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二十四号 24一个普通的数字它在我的脑海里有着非常深刻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饥荒让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民以食为天吃饱是当时人们唯一的奢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票证限制了人们的欲望,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都必须有相关的票证限制,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烟票、点心票、工业卷,副食本、粮本、煤本等五花八门,粮票分为粗粮、细粮、半斤粮票不受月份限制,副食本作用可不小,说是副食除了按人份供应粉丝、粉条、淀粉、食用碱、肥皂、火柴、鸡蛋、芝麻酱、白糖、红糖、豆腐、年节汉民特供的一点牛羊肉、过年供应的花生瓜子外,准备过冬的烟筒、炉子,预防停电照明的蜡烛也得凭副食本购买。 那时候几乎家家不够吃,为了计划用粮我父亲还特意买了一杆秤,每顿饭的粮食得过秤保证能熬到买粮日,每月的24号可以提前购买下月的粮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寅吃卯粮”没办法饥饿难耐,那时候没人串门子走亲戚,真招待不起呀,赶上接不上顿的时候街坊们互相借粮,用一大碗借一平碗棒子面24号买粮回来头一件事实还粮还用原来的碗送回一平碗棒子面毕竟谁家也不富裕。 24号一大早磁器口往南的大街现在叫“两广路”早先叫东柳树井大街,路北高台阶有一家粮店门口早已排上卖粮食的长队人们攥着粮本提了着口袋盼着粮店早点下板开门,说起粮店有一次看到市运输公司的汽车拉着满满的一车和一拖斗面粉停在那,三个壮工卸货,其中有个近三十多岁大娘们人高马大一个人肩上驮着四袋面,涨红着脸一步一步走上台阶进到店里,有闲着没事的人问她一月定量多少斤“49斤!”那时候一般学生28斤半,成人30斤,像这种特殊工种是49斤,搁现在这定量吃不了那时候肚子里没有油水就靠这点粮食产生热量来支持身体,如今粮食成了副食而主食则是肉鱼蛋奶和蔬菜水果了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起那个时候真是天壤之别,没人为口饭转幺子了可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话早丢到九霄云外了,爱惜粮食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记住“民以食为天”。 2023. 8. 24 九城了然
o. [7 M! h8 P1 V3 T# V%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