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30|回复: 59

[注意]周年回忆!老北京网拍记队,快一岁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17 0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认识这个地方么?~~~要挨板儿砖啦!哈哈[em07] 没错,这就是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

 

[em07]还记得这次聚会吗?2005年的6月18日,就是在这里,诸多的嘉宾、网友在这里欢聚一堂。


 我想论坛的老朋友们,猜到我要说什么了吧?[em17] 对!就在这一天,由我们老北京网网友自发组成的老北京网胡同拍记队,正式成立啦!

 一年的寒暑,365个轮回,月历又即将翻回这一天,我们的老北京网拍记队一岁啦!

为了纪念并且庆祝这极有意义的一天,请所有参加过拍记活动的网友,每位挑出两幅没有发过的作品和对老北京网拍记队的寄语,利用一周的时间,跟在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30&ID=6732&page=1下面。

现在,请先跟我来回忆一下,我们的拍记队走过的这一年!

这一年的时光,他由一个婴儿,逐渐长成为一个结实的青年,凝聚着所有网友的心血,集合着各界朋友的力量,冲锋在传统文化保护事业的第一线,完整、真实、客观的纪录着北京老胡同的种种变迁,倾听着北京的声音,关注着北京的脚步,感受着北京的变化,见证着这四九城里发生的一切。

6月26日第一次拍记活动归来,在“小爷们儿”家门口的小饭馆儿里休息。说起来“孟然”还是拍记队的元老呢,还有老老北京老师。

7月 3日第二次拍记活动,那天太热了,大家在惜薪胡同里,开了个瓜,大家吃的很狼狈啊!在那次还幸会了网友“冰河”,一位热心的好兄弟!

7月17日第四次拍记活动,苜蓿同志首次出现,拿着一本老版的《北京的胡同》,边拍边看。

这次活动因故没有参加,据说错过了好多好多,事实上,我们的速度让我们错过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2 N1 k* L) q$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0 3:04:1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后,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也能够经常通过活动见面,好像一家人一般,你帮我推车,我帮你扛架子。我们在一起商量拍记计划,交流拍记心得,和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聊天,当然偶尔也搞笑一下。






3 A: u/ x$ i8 v6 ]* K+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7 5:04: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随着媒体对老北京网拍记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当中来,老北京网拍记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中不乏国外的朋友,有时候我们也走出四九城,来到京郊。










1 g% ?* ~3 \- Q7 y'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0 3:06: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一周时间,老北京网拍记队成立一周年了,这一年,我们的工作有成绩,有缺失。这其中包含着所有参加的同志们的心血,他们最高到七十多岁,最小的年龄十岁,他们的几十万幅照片,唤起了众多有识之士,一头扎进胡同,扎进四合院儿,取得了一手资料,很多照片现在已经是绝版之作,很多故事已经很难再为人所知。这值得高兴,却丝毫不值得骄傲,当我们手中的照片,有了绝版的价值时,我们却丝毫不会感到庆幸。历史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天大的矛盾。但是,当一切的呼喊变得苍白时,相机就为了最好的表达。无论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理解,只要纪录下了客观的存在,就是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至少无愧于我们自己.......... 1 T$ t" \. z) U$ L, C;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7 6:22: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7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朋友们没跟贴前我这新来的先顶一下。

祝咱们的拍记队生日快乐!

发表于 2006-6-17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日快乐!
发表于 2006-6-17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岁啦!好好总结,有待进步提高!!

发表于 2006-6-17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拍记队这一年,几乎也是我来咱老北京网一周年,也是成长的一年。认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和弘扬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信念。祝拍记队生日快乐的同时,也希望他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出色~

发表于 2006-6-17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应该大吃一顿庆祝一下?[em27]
发表于 2006-6-17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哦,恩
发表于 2006-6-18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才篇

祝拍记队生日快乐!

发表于 2006-6-1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一年了。但是,虫子这里的回忆有小小的误差。这一天不是6月25日,而是6月18日。
那一次来北京,是为了看望从美国回来的朋友。临行前跟掌柜的定网聚时间,掌柜的说,最好在双休日,这样人多。我就选了礼拜六,18日——因为那一天是我的阴历生日,是我姐姐的阳历生日,所以我记得很清楚。不过在聚会结束后我才告诉大家,记得掌柜的还说:您怎么不早说呀?早知道就订一个蛋糕了。
华新民来了,她还通知了王兰顺、白希光大姐、以及老老的北京张金起。席间,基本上是老华主讲。我记得王兰顺老师向我介绍了一些濒危的四合院。我给大家讲了我的父亲与来今雨轩的一段故事。还记得最想参加这次网聚的飞哥不巧出差了。
就是在这一天,老老的北京提议以后每周定期出去拍摄。当时倒没提什么“拍记队”,只是说网聚的内容应该与保护濒临消失的古城更贴近一些。一周之后,第一次集体拍摄记录开始了。
网聚结束后,出得中山公园大门,掌柜的提议考察一下“神州第一厕”,于是我们分别按性别进入各自的领域实地考察。
那次来京,一共逗留4天。我拍了杨椒山祠、大吉片、西单北大街扎公府、三眼井、麻线胡同、于谦祠、南新华街、后细瓦厂,以及南池子假古董一条街。记得20日到家后就开始整理拍摄笔记,并在21日把拍摄、调查米市胡同和南北大吉巷一带的记录发在网上——此帖后来被许多人转帖到其他网站,不过没有一个人写明出处。
去年十月两次到北京,我们一起拍摄了察院、文昌、文华、手帕、大金丝。那时,我把你们都看成是和我的女儿一样的孩子。
才一年吗?怎么感觉恍若隔世了……时间和空间在迅速转换着容颜,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人说,变化是必然的。我却为此深深地伤心,困惑。但现在我只衷心祝愿,保护古城的初衷不要变。
发表于 2006-6-18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细瓦厂老师,您的记性真好,一晃一年就过去了,老北京网拍记队不仅仅发展壮大,同时也成为爱护北京、保护北京的义士的一个交流平台,值此一周岁到来之即,我要向您和与您一样默默无闻战斗在文化保卫战线上的同志们致敬!
发表于 2006-6-18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后细瓦厂在2006-6-18 22:15:38的发言:
已经一年了。但是,虫子这里的回忆有小小的误差。这一天不是6月25日,而是6月18日。
那一次来北京,是为了看望从美国回来的朋友。临行前跟掌柜的定网聚时间,掌柜的说,最好在双休日,这样人多。我就选了礼拜六,18日——因为那一天是我的阴历生日,是我姐姐的阳历生日,所以我记得很清楚。不过在聚会结束后我才告诉大家,记得掌柜的还说:您怎么不早说呀?早知道就订一个蛋糕了。
华新民来了,她还通知了王兰顺、白希光大姐、以及老老的北京张金起。席间,基本上是老华主讲。我记得王兰顺老师向我介绍了一些濒危的四合院。我给大家讲了我的父亲与来今雨轩的一段故事。还记得最想参加这次网聚的飞哥不巧出差了。
就是在这一天,老老的北京提议以后每周定期出去拍摄。当时倒没提什么“拍记队”,只是说网聚的内容应该与保护濒临消失的古城更贴近一些。一周之后,第一次集体拍摄记录开始了。
网聚结束后,出得中山公园大门,掌柜的提议考察一下“神州第一厕”,于是我们分别按性别进入各自的领域实地考察。
那次来京,一共逗留4天。我拍了杨椒山祠、大吉片、西单北大街扎公府、三眼井、麻线胡同、于谦祠、南新华街、后细瓦厂,以及南池子假古董一条街。记得20日到家后就开始整理拍摄笔记,并在21日把拍摄、调查米市胡同和南北大吉巷一带的记录发在网上——此帖后来被许多人转帖到其他网站,不过没有一个人写明出处。
去年十月两次到北京,我们一起拍摄了察院、文昌、文华、手帕、大金丝。那时,我把你们都看成是和我的女儿一样的孩子。
才一年吗?怎么感觉恍若隔世了……时间和空间在迅速转换着容颜,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人说,变化是必然的。我却为此深深地伤心,困惑。但现在我只衷心祝愿,保护古城的初衷不要变。

看了您的帖子,让我感慨颇多!拍记队走过这一年,不容易,能坚持到现在,不容易! 更让我觉得踏踏实实拍东西不容易!

我参加拍摄的时间不长,来的次数也不多,但我觉得怀有一颗塌实的心,用爱恋北京的心来记录是不容易的,反正我有点起哄的嫌疑,就是凑热闹,但我知道这样很不好!

也希望拍记队不要因为媒体的扎堆报道而浮躁起来,因为确实很多人是凑热闹来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想做事的人别乱了方寸!真真地做有意义的事,若干年后,这笔财富将多么的珍贵!

发表于 2006-6-19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用一种负有历史责任感的神态看待并引导这一切。

张老师的这句话即是!拍摄记录胡同是一件需要责任感的活动!不是通常意义的网友聚会和玩耍!!!切勿浮躁! 我觉得起哄架秧子,无聊找热闹虽然也无可厚非,但胡同拆的速度不等人,还是更多一些真正热恋北京的记录者为妙!

发表于 2006-6-19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清晨,街上的车还不多,只有一些遛狗的老人.一切还未被喧嚣玷染,那样的静谧和安详。我静静地,慢慢地走过去,居然带着微笑。(要知道我多困啊,还笑呢,不容易)。

但当车开到德内大街的时候,我不断的张望,眼泪一下子充盈了眼眶。这难道就是北京的命运,这难道就是曾经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古城的命运,850年京华烟云啊!上千年的古韵啊,却在嘈杂的,俗气的,千篇一律的现代,后现代建筑的狰狞面目前死去。

最可气的是还好多人告儿说北京该死,去你妈的吧!而且我还得引用《看上去很美》里方枪枪的一句话:“操你妈”!

以下是我前一阵在一论坛里驳斥一个说北京该拆的孩子的一段话:

持此种论调的也不在少数.而北京的底蕴在他的胡同里,胡同就是北京的一条条天然血管,如果拆除,不仅仅是失掉几座房子,几片院落,而是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典故,一段段活生生的人文内涵!更何况现在连受保护的极具价值的四合院都拆了...而且拆的速度如此之快.

再来说说胡同的生活条件,要知道胡同的条件本来不是这样的.前天我与一个现在家住北新桥香耳胡同的男孩聊了聊,以前我爷爷家,也住在北新桥一带,但很遗憾,我没有住过。虽然以前我也对胡同的脏乱表示质疑.但听这个男孩讲过之后,再加上我最近总往胡同跑,深深的感到,胡同里是那么祥和和宁静,朴实和温馨,天棚鱼缸石榴树.以前的四合院都是一家一户,小院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远远望去,院子像建在小森林里,人都说德国的许多城市是"森林城市",1949年以前的北平也绝不亚于此。再加上四合院建筑的科学性(如尖顶,东西厢房,倒座的设计),很好地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胡同生活的和谐,宜居绝对符合党中央目前大力倡导的。

春天的风筝,冬天的棉猴,夏天大槐树下的吊死鬼,秋天挂在枝头一盏盏像灯笼样的小柿子。班驳的大门,乖巧的小花猫,嘘寒问暖,古道热肠。礼貌与和气,宽容和大度。这就是曾经的北京。这样的人文环境,必然造就同样性格的人。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以前,北京人大多数是有产业的,和中国著名的晋商一样,北京商人也有儒商的风范,能挣十分的钱,只挣九分。不死乞白赖,不急赤白脸。没有产业的人家也大多生活无忧。俗话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样的生活沉淀了几个百年,沉淀出深厚的东西,我们管它叫“文化”,而胡同正是文化的载体。

北京变成纽约需要50年,而纽约500年也变不成北京。难道这仅仅指的是几座孤零零的建筑吗?难道在我们眼里只有几片残败的瓦砾吗?胡同里深深的人文内涵才是根基啊。我们竟然要短浅地想象建筑结合于现代就解决问题那么简单吗?我们要传承的是这种人文精神啊。没了胡同作为载体,去哪传承呢?在北京人大量迁往周边河北,远郊的时候,大量爆发户在北京的内城大置产业。也许这是符合所谓优胜劣汰的自然历史规律的,但是,在当今政府面临房地产泡沫经济,四合院产权不明晰,拆迁纠纷种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乐观地认为现在的北京城拆迁换血是一场正当的利益博弈。

850年京华烟云啊,多少灾难,多少盛世,多少祸福积淀下丰厚的,生动的北京文化。在四九城的角角落落,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在绿树如荫的小院里。那里沉积着中国文化的精深和雅趣。新北京的建设却容不下北京旧城62.5平方公里的面积。这绝不叱为一场灾难,3年,5年,10年,50年,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一定会后悔。

没有住过胡同的人,难以理解对于胡同的深深眷恋。因为在当今如此浮华、拥堵的都市中生活惯了的人,很难想象胡同生活的美妙和雅致。我想许多决策者下令拆胡同,除了他们必然要考虑的经济利益外,和他们没有真真正正融入胡同生活,体味深邃的北京大有关系吧。当然我也只是有一点点感性认识,贻笑大方。

一个德国朋友曾经说,每次来北京,他必迫不及待地钻胡同,而他的家乡在海德堡,那座闻名遐迩的美丽小城,在二战中美军因那里的古迹特意没有轰炸的城市。他说北京和海德堡一样,沉稳,成熟,散发着无限的韵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重庆的朋友曾经说,他在北京居住了7年,可他总会发现,他体味的北京,不过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一座城市本该受人尊敬,可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遭受拆的暴行。竟然还有许多人欢呼它遭此毒手。北京已死,原来这是真的。

8 } o9 s$ h; z$ N+ L'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1 15:12: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9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了,我们在战斗,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改变,但永远不改变的是我们保护古城的信念、信心与力量。

发表于 2006-6-19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老北京网胡同拍记队成立一周年!

本人入坛不久,由于种种原因还未曾随队参战过,在此仅表支持与关注。有机会我会随队出征,为老北京的胡同保卫战做点儿贡献的。

发表于 2006-6-19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热烈鼓掌!热烈拥抱大家!大家一块扭个秧歌吧....今天是个好日子.....

2:俺来也半年了哈,相见恨晚啊!!!!!

3:哈,刚开始得掌柜留着长发,看着好可乐啊(像个小痞子,呵呵),还是现在好,要模样有模样,要内涵有内涵,越来越象掌柜的,越来越帅哈!

4:大家都很不容易啊,我每次参加都深有体会,我只想跟大家说,咱们不会白费力气的.因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义无反顾,天长地久,浩浩然然!!!!!!!!!!!

发表于 2006-6-19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要说小仨儿的文笔越来越好了,思考有深度,顶.
发表于 2006-6-20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楼到21楼之间,我发了一个庆祝一周年的贴了,不见了,我以为内容不妥被删除了,正在唏嘘疑虑间,虫子发短信说本来想合并两贴,结果误删云云,建议让我重发一次.

虫子很勤快,又及时弥补失误,这就好,这就好.

幸亏时隔不远,否则我也记不得帖子内容了,因为发贴通常是即兴的,并不存档.

帖子内容大致如下:

  拍记队一周年了,值得庆贺并回忆.

  拍记队仍然应该强调新人队和老人队分离.(不是年纪老,而是比较专业,比较干练,比较默契,长期在一起感情无法割舍,通称"老人组")

  新人组里人多,每次新面孔多,媒体多,拍记变成次要的,胡同游占上风,吃饭早.因此,参加活动想投入工作的朋友,都想来老人组,进不了老人组就抱怨.这已经成为共识.

  今年"老人"拍记队的成员主要有: 叶金中,正方形,飞哥,胡胡,苜蓿,哪吒,印心,老老北京,暮江吟,和我.虫子有时过来,但要照顾新人组,所以来的少.

最近老人组活动少,并且人不全,在一周年时,应让大家知道这件事,并且继续投入工作,更有成效地贡献我们的热情.

(一高兴多说两句)

/ F X, P. B! ^3 J% |8 }
[此贴子已经被砖缝里的虫子于2006-6-20 1:24: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21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06-6-21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时间没有好好拍片子了……
发表于 2006-6-21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日快乐啊~
发表于 2006-6-21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可以吗?需要做什么才可以加入呢 ?向谁申请?谁通知我呢?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jingalan在2006-6-21 23:17:11的发言:
现在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可以吗?需要做什么才可以加入呢 ?向谁申请?谁通知我呢?谢谢!!

可以啊!想加入队伍,首先要跟贴,然后来参加活动,第三就是不要在上周的活动公告下跟贴,呵呵!我看到您的帖子了,这周的活动公告在置顶的位置。

发表于 2006-6-22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终于答辩完了~~还剩最后不到两个月在北京了,我要好好拍,多多拍,好好写,要把北京城印在脑子里,刻在骨子里

另:又看到后细瓦厂老师Fengken老师的帖子,好久不见了,很想念。

发表于 2006-6-22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日快乐  祝 老北京网拍记队 越来越好 [em40][em17]
发表于 2006-6-22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苜蓿在2006-6-22 2:57:26的发言:

我终于答辩完了~~还剩最后不到两个月在北京了,我要好好拍,多多拍,好好写,要把北京城印在脑子里,刻在骨子里

另:又看到后细瓦厂老师Fengken老师的帖子,好久不见了,很想念。

苜蓿,听说你要走的事儿了,但愿我下次去北京的时候能为你送行。还有,替我向你的奶奶请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8 22:52 , Processed in 1.21767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