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0|回复: 16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食烟火斋和羊杂碎合作特别拍记《西山晴雪》[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9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食烟火斋和羊杂碎合作特别拍记《西山晴雪》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食烟火斋和羊杂碎合作特别拍记《西山晴雪》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食烟火斋和羊杂碎合作特别拍记《西山晴雪》

今天《北京晚报》刊登食烟火斋和羊杂碎合作特别拍记《西山晴雪》

  ! K6 ]" X1 k) v4 G0 k8 }+ v

2009年11月19日(周四)《北京晚报·44版·城记·雪霁初晴话香山》

+ O% | @( S9 Z( @! b7 \' f3 `

西山晴雪话香山

8 l9 N$ |. R+ ?4 j

陆原(网名食烟火斋)撰文 , 金光珍(网名羊杂碎) 摄影


! z# [& n. P! ^ u9 z3 L; w

进入11月以来,才到“立冬”前后,距离“小雪”、“大雪”节气尚远,北京就已经下了几场不小的雪。皑皑白雪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也使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成为继香山观赏红叶之后的又一番胜景。


( c* |7 \. t/ a# |) M( Y

燕京八景始于金代

/ s" T$ s' e& B0 T$ Y9 x

北京地区自辽代始称“燕京”。贞元元年(1153年),金代第四任皇帝完颜亮由东北地区的上京会宁府迁都至燕京,命名燕京为中都大兴府。燕京至今还是北京的别称。

2 u1 g9 C% H0 m4 v" n/ {. T) z W6 V

金代皇帝是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他们仍然向往着春水秋山游牧射猎于莽原荒野的生活,不习惯金中都夏季的暑热,因此在金中都周边营建了大量的离宫别馆。金中都西部的西山和北部的燕山,都是太行山的余脉,其中香山位置最靠近城区,喜爱游山玩水的金代第五任皇帝金世宗,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香山营建了皇家行宫和大永安寺。金代第六任皇帝金章宗更是喜爱游山玩水,他时常在香山避暑和游猎,又在香山营建了会景楼、祭星台等处楼台。相传金章宗在香山大永安寺南侧休息时,梦见射出的箭落地之处有泉水涌出,醒来命人依照梦境挖掘,果然掘得两眼清泉,因此命名为“梦感泉”,就是现在双清别墅附近的“双清泉”。

! i8 Z& z3 W# |1 r' p# Q

金章宗还将金中都的八处景观命名为“燕京八景”,其中北海的“琼岛春阴”是春景,居庸关的“居庸叠翠”是夏景,中海的“太液秋风”是秋景,香山的“西山晴雪”是冬景。

' @2 B* E: N8 T" f/ r

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在香山建成了静宜园,园中地势最高的房屋,在香炉峰东麓的“香雾窟”景点。乾隆皇帝题刻的“西山晴雪”标志石碑,就立于香雾窟北侧的山坡上。


$ d" e2 M) _0 y

香山美景不止是红叶

5 D( w0 Z% N* A1 Z% G5 s1 J2 o" A/ ?

香山之得名,据金代人李宴《香山记略》说是“相传山有二大石,状如香炉,原名香炉山,后人省称香山”。现在的香山,见不到那两座形似香炉的大石,但是顶峰依然被称为“香炉峰”。可是成书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却说,香山在明代以杏花知名。书中说,杏花盛开时节,游人结伴前行,沿途十里山路都是红红白白的杏花,满山杏花的香气,可以持续十天。明朝诗人也有吟咏香山杏花的诗句“万壑千崖种杏花”和“香过十里杏花西”。

# l9 Y% r v/ d6 r# i! Z8 C

香山又以绿色著称。明代的嘉靖皇帝巡游西山名胜时,曾在香山大永安寺感叹道“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万历皇帝也曾为大永安寺后边的一座山斋题名“来青轩”,意为满山青翠尽来眼底。清代乾隆皇帝为香山命名和题诗的二十八景,也有五处涉及绿色,即“是处绿云稠,几余静憩留”的“绿云舫”;“古木森列,千章绿阴”的“翠微亭”;“群峰苍翠满目”的“青未了”;“摇拂烟云动翠旗”的“来青轩”;“岚青树碧”的“重翠崦”。

- G6 w3 P# h# C. m+ Q

但是唐朝诗人杜牧说过“霜叶红于二月花”,香山秋季红叶的名气,远远胜过了春夏满山的绿肥红瘦。乾隆皇帝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绚秋林”的题诗,也写道“嶂叶经霜染,迎晖紫翠纷。绚秋堪入画,开锦恰过云”。乾隆时期香山的树木主要是松柏、槐榆、银杏和枫树,现在构成香山红叶景观的主要树种是圆形叶片的黄栌,也有五星状叶片的枫树和羽毛状叶片的火炬树。今年深秋11月初,香山的红叶正值盛时,不意早来的初雪,使满山的“红妆”化作了“银装”。


1 Y1 D" U R; b8 k1 X

踏雪观山须晴日

- ?2 w" K8 C# d0 a! M# E

深秋初冬之际,气候尚未严寒,大雪飘落虽急,但是消融得也快,因此踏雪观山须要及时。若是赶上雪后初晴,则是游览者与摄影人的幸事。也曾有人疑惑,古人观赏西山晴雪,是人在东方向西山遥望呢?还是身处山中向四面环顾呢?品味乾隆皇帝为西山晴雪景观的题诗,有助于理解其中的意境。乾隆皇帝《御制燕京八景诗·西山晴雪》的诗句全文是:

! w# M: h1 K' n A2 X/ j! o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4 ^/ e( X& m+ Y' s; q) P, |- T# C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 c& ~+ Y6 B% T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3 Q, b' V6 T3 q/ v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垆茗碗伴高清。

- m0 ^! j9 u+ b' D3 |

“层层叠叠的群山覆盖着白雪,像是银色的屏风,晴朗的天空之下,座座山峰遥对着依稀可见的京城”,这应是观景人身处山中,环顾群山,并且向东方眺望京城。

' Z8 w) g! F' s5 ]

“万壑千林如同被撒满玉屑,迎来了晓日,闪耀着晶莹的光泽”,“晓日”自然是升起于东方,“迎晓日”也就是自西向东而迎了。

6 R" Q' D/ K1 f- Z# {+ d

“寒凝涧口泉犹冻”,北京西山一带自古多泉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长安客话》记述,西山一带“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漫散尘沙间……香山、碧云,皆居山之层,擅泉之胜”,所以当年金章宗做了个梦,醒来命人随便一挖,就挖出来两眼清泉。现在香山也有不少泉水,而且汇集为眼镜湖、静翠湖等处池塘。

. L. X- y4 e. K b ~( Q, R

“冷逼枝头鸟不鸣”,香山林深树密,自然多鸟。乾隆皇帝题咏二十八景诗的序言也说“唳霜皋”景点有“山中晨禽时鸟”,“翠微亭”景点有“禽声上下”。如果看得到冻结的泉水和不鸣的寒鸟这些近景,观景人就不会是在远处遥望。

! W0 a4 o% v- Q; w

“只有山僧颇自在”,这个山僧当是香山寺庙里的僧人。“自古名山僧占多”,香山在金代有大永安寺,在元代有碧云庵即碧云寺的前身,在明代有洪光寺,在清代又兴建了宗镜大昭之庙。

2 h! B {$ c! p7 z( d ^

“竹垆茗碗伴高清”,竹垆精舍,是乾隆皇帝建造于“香雾窟”景点的一处茶室,“茗碗”就是茶碗。西山晴雪石碑,就立于香雾窟北侧的山坡上,在竹垆精舍的窗口内可以望见,所以乾隆皇帝的《御制竹垆精舍诗》说“茶舍窗中景致殊,西山积雪有碑模”。

( J, x# g% Z5 Q; n( [/ p

香山是西山群山之一,当年金章宗命名燕京八景时,西山晴雪未必特指香山。清代乾隆皇帝对燕京八景的名称做了调整,并且在八处景点分别设立了标志石碑。乾隆皇帝将西山晴雪石碑立于香山顶峰东麓的“香雾窟”景点,这里确实是观赏西山雪景的佳处,而且还可以依稀望见京城,切合了燕京八景是位于燕京地区的语境,所以乾隆皇帝的《御制燕京八景诗·西山晴雪》,是有助于理解景观的权威解读。

/ H8 a3 ]' H2 D2 \$ F+ a+ l

香山,自金代起就是皇家园林,几度斗转星移,历经沧桑雨雪,如今的香山公园是人民的乐园。现在“立冬”节气才过,前几场落雪虽已消融,更大的降雪尚可预期。爱好踏雪观山的朋友们,预备好你的相机,读几句乾隆皇帝的诗篇,到时候去香山探访晴雪胜景吧。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滩老先生您好:正所谓行家看门道啊

沙滩老先生,您好,多日未见,您老好啊。

1 i8 ^7 y9 y$ y4 e5 G8 Y3 N

我的原题确实是“西山晴雪话香山”。因为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是个专有名词,不宜改动,而且此文和图片也是由西山晴雪引发的。为什么要“话香山”呢?因为“西山晴雪”不等于“香山晴雪”,但是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了香山,那里也确实是赏雪的好地方,而且香山也是西山的一部分。但是只说雪后香山,是难以构成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的,所以也写了香山的得名来历,以及春花秋叶和夏日的葱翠。

- p5 s' y3 k, D2 l: K

因为当天43版有一篇散文也叫《西山晴雪》,人家那个稿件是先来的,所以编辑部会改变我的标题成了《雪霁初晴话香山》。可是啊,“雪霁”本身就是“雪晴”之意,再接着“初晴”,是重复了。

. X! f; Z# E, U+ i, g. J, `& l5 ]

同时在此感谢飞哥、老牛师傅、颐和吴老、革命后代、元大都、彼得大帝、老盘子、京畿顺天诸位好友的关注。也再次感谢羊杂碎朋友的美图,就是这张图片引发了我这次的动笔意愿。

7 V+ V# v5 F9 e9 l$ S: v

欢迎诸位高手拍摄燕京八景,这是老北京风景的祖宗,值得关注。如有机会,我也愿意和能够触发灵感的美图和美图作者再度合作。谢谢。

发表于 2009-11-2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好片!
发表于 2009-11-20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美合作!!!赞!!!
发表于 2009-11-20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陆老师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20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一遍,长知识!“羊杂碎”拍这张片子也是费尽艰辛的。

3 K2 l n$ ~3 v/ J, [! n& N. V

 

0 z9 {9 I; }3 R" \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4 O: f- u8 h5 V1 F- g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垆茗碗伴高清。


发表于 2009-11-20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20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在山上看北京城的万千灯火,茫茫车流,看着那么多人忙忙碌碌,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真是想过竹垆茗碗伴高清的日子。

发表于 2009-11-20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9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欣赏!
发表于 2009-11-20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20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联璧合,图文皆佳!

发表于 2009-11-19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的文集知识性趣味性,耐看,金先生的照片更是画龙点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91119北京晚报44版,雪霁初晴话香山


发表于 2010-2-13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晴雪》照片经典之作,大作拜读了,长学问。

发表于 2010-2-14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处的风景 原本可以更美的
发表于 2010-2-14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来看看~~~~祝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6 20:22 , Processed in 1.1931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