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还多少处“拐弯抹角”?这两处属精品!原创2023-07-07 16:00·北京纪事. {9 A6 `' g& G$ i% E* d! |3 t
' l# s* G; j2 Q8 k3 S+ B9 z \* i! j/ J' `! e
8 v! Z$ Q& b( G: v6 b
8 C$ }3 m: ?5 h5 i9 N: a( j+ _
如今在老百姓的话语中,“拐弯抹角”早已成了一个词语。一个人说话不直截了当,常打擦边球或环顾左右而言他,就会被认为说话是“拐弯抹角”。还别说,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不然的话,拐弯抹角就不会成为一个词语而流传开来。 究其来源,拐弯抹角一语出自传统民居建筑施工上的一个手法。因拐弯抹角产生的年代,京城窄小的街巷里还多走牲畜拉的车辆和人抬的轿子。所以在民居临街房屋外墙拐角处,为了过往行人和车辆的方便,会专门把这个房屋的直角下部抹成一人多高的圆弧或砌成斜面,以达到行人不易碰伤、车辆不会受损、房屋不被碰坏的互利共赢的目的。王府大院多在宽阔通衢上建造,用不着拐弯抹角,而窄小街巷里多为民居,拐弯抹角有着实际用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拐弯抹角具有很深的平民情结。 这种拐弯抹角的砌筑方法不但隐含着舍己为人谦和礼让的美好愿望,也是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体现。远不是我们今天认为的它仅仅是一个贬义的词语。 京城里现有多少处“拐弯抹角”?那么,京城的街巷里究竟有多少处这样的直角拐弯抹角呢?翻看自己多年前拍摄京城里的胡同照片,还真发现了不少那时拍摄拐弯抹角的影像留存。这些当年拍摄的拐弯抹角影像怕也是挂一漏万,在京城街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仅仅是记录了冰山的一角。从照片上看,这些直角的拐弯抹角砌筑的尺寸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圆弧的也有斜面的。有的砌筑得非常精细、有的砌筑得略显粗糙。砌筑方法多为砖砌结构,也有少量的石预制构件。它们大都砌筑在街巷要冲之处,曾经观看着大千世界的变迁和过往的芸芸众生。 像东城区先晓(原贤孝牌)胡同与大雅宝(原大哑巴)胡同相交的拐弯抹角、后局大院胡同的拐弯抹角、染织局胡同的拐弯抹角、连丰胡同的拐弯抹角、东城区(原崇文区)茶食胡同 166号的拐弯抹角、东城区(原崇文区)长巷五条与青云胡同相交处的两处拐弯抹角、西城区阴凉胡同东口北侧石预制方圆过渡的拐弯抹角、阴凉胡同 5 号对面三挑梁支撑的拐弯抹角、西城区义达里的拐弯抹角、西城区铜井大院胡同20 号院西南处的拐弯抹角、西城区(原宣武区)包头章胡同 36 号院西北处的拐弯抹角、西城区(原宣武区)棉花下二条东口南侧与裘家街相交处的拐弯抹角、西城区朱苇箔(猪尾巴)胡同南口东侧的拐弯抹角,等等,都是这些拐弯抹角的留存。 西城区(原宣武区)包头章胡同的拐弯抹角|图源自网络
- J" l3 a# R2 K* j% V6 k5 {7 h砖砌的拐弯抹角在施工时是相当费工费力的技术活儿。要把墙的下部小心地砌成圆弧形或斜面,一直砌到不妨碍人、车视线和行进的高度,才又将一点点伸出的方砖衔接起来,按常规的墙角砌法砌成直角。这样做的成本和需要的技术都要高于直接砌成直角的墙角,而一般的工匠是做不来的,需要相当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从而方便了从这里经过的所有人和车辆。 两处拐弯抹角属精品笔者认为,在查看了这么多京城里直角拐弯抹角的照片中,有两处直角拐弯抹角的砌筑方法最具代表性:一处是东城区先晓胡同(原贤孝牌)与大雅宝胡同的拐弯抹角,一处是西城区(原宣武区)包头章胡同 36 号院西北处的拐弯抹角。这两处拐弯抹角在京城的众多拐弯抹角中应属精品,代表着那年月工匠们砌筑手法的高超水平。 仔细对比这两处拐弯抹角的照片,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同曲同工,但感觉砌筑手法上还是略有不同。先晓胡同与大雅宝胡同的拐弯抹角底部圆弧形砌筑得更大,而上部砌成直角的收分部分不显突兀,似在不显山不露水一点点进行中静静地完成,那种抒情似的节奏感,更像是夜空中飘来的一首小夜曲,温婉而动听。而包头章胡同 36 号院西北处的拐弯抹角,收分有序棱角分明,似一首高亢嘹亮的进行曲,声震屋瓦一气呵成,有点舍我其谁侠肝义胆的气魄。 两处的拐弯抹角因所处街巷宽窄不同,来往车辆行人多寡各异,因而在设计理念和处理方法上也各有千秋。猜测这两处拐弯抹角一定不会是同一工匠所为,前者具有南派的细腻,后者彰显北派的豪爽,但无疑都是先辈工匠们高超技艺水平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可惜的是,在如今城市改造的变迁中,这两处拐弯抹角早已化作一股烟尘随风而去。
0 A0 T- z) M- h/ N, n3 u
: C- Z) _4 y7 O+ S+ `9 h* V特殊存在的拐弯抹角在京城里还有一处(准确地说应该是相邻的两处)拐弯抹角,属于特殊的存在。这就是东城区(原崇文区)长巷五条由北向东自然分岔拐弯与青云胡同(南北向)相交一段的拐弯抹角。此段路北的院落原有一座向南的门楼,现被堵死改为住房。院落现在的大门向东开在青云胡同里,门牌为 15 号。西面的长巷五条、南面的长巷五条自然拐弯向东延伸的部分与东面的青云胡同,将院落围合形成三面临街的形状。此院南房在三面临街的状态下,出现了西南角和东南角两处直角,而这两处直角均被砌成了拐弯抹角。在一段不长胡同内的同一处院落被砌筑出了两处拐弯抹角,这在京城的街巷里还真是少见!从这个院落被砌筑了两处拐弯抹角来看,可以揣测出当年这个院落外的胡同是这一区域内人来车往的必经之路,有过热闹非凡的景象。 此院东南角的这处拐弯抹角因紧邻青云胡同,而以前静谧的青云胡同如今成为来往于南侧近年开发的三里河公园的通路,把深藏闺中无人知的这处拐弯抹角显露了出来,成了游人们了解拐弯抹角实物的网红打卡地,趋之若鹜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西侧不远的此院西南角的拐弯抹角,因偏居一隅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西南角的这处拐弯抹角相比东南角的拐弯抹角名气要大很多,它曾成为一部京味儿电视剧中一组镜头的拍摄地。 2016 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因京事京情京腔京韵的风格受到京城百姓们的喜爱和追捧,每晚家家户户的电视机出现了被此剧霸屏的现象。看过此剧细心的京城观众会发现,剧中人物许大茂勾引从女厕所出来的秦京茹那场戏,就是在西南角这处拐弯抹角拍摄的。 剧中反面人物许大茂发现剧中另一反面人物秦京茹进了女厕所,许大茂便事先背靠着这处的拐弯抹角,等待着从女厕所(此厕所南距这处拐弯抹角只有几米远,现翻建后男女厕对调了位置)出来的秦京茹。从女厕所出来的秦京茹不经意低头掸了掸左右裤角的灰尘,一抬头看见了背靠拐弯抹角一脸坏笑的许大茂,顿露喜色。随后,两位演员精彩的京味儿对白,把剧中人物肮脏的内心活动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顿生厌恶和唾弃。自此,这处拐弯抹角与它相邻的几条胡同就被记录在了这部电视剧里。 具有装饰作用的拐弯抹角在翻看这些照片中,还发现了多种石预制构件的转弯抹角。这些石预制做的转弯抹角层次分明,节奏韵味十足,不但有实用效果,本身具有的装饰性也美化了环境。今天看来,我们的先辈工匠们在处理这些微小的细节上,具有足够的大智慧。西城区阴凉胡同东口北侧和胡同 5 号对面三挑梁支撑,就是采用的这种石预制方圆过渡的拐弯抹角。 西城区铜井大院 20 号院西南角的拐弯抹角不知能不能算一个孤例。它与京城里的那些直角的拐弯抹角处理方法有所不同的是,上下部分被整体处理成圆弧的形状,在接近房檐的地方分几层圆弧形檐口层层递进,最终与圆弧形的房檐衔接为一体,浑然天成。整体看它虽呈圆弧形,但檐口在层层递进变化中产生出来的韵律感,被充分展现了出来。最后,一朵很大的莲花覆盖在它的上面,使那种韵律美达到了极致。 无论从技术角度和艺术角度来看,此处的拐弯抹角都不失为一幅优雅的艺术品。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具有怎样的智慧,才会做出具有如此美感的艺术杰作!站在它的檐下细细品味,会感到京城里每一条胡同都是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一个简简单单不起眼的细节,包含着先辈工匠们的智慧。这种对建筑细细雕琢的精神,值得现在的建筑设计师们思考和学习。 圆弧形的拐弯抹角除了这些直角的拐弯抹角之外,还有一种从上到下都被砌筑成半圆弧形状的拐弯抹角,在京城街巷里要冲之地也不少见:像东城区(原崇文区)山涧口二巷东侧拐角、西城区护国寺西巷北口与百花深处胡同相交拐角、西城区大红罗厂南巷西口南侧拐角、西城区(原宣武区)赵锥子胡同与四胜胡同西侧拐角、西城区东文昌胡同中段西侧拐角、西城区(原宣武区)铺陈市胡同与赵锥子胡同相交东侧拐角、西城区(原宣武区)南大吉巷西口北侧拐角、西城区(原宣武区)西砖胡同北口西侧拐角等等,都是这种从上到下半圆弧式砌筑方法的拐弯抹角。这种半圆弧式的拐弯抹角是直角拐弯抹角砌筑方法的简约版。从技术层面来看,这种半圆弧形拐弯抹角的砌筑方法容易操作,技术上的含金量也比直角拐弯抹角的砌筑方法要低得多。 ) B* r- Z' \) l3 G) `0 n+ I3 Q
1 \3 f9 V6 A7 l! {“拐弯抹角”在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上体现着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从中可以看到谦逊礼让的表达与特征。虽然这种拐弯抹角的实物大多数已经跟随着年代更迭而消失,但它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 人性化的建筑特点成就了拐弯抹角的出处,使它以这样的表现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完美展示了出来。 作者丨邱崇禄
1 z& b3 J3 E* I8 i5 P,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