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5-22 15:37:23的发言:根据考察,此结论不对~ 位於東城官書院胡同7號的抱鼓石是雍合宮一代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對門墩,該門墩為明朝所製,石上雕有雲紋、荷葉邊和小趴獅,雕功飽滿精湛。 門墩又叫門座或門台,是中國傳統住宅四合院中用來支撐正門的門檻、門框和門扇的石頭,是四合院建築的組成部分之一。四合院大門外的門墩有方有圓,方門墩又叫「門枕石」,圓門墩又稱為「抱鼓石」。 門墩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門枕石早在漢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四合院形成和早期就開始使用了。大約在公元1100年以後,有人為了使門墩更加引人注目,將門枕石的外側部分做高,又在它的各個面都雕上了裝飾性的線條和豐富的圖案。隨門枕石部分和門枕石向上延伸的部分界線逐漸分明,上部成了箱形,下部成了放箱子的台子,稱為「箱形」門墩。後來人們又想方設法美化台子,把台子做成了水中荷葉形,再在上邊放鼓,形成了「抱鼓形」門墩。 明清兩代則是北京門墩的繁盛時期——明朝把元代修建的北京重新改建成為自己的首都時,利用門墩是門中最顯眼的部件,表現新的統治秩序。北京門墩充分體現漢民族喜好對稱平衡感的審美取向。接下來取得政權的滿清政府,像繼承明代制度一樣,把門墩象徵地位身份的制度也繼承下來。 北京門墩的門枕石伸出外側的部分,大多雕成華美的須彌座,座上蓋有方形錦緞,其上再放置獅子、箱子和鼓等裝飾物。在封建社會,並不是所有的門樓都能安置抱鼓石,因為衙門口有鼓是為「擊鼓升堂」所用。只有官宦人家的門樓,才能安放象徵權力的抱鼓石門墩,形狀要與大門的等級相符,大小也要相稱,常出現在大門、門柱前。當時,為了用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在各式門墩的擺放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如皇族擺放獅子門墩;高級武官擺放抱鼓形有獅子門墩;低級武官擺放抱鼓形有獸吻頭門墩;高級文官擺放箱子形有獅子門墩;低級文官擺放箱子形有雕飾門墩;大富豪擺放箱子形無雕飾門墩;一般富豪擺放石製門枕石;而普通市民就擺放木製門枕木。 北京門墩不但歷史悠久,數量也很多。它們記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反映了社會發展、文化變遷的過程,是文物寶庫中重要組成部分。隨舊城區的改造,越來越多的老胡同已不存在,門墩也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收藏於博物館去。 / ?: Z4 e4 O- d7 p. q*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2 16:08: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