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3|回复: 23

[转帖]组图:70末80初的北京街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5-25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街头最早出现的一幅最大的美人广告,当时这幅手绘广告画的视觉冲击力极大。一九七九年冬摄于沙滩大街十字路口。


太阳镜,保留镜上作为进口货标志的商标,曾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街头和公园里的一道时尚风景。当时的媒体曾加以公开批评。今天看来,它其实是品牌意识的最初觉醒。一九八O年摄于北海公园。


这张“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当时受到了批判。一九七七年摄于樱桃沟


舞禁初开时,对跳摇摆舞的时尚青年还有一种异样的心理,观看的人离得远远的,时而还能听到几句带刺的议论。一九七九年摄于北京颐和园。



由于“文革”禁锢的打开,人们在一些场所开始划拳、行令、放音乐,于是“禁忌”又开始回潮。一九八二年冬摄于颐和园知春亭餐厅。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墨镜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一九八O年三月摄于北海公园。


一九八O年夏游故宫的人,不看国宝、不看宫殿,围观外国游客。同年在上海外滩亦见过更甚者,听说一九七八年一个外国旅游团在兰州被十万兰州人围观。


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琳琅满目的饮料,在北京前门大街卖大碗茶发家的尹盛喜先生,安排返城知青做这项工作,又解决了就业,又方便了群众。大碗茶,当年二分钱一碗,曾经是北京的街头一景。一九八一年摄于北京故宫午门前。


一九七七年一月在北京东长安街青年艺术剧院剧场前(位置在现东方广场正中)挂出的“四人帮玩偶”。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结婚办理结婚证时,可以领取购买一件家具的票证,凭票证领号排一夜的队,就可以买到一件家具。这是一对新婚夫妇买到家具回家的情景。摄于一九八O年夏。


星星美展--一九七九年九月在中国美术馆外展出的来自民间的街头美术展览。此展览与同时期的“四月影会”、“无名画会”的迎春画会展,文学创作中的《班主任》等等共同构筑了新时期文化艺术的回归与觉醒。


烫发经过十年“文革”后重新出现,一度成为街头“美的焦点”。一九七七年夏,摄于北京王府井四联理发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5-25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哦,看不到片啊,都是叉子。我好多页面的片看不到,不知道为什么。
发表于 2006-5-25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看不到。急啊!

发表于 2006-5-25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不到图.

看文字说明应该是李晓斌的照片, 他是我最敬佩的中国摄影师之一. 推荐他的书 "变革在中国", 不足的是图片印刷质量很差.

引用他的话: "没有摄影的历史, 将是残缺的历史."

发表于 2006-5-25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吧:

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琳琅满目的饮料,在北京前门大街卖大碗茶发家的尹盛喜先生,安排返城知青做这项工作,又解决了就业,又方便了群众。大碗茶,当年二分钱一碗,曾经是北京的街头一景。一九八一年摄于北京故宫午门前。

发表于 2006-5-25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及全国女青年终于敢以夏天穿红色裙子、冬天穿红色羽绒服为时尚,曾有一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


发表于 2006-5-25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街头最早出现的一幅最大的美人广告,当时这幅手绘广告画的视觉冲击力极大。一九七九年冬摄于沙滩大街十字路口。


发表于 2006-5-25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戴哈蟆镜,保留镜上作为进口货标志的商标,曾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街头和公园里的一道时尚风景。当时的媒体曾加以公开批评。今天看来,它其实是品牌意识的最初觉醒。一九八O年摄于北海公园。


发表于 2006-5-25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的时装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发表于 2006-5-25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想看看图片啊,可怎么打不开啊,郁闷!

[em03][em03]
发表于 2006-5-25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红旗轿车与初期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初期面对专制与权力羞答答。一九八O年冬,摄于北京故宫。


发表于 2006-5-25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当时受到了批判。一九七七年摄于樱桃沟。


发表于 2006-5-25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媒体大谈妇女解放、妇女半边天,那几年北京街头公园里,男的给女的背包、打伞一度成为亮丽的风景。


发表于 2006-5-25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结婚办理结婚证时,可以领取购买一件家具的票证,凭票证领号排一夜的队,就可以买到一件家具。这是一对新婚夫妇买到家具回家的情景。摄于一九八O年夏。


发表于 2006-5-25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蛤蟆镜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一九八O年三月摄于北海公园。


发表于 2006-5-25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烫发经过十年“文革”后重新出现,一度成为街头“美的焦点”。一九七七年夏,摄于北京王府井四联理发店。


发表于 2006-5-25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舞禁初开时,对跳摇摆舞的时尚青年还有一种异样的心理,观看的人离得远远的,时而还能听到几句带刺的议论。一九七九年摄于北京颐和园。


发表于 2006-5-25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美展--一九七九年九月在中国美术馆外展出的来自民间的街头美术展览。此展览与同时期的“四月影会”、“无名画会”的迎春画会展,文学创作中的《班主任》等等共同构筑了新时期文化艺术的回归与觉醒。


发表于 2006-5-25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O年夏游故宫的人,不看国宝、不看宫殿,围观外国游客。同年笔者在上海外滩亦见过更甚者,听说一九七八年一个外国旅游团在兰州被十万兰州人围观。


发表于 2006-5-25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文革”禁锢的打开,人们在一些场所开始划拳、行令、放音乐,于是“禁忌”又开始回潮。一九八二年冬摄于颐和园知春亭餐厅。


发表于 2006-5-26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ZY69好片子,好文字。也许我对离我较远的“北京的传说”只当成故事。可我见到这些片子文字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亲切,这也是我现在喋喋不休的拍一些胡同人文的情节之所在!!!
发表于 2006-5-29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沙滩路口有两块广告牌子,一个在东北角,一个在西南角

 

发表于 2007-2-6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那张怎么那么象钟跃民一行人~

发表于 2007-5-18 0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大碗茶说两句,就我所知:大返城时前门街道的几个找不到工作的返城知青在打磨厂西口用小竹车(儿童车)开始摆摊卖。几天后大栅栏街道几名返城知青,在退休工人姜常武(以故)等三名老头带领下在西河沿东口摆摊,不想几个月后就起来了。就在后来大碗茶那地租房开始正式营业,他们为了有个正式名称,找到街道办事处。要求归办事处领导。并请办事处派人管理。于是就派了尹胜喜到此负责。尹只是上面派去的第一任正式负责人,绝非发起人。可到大栅栏街道调查。有原始底档为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20:32 , Processed in 1.15540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