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2|回复: 4

[讨论]先农坛的“观桑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4-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马背摇篮到先农坛,详见:

, R- W% M; [+ `( g

http://news.163.com/10/0502/16/65MLDUV500014AED.html

: ~% |% N( x% x: A+ o, P# l

 

$ @/ n# q0 G2 ~% q# ~$ @

文章回顾了育才学校从延安到先农坛的历史,其中有如下内容:

' v# X; T# K. Q" S

 

! i4 l/ r# w8 I

观桑台是学校最美的建筑之一,恢宏大气的高台子四四方方,周边被松树和榆叶梅环绕着。在当年皇后观看农妇采桑的台子上,我们排练过舞蹈节目,而宽大的花岗岩台阶就成了历届学生毕业照的最佳拍摄地点。

2 ]0 p; a [# [

 

* z, a7 E; ]& }' j8 X

这观桑台不知所指,先农坛里咋出了观桑台?从作者的描述分析应该是观耕台!也许作者是从北海幼儿园转到育才学校的?把两坛内的祭坛记混了,否则作者在先农坛待了10年不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8 a6 H; y4 m: g9 p5 M4 `: b9 V

 

& C: u! r5 {# ?1 U1 @& j5 @8 X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4-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人就是在坛子里边100年那也没戏
发表于 2011-4-1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原文作者从小就一帆风顺地成长在革命的红色摇篮里。

; m3 @& t1 V2 ]. z

 

5 l+ ?& y" \% O& P( g6 f: N; W: y

好羡慕呀!

2 H2 T1 y: ?) C0 }, j

 

4 m3 q: ^3 p A9 ?! I

 

( X8 K g& d; }

 

' f; s/ D" F7 o, X/ b

同是生长在红旗下,这两处院落我却不曾随处走过。

, Y, p. {/ B, @

 

: o9 [) X8 N3 \

 

* L0 Q- E. M% }" N) S' O$ f

人到了老年,回忆中出现恍惚,很正常。可以理解。

3 x* w, ?8 _* _' K$ [3 q

 

6 q" Y' { r1 [ d0 N) z* R

 

: v$ i6 n) o0 _' B3 j/ N9 ]( @. U8 z

说到观桑台,老照片还真不多见。

4 f7 w# C: W- A1 ^( l5 e

 

/ G% ^' E+ J2 v: u, q0 [& e

转贴二张:

, o% N# @$ b3 m6 T

 

% K9 \ v# q! |# z6 `; P' i

DsgtBhJ9.jpg
GWh4v0lm.jpg

" `/ W' U% }' O, K( J3 \4 y

 

* s3 j7 Y7 V$ w

 

) N, \1 {3 A: u& A! }0 f* K8 e( P! i

 

! b( M+ `3 Q7 @% }" q

老画(局部)里的观桑台:

! ]: C& N$ _ T

 

" v& b) d+ \% T" }0 D# y0 `2 B

二次点击看古画。

2 h- x% @8 r5 R5 @

 

1 ?- w/ V% o! O

nDvJy78z.jpg

* ]5 ?3 [3 ~% Z" W( P; F

 

# O* b1 ` e4 B* B# H, T4 v* w5 j

 

1 E3 `; j2 W8 Q9 [/ }' m3 {+ k

 

) z; K w& N. a% e

注:  图画内,左侧坛台是先蚕坛,中部坛台才是观桑台。

发表于 2011-4-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好图真多啊
发表于 2011-4-1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些老人的回忆录,当然主要都是干革命工作的,这类地理搞混的现象非常多,想想老人家了,主要做的都是政治工作,

1 e& u8 X; W% i' H* w6 C

和革命战争这些事情来比较,史地这类事情,太渺小,太次要了,即便当年年轻时也不一定记的太清楚;侧重点不同啊!

( Q5 g& H- Z% C _* d6 O8 n2 s

 

1 }8 l' I# |/ c1 Y; @ r

所以也不用强求老人家,这些回忆类的文章都是做为研究史地的参考资料,资料丰富之后还要互相鉴别和对比;才能

* Q- y" q+ [7 O

得到更准确的历史信息。

. |* d: o' i7 T" c$ j/ P

 

& b& y m' ^: q1 N. K2 o9 N

当然如果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史地的人,他们的回忆或文章参考价值会更大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2 13:53 , Processed in 1.14581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