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号的赞歌
- a7 d9 C) h( q7 R 叫我怎么去形容她的美呢?虽然早就嚷嚷着要来看她,虽然苜蓿总是半开玩笑的谗我161号如何如何的好,在我未见她之前,已经浮想连篇,及至我来到了她的面前,我竟显得不知所措,这就是传说中的小苜蓿旧居?$ E% t; v4 U4 T" e2 _9 C0 H
161号的建筑格局和设计理念:+ X5 X+ n, z6 m
161号自南向北由三组建筑构成,最南面的第一组建筑是随墙门和紧挨它的如意门,二者之间有一狭长的小空地,熟悉北京四合院的网友一定都知道,规矩的大门如屋宇式的王府大门、广亮门、金柱门、蛮子门,还有因地制宜但不失精巧的随墙门,随着清末民初等级制度的打破,后来的大门也不只拘泥于上述的几种形式,很多住宅都将好几种大门的特点结合了起来,而象161号将两种不同形式的大门建在一条轴线上,距离很近但又彼此独立的形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究竟是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如此,还是最初只设计了里面的如意门,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单独建造了外面的随墙门?根据我的观察,里面的如意门装饰的非常华丽,门楣、戗檐等处都有非常精彩的砖雕,而这些都因为有了第一道门而看不到了,而且第一道门还影响了里面的采光,即使站在那些砖雕跟前,也很难看清楚,如果当初设计时就是两道门,那此处如此精美的装饰就是衣锦夜行了。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大门应当建成于不同的年代,里面的如意门在先,后来因为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又在外面增建了一道随墙门,虽然对后面的如意门的观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二者坐落有致,相互衬托,一主一次,不失为一次成功的设计。5 @& C& q1 v0 T8 g" E0 [
161号的大门也是位于传统坐北朝南四合院的东南角,进了如意门后是一处跨山影壁,紧贴影壁加盖了一处小仓库,往左转便进入了该院的第二组建筑,如果刚才两个大门之间的狭长型小空地不能算院的话,这里便是161号的第一进院了,由于这里也有后来私建的房屋,一进院已呈明显的长方形了,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保存都比较完整,房屋多为清水脊仰合瓦屋面,装饰比较朴素,刚才经过大门处看到精美砖雕时激动的心情稍稍的平静了一点,沿着正房东侧小苜蓿说的“恐怖隧道”,我们来到了第三组建筑,也是161号的二进院,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为什么用呆字来形容我的心情呢?记得一位读者说每当他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诗的时候,他就一阵一阵的发呆,因为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柳永,他们那些美丽的诗句,我们都能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形容我们读后的心情,惟有这句,却酷的叫人发呆,可能我的心情,也和这位读者类似吧,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苜蓿看我们见到某些保存稍好的院子就大加赞叹时,她总是嘿嘿一乐,摆出一副“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架势。而此时的我,就像刘姥爷进了大观园似的,这摸摸,那瞧瞧,全然忘了这是别人的家。! W+ _% e6 T4 ^
二进院也呈长方形,正房面阔五间,明间三间,两个暗间则分别位于带有强烈西洋风格的游廊东西拐角处,有点类似于故宫午门的明三暗五的格局。除了正房有西式风格的游廊外,这里的南房也修建了同类风格的游廊,但因为院子本身已呈长方形,为了尽量留出较多的空间给院子,东西厢房并没有再修建这种游廊。1 Y, p! h7 o9 J! p9 z6 w7 X
在二进院的西北角,游廊拐角处,有一屏门通向西侧的跨院,跨院的大小基本与二进院相等,据这里的住户讲,西侧跨院过去是个花园,还带有游泳池!可惜的是现在西跨院已经被严丝合缝的盖上了两栋新房,估计是填了当年的游泳池盖的,但我还是在这里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刚才始终没有看到二院正房的屋顶和屋脊,不知道是否也是西洋风格,我在西跨院拍到了正房的西侧山墙,看它的排山沟滴既不同于“铃铛排山”,也不同于“披水排山”,再看它的透风,都是具有比较强的西式风格,而这些都与二进院的整体风格相吻合:
* w! s( [2 B# z2 V4 Q, u: h在二进院的东北角,游廊拐角处,也有一屏门,但这里是厕所,而且现在有了一堵墙,不能通到东跨院,而从161号的大门看,作为火柴厂仓库的东跨院有自己独立的大门,因此东跨院的长度应该与161号自南向北三组建筑的总长度持平,至于几进,现在还不得而知。! `3 s' a* e' j' c: ?& D9 F# j/ d" B
161号的建筑装饰艺术
" ^) k* a0 F1 C- ]: B, w. J 建筑装饰是161号的另一大看点,这里的各种砖雕、石雕、木雕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里的屋顶大多为清水脊,在其两端都有蝎子尾作为装饰,这是位于一进院倒座房蝎子尾下方的砖雕构件,三块平砖陡跨在脊的一侧,高超的透雕技术实在让人叫绝: & \& B* T* }, c6 G* v9 z' s' p3 q
8 G( y8 j# t* ?$ f
如意门门楣部位的砖雕更是精彩非常,由于虫子已经介绍的非常完整,我就不多说了 " X) ~" v( m0 [$ w
跨山影壁处的“万事如意”: + a- w4 @7 N4 B6 y0 R( N
161号的木雕构件:
0 C* i& U7 I8 [2 ^; v% T* L( h9 O 至于二进院里增老师说的什么爱奥尼与科林斯的廊柱雕刻,我真的是外行,只把从自己角度拍摄的照片叫大家看看吧:
* m# |7 f% w4 P% d8 G) t
/ b3 R7 J1 X4 t- ^5 U; R5 ? / J. F2 f0 f( L
至此,161号的建筑格局、建筑装饰基本介绍完了,它以自南向北的三组建筑为中轴线,东侧是主人家开办产业的仓库,西侧有花园,集居住、办公、休闲于一体,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贯通。在这里,设计者还大胆的引入了西方的建筑特色,不但没有使其显得孤立突兀,而且还将它巧妙的融合到了161号的整体风格中去,而各种精美的建筑装饰,更增加了这里的艺术性,像大门处的砖雕,而二进院的爱奥尼与科林斯相结合的柱式,有如一位美丽的东方少女纤纤玉指上佩带的西洋钻戒,比起现在北京修建的很多西式的商务会馆、酒店里对西方建筑的生搬硬套,161号的这种大胆而巧妙的设计,只会增加她的整体美感,又怎么能不叫我们现在的“建筑师”汗颜呢?
2 r$ b. _- i9 b8 l* Y# N8 \ 目前的161号为崇文区保护院落,整体保存完好,私搭乱建暂时还没有对整体格局产生破坏,不论从建筑的历史、建筑的设计还是具体的建筑构件,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应当予以整体保护,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的腾退和修缮这里,拆除违章建筑,把保护落到实处。- q( J$ k* A& Q# W7 ~9 \! g
从161号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段残存的只有几百米的珠市口东大街,就有同和堂和161号这样珍贵的建筑艺术品,那两广大街拓宽所拆掉的类似于他们,甚至比他们还要精美的院子又有多少呢? 8 G$ v, q2 I# V& Q
' _1 Q: j C" ^. D
' j k% w) D, }( ~
( v8 s2 j8 s4 V
7 d+ J+ L% w1 m7 u. f[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8:35: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