花门还在两边墙上的花雕栏板被拆掉了一半。 据居民反映,来人拿着一纸文书,说是受到了批准,不由分说地将街门拆除,问道晚上没有门,安全问题怎么办,根本没有人来过问。居民一边收拾残局,一边气愤的说:“这个院子一户都没有走,给那么点儿钱根本没法走。可凭什么把大门给拆了啊?”但由于是公产,居民的抱怨却无处倾诉。只可惜此时相机已经没有电,只能等其他队员的照片了。 目前大吉片正在进行改造的范围,把大吉片从西北角到东南角,对角切开。被拆除部分主要位于那侧部分,贾家、潘家、南、北大吉巷,保安寺街、果子巷等暂时没有工程动向。
: K5 w5 `3 M; ]5 n%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1:12: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