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八大怪确实有三代,怪不得听说的不一样呢~ 估计大多数现在在世的老人们比较熟悉亲眼见过的就是第三代了 转: 天桥的三代“八大怪” 天桥自元、明时代出现了市场和商业群之后,到了清代已变得日益繁华与热闹。出现繁华与热闹的原因之一便是历代身怀绝技的各行业的民间艺人在天桥施展自已的艺术绝技。据有人统计,仅清朝末年至解放初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天桥卖艺的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等各种民间艺人多达五六百位。 天桥“八大怪”产生于天桥。他们相貌奇特,言行怪异,身怀绝技,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第一代’‘八大怪”,大约出现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们是: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 第二代“八大怪”,主要是指在辛亥革命以后出现在老天桥民间艺人中的佼佼者和演技奇特怪异者。他们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儿、表演滑稽二簧的老云里飞、装扮奇特的花狗熊、耍中幡的王小辫、三指断石的傻王、耍金钟的、数来宝的曹麻子、耍狗熊顶碗的程傻子。 第三代“八大怪”活跃在距今半个多世纪前后,这时正是天桥最繁华热闹,也是最为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天桥涌现出来的著名民间艺人可谓灿若星河。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为: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第三拨“八大怪”是指三四十年代的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人人乐口技、沈三、蹭油的、拐子顶砖、赛活驴。 小云里飞是老云里飞的后代,初名“壁里蹦”、“草上飞”。此人跟头翻得好,一口气能翻40多个。小云里飞善演滑稽二簧京剧,用大纸烟盒作乌纱帽,用长头发系在细铁丝上作胡子,用根粗铁丝粘上鸡毛当作难翎,用一根芦苇系上红绿绳便成了马鞭子。他有五六个伙计,个个都是全才,生旦净末丑外带武行跑龙套,很能吸引观众。小云里飞还有两手绝活,一是把舌头伸出,“啪“的一声能贴在鼻梁上;二是把耳朵捏巴捏巴能塞进耳朵眼里。 大金牙是河北河间县人,因得罪了当地恶少.才到天桥演拉洋片。此人因身材矮胖、小眼睛、大嘴,笑起来露出一颗大金牙,才得了这个绰号。 焦德海是穷不怕的徒弟,深得师傅的艺术精髓,将单口相声发展为对口相声,对相声艺术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他人长得精瘦细长挑,光头,说相声时不使怪脸,没有夸张表情,可甭管说什么段子,经他嘴里一说,观众都忍不住要笑。他说的段子大都是自己编的。他的许多徒弟后来都成了名家。 人人乐一人能兼演五六人说话,且能学各种鸟雀叫声和鸡猫狗的声音。学鸡能分雄鸡、雌鸡、雉鸡、雏鸡等,学狗亦能分雌雄大小之别,更能学懒狗、病狗、群狗同吠之声。其在台献技时,有帐内帐外之分:学飞禽走兽,皆于帐外嘬口而吹之;若学一家人聚谈,乃钻入帐中。 沈三原名沈友三,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是京城有名的跤手,曾击败过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沈三还表演气功常表演的“双风灌耳”、“踢砖”等。双风灌耳是在地上放一块砖,表演者侧身躺下,耳部枕在砖上,上边耳部再压3块砖,另一人手执大铁锤往下砸。一锤下去上边三块砖击碎,耳下一块砖也被反碎,而表演者安然无恙。踢砖是将一块砖立在地上,前后各放一碗水,然后猛踢一脚砖头上半块飞滚出去,而下半块砖立着不动前后两碗水竟滴水不洒。 蹭油的名叫周绍棠,东北人,以兜售自制的去油皂为生。从他面前走过的人,只要衣服上有油渍,他就拉住,用去油皂往下擦,一边擦一边念叨:“蹭、蹭、蹭啊,蹭油的呀;掉、掉、掉,油儿掉啦!” 俗话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拐子顶砖正相反。是光练不说。不论寒暑,他每天找个路边跪在那里,垂目合掌,头顶100多斤的一摞方砖,呈宝塔形,约五、六尺高。他身前压一纸条,上写:“拐子要钱,靠天吃饭。善人慈悲,功夫难练。”等到要够一天饭钱,他便把一块块砖卸下来。这时人们可看到他头顶露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深坑可见功夫确实难练。 赛活驴原名关德俊,他有个驴形道具,是用布做的。套在身上,两条甩就是驴后腿,握住木拐的双手就是驴的前腿。弯下腰,头伸进驴脖子的头形之中,内有望孔,可以看到外面。他妻子化了妆骑在驴背上,打着竹板唱莲花落。驴子走动时,还表演各种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尥蹶子、驴失前蹄等。他手脚并用,上下自如,人称“赛活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