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27|回复: 20

景山--故宫的“北苑”、崇祯自缢处和顺治大帝的火葬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5-18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景山的历史

景山,全园占地23公顷,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远古时期,景山所在的地域原本是永定河故道上的一座岛屿,后来永定河自然难迁改道,原来的河床上形成了景山和琼华岛这两个较大的土丘,周围是原野和池塘,从辽代定都幽州建立南京城开始,建起了瑶屿行宫,即最初的琼华岛,同时把北海挖出的泥土堆叠在现在的景山。到了金代,女真人确定了景山为中心的南北轴线,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在景山南面修建了太宁宫,其南北墙正好是今天天安门和地安门两条线,东西墙也就是明清时期东西皇城根,从那时起,景山被划入皇家宫苑,称为“北苑”,当时的规制与后来完全相同,山下环绕两重城墙,山上建有瑶广楼,是当时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元朝定北京为大都后,开始以景山为依托,以太宁宫为核心建设皇宫,并最终确定了今天北京的城址,此后的元明清三代,都按照金代的设计,以景山为南北轴线。

景山在元代还曾被称作“镇山”,《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的记载:“云鞑靼初兴时,有山忽坟起,说者谓王气所升,金人恶之,乃凿其山,辇其石,聚于苑中,尽夷故地。元灭金都燕,以为瑞澄,乃赐其名。”如此说来,景山曾是元朝的统治者为了压住金朝的王气的一座风水镇山。

元代把景山划入宫苑的一部分,称为“后苑”,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之南,并将景山命名为“青山”,这是它最早的正式名字,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来到北京,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景山:“离皇宫不远的北面,距围墙一箭远的地方,有一座人造的假山,山高整整一百步(现在的景山海拔高度是89.2米,相对高度是45.7米),四周长约一点六公里,山上遍栽着美丽的常青树(即松柏),因为皇帝陛下(指元世祖忽必烈)一旦得悉哪里有一株好看的树,他就命令人将它连根带土挖起,不管该树多大多重,也要用大象运到这座小山上栽种,给这座山添绿增翠,因此这座山上的树木四季常青,并由此得名青山,山顶耸立着一座装饰别有风味的亭子,亭身全部绿色。”

明代景山作为皇城内的北苑,称为万岁山,别名煤山,《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俗所谓煤山者,本万岁山,其高数十轫,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明朝初期,政府在景山堆积煤炭,是为了防备元朝残余势力围困北京而屯聚物资燃料的。

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嫌“万岁山”名字太俗,又厌恶前朝旧名,遂下令改名为“景山”,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乾隆时期在山上修建了五个亭子等建筑,形成今天看到的规模、格局和风貌。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
& W N; H5 x3 v5 E! A

下图:我自己画的景山地图

5 v9 y' w1 c#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33:4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景山的建筑

1 景山的围墙和门

景山位于故宫的北面,四周环绕两重围墙,内外墙之间的道路叫做“御道”,现在外墙被拆除,御道变成了公路,景山的北门叫做北中门,以北是地安门内大街,1953年时在门口两侧各建了一座带大屋顶的灰砖绿琉璃瓦建筑,为解放军某部宿舍。景山的东西门分别叫做“山左里门”和“山右里门”,山右里门南侧有一大片柿子树。景山的南门有两重,外圈墙上的门叫做“北上门”,隔着护城河和南面的故宫神武门相对,1956年,为拓宽景山前街,将“北上门”拆除。内圈墙上的门,明朝叫做万岁门,在清朝叫“景山门”。
; `& w5 l' t4 H3 N x0 `6 \

神武门外看景山

北上门 已经不存在

山左里门

山右里门

- w& t% ^, i5 F$ S0 T, Z5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40:3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绮望楼

从南面进入景山门,迎门而立的就是高两层的绮望楼。这座楼和大门两侧的平房是一组建筑。楼坐落在高大的须弥座之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面阔五间,高15米,宽20米,进深12米,前出月台,阔如小广场一般。据《日下旧闻孝》载:“北上门左右,北向长庑各五十楹,其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清代在绮望楼东西两侧各建50间官学堂,是历史上最正宗的八旗子弟学校,曾有学生388名,朝廷在绮望楼供奉孔子的牌位,尊崇儒教。

: S3 w8 u& W' q* W+ c%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42: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崇祯皇帝自缢处

从绮望楼前向东,沿着山南的道路前行,一路上国槐遮天蔽日,还能发现依山而建的影壁式墙,在上山的入口,有一棵歪脖子古槐,相传这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的地方。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派人将皇太子送出城后,逼迫皇后悬梁自尽,又亲手杀死了袁贵妃等人,砍伤昭仁公主,在召集大臣无果的情况下,身披白衣,北出神武门,爬上景山东坡,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遗诏”,摘去缨冠,用头发遮住面孔,上吊自尽了,表示无脸去见祖宗,随从他的只有一个秉笔太监王承恩,在哭拜崇祯后,也自缢在对面的海棠树上。他们的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崇祯帝18岁登基,35岁自尽,万岁山成了他的“绝命山”。

李自成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二十三日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后。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帝后棺椁在东华门所设灵棚连停数日,明朝的官员都不敢去看。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最后李自成答应将崇祯帝、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清军攻入北京,赶走了李自成,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采取了很多绥靖政策,政治上宣传替崇祯复仇,给他举行国葬,建造陵寝,在景山东坡找了棵槐树定为崇祯皇帝自缢处,并将此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住,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以示对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辙。到了民国时期,立“明思宗殉国处”纪念碑,上书“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故宫博物院敬立”字样。八国联军进京时,盗走了铁链。文化大革命时期,把古槐当作“四旧”砍掉了。现在又在原址新植了一棵。

9 P ]' M' O- v6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46:1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景山“五方亭”与“五方佛”

自崇祯皇帝自缢处上山,攀登百十级青石台阶,可自东向西依次游历五座亭子。乾隆十六年(1751),依山就势在五个小山峰上各建了一座亭子。从东往西依次的名称是观妙、周赏、万春、富览、辑芳。当中的万春亭是一座巍峨四角攒尖顶亭,高17.4米,亭内面积18平方米,双围柱,共22根,三层重檐,顶部为黄琉璃瓦,绿剪边,亭子四周是蓝、黄两色相间的琉璃方砖围栏,万春亭和紫禁城内御花园的一座亭子同名,坐落在景山的主峰上,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佳的观景点和全城制高点,南望紫禁城,可俯览全貌,北望寿皇殿和钟鼓楼,西面可观赏碧波浩淼的北海和高大的白塔,好似梦幻中的须弥仙境。周赏和富览都是双檐八角碧瓦亭。最外侧的观妙和辑芳都是重檐园顶蓝瓦亭。

当时每座亭中都供有一位铜佛,总称五方佛,又称五味神,即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灵。万春亭内供奉毗卢遮那佛,周赏亭和富览亭分别供奉宝生佛和不空成就佛,观妙亭和辑芳亭分别供奉着阿众佛和阿弥陀佛。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抢走了四尊,只剩万春亭内毗卢遮那佛幸存,但在文革中被捣毁,现在的佛像是1998年重新安置的。

万春亭

 

周赏亭

富览亭

观妙亭

辑芳亭

6 |' {9 F# C9 r0 ?" a5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50:5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寿皇殿和顺治帝火化

景山北坡遍植松柏,往北就是寿皇殿建筑群,早在明代,就在景山上建有寿皇殿等建筑,但当时寿皇殿位置比现在要偏东十几米,格局也不完全和今天相同,这从康熙19年的景山全图上可以看出来。圆明园四十景的安佑宫就是仿造寿皇殿而造。明清寿皇殿都是用来存放先帝画像的,明代时,寿皇殿左有敏秀亭,右有育芳亭,后有北果园,有万福阁,聚仙室,延宁阁等建筑,大殿西南有一株大树,挂着一块铁铸云板,随树的生长嵌入树干之内,只露出一点点。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因天花病死去。在大内乾清宫停灵27天之后,梓宫出东华门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停灵百日之后,在寿皇殿前举行了火化仪式,执火炬点火的是和尚茆溪森。因古代有天子死后要停灵三年再葬的排场,同时也因为设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顺治孝陵尚未完工,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才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死于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年,仅24岁)的骨灰一同从景山起程,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康熙帝把寿皇殿作为检查射箭的场所。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把他的"御容"奉祀在殿中,乾隆登极后,又把雍正的"御容"也摆在殿中。这样,殿内就有了二朝皇帝的图像,该殿的作用也随之重要起来了。当时的殿宇只有三间跨度。乾隆皇帝决定改建寿皇殿,并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乾隆十四年(1794)春季开工,冬季竣工,在万岁山北,中轴线上仿造太庙建起了一座堂而皇之的九间重檐的寿皇殿。左右山殿(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分别叫做衍庆殿、绣锦殿。碑亭、井亭各二座,神厨、神库各五处。大殿正前方有戟门(即寿皇门)五间。再前是三个门洞的宫门,门前有石狮一对和三间四柱九楼雕兽夹杆石的宝牌坊三座。每月初一和四时节令,皇子皇孙们都要来此祭祀。由于景山是一个封闭的皇家禁苑,除了按节令向供奉在寿皇殿的祖先画像致祭行礼,以及皇帝前来游乐之外,平时人迹罕至,所以,景山还曾是一座临时监狱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对不服从自己的兄弟们大肆镇压。据《清史稿·世宗(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禁锢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于寿皇殿侧”。胤禵就是《康熙大帝》中的那个率军西征的抚远大将军“十四爷”。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借口在雍正最亲密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上,三哥诚亲王胤祉“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胤祥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那个总是帮雍正办事的“十三爷”,胤祉就是那个擅长书法的“三阿哥”。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当年十月,胤祉就被折磨生病而死。今天,当人们在花木繁茂、松柏蓊郁的景山上登高远眺之际,又有谁能想到,昔年萦回盘绕在景山背后的,竟是些愁云惨雾、血雨腥风呢?

改建此殿,传说是拆用明陵的木料。辛亥年以后,民国政府成立古物陈列所时,曾把殿内所奉"御容"全部没收,作为展品。为此曾遭到清室遗老遗少们的多次抗议。解放后,寿皇殿一组建筑改建为北京市少年宫。戟门被改造成贵宾室,门外东侧曾有一棵裟罗树,产于波斯,在北京属于难得一见的树木,可惜已经死亡。宫门前的石狮、宝坊也修饰一新。院内修了一个喷水池和一组少年举旗打鼓的塑像。中间的圆柱少年大厅与古殿堂相映生辉。该殿在70年代末,曾引起火灾,损失相当严重。1983年又修复起来。

牌坊

宫门

* u" u9 R' b# M* t* R'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53: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宫门后面是戟门

寿皇殿

燎炉

- k3 M# D, O* r1 M+ |2 X* \1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56: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永思殿、观德殿和董鄂妃的火化

寿皇殿东侧即永思殿,前后两进院,明清时期,这里是停放皇帝灵柩的殿堂,不过现在永思殿大殿早已坍塌,但山门和前后院的东西配殿还都保持原状。

永思殿东南是观德殿,建于明万历28年(1600年),迄今已有400年历史,是当时方便皇帝观看儿臣们射箭表演而建的,前后四进院,院墙均为红色,门楼为单檐斗拱琉璃门,所有建筑都覆黄瓦,观德殿坐落在第二进院,面阔五间,中间为门,左右四间均为槛窗,东西配殿各三间。然目前观德殿后院只有三间正殿为原有古代建筑,东西两侧的配房已不是原物,院墙上的琉璃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拆去,后面两进连院墙都没了踪影。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即民间讹传的董小宛)死去,年仅22岁。顺治帝悲痛欲绝,破格追封其为“孝献”皇后,并超越皇后的礼仪等级大办丧事。董鄂氏的灵柩停放在景山观德殿,大批僧人在殿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事,其间,顺治帝多次到观德殿亲临致祭。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

观德殿东侧有关帝庙,前后两进院,前院主殿即供奉关羽,意在提倡忠义,后院正殿为真武殿,以保佑帝王长生不老,前后统称“护国忠义庙”。

观德殿南有一片牡丹园,是景山公园著名景观,据《大都宫殿考》,自元代景山内就成片的种植牡丹,目前共有各种牡丹七千株,最老的已经活了近半个世纪,最大花茎达29厘米。

牡丹园

; N) k8 s0 n7 Z* q#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2:59: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元朝皇帝亲耕处和谷仓

有一块绿草茵茵的平坦空地,现在是北京少年宫足球场,旁边还有几个篮球场,整个空地的面积近5万平方米。在元代,这块地是忽必烈的亲耕田。乾隆初年,这里曾经建有七百多间房屋,作为景山官学堂习艺房和学生宿舍,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宫殿卫戍图》上还有明显的标注。但从民国期间的航拍照片上看,这里又还原为一片平地。据《北京名胜古迹》介绍:“远在13世纪中,这里就是元代皇帝的御苑,里面有金殿、翠殿、花亭、毡阁,还有熟地八顷,元代皇帝常到这里耕稼种植。并且还装有水碾,引玄武湖(即北海)的水来灌溉花木,想来,亭台交错,异卉参差,当时这里早已是风景所在了。”

元代,景山的水来自于北海北门内的小湖。《析津志》中记载:“松林之东北,柳巷御道之南(今景山公园少年宫球场及景山东温室处)有熟地八顷,内有田,每岁,上亲率近侍躬耕半箭许,若籍田例。次及近侍、中贵肆力。欲以供粢盛,遵古典也。东有一水碾所,日可十五石碾之。西大室在焉。正、东、西三殿,殿前十五步即花房。苑内种粟、麻、豆、瓜、果、蔬菜,随时而有。皆阉人、牌子头目各司之,服劳灌溉。以上事,皆尽农夫力,是以种时无不丰茂。并依农桑辑要之法。海子水逶迤曲折而入,通乎苑内,真灵泉也。”这里讲的就是在元代的时候,景山后面西北面空地作为皇帝亲耕场所的具体状况。

虽然元朝皇帝的八顷熟地早已无人耕种,水渠、水碾早已被拆除,但景山至今还散落着一些元朝水渠上的“封盖石”,保留着一个元代水碾上的碾轮,成为这段历史的证物。在靠近景山北墙的东西侧门里边,至今还保留着元代为忽必烈设置的谷仓,西侧的建筑称为“兴庆阁”,东侧的建筑称为“集祥阁”。当然元朝皇宫上下有数万人,这两仓粮食还不足一天的口粮,所以是象征性建筑。现在的这两组建筑是明朝在元代建筑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而成的,成为景山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

兴庆阁和集祥阁建筑样式、结构、色彩完全相同。由于墙壁太厚,阁内空间不大,四面光滑的墙壁一通到顶。上架为全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四周有围廊,廊外四周设木围栏,围廊的入口设在阁楼的西北角西侧和东北角的东侧,只有在墙外架云梯才可以登上阁楼,推开窗向里面看。阁楼中间没有楼板,上下贯通,人们只能沿着围廊行走。阁楼的上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覆黄琉璃瓦剪绿边,做琉璃宝顶,四角安置装饰角兽。兴庆阁和集祥阁两组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墙特别厚,墙的厚度约有2.2米,中间没有夹壁墙,这在一般古建筑中非常罕见。在北京只有古代的海运仓、禄米仓、新太仓等古代国家仓库的墙壁是这么厚。

皇家园林中给皇帝设计谷仓,既不能搞成正式的皇家粮仓,又不能搞成农村常见的那种粮食囤子。在这里既要考虑有一定的实用性,又必须符合皇家园林的艺术性,并要与其他皇家建筑相匹配。实际上皇帝并不指望这点儿粮食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在表示对农耕的关心,对五谷丰登的一种渴望。

集祥阁




更多景山图片请看相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aappaapp1/112011485/

全文完

) n6 z/ U1 g5 A3 F3 C' i$ M$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3:01: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8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贝-勒NO20)景山--故宫的“北苑”、崇祯自...

给本帖加精的原因:

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图象具备,脉络清晰

我本人家住地安门东吉祥,原来景山公园是不收门票的,所以少儿时代的绝大部分的时间与景山公园有关,但是文中谈到的很多史实,自己从来没接触过,只知道景山是“煤山”是崇祯自刎处,是挖北海的泥土堆积而成的。看了文章,如拨迷雾。

希望您有机会,这样重量级的好文章,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6-5-18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好文!

发表于 2006-5-18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那几座牌楼是原来就在那的吗?
昨天去了才去了一趟,山上的亭子正在维修,都“包裹”起来了,再上去拍片估计得十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牌楼是乾隆时期重建寿皇殿时建的 仍然保留着乾隆皇帝御笔所书的汉白玉匾额。

目前只有景山牌楼有戗兽,景山牌楼是文革后保存最完整的牌楼之一,但市场开放后,为了赚钱,还是把戗杆拆掉后搞经营活动了。

  景山牌楼的戗兽也遭到了一些破坏。 景山公园内的牌楼,是目前京城内唯一的有"寿与天齐"夹杆石的古牌楼。也是目前唯一还保存有戗兽的牌楼。其夹杆石有四对麒麟和四对石狮。其"戗兽"也与夹杆石上的麒麟和石狮相匹配。三座牌楼共有十二对石兽戗石。

发表于 2006-5-1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安佑宫是仿照老寿皇殿修的,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寿皇殿,现在的寿皇殿是后来乾隆仿照太庙修建的~
发表于 2006-6-8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6-6-10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难的得好帖子!!!!楼主辛苦了,我也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
发表于 2007-1-27 0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N多年没去了!
发表于 2007-1-27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详尽,图文并茂。谢谢~~

发表于 2007-1-28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风范。

发表于 2007-1-29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6 12:02 , Processed in 1.15769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