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条胡同的宅子里,藏着各类历史变迁丨北京原创2023-12-14 14:36·北京纪事
2 O& K& _$ Y- i6 l W; x6 ]. s; I- v- @" m
& [6 ]. Y6 }2 G/ ?" T$ f! x: A
" i' s4 g$ d8 h
% F# Z" U4 s0 l- g# d2 p4 {原标题:帽儿胡同的左邻右舍 行走于南锣鼓巷的寻常巷陌之中, 总能让你发现眼前一亮的名人旧居、 衙署、庙宇宫观风景。其中,历史信息最为丰富者,莫过于三个“儿”: 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和菊儿胡同。在这三条胡同当中,又以帽儿胡同为最。 5至13号——文煜故居和“可园”研究园林的朋友说,如果将国内的私家园林粗略分类,大体可以分成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种。十分凑巧,这三类园林中,都有叫作“可园”的园林作品。江南园林中,有苏州可园;岭南园林中,有东莞可园。而北方园林中,则有帽儿胡同的可园。 & D4 ], `: T4 h. N" @/ H9 C! B
' w2 h4 Q' l7 ]9 \+ ~' \' l
这座宅院的主人,是满洲正蓝旗的文煜。文煜生活的年代,正值“咸丰危局”之时,无论是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活跃在黄淮一带的捻军,都是清廷最为头疼的。文煜在扬州战太平军,于曹州围剿捻军,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咸丰十一年(1861),文煜成为直隶总督,此乃封疆大吏之首。可惜,此时的直隶省并不消停。任职不足两年的文煜,由于“意存讳饰,捏报战功,于地方军务漫不经心,迁延贴误”的罪名,被革职、发放军台效力。当然,文煜未必有如此罪过。只是清廷在对付农民起义中进退失据,需要找一个替罪羊。过了一段时间,文煜复出,先后担任正蓝旗汉军都统、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大臣等职,复拜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十年(1884)文煜去世,被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 文煜生前风光,他的府宅也不会小。帽儿胡同的文煜府横跨五座大院,即现在的帽儿胡同5、7、9、11、13号,其中5号是两座相对较短的院落,7、9号为“可园”,11号和13号为彼此相连的两座单独院落。整个宅院以可园为中心,各有中轴线,可谓是清末私人造院的代表之作。可园的始建年代,大约是在咸丰十年(1860)。之所以称作“可园”,或许要体现文煜淡泊功名、寄情山水、大隐于市的情怀。 文煜宅总平面图 2 ^3 L1 x5 F: L2 f" q
文煜死后未久,这座宅园也被其后人卖出,几易其主。进入民国时期,宅院的新主人是冯国璋。 据《冯氏家谱》所载,冯国璋乃明代开国勋臣冯胜之后。青年时期的冯国璋,求学于保定莲池书院,后进北洋武备学堂学习。甲午战争中得聂士成重用,成为冯国璋发轫之始。此后,出使过日本并精研其军事的冯国璋,又受到袁世凯的重视,被其赞为“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冯国璋主持修订袁世凯新军的兵法操典,从而与段祺瑞、王士珍合称“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国璋受命率北洋军攻占汉口。民国期间,冯国璋先任总统军事处处长兼统禁卫军,后与张勋的“辫子军”共同攻克南京,扑灭了“二次革命”。袁世凯死后,国会选举冯为副总统,仍兼任江苏督军。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以副总统代总统,抵京就职。在担任代理总统期间,冯国璋从文煜后人手里买下帽儿胡同的宅院,使这里成为总统府邸。待冯国璋因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激化、被迫下野后,仍旧居住于此,直至1919年冬天去世。冯国璋的第三子冯家遇,是天津著名实业家。冯家遇之孙,乃著名相声艺术家冯巩。 冯国璋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宅子的一部分出租给了民国政客、著名收藏家朱文钧。其中,朱文钧之子、亦是文物学家、故宫研究专家的朱家溍先生,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这是朱家在南锣鼓巷地区的第一处寓所。 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新中国成立后,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彼时的朝鲜使馆,还使用过史家胡同55号院及对面的京华邨胡同部分房舍,至50年代中期以后全部搬入日坛公园北侧新馆。 27号——“秘密电台”在南锣鼓巷的区域内,也曾发生过“潜伏”的故事,亦曾有过余则成这样的人物。这便是设在帽儿胡同2号的“秘密电台”,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负责人刘仁所领导的。这样的“秘密电台”还不止一部。其中,负责帽儿胡同2号“秘密电台”的,是地下党员赵振民。他于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担任“秘密电台”的报务员。 白色恐怖下的北平,当局对通讯器材的管制很严。赵振民的公开身份,是西四北大街“龙云电料行”的店伙计。每到深夜,他便与另一名地下党员李雪组装发报机。 9 x: I( m6 W" O: Q1 B1 i0 v
' T! `2 |0 o; A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傅作义领导的北平守军在东单操场(而今东单体育场和东单公园)修建了临时机场。解放军就从城外用炮火轰击,起初命中率低。待“秘密电台”将着弹点汇报给平津前线指挥部之后,炮兵修正了弹道,终于用炮火封锁了飞机场。时隔未久,北平获得和平解放。 35与37号——婉容故居有位文史界的前辈告诉我,只有某位名人出生的宅院,才应被视作“故居”。而他(或她)生活过的院落,应说成“旧居”。 光绪三十二年(1906),而今帽儿胡同35号、37号的宅院中,降生了一位千金小姐。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根据《洛神赋》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诗句,为此女起名婉容,字慕鸿。 婉容
4 X0 c+ ~! E3 U6 K9 e6 ^8 q帽儿胡同的这处宅院,至少住过郭布罗家族的四代人。此宅最初是由婉容的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 在历史长河中,“长顺”的名字很少被人记起。但这座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担任过咸丰帝蓝翎侍卫,20多岁便因征战之功而受封号“恩特赫恩巴图鲁”,同治朝又擢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达斡尔族将领,还是值得后人缅怀的。 尤为重要一点,是光绪二年(1876),长顺随左宗棠平定西北之际,赶上沙俄妄图吞掉南疆边界一些地区。为了找到证据,配合谈判桌上的较量,长顺担当了堪界大臣一职,率领手下深入南疆荒山野岭,不仅实地勘察边界,而且找到了乾隆帝御笔题写的界碑。一大片落入沙俄侵略者手里的领土,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四年(1888)长顺出任吉林将军。在他治下,吉林百姓安居乐业。由长顺主持编撰的《吉林通志》,亦是该省第一部官修通志。光绪三十年(1904)长顺去世,清廷特赠其太子少保、一等轻车都尉,并谥号忠靖,入祀贤良祠。 长顺居住在帽儿胡同的时候,宅邸并不豪华显赫,只是一座坐北朝南、东西两路的普通住宅。然就在长顺去世两年之后,他的曾孙女婉容便出生了。婉容的父亲,叫作郭布罗·荣源。 荣源于晚清时候,职位不算太高。进入民国,作为“遗老遗少”的他,闲居于天津与北京两地多年。至待民国十一年(1922)婉容成为皇后,跟着沾光的荣源也授封“三等承恩公”,还当过两年紫禁城的总管内务府大臣。此时的老宅被升格为“承恩公府”,亦开始进行大规模改建。 要将一所普通的官僚住宅,打扮成“皇后府邸”,还须将府门及前院扩大,以方便迎奉皇后凤辇的进出。为了给“皇后娘家”修房子,内务府着实花了很多钱。总办大婚典礼的载涛,议定大婚所需经费为100万两。而溥仪的小朝廷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只得向英国汇丰银行抵押借款,将41箱金银器皿,两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辆汽车运往东交民巷英国汇丰银行。这些清宫珍藏,皆失散出去。 拿着借款来改造的“皇后府邸”,由东、西两路组成,其中西路为居住区,由四进院落组成;东路为一小型私家园林,有三进院落。婉容娘家人居住的时间不算太长,宅院便被租卖出去。新的住客,是朱文钧一家。这是朱家在南锣鼓巷地区的第二处寓所。不久之后,朱家又搬到了炒豆胡同,也就是昔日僧格林沁王府的中院,并一直居住下来。 45号——从锦衣卫到国话而今的帽儿胡同45号,或许是整条胡同中最有话料的地方。 明朝的时候,这里是“灵明显佑宫”的所在地,它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分别在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显佑宫规模庞大,主要供奉真武大帝,被誉为“京城小武当”。 乾隆十五年(1750)后,显佑宫部分建筑曾作为礼部接待藩属贡使的“会同馆”使用。“会同馆”负责的是俄罗斯、朝鲜、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缅甸等地的藩贡事务。 帽儿胡同45号院被拆除现场丨老照片
1 Q) f8 B7 t, t% q0 L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负责步军统领衙门事务的傅恒奏请乾隆帝,要求把宣武门内的步军统领衙门迁至帽儿胡同“会同馆”调换,会同馆则迁到了东江米巷(即“南馆”)。 步军统领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步军营”,有时也俗称“九门提督”,相当于京师地区的卫戍、警备部队和治安保卫机关。 及至清朝灭亡后,步军统领衙门居然还保留下来,且与警察厅各自担负着北京城内外管理地面治安的责任。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步军统领衙门才被裁撤。 清朝第一任九门提督叫麻勒吉,他中了状元之后,世人称其“麻状元”或“马状元”。麻勒吉是顺治皇帝遗诏的起草人之一,他曾在护国寺街南侧的麻状元胡同(而今群力胡同)居住。其府邸,数百年后成为彭德怀寓所、空军蓝天宇峰幼儿园、人民剧院的所在地。 清朝最后一任九门提督为江朝宗,因排行第四,世称“四先生”。他于北洋时期担任国务院代总理,日伪时期还担任伪北平市市长,成为地地道道的汉奸。而此时的九门提督府旧址,被日本人当作宪兵队所在地。抗战胜利后,这里成立了北平保安警察总队。1948年前后,这里又是北平宪兵司令部的所在地。北平解放后,成为北京警察总队的驻地。 此后,这里又被中央实验话剧院所使用。这所话剧院的名角颇多。其中有一位担任过导演、副院长的表演艺术家,曾于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饰演“傅明老人”。他的名字,叫文兴宇。 多年过去,中央实验话剧院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组成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它的院址,也迁到了广安门外达官营。跟着一块儿迁过去的,还有锦衣卫的守门石狮子。 ! Y7 }/ ~9 r8 p6 M _, t- t# b7 X
# h! ~- G; f% m0 }* b. n2 \
高申,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北京史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中国文联出版社签约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之声”栏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乐行京津冀”“文化之门”“运河”节目嘉宾。北京日报客户端“光影记忆”“旧京图说”“胡同冷知识”客座嘉宾。 著有《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建筑》(北京出版社)、《带着课本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图书,于多家报刊发表文章,并接受《人民日报》等媒体访谈。 【作者说】 我对北京有情,因我生于斯长于斯。我对历史与考古有意,因我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但是要把“城市”与“考古”相融,却从未敢想。如今,不妨带着考古的视角,寻胡同、找名人、观沧桑、感人情。 ; v K/ ~/ ?2 |. m8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