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票”往事 前两天孩子们非得拉着我去看电影说实在的好多年好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如今的电影院无论环境,服务,座椅,音响都是我们年青时的那个年代无法想象的。更奇怪的时偌大的观影厅也就是座了三分之一的人,售票处冷冷清清此情景让我想起我们那个年代看电影的往事。 我原住在崇外磁器口那边,对周边的电影院太熟悉了,那时候看电影首选花市西口的“崇光”电影院,花市电影院在崇外一带算是设施比较好的一座电影院当时是崇外唯一的甲级影院。羊市口的大众电影院相比就简陋的多,规模也不大。崇文工人文化馆在两广路水道子,那是一个影剧院,可以看电影也可以演戏,不时就有一些剧社演出。崇文工人俱乐部在幸福大街,那是个大院,剧场在里面与文化馆性质相同规模比文化馆大。有时候也去珠市口电影院看电影,要说档次高的还是崇文门内的大华电影院和儿童影院,大华电影院坐落在米市大街以及离它不远金鱼胡同口的红星电影院以上这些影院就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们年轻时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也一样,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除了报纸就是半导体,电匣子是唯一的收听收看设备,看电影时唯一的奢适享受了,五十年前的电影院除了滚动播放样板戏和新闻简报就没什么了,后来偶尔有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 罗马尼亚等国的电影上映,例如阿尔巴尼亚的《海岸风雷、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等》朝鲜的《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等》越南的《去前方之路、琛姑娘的森林、等》罗马尼亚《多瑙河之波,等》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欧美日本的片子也连续上映了,那时候的电影票不贵,新片子两毛五,一般的是一毛五,一毛,儿童票五分钱。 七十年代中期叫座的电影越来越多,可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网络只能去电影院看电影,好电影一票难求,内部电影更是难求。等票的事相信大家都熟悉,每每新片上映尤其是外国片电影院门前等退票的人不少,就拿崇光电影院来说只要是晚场等票的人从花市西口开始到电影院东边的副食店都是等退票的人,手里攥着钱逢人就问您有富裕票吗?,一旦有退票的就得手疾眼快完成交易不然等票的人蜂拥而上票落谁家还真不好说。记得为了看《三笑》在红星电影院晚十点半最后一场眼看电影开始了估计没戏了刚要走参从金鱼胡同跑另一个人气喘吁吁手里拿着票,我赶忙为有富裕票吗,那人说有,先进去再说随他进去电影刚开始,恰好是挨着的座位,落座后问我把钱给了他这样幸运的看了一场《三笑》。 还有一次为了看《人证》从晚上六点那场开始等票等到最后一场11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了一张退票尽管是最后一排也算不错了。最冒险的一次是1975年夏天就是为了看国家队的比赛没有票我居然画一张票夹杂在真票中间混进了工体,那时或的票大小跟电影票差不多,图案简单,进场的人也多检票员收票数人头就过了,当时真的很紧张。 尽管时间过去那么久了,看电影已不是难事了,每当和朋友发小聊起往事都还是那么也有新鲜感,意犹未尽....。 2024.12.15 JCLR
$ y+ _+ \4 E; d9 n4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