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303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8-5
最后登录1970-1-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146988637612647&wfr=spider&for=pc
/ g2 ^8 s+ p0 x) o# J5 w* E8 o/ O( u" }* B) U$ }3 v# M8 r
9 }$ H! f% v( ~. ^; D# K: j
8 k: }) c% Q$ a4 i& J2 w7 m1 U2 z7 B: M+ E) I# n! n! i
在孚王府的八年,为何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最繁荣的时期?6 X" H: {7 q- Z; _2 y- y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5-17 21:05# Z! r$ B" f( M" Z' a# d) ]5 N2 k: T
. |/ G7 O" `* Z# b" W7 ]" G5 g- t$ M0 ]" l# r& L2 U
* C4 H+ z0 P- r' [8 ~5 k! m0 N
# B, i5 J* v& k' t' f3 x5 a; _8 O
6 O6 N: C& K0 z/ F( |: e4 g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芦金轩
7 m! p. G7 x) A& L- ?3 V+ `9 {. A位于朝阳门北小街西侧的孚王府旧址,是保存相对完好的清代王府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d; k) k7 }. t7 D; |. `7 M
旧时它是一座规模极大的王府。如今,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朝内头条,南起朝阳门内大街,北至东四三条,几乎都是它的范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位于东侧的阿斯门供平时出入(阿斯门是王府、宫殿等较大建筑群中的一种旁门或侧门的专有名称,孚王府的东阿斯门紧邻朝阳门北小街)。3 k2 w+ \! {2 l" \, T# b- L
}6 H! D. [) z7 t' w: L$ |; r) n) F* n
孚王府银安殿院落现状。杨征 摄! _6 M& P* O6 O9 {6 ^6 f% i
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王府还做过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校舍。
7 D$ P% `( o U: \; Z4 F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5年的国立女子大学,该校诞生之后历经坎坷,四年四更校址,六年六易校名。自1929年迁入孚王府之后,这所学校经过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直至1937年迁到陕西西安。
1 S6 t* V3 }9 t'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二个春秋,孚王府的八年时间,无疑是这所学校最稳定、最繁盛的时期。
* j$ l3 q: J- |# V历经坎坷的学校与王府0 ~7 J! M/ t. `5 z3 K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成立,缘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驱除校长杨荫榆”的风潮。1925年8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女子师范大学内部风潮连年不决,令其解散。解散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址设立了国立女子大学筹备处。该年9月,国立女子大学招收新生一百五十余人,又收录前女师大学生约两百人,10月正式上课。同年12月,原女师大师生强烈要求恢复学校建制,并夺取原校舍,北洋政府教育部被迫恢复女师大。女子大学迁往北洋政府教育部东院。
% O' X2 L! x: N( M1927年8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下令将北京的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女子大学改称为国立京师大学女子第二部,拨参议院旧址为校舍。
W) J) k8 ]) K% r; v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7月,北平国立各校合组为中华大学。9月,国立中华大学改称北平大学。12月,女子第二部改称为国立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分院。
2 Y; L2 N- O/ z; o0 L! x3 W1929年4月,改称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同年6月,该校迁至朝阳门北小街九爷府(孚王府)。1931年2月,学校定名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
R6 D9 }6 O5 L% A/ q' G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迁陕西西安,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西安临时大学。从此,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名称不复存在。; H' X7 t. z6 e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所租用的孚王府也是历经沧桑。孚王府的前身是第二座怡亲王府,也称怡亲王新府。第一代怡亲王允祥,系清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雍正皇帝之弟。他被封为“铁帽子王”,爵位世袭罔替永不降袭。怡亲王允祥去世后,故邸改建为“贤良寺”(王府井帅府园)。允祥第七子弘晓承袭王爵,雍正另赐弘晓在朝阳门内建新府邸,即为孚王府前身。
3 m* o \5 ~1 U0 | [; K0 d第六代怡亲王载垣先后为道光、咸丰两代皇帝的顾命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皇帝驾崩。九月,慈禧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载垣被革爵赐死。同治三年(1864),怡亲王的这座新府被赏给孚郡王奕譓作为府邸,因而得名孚王府。奕譓为道光皇帝63岁时所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因此孚王府也俗称“九爷府”。
( T0 Q; ~+ z9 ~3 q* ]- O根据谭伊孝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卷)》记载,旧时,府内布局分为三路,中路为主要建筑,又分前庭、后寝两部分。前庭有正门五开间,门前左右各一石狮,其后为银安殿七开间,前有月台,有甬道与正门相连;两侧辅以翼楼各七间。寝殿七开间,两旁配以庑房,最后是七开间的后罩楼。正院西侧是生活居住区;东侧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房舍。后罩楼东、西两隅,有自成格局的小院,以东小院最佳,厅堂绕廊,布局得体,装修典雅,环境怡人。9 J; a/ \) @5 P9 O+ R
光绪三年(1877)二月初八,奕譓去世,年仅32岁。因奕譓无子,载澍为嗣,继袭贝勒,故此府又曾称“澍贝勒府”。后因载澍“性情乖张,不尊教训”,又因夫妻不睦——载澍的福晋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光绪二十三年(1897),载澍被革去贝勒,交宗人府重责八十板。载澍遭遣后,惇亲王奕誴之孙溥伒(奕誴第四子载瀛的长子),过继为奕譓的嗣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二月,溥伒继袭“固山贝子”爵位。
# f+ |, k& o; [9 ?0 c0 _民国十六年(1927年),贝子溥伒将孚王府卖给了奉军参谋长杨宇霆。
1 F) a* o# i( q& j0 M1929年6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租用该府,并以外垣东阿斯门作为校门。- B; d, U7 b3 {0 C/ P: n5 w: E0 W
! v9 { `! e( ]3 X: q: ]/ S# {' g8 r# G6 }" K, e
1934年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毕业生送给校长范文澜的照片。照片中是学校的校门——孚王府的东阿斯门,该门如今还在。
: R' o# {1 \2 b1 W% V: V: k4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孚王府成为日军“偕行社”所在地。日本人封闭了东阿斯门,将孚王府正门前的倒座房改成南大门,即今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0 i8 z2 u5 p$ ]6 Q( A
女校师生住满王府1 R2 h6 A$ b( Y4 X& x* ^0 }- F, }
1931年初,北平的教育界发生了诸多变化。2月,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及附属学校脱离北平大学,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合并,重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同时,位于孚王府的北平大学女子学院也改名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
8 J" s* B4 c: d' E# t5 Z因为生源是女生,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成为当时北平唯一的女子高等学府。“提高女子教育,培养文理学科专门人才”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办学宗旨。当时,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对生源也有严格的入学要求:报考本科,必须是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经入学考试及格者,可入本科学习。报考专修科,必须是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初级中学毕业,经入学考试及格者,可入音乐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学习。
W+ C' |1 {$ ?) | @2 A. h+ c民国时惟夫编著的《投考指南》(北京联华书店1932年5月出版)记载:女子学院(女子文理学院)报名费3元,学费39元(体育专修科与本科相同),住宿、膳食、杂费、服装等每年在二百余元。. f( m6 G: f+ l5 J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在孚王府的几年间,因为稳定的办学环境,学校稳步发展。根据1934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的记载,在1931年8月,学院各系(科)做了调整,将原中国文学系改为国文系;外国语文学系改为英文系;经济系改为社会科学系;体育专科改为体育系;数理系改为数学系;理化系改为化学系及物理系。+ C D: J2 i9 v0 e( `) g/ y
这所女子高等学府为昔日的王府增添了诸多书香气。根据1932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收录的平面全图可知,王府中路为教学区,第一进院,中院门(王府正门)东西转角房为办公用房。第二进院,银安殿为大礼堂,东西翼楼及厢房为教室。第三进院,寝门为阅报室,西侧是化学系办公室、东侧是物理系办公室。第四进院,寝殿为舞蹈室、体育学会、体育教室,西庑房为化学试验室,东庑房为物理实验室。最后一进院后罩房是图书馆、书库等。
6 K* G5 e" V' X西路为学生宿舍区,南侧为操场,北侧为宿舍。东路为教职员区,有饭厅、操场、校门(王府东阿斯门)、音乐教室等。东路最北边的四合院正房为会议厅,东西厢房是职员宿舍,东北角有花窖。
0 m& h) B7 t: W* G0 H2 r: j5 L' b5 M! T5 P
6 J2 I8 r. s- J, ^# h& L4 L. S
1932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收录的女子文理学院平面全图
2 \. ^* [( n; a: G鲁迅在孚王府为师生演讲
6 Y/ j2 {% y: N% S- F n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自建校伊始,就有很多北平教育界的知名教授都曾在此执教。沈氏兄弟——沈士远、沈兼士曾在该校授课,1931年,沈尹默还曾以北平大学校长的身份兼任院长。“刘氏兄弟”也在这座女校留下了痕迹:1930年刘半农曾任院长,刘天华在此担任教授、刘北茂任讲师。
( t: S& l% \+ x: ^当时的知名教授,张凤举、经利彬、马裕藻、俞平伯、朱自清、凌善安、黎锦熙、齐宗康(如山)、范文澜、熊佛西、吴宓、许地山、耿光、焦承志(菊隐)、林徽因、郑天挺、袁敦礼、朱光潜等人都曾先后在该校执教。
2 V7 @& {2 Y% d周氏兄弟与这所学校颇有渊源。周作人在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第一届毕业同学录》序中 写道:“民国十七年(1928)十二月,女子大学改称文理分院的时候,我以文学院教员的资格进去教书,又暂代刘半农先生担任了国文学系的职务,前后才七个月,这一学年就完了,而这中间还经历了好些波折,法学院的打进来可以算作一个大灾难,末了借到北小街的房屋,挣到了女子学院的名称,是还好的事,却也花了不少的光阴与气力了。”
, m9 y, e9 M E& M8 u4 I1932年秋,鲁迅回京探望母亲。11月24日下午三时,在北京大学文学系主任马裕藻的陪同下,鲁迅应邀来到九爷府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做《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的讲演,该校师生约三百人聆听讲演。讲演后,有多名学生提问,鲁迅一一解答,学生颇感兴趣,至五时许,鲁迅用茶点后离校。6 z! d8 ~; Z6 A/ R- s$ o- y, H! g1 q
根据1932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中的“女子文理学院教员履历表”可知,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除系主任外,学校的教授年龄在28至41岁之间,可谓年富力强。8 Y9 q' n( U) a! q' p# Q- t5 @
因为是女子学院,学院还有多位女性讲师,比如蒯淑平、和淑琴、梅倪逢吉、蒋圭贞、王宗瑶、袁慧熙、诚冠怡、孙诵昭、金耐先等。1932年进行统计时,她们大多二十八九岁,是当时首屈一指的高材生:9 [9 U8 r- B) p# D# _ P% q
蒯淑平,28岁,曾任上海培成女校校长;梅倪逢吉,29岁,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蒋圭贞,27岁,毕业于美国纽诺塞州立大学,算学硕士学位;王宗瑶,30岁,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硕士学位;诚冠怡,39岁,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孙诵昭是著名的国画家。当时,毕业于女子大学的钟浈孙、王景芝(后任副教授)、蹇华芬则担任体育科讲师。5 r) f1 b4 P, U$ O M$ q- f4 Z
1936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记载: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有教员98人,其中名誉教授1人(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教授27人(女教授有陈慧、赵丽莲),副教授5人,讲师49人,其中女讲师14名,分别为4名助教和10名助理。
+ E, x1 B0 Q* c5 G5 c7 ?- [自1931年至1937年,在国立北平大学旗下各学院的排序中,女子文理学院始终位列第一。8 ?6 m& x% H+ d/ W0 x: ]
女校里走出小学校长和体育名师
5 k) `. F' c) G* t9 G1936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显示:女子文理学院自1928年至1935年累计毕业生384人。在近400位的女才子中,笔者有幸“认识”其中两位:一位是曾任东四六条班大人胡同箴宜小学校长的陈学敏。
- n' l6 @8 c+ J8 W' ]7 c陈学敏,别号志伟,广东顺德籍,曾就读尚义师范女校(宣外储库营),根据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第一届毕业同学录》,她于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当时住在永光寺西街顺邑南馆(顺德会馆)。1949年前后,陈学敏任箴宜小学代理校长,1951年9月,箴宜小学改称第三区班大人胡同小学,陈学敏任校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因胡同中有小学,班大人胡同改称育芳胡同。1976年,班大人胡同小学改称育芳胡同小学。6 a5 k; E" m( x* g g* x; O1 g/ t
因为该胡同今属于东四六条社区,而笔者也居住在这一社区,没想到,我与这位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街坊,在历史资料中相识。
1 r0 N `9 u- T3 q* z& F5 \2 X; G2 I) ^' [另一位是笔者母校的体育名师哈庆慈。哈庆慈,湖北汉阳籍。根据1936年《国立北平大学一览》“国立北平大学在校学生及毕业学生姓名录”,1933年,哈庆慈考入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住在北平后圆恩寺10号。
6 A% p& T' p! z/ Z) |8 h她的父亲哈汉章,是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廉威将军,毕业武昌两湖书院,被张之洞保送到日本学习军事,入陆军士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曾任总统府(黎元洪)侍从武官长。哥哥哈雄文,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和艺术系,1949年后历任复旦、交通、同济、哈工大等大学教授,是著名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师。 _4 j0 v0 q5 F' _6 ^) R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设立于1920年9月,前身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1921年,单设体育专修科,学制4年,后改为3年。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目的是培养体育人才和体育师资,其体育教学、专项训练等方面的成绩都优于当时的一般院校。/ _0 p h( `" i. F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共招生六期,哈庆慈是第四期学生,她也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百余名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之一。
' p$ i7 `& R5 Q% q根据1984年《北京体育文史》第一辑的相关文章介绍,1934年秋,哈庆慈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1936年夏,哈庆慈从体育专修科毕业后,先后在北平私立两吉女中、光华女中、孔德女中及崇慈女中等校任体育教员。
2 N2 l! g- G' g( x1947年夏,崇慈女中迁入东四马大人胡同。1952年,崇慈女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学,哈庆慈仍在该校任体育教员并任体育教研组组长。) O) K9 a9 d6 I0 E& P7 ?8 N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马大人胡同有这所女子中学,胡同后来改名为育群胡同,与育芳胡同东西呼应。, u, K! F9 t5 I& ]7 c
上世纪50年代初,哈庆慈与周彬如、贺素贞发起、组建女体育教师篮球队,聘请范政涛为指导(教练),推广女子篮球运动。3 i- t# D8 V6 w, D7 J% X* Q
据1984年《北京体育文史》第二辑相关文章介绍,195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大型团体操《全民同庆》第三场《青春的花朵》是由北京市女二中、女四中、女十一中、女十二中的女同学表演的,哈庆慈参与了编写团体操的工作,她还参加了国庆“十一”游行队伍中体育大军的设计和排练。
% |! M* L' Y5 \1963年,哈庆慈被评为一级教师。同年,她在《教育通讯》发表《关于女生教材教法特点的几点体会》,总结女子体育教学经验。
# B/ R1 F0 D5 G& i4 F# j, u1 e* \程玉兰(第一六五中学体育教师)在《忆我的良师哈庆慈》的文章中写道:“众所周知女十一中是以小院落著称的,除教学主楼前有一稍大点的操场外,其余都是些小院子。但经哈老师的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在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里,全校学生都能参加活动,而且活动内容丰富,有篮球、排球,单双杠、投掷、跳高、跳远、跳绳等等。因此在1964年前后,受到市教育局和市体委的表扬。《北京晚报》上报道了《女十一中见缝插针有效地开展业余体育活动》”。
# I. p4 K+ B7 u* m# o5 v0 f: T4 w8 K1968年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学改为“人民中学”,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2015年10月,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纪念建校145周年,体育名师哈庆慈的光荣事迹也被提及。
1 S3 ~' ~6 _8 d. I3 H4 N- ^0 o3 Q笔者没有见到过哈老师,老学姐贺秉柟对哈庆慈老师记忆深刻,她在《马大人府与女十一中》的文章中深情地回忆:“(哈庆慈)为了发展学校的体操事业,创体操专长校,她不惜把家中犹如房间大(大约十几平方米)的兰白花图案的纯羊毛波斯地毯,搬到学校,供学生练自由体操使用。”“她虽终生未嫁,却有着慈母般的心肠。她对每一个学生都平易近人,慈爱有加。”
) Z1 H% m+ Y7 S( W" K2 h5 t! f0 @9 {6 x: M2 D
9 I+ I- S1 T8 ~- i+ L
/ X; f- }1 U: m/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