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99|回复: 14

[原创]11月6日珠市口东大街地区拍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1-11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9 K. q# b7 l5 g5 v3 w* k5 n% V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珠市口东大街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宽敞但永远也不通畅的大马路上,两行光秃秃的小树充当着绿化的任务,马路两旁充斥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每隔500米就设置一座的过街天桥,其护栏上镶嵌着很多高中课本里才能见到的物理公式:“E=MC2,不知道爱因斯坦老人家看到中国人用如此荒谬的方式宣传自己会作何感想。难怪虫子说他前阵子天天骑车路过此地,感觉象到了鬼街一样,而现在,这条大街有了他的新名字:“北京大都市街”。# {& w0 N! L7 k8 w; X1 q" e: d1 J' A 我们在珠市口路口的东北角集合,由于今天来了很多Sohu论坛的朋友,我们的队伍分成了两组,Fenken,正方行,虫子,鲨鱼,三姐妹,飞的鱼和我组成一队,掌柜的和张老师与Sohu论坛的朋友也组成了一队,没一会儿的工夫,掌柜的一行人等就钻进了冰窖斜街,而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珠市口东大街161号,为了不走冤枉路,我们不得不从集合地点沿着“大都市街”往东走,一路上,马路两侧的大扇玻璃不停的向行人和司机们反射着刺眼的强光,我被这一阵又一阵的强光忽悠的有点找不着北,而看到每个建筑物前面摆放的为了“美化”城市街景的雕塑作品时,我开始有点想吐了:用钢铁浇铸而成的又丑又硬的怪物,外层已经开始掉漆,活象一只被晒干了的巨型章鱼。我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一条与“大都市街”相交,向东北方向延伸的路呈现在了我的眼前,由于看过小苜蓿写的帖子,我猜想这里就是老的珠市口东大街,因为此段路呈折线型,当年马路拓宽时道路取直,这里幸免于难,我知道快要到了,心里渐渐高兴了起来,鲨鱼夸张的跟我比划着当年这里大公共错车的情景,再想想刚才拥堵不堪的大都市街,难道拓宽马路,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唯一方法吗?

. ?1 X9 e6 {- A1 x

北京大都市街:" O" U" i6 Z/ k9 |8 Y1 R; H 巨型章鱼怪人:

+ b! e; q5 s w

在到达161号之前,我们在183号停留了很长时间,此建筑面阔三间,看其外表的颜色和墙上模糊的字迹,我们已经感到了它不同于一般,经过仔细辨认,位于门洞正上方的当是“同和堂”三个字,经过查找资料,北京有两种行业叫过同和堂,一种是经营餐饮的同和堂,在西四的报子胡同,当时曾被称为北京的十大堂,该堂有一道拿手菜叫"天梯鸭掌",自从民国二十几年歇业后,这道菜久已失传,甚至提起菜名,都没有人知道了。另一个行业就是药铺名字叫同和堂了,在本人能查到的资料里,并未提及珠市口一带有卖"天梯鸭掌"的同和堂分号,而位于“同和堂”三个字两侧的分别是“春满杏林”和“泉香橘井”各四个字,“春满杏林”典故来自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相传他在江西庐山隐居时经常义务为人看病,从不收酬金,每治愈一位病人,他就让病人家在山坡上种些杏树,后来时间长了,庐山一带的杏树逐渐成林,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人们就以杏树来纪念他了,久而久之,杏林也就成了医家的专用名词或是用来形容具有高尚医风的医生了,而“泉香橘井”说的是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因为对母亲极为孝顺,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他的母亲便遵照他说的方法救活了很多人,一时传为佳话。如此看来,位于珠市口东大街的同和堂当年确是药铺无疑: ( d! H& ?8 S l; ?2 q( p1 w% l' s$ E3 s, B2 e. G- K ; E2 V- Q1 @! ^5 J- j* D; [! A ; ]6 n7 R! @( R( ^8 x& O4 i大家在183号咔嚓了老半天,我有点着急了,因为主要是来看161号的,看到大家还未有走的意思,我自己径直向161号走去,大家看我往前走了,似乎是怕我抢了“头彩”,也都紧跟着我来了。 % S6 P0 N; _2 L8 T3 ~# v$ l. s

% m# P; i- i. G: I2 Q0 w,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10:2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1号的赞歌 3 J3 \4 J4 Z* u" q8 W 叫我怎么去形容她的美呢?虽然早就嚷嚷着要来看她,虽然苜蓿总是半开玩笑的谗我161号如何如何的好,在我未见她之前,已经浮想连篇,及至我来到了她的面前,我竟显得不知所措,这就是传说中的小苜蓿旧居? * H1 X( E& R& O3 `8 {161号的建筑格局和设计理念:; u3 Q0 y# T5 Y6 ]( e 161号自南向北由三组建筑构成,最南面的第一组建筑是随墙门和紧挨它的如意门,二者之间有一狭长的小空地,熟悉北京四合院的网友一定都知道,规矩的大门如屋宇式的王府大门、广亮门、金柱门、蛮子门,还有因地制宜但不失精巧的随墙门,随着清末民初等级制度的打破,后来的大门也不只拘泥于上述的几种形式,很多住宅都将好几种大门的特点结合了起来,而象161号将两种不同形式的大门建在一条轴线上,距离很近但又彼此独立的形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究竟是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如此,还是最初只设计了里面的如意门,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单独建造了外面的随墙门?根据我的观察,里面的如意门装饰的非常华丽,门楣、戗檐等处都有非常精彩的砖雕,而这些都因为有了第一道门而看不到了,而且第一道门还影响了里面的采光,即使站在那些砖雕跟前,也很难看清楚,如果当初设计时就是两道门,那此处如此精美的装饰就是衣锦夜行了。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大门应当建成于不同的年代,里面的如意门在先,后来因为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又在外面增建了一道随墙门,虽然对后面的如意门的观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二者坐落有致,相互衬托,一主一次,不失为一次成功的设计。$ \; F# K; C$ b/ P& E3 v4 A 161号的大门也是位于传统坐北朝南四合院的东南角,进了如意门后是一处跨山影壁,紧贴影壁加盖了一处小仓库,往左转便进入了该院的第二组建筑,如果刚才两个大门之间的狭长型小空地不能算院的话,这里便是161号的第一进院了,由于这里也有后来私建的房屋,一进院已呈明显的长方形了,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保存都比较完整,房屋多为清水脊仰合瓦屋面,装饰比较朴素,刚才经过大门处看到精美砖雕时激动的心情稍稍的平静了一点,沿着正房东侧小苜蓿说的“恐怖隧道”,我们来到了第三组建筑,也是161号的二进院,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为什么用呆字来形容我的心情呢?记得一位读者说每当他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诗的时候,他就一阵一阵的发呆,因为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柳永,他们那些美丽的诗句,我们都能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形容我们读后的心情,惟有这句,却酷的叫人发呆,可能我的心情,也和这位读者类似吧,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苜蓿看我们见到某些保存稍好的院子就大加赞叹时,她总是嘿嘿一乐,摆出一副“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架势。而此时的我,就像刘姥爷进了大观园似的,这摸摸,那瞧瞧,全然忘了这是别人的家。. R" Q" f' G2 }) L 二进院也呈长方形,正房面阔五间,明间三间,两个暗间则分别位于带有强烈西洋风格的游廊东西拐角处,有点类似于故宫午门的明三暗五的格局。除了正房有西式风格的游廊外,这里的南房也修建了同类风格的游廊,但因为院子本身已呈长方形,为了尽量留出较多的空间给院子,东西厢房并没有再修建这种游廊。 4 b, b* X" l9 y, V 在二进院的西北角,游廊拐角处,有一屏门通向西侧的跨院,跨院的大小基本与二进院相等,据这里的住户讲,西侧跨院过去是个花园,还带有游泳池!可惜的是现在西跨院已经被严丝合缝的盖上了两栋新房,估计是填了当年的游泳池盖的,但我还是在这里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刚才始终没有看到二院正房的屋顶和屋脊,不知道是否也是西洋风格,我在西跨院拍到了正房的西侧山墙,看它的排山沟滴既不同于“铃铛排山”,也不同于“披水排山”,再看它的透风,都是具有比较强的西式风格,而这些都与二进院的整体风格相吻合: - H) q# x8 V n1 i+ _3 X; S6 n在二进院的东北角,游廊拐角处,也有一屏门,但这里是厕所,而且现在有了一堵墙,不能通到东跨院,而从161号的大门看,作为火柴厂仓库的东跨院有自己独立的大门,因此东跨院的长度应该与161号自南向北三组建筑的总长度持平,至于几进,现在还不得而知。 S- q4 e+ ^8 \5 q, x* z& P7 ]161号的建筑装饰艺术' e5 x9 W! j# B; l6 H; k 建筑装饰是161号的另一大看点,这里的各种砖雕、石雕、木雕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里的屋顶大多为清水脊,在其两端都有蝎子尾作为装饰,这是位于一进院倒座房蝎子尾下方的砖雕构件,三块平砖陡跨在脊的一侧,高超的透雕技术实在让人叫绝:+ a, I, Q4 _% f # z7 r+ m$ g' s' ?8 J2 ^* n) O如意门门楣部位的砖雕更是精彩非常,由于虫子已经介绍的非常完整,我就不多说了 6 G, {* X5 e/ X8 r& f0 H) K9 ^跨山影壁处的“万事如意”: \( |5 Y( S' {* T4 G7 A161号的木雕构件: E8 E% r( y( A& |5 Z1 p% n+ b$ N- ^ 至于二进院里增老师说的什么爱奥尼与科林斯的廊柱雕刻,我真的是外行,只把从自己角度拍摄的照片叫大家看看吧:

$ Z. f1 p8 E! ~% u, y

7 {' t6 g" K" F! @5 ?$ \- J

( Z3 P v; |5 S. a

至此,161号的建筑格局、建筑装饰基本介绍完了,它以自南向北的三组建筑为中轴线,东侧是主人家开办产业的仓库,西侧有花园,集居住、办公、休闲于一体,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贯通。在这里,设计者还大胆的引入了西方的建筑特色,不但没有使其显得孤立突兀,而且还将它巧妙的融合到了161号的整体风格中去,而各种精美的建筑装饰,更增加了这里的艺术性,像大门处的砖雕,而二进院的爱奥尼与科林斯相结合的柱式,有如一位美丽的东方少女纤纤玉指上佩带的西洋钻戒,比起现在北京修建的很多西式的商务会馆、酒店里对西方建筑的生搬硬套,161号的这种大胆而巧妙的设计,只会增加她的整体美感,又怎么能不叫我们现在的“建筑师”汗颜呢?

. E1 m- C L/ j* L+ U2 ^3 }& J1 C

目前的161号为崇文区保护院落,整体保存完好,私搭乱建暂时还没有对整体格局产生破坏,不论从建筑的历史、建筑的设计还是具体的建筑构件,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应当予以整体保护,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的腾退和修缮这里,拆除违章建筑,把保护落到实处。 9 Z' a4 Q) G6 _从161号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段残存的只有几百米的珠市口东大街,就有同和堂和161号这样珍贵的建筑艺术品,那两广大街拓宽所拆掉的类似于他们,甚至比他们还要精美的院子又有多少呢?

8 ]6 K9 \8 E6 Q1 y: E L + I: k- }( V% Q1 X : }+ T, ~+ D( x r7 d. X1 F 2 e! p8 U9 q6 }! k& U Q2 t7 X9 i2 e4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8:35:3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来到了西八角胡同,正准备奔南武胜巷,一位溜狗的阿姨和我攀谈了起来,我告诉她我们不只是纯摄影爱好者,是宣传胡同保护的,她得知后非常热心的带领我们到了东茶食胡同的153号,当我看到这里的如意门时,我想起了半年来胡同拍记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处:长巷二条二号的如意门,新街口头条8号的金柱门(已毁),三眼井1号的如意门,算上这里,已经是我见过的第四处精美绝伦的门楼砖雕了: ! `4 X' `! Z+ d2 {7 J ' R0 ], j# g/ X. t) K* y/ O 告别了这位热心的阿姨,我们来到了奋章胡同,说是在的,看了几本介绍北京胡同的书,自以为是小“专家”了,走过了这一溜,自己也知道自己差的很远,象这次的东、西八角胡同,南北武胜巷,都是第一来,第一次听说,象奋章胡同,我只知道是以前的粪场大院,但并不知道它就在这里,而对胡同名称的雅化,我也有自己的意见,象将粪场大院改成奋章胡同,到是应该而且还算修改的成功的,但象新文化街地区的棺材胡同改为光彩胡同我觉得就给人以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多动动脑子,改为“管财胡同”不好吗?把北京市财政局搁这都不为过,至于劈柴胡同改为劈才胡同,驴市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一是我认为原来的名字没什么不雅,而且这样一改,胡同就丢失了它的历史信息,其实北京的胡同名,带点土气没什么不好,没听说“土极便是洋”这句话吗?7 U) `* k, g" v% j9 m% { 穿过奋章胡同,我们继续横穿了草厂十条来到了草厂九条,这一道既有漂亮的砖雕、也有装饰独特的门楼,每看到一个,我们就要停下来不挺的拍:

% j6 t/ ~- V1 f

奋章胡同某宅:

- @4 K% V$ x* G8 v8 E; F

草厂九条19号:

) Q# q0 r5 J* g9 R0 f5 P/ F

草厂九条14号: 8 ?, g% }. x/ K3 F" i! M. Q; ? 由于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张老师他们不停的发短信催促我们赶到鲜鱼口的饺子馆集合,我们只好沿草厂九条向北到西兴隆街,折向西奔鲜鱼口的饺子馆,结束了今天的拍记。

/ e+ m7 r+ V0 I3 E: W3 e9 Y * y Z- t5 r9 o& N 1 R- Z4 B4 W) ?0 }$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06: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9 Z9 R( q4 Q" | Y, Q 来南城拍胡同也有好几次了,这次给我的印象更深,就是南城这里厚重的文化气息,他既不象东城的深宅大院那样总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也不象西城的王府,要么被军队占用,要么象恭王府那样成天人山人海吵吵嚷嚷。南城的胡同与四合院多数都是小巧别致,集合了大量的会馆、名人故居、商铺,具有极强的平民气息,而且是一种带有贵族气质的平民化气息,这在全世界,恐怕只有北京,只有南城,您才能感受得到,这是他的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才逐渐形成的。) [7 n8 T. T& u2 G6 x1 C& } 而眼下,随着一张又一张的拆迁公告,一项又一项的“解危排险”,这片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南城”将在几年内荡然无存,有的胡同是单号全拆,有的胡同是双号全拆,更可怕的是有的胡同只写了名字而没有具体的门牌号!这就意味着全部!终于明白了张老师讲的“触目惊心”,能不触目惊心吗?“XX地区是北京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危险房屋数量逐年增加,市政设施极端落后,各种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一位同志看了之后气愤的说,请问造成这些隐患究竟是谁的错?!难道是老百姓自己吗?0 b0 }8 R7 Y) o: Z 现在的北京,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不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在政治上、文化上,应该说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可问题就没有吗?历史文化特色逐年大踏步的消失,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这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必须去解决的问题,听一位同志说,北京现在很多道路和建筑的模式,还在沿用几十年以前苏联的模式,这真是中国所有城市建设者的悲哀!9 j1 t$ M( h# V" A/ d; ~' K 听说1976年的京津唐地震,给北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天灾”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今天北京的很多问题是“人祸”啊,或许这样说有点太夸张了,但说成“人错”,或是“人过”总不过分吧?既然是“人错”,就可以纠正,可以扭转,我真心的呼吁,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真正的负起责任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听取真正的专家的意见,我想,我的呼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建议,我觉得如果我们的管理部门如能及时调整一下政策,一定可以更好的贯彻我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x0 b+ I6 x5 A T- y$ V/ H

好了,拍记外带胡喷的一些评论,万一触动了哪位领导的神经,请您千万别往心里去,决不是冲着您去的。. i% m; v& q# i+ {7 c+ ~ 为了这次的拍记,主要是小苜蓿的161号,临时恶补了一下专业知识,里面对建筑构件的名字,或是什么其他说错了的地,请同志们给予指正。

) t* u, i! Z9 A!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8:44: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11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真是“与时俱进”啊。图文都好。
发表于 2005-11-11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来感觉了,又是一篇佳作。每次写的都很语言华丽且富有激情,并且注入了许多自己真实的想法,总有要冲上去的感觉。向飞哥学习!
发表于 2005-11-11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发表于 2005-11-11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得不对可原谅,谁不喜欢新东西呢

建的没品位就不能原谅了

发表于 2005-11-12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真好,每人都不落过,都写东西了!

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苜蓿的真挚感人,油油的俏皮可爱;虫子的细致专业,飞哥的激情厚重!!

都好!真的都好!支持,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05-11-12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胡胡把要说得都说全了~ 而且 看飞哥的文章真是痛快淋漓~
发表于 2005-11-12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四篇。我过几天也写一文。好久没写了。
发表于 2005-11-12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张老师的大作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掌柜的办讲座时和苜蓿抬了会杠,她说压根没注意过自己家的房顶,会不会是平顶?我说不可能,在中国建筑里,肯定是要起脊的,但我只拍到了侧面的山墙,看山墙推断肯定有正脊,但究竟屋顶是中式的合瓦屋面呢,还是也具有什么西洋风格,我就不知道了,那天去161号有没有注意拍最后一进院的屋顶的同志,有的话来张照片看看。6 Y5 V/ ?& Z( k ) B c- l) H* ~) d& e"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4 8:17: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14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还说呢 昨天晚上好象梦见我飞到空中去看屋顶了。。。[em06]
匿名  发表于 2007-4-8 00:11:00
老北京,新气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9 01:22 , Processed in 1.18561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