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1|回复: 8

广安门的茶叶铺:同福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26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5 W9 p$ ?7 b+ b0 s9 R

喝茶是老北京人的普遍嗜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最后;生活里,茶占最先。早茶、晚酒、饭后烟嘛!先前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都喝茶,普及率高于烟酒;区别仅在名茶和茶叶末儿;东西次,名字好:花三角;喝茶叶末子?丢份。咱喝花三角。平房时代,起床第一件事坐壶烧水,沏上茶焖着,洗脸刷牙完毕,坐在桌旁,从壶里先倒出一杯,打开壶盖,高举茶杯把茶倒回,叫砸一砸,稍停;才能喝。% E% b& \/ e1 g- |! W

& @; W( V( B/ h

+ T1 A, z& \7 c' q

北京人只认花茶,汤色重、有花香、杀口(发涩),认为好。不少人好喝茶,并不真懂。9 ?1 s9 `+ P- _' w$ F$ _

. C; U+ W! b2 f7 q' W+ C# v

: J" h- h; F5 l

解放前,从广安门门脸儿往东到菜市口,有五家茶叶店,都在路北;西头靠北马道口是广聚隆、不远是吴××,过了北线阁是同福厚,快到菜市口是正兴德和洪裕茂。都是三间门面的大买卖,都写“茶庄”(批发兼零售)。人们一律叫“茶叶铺”。商店的店员叫“买卖人儿”,在这一带是受尊敬的;穿戴整齐利落,懂礼数,会说道;比“手艺人”、“卖力气的”,“引车卖浆者流”。要高看一眼。说谁家的孩子学买卖了(商店学徒),如考上高校一般,算有了出息。4 X: l- _3 D3 W8 j; H9 r( {5 l

/ W- y" i7 ` Q- p, H% z. B8 }3 V5 ^

% r5 w5 |7 H( Y1 _6 i7 o# ^% B" j

我家和同福厚是对门,父亲常年失业,每天都到茶叶店聊天。掌柜的叫朱济川,京郊昌平人。写一手好字,练过中国功夫,文武双全。店堂北墙正中挂着张裕钊写的对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上面还挂一成亲王写的横幅,记不得内容了。东西两面墙上,一米多高两米多长的木框里,是主人的书法作品。内容常有更新,有时是胡大川幻想诗,有时是格言。“无聊一作非非想,适意真堪栩栩然……生不愿为上柱国,死尤不愿为阎罗。阎罗点鬼心常忍,柱国忧民事更多。但愿百年无病苦,不叫一丝有愁磨。……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有时朱掌柜酒后会把大褂下襬撩起,塞在腰间;长衫变短,以柜台作舞台,蹿上蹦下,露几下功夫。尤其客人多时。串门常客还有:修鞋皮匠黄瘸子、前警察老刘、收破烂的穷张、开澡堂子的梁树林等。赶上阴天下雨,不能干营生,他们就打平盘(注)喝酒;喝到微醺,该出洋相了:文雅的是京剧清唱,警察刘拉二胡,能哼几句的,都喊两嗓子。扯下脸时,就玩打屁股,一人坐,一人躬身埋脸坐者腿间,撅起屁股。众人环立,一人伸手打一下屁股,抽回,若无其事。被打的指认出来,由打人者替换;指认不对,继续被打,直到找到替身。不论认的对不对,都会哄笑得人仰马翻。若有人喝高了,昏然睡去,就会是恶搞对象,用墨笔勾脸。十有八九勾不成,笔走如虫爬,醉者梦中伸手拍虫,满脸狼籍,而酣睡不知;众人哄笑云散。 : r3 Z. h9 H% G! M4 p+ ^" f

1 Y) W" K4 K8 e0 H- f5 e; L/ Y

8 w4 E, f* I" s3 H/ [- U) V' n

还有个娱乐项目:“抽签儿”。不是求签问卜,是抽签玩赌。一是卖糖葫芦的;胳臂上挎个带提梁的木制椭圆形托盘,摆放一二十串糖葫芦,做的很精致:山楂横一刀,掰开如张开的大口,去籽,填豆沙,抹一層山药泥,贴瓜子仁、青红丝组成的图案,罩上水晶般的冰糖液,三到五个穿一串。边走边吆喝:“冰糖——葫芦!”价钱很高,他不是真卖,是幌子。上衣盖着的腰里掖一竹筒,一头绷着罗底,筒里装竹签;竹签上刻和骨牌相同的点,签子数也和骨牌同。筒子底有弹性,用手捻动着向上提,签子跳动象孩子在蹦蹦床上;在签子跳动中抽两根,和牌九同,两张一副;点儿大小定输赢。赢,白吃;输,掏钱。都是在店里,栏柜外面;几个人围着看。孩子们等结果:赢了吃,输了也吃。输了,卖的赚了,送糖葫芦,显着仁义还拉住关系。另一是卖卤鸡的,挎一提盒,木制椭圆,分几層,有盖。实际只最上一层一只鸡,幌子。这二位隔三差五被叫进店来,抽上三把两把;大家乐和一阵子。 `3 g5 \/ @8 z: E

6 D e3 |3 z; q& v& E

7 j2 F" ~/ @/ s2 r5 N( b6 }7 X

 我说的都是五十年前的事了;栏柜是所有店铺都有的,有的是直的,如当铺,药铺,顾客被拦在柜外。同福厚是L形的,从西墙起在店堂的三分之二处往北拐顶一道木隔扇,隔扇做工精细。有门通后面,隔扇外靠东墙是一套红木家具,条案、八仙桌、太师椅。门两旁窗下是红木春凳、小方几,案上、地下很恰如其分的放置三五盆花草;店堂大气典雅。附近熟人在顾客少时,冬日上板儿以后,会来这里坐坐。那时商店下班后,门窗都挂护窗板(木或铁)。上班取下;每天开始营业叫“下板儿”,结束叫“上板儿“。从隔扇门进去是个通道,西面木隔扇隔出一间屋,叫柜房(经理办公室),里面一水儿硬木家具,书桌、多宝格、书柜;陈设比店堂又考究多了。再进去是个小院,北房是库房和加工茶叶的;东房北头是砖砌的高灶,有温罐,二十四小时热水;火口旁是一大铜壶,加工茶叶筛出的茶梗,泡在里头,老是热的;员工和客人都喝它,倒少半杯,兑满白开水,色浓、杀口,还不乏茶香。大约一天换一次茶梗。客人喝,是伙计给端来,并不知就里。 % m( E1 ^# u- f0 z7 x

. C; P' F. M( L9 @+ J

7 h* ]; M2 B$ o" H0 p

  记忆中对茶叶铺印象深的几件事:一是茉莉花,每隔一两天有人送来半开的花朵,直径一公分,很小,很娇嫩,白色双层辬,绿色托儿带半公分长的柄,摊在栏柜上,人们围着,左手把花托下的小柄轻轻捻一下双层花辬就分开,右手轻轻一抻,一朵分成两朵;放到柜台下湿布盖好。买一两以上,称好包包,捏上一两粒分好的小白花,叫客人看着放进去;不仅说明是茉莉花熏的,还送两朵接着熏,买主高兴。二是定价钱,都是在上板儿之前,把没定价的茶叶分别沏在小饭碗里,一二十个碗在拐过去的栏柜面上摆齐编号,朱老板一一上口,喝半口,张嘴吸气,茶水在舌两侧上下动,发出“嘶、嘶”声;据品出的香气、味道,当时定价。伙计记下,新货售价出台!还有当时的“包装”,都是印好字号、广告语、茶叶种类介绍的大小不一的方块纸,按量使用。不用袋子。最小是老秤二钱,合6.25克,能沏一壶。家里没茶叶了,“去,上茶叶铺买包去。”临时救急。送礼,半斤茶叶,拿不出手;包成小包,八两四十包(老秤十六两一斤),捆一块儿,一大嘟噜,看着也过得去。穷人的没办法的办法。老北京人挑眼(一般对小辈)说:“俩手指头夹包儿茶叶,我不嫌少,表个心意。”“一包儿茶叶”,再菲薄不过了。1 @; D5 x, i! n0 p" M# N7 m% _

- O! I+ b9 E/ g5 p2 M( b& z, e' S

* ?0 m8 Q$ e* i1 Y; D7 [% V

解放后,广安门大街红火了一阵子,新开店的,歇了业重新开张的,修理门脸(外装修)大干的;同福厚就大修门面,四根砖柱涂朱红漆,朱掌柜龙蛇走笔;题写了当时保护工商业的四句口号: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他想日伪时期、国民党时期的艰难日子熬过去了,此番可要一展宏图。确也兴旺一时。他用人少,又都是相处几十年,东伙(劳资)关系好,有的是至亲晚辈,三反五反没受到大触动;公私合营后,他和大儿子就到别的店上班了。同福厚作为茶叶公司的一个点儿,撤销了。原址改成“人民理发馆”一直到九十年代,两广大街扩建改造才拆除。5 j5 ]! z* b1 o6 ]2 e) _

9 F9 c3 v: N* z1 h* X. s$ U

! f# V% w0 L" h6 t, v% U- ]. V" c

(注)打平盘,即AA制 3 y; |8 M8 ?' i6 v/ M/ k! j; u/ x8 j9 ^

/ U$ l C( I1 @" G3 y. M% f

3 E$ I8 S+ z% E2 ]- U0 Q" o

                潘恭2007\7\25 - B; F% q: E) P* [ U

# f) b1 A7 q; E- I4 S& 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em23]
发表于 2007-11-27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些文章很有史料性!希望您多回忆多写一些!给后人留下一段历史的记忆.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我们政府一直善于宣传,瞧这几句说得多好啊!

P% c* r1 N$ s- ]4 Z$ F6 _+ v' \6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7 8:53: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2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7-12-6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闻两种店铺的味道,一个是中药铺,一个是茶叶铺。您的文章让我感到了从骨子里的那种老北京味,这种味就是胡同文化。
发表于 2007-12-6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门的茶叶铺?呵呵 没听说过

不过我知道马莲道的茶叶一条街!。。。

哎 以前的东西怎么全没了。。。

[em04]
发表于 2007-12-9 0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尾声: 朱掌柜和他的《同福厚》茶叶铺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07-11-26 21:47:07的发言:
QUOTE:
......解放后,广安门大街红火了一阵子,......朱掌柜想日伪时期、国民党时期的艰难日子熬过去了,此番可要一展宏图。确也兴旺一时。......三反五反没受到大触动;公私合营后,他和大儿子就到别的店上班了。同福厚作为茶叶公司的一个点儿,撤销了。

就这样,朱掌柜和他大儿子就不用再整天“费心劳神”地守着他们自己的铺子了,取而代之的是:朱掌柜和他大儿子作为新一代的主人公到“广阔天地”的国营茶叶公司去一展宏图了!此时此刻,毕竟他们爷儿俩已经可以轻装前进了,他们已经变成无产者了!......

% D& {7 x* C% u. \2 J) k8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1 1:49: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9-8-18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话多在理,多好听,呵呵呵。。。。。
发表于 2013-2-4 1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一幅老北京人的生活味道,跃然纸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0:58 , Processed in 1.14765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