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还是要看隆福寺的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2019-09-16 18:06:58( S! W: H4 V3 B
老北京城曾有一座香火极盛的寺庙,寺庙前还发展起了一条热闹非凡的商业街,曾一度与南京夫子庙构成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两处大型寺庙商圈。
9 v; |6 l# K* c7 p7 k
" I; h- {. j% { V6 C( N* u后来,寺庙遭遇火灾,灾后重建,庙会依然繁华,再后来这条街上出现了一座依托寺庙而建的商业大厦,准备进一步扩大发展。大厦建成后不久,被一场长达八个小时的大火烧个精光。而这条街也日渐没落,渐渐退出商业中心的舞台。 民间传,寺庙屡遭火灾很邪门,也传是那场邪乎的八小时大火烧光了这条街的风水;又传是这条街复建牌楼时挖出了巨型石龟,运走后破坏了风水;还有传新修的牌楼阻挡了风水;更有传原寺庙格局遭破坏,商业气息打扰了寺庙的神佛,所以导致没落......寺庙和寺庙街在老百姓口中越传越神秘,越传越说不清。 " e& h, Q' ?: g; @
1 M5 M4 \% [6 Q这座庙便是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京城唯一的番、禅同驻的寺院,隆福寺。这条街就是当年“一日能消百万钱”的隆福寺街。 如今的隆福寺大街成了人们心里的怀念与故事,盛极一时的繁华与令人难忘的小吃和商品,成了遥远的记忆与略带忧伤的叹息,还有一提起就被传的非常邪乎的故事。而隆福寺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 b; ]2 a+ U! E7 ]" H& d7 @
9 g. W, P( |. G W3 t其实隆福寺不仅不邪乎,还有着举世无双的精美藻井,堪称藻井界的无尚精品。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等。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现在珍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下面,是“颐和吴老”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详细介绍和细节展示: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建筑北京古建博物馆(先农坛)的太岁殿里展出有一个“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精美藻井,其原是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三宝殿)三世佛的释迦佛头顶上的藻井。隆福寺始建于景泰三年(1452年),1976年地震后拆除,但是藻井得以保留,1991年修复后在古建博物馆展出。 藻井平面为圆形,分为四层(有说五层的、也有说六层的),每层都是雕刻着云纹(云纹有贴金、有施彩、有本色)的圆形托架上建有木构建筑,由下往上圆形托架直径逐渐递减,到第四层云纹圆形托架内附加以云纹正方形托架,正方形托架上也有建筑。 这些琼楼玉宇的寓意我想不外乎就是佛教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州吧。 第四层(最上层)正方形云纹托架上建筑有四座,每边一座,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四座建筑之间有八间拐角游廊相连接。第三层圆形云纹(云纹部分还保留着贴金)托架上有建筑十六座,其中有八座三开间前出抱厦的重檐歇山建筑,八座一开间单眼歇山建筑,之间有廊子相互连接。第二层圆形云纹托架上的建筑也是十六座,但是建筑与上层的又有变化,其中八座是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八座是重檐圆攒尖顶的亭子,相互之间也有游廊连接。最底层也就是第一层圆形云纹托架两侧为斗拱,上面承托着三十二座建筑,建筑是三座一组,中间以亭子隔开,亭子为重檐圆攒尖,三座建筑均为重檐,但是屋顶略有变化,中间的建筑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另两座虽是歇山顶,但是其中一座正脊上有塔。总体算起来藻井上有楼亭建筑六十八座。 笔者注:建筑深色的均是原来保存下来的,原木色为后修补的。 当然藻井是寺院建筑的组成,其设计和佛教也是密不可分。从藻井平面看就是佛教里的“坛城”,从侧面看就是“须弥山”。藻井的顶部为“天文图”,天文图外圈为二十八星宿图,再外侧为释道儒三家诸神画像,藻井四角还有四天王(天文图、画像、造像下次发文单说)。 好了,还是看图说话吧。 正中圆形为藻井,其外为新作。 ! }7 E' C3 S1 B: x# \, O
. u2 S: Y+ Y/ K. E
露出天花部分有两层 8 e) z9 I! B' A6 u- ?
6 I! H J. a& Q' r
2 q: \- ~9 S# f) P8 S: m8 _* l) [! C1 S& ?; @* |3 {
% f5 u# S) w" u& B# a- Q! i7 c: z
. k& p" n' D( f0 S内部结构
6 S; n, ^2 h; H% E c2 X4 m
+ x3 y/ n, L- E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老照片,内侧彩画保留完整,两侧云托上还有供养人 ! V/ i! j# ~: f! j; q& M
: e8 Q3 N1 ^, R1 g, c1 w6 P2 B
同角度对比,结构没有变化
) i4 z8 K& @/ y2 ^ ?5 [" o6 ]' k9 E3 s6 |+ n3 @6 f- Z
藻井平面图
2 |) L8 x2 [% t4 O( ]* U- m0 l* l; K2 c+ y* Y1 K
0 c. }0 ]+ R& [: x
. x# Z# N4 l2 P- \& l0 d
顶部为古天文图,天文图两侧八块隔板里的彩画已经消失
# Q, I; o# B7 J1 {/ ^7 _0 E ^4 b3 N# ?& Y9 G& `6 g" i
坛城,和上面藻井的平面异曲同工 9 ^6 b. }" Y- e" f$ |/ u
' Z0 e: _: h5 k4 q$ n
雍和宫的明代铜质须弥山
# d" ^9 S6 o" j+ M) b6 n' k v4 S4 \& }5 @6 ^+ |, Q
局部四层楼阁,上为星象图,和隆福寺藻井异曲同工 4 G6 p) j% Z6 p! D( d1 I* y1 G
M# _% G+ a2 _ T+ U
最上层(第四层)的建筑,两边拐角游廊是老的
1 [5 v7 R$ a6 L: G( w Y5 _6 F$ {/ _$ v
第三层建筑,基本是老的,可见第四层的云纹是彩绘,第三层云纹是贴金
. `- G7 @3 o- N8 n+ c# X
% q1 j) i' |- g( O第二层和最底层建筑 $ x1 n5 v( w3 N8 |! m5 |- @) [
8 P+ x! k8 H3 `6 q7 Y' K; k7 g
第二层
! w5 ]; H5 l; @; `
3 w0 Y( ^4 I1 J0 U+ r3 {
- s, q0 S: U9 |: I. W
$ N" x4 b, S g! j5 K! K* {5 @% s" s- f$ A: r3 C. p
" \4 [: { U! u& z& H2 K
最底层(第一层)建筑 1 t* T9 ] {1 ]; _$ Y
* [6 i7 o4 `& s4 A2 o最底层的云纹和斗拱
2 i* Z7 h# v7 U$ V) K6 _: }8 E! d) j z2 }7 n6 r
这两个是老物,数百年烟熏火燎已变色,可见正脊上的塔形饰物 + @2 B! b d( P1 a" }: P8 B
* t P/ k1 y8 `; J2 A* W k8 R: y$ Z: q% w+ J. J
$ h/ h$ c D. X# i/ q' z# H5 |- a- L% {: B% W3 A* a* h( v2 w
- m* f3 b" m- _6 X% [# H" l' x" U
1 M, g) h: }0 B n7 R$ O3 l9 Q) w
; F; J$ T) t. x& S8 l) v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塑像正觉殿藻井四角各有一尊塑像,应是护法的四大天王。天王身穿铠甲、怒目圆睁,每尊天王均是一只手臂高举,另一手臂下垂、手攥空拳(也可能手里曾有法器)正在发力,怀疑原来是托举圆形藻井的,四尊护法天王守卫在象征须弥山的藻井四方,即起到装饰作用又有承托藻井的功用,可见古代匠人的聪明。 天王塑像为整木雕刻,什么木质不得而知,但有说是金丝楠木。 另外。从正觉殿藻井老照片看,原来藻井的周边有供养人的塑像,古建博物馆也曾经展出过。供养人塑像应是曾经为隆福寺捐过资、出过力的信士将自己塑像置于藻井周边,以期永远供养。 藻井四角的天王塑像
: p3 |5 n8 s! k7 z) `; x4 I' s3 k8 w, s7 s' t" H, H
四天王塑像 " y9 L3 p% v$ F# J6 N( w, {! l
! K* N$ k+ j9 S7 Y0 A! v/ q* j
}7 W0 f, J; n- b: w4 N& s
8 p/ {/ H( Q9 X9 M6 o$ C. d- R3 P( C8 R/ b* k6 d
$ d" N* ?) c! Y9 v7 C. p
+ c1 R2 u& N' P
7 K0 q) J% H8 H- \: U3 a% W* `3 o6 C$ Z9 \( _- [$ w" [# s
# v( E5 t* c# u. n: p' ]' p M" J' G! j5 i9 _$ A0 c/ _' r
2 m* p1 o7 d5 H' B0 |9 N- x1 K9 |! s+ t
( [2 h( A4 g4 n- {- H& Q. [9 W: m$ r
p: D! K$ l+ T( @
- ~9 _% ^8 M% r; d( ]
正觉殿藻井老照片中可见供养人塑像 ' a$ f" v$ }( d. n
, u3 @+ n% k9 V这是古建博物馆曾展过的供养人塑像(图片来自网络,谢谢拍照者)
+ o6 V6 _2 Z! P9 P
' Y# W6 Z. d1 B; i隆福寺正觉殿藻井·人物彩画篇前面说过隆福寺正觉圆形殿藻井分为四层,其中有两层是在平面“天花”之内,圆形藻井外侧为了和平面“天花”更好的衔接用环形“天花”做了过度,环形“天花”共二十块,每个“天花”均绘制了人物彩画。另外在圆形藻井里面,顶部是圆形的“古天文图”,“天文图”周边用也用环形“天花”过度和四层藻井的最上层链接,并形成藻井的穹顶。环形“天花”共八块,每块也绘制了人物彩画。 也就是说在圆形藻井内部的顶上绘有人物彩画,在圆形藻井的外面和平面“天花”连接部也绘有人物彩画。 内部八块“天花”上绘制的人物应超过二十人,由于年代久远彩画基本全部消失了,仅保留了一点人物的局部。局部文物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人物都是头戴冕,冕上的长版顶部有阴阳鱼图案,长版前后坠有小“珠帘”(十二旒),头上有光环,手持笏板。这些是什么人物?是“帝王礼佛”还是其它有待进一步研究。 藻井外部与平面“天花”衔接的二十块环形“天花”上绘有更多的人物,二十块“天花”中除有一块“天花”上彩画全部脱落,其余基本上保存完整,粗算人物彩画最少要超过六十人。二十块“天花”中彩画有二人一组(一块“天花”为一组)的,也有三人、四人和五人一组的,只有一块斜板上绘有六人。 人物特点: 1、人物均是头戴“诸葛巾”(纶巾)、双手持笏板面朝一方,头上有光环,多数白面书生留胡须,个别红脸扎髯似钟馗。 2、只有一组五人面朝前方,每人“诸葛巾”前写有“王”字,其它面朝一方的人物应该都是面向这五人的。 3、众多人物中只有三人与众不同,一位是光头僧人模样;一位头戴帽子与众不同,戴的貌似清代圆形官帽,帽顶戴珠;再有一位长相凶恶,红脸扎髯三只眼。 这么多人物到底是何路神仙?有说二十八星宿的、有说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等等,我是闹不明白了,还是等知者释疑了。 此人物彩画应是明代绘制,其绘画风格与北京智化寺明代人物彩画非常相似。 藻井 2 t7 v( r& P3 d' B5 M: X2 l+ W
6 k8 Z- q2 j# C6 d
藻井内部环形天花彩画 . [$ T- `6 c. }0 h; @
& ]' h+ y5 j0 ?8 }/ I8 X藻井外部环形天花彩画
3 N" h1 F8 E6 U _
# t/ E/ Y0 I. T' R. c. `藻井内部环形天花上的人物彩画。仅剩下俩个天花有彩画残存了
|# p, j9 h8 w. a+ I2 j
: |( {3 V3 {# ^/ h o/ i" D8 I" {' C# c: H6 i3 l% P, [6 {
/ r3 B8 ]5 u1 m& D6 \ V7 S1 \* W4 t内部人物彩画的局部,头戴冕旒,上绘有阴阳鱼
; a @+ e4 P' ]( T" @6 d% L- ?" g' y9 r# d$ {/ e4 `. q( A' {$ c" V
9 g- }) U4 m/ o, \+ s# {9 j
3 f; `* B* O! [( R$ r6 \: ~( [( N$ H* P) h5 [7 _
8 F% _) C& H1 u% l6 U4 C
8 _0 w! c7 E# w' Y7 E* x8 F' d' p" d5 }7 l8 |: w( ~
藻井外侧彩画。这些人物都是手持笏板面朝一方 + B' }& P9 L8 @, U0 h
1 I: L( w, p; l; ~
这里出现个僧人
# ]! i9 \) s) Y
: D3 p) ?+ P9 S4 y ]7 E1 }
5 q; i1 U3 p9 V2 b4 z' G9 [! s$ ]: P
# O* q' m/ @+ s8 d8 o0 V
* J) ^$ i$ _) y' l6 U
# {/ e* U) x Z$ ]: o* O7 Z! K$ o; o2 n% w
这里出现个“三只眼”(红衣者) ' j$ [, X0 b6 ~5 H) @
' G6 D& x8 |1 h& Y' T0 w8 r% {% p0 Q5 p& ^6 v' O+ i* J5 E7 c8 K
4 V$ ~. b. w( X/ V
这里出现个戴“官帽”的 " [( P: d! [& z: N1 q. q
, |2 C. r( B: V6 [8 }" Q8 a
1 N% @& j! ]+ j1 [
( m! Z: V; d+ R: C. N' G这五人帽上均有“王”字,应该是这群神仙的“头人”
$ _; ]3 a' D5 h- c3 \) n# O
/ j8 s4 u6 N1 f( X& Y. H6 r0 l
5 l- D- B6 e. l+ ^& ]' m; c$ s
: r( t( k4 r% h-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天文图篇天文图我是一窍不通,百度搜来一段,“1977年夏发现的位于北京隆福寺正觉殿藻井顶部的一幅星象抄本。成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天文图用传统盖天画法画在藻井天花板上。是用传统盖天画法画在正八角的藻井天花板上。板为正八角形,每边长75.5厘米。板上裱糊一层粗布底衬,表面涂深蓝色油膝。星象和有关联线以及宫次、文字等用沥粉贴金。图中以半径不等的几个同心圆分别为示内、中、外规和重规,还有联接内外和二十八宿距星的二十八条赤经线,但未标出黄道。最外轮廓线的半径为八十七厘米,画面稍有残缺,现存星数一千四百二十七颗,属《步天歌》系统。经综合分析:天文图所据母本当是一份不晚于唐代的星图,其中直书秦分野(古雍州)为京兆的,尚属初见,现藏于北京天文馆”。 对百度这段标成红字的笔者需要解释一下:第一、藻井天花上的天文图并非画在正八角的天花板上,而是和古天文图一样是画在圆形天花板上的。挨着圆形天文图最外圈写着二十八星宿名称、十二分野和地支。第二、为何说天文图的范本不晚于唐代?因为古天文图的分野一般均标注“秦分野为雍州”,而隆福寺藻井天文图分野却为“秦分野为京兆”,其原因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隋京兆郡为雍州了。第三、藻井的天文图现在并没有在北京天文馆,修复隆福寺藻井时从北京天文馆收回了天文图。 天花板上的古天文图
; t r5 e% z" i9 f
$ Q0 Y1 h* L* D% L" y7 d, c8 ?, G$ i. b9 d) g
) V G; V5 {3 w0 T- E' B$ x
中心园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没有标出黄道 $ x3 P9 a8 T& R8 g
+ C2 c' m6 f b" h笔者单独拍摄最外圈二十八星宿、十二地支和分野,然后和中间天文图拼接
/ c) B$ G! t, b3 J( N' ]/ z; s$ E' L c, A. U% v
这就是二十八星宿、十二分野和地支,点击图片看大图可见“未,秦分京兆,鹑火之次午,周分三河,鹑尾之次巳,楚分”和二十八星宿之“鬼井” ) }+ r3 l8 j0 {5 K) m
9 e4 V6 q) a" i以下看官自己看吧,有的字迹实在漫漶厉害,不过可看到天文图底衬的布纹
( F3 Q) ?! a; q7 m' @
! M% h& b6 T$ `, ~% ?2 c; {1 w8 D: `
" Z: ] i2 V, m6 W y/ h
! L# g) f' O% h& U' |! r( `& P4 w+ Z3 H: R* K
& M" N( I# k3 L4 R7 e: Y
这是网上借来的古天文图,和藻井天文图相差无几 $ e% r. F6 W& p+ r* Q0 E5 g
# A% K; q Y6 d! y' L+ s" @
- u3 c9 O r2 T9 o
) C0 v z1 ^- D: S: d附:隆福寺藻井天文图地支、星宿、分野, 子、元枵、女虚危、齐分野、属青州。 丑、星纪、斗牛、吴越分野、属扬州。 寅、析木、尾箕、燕分野、属幽州。 卯、大火、氐房心、宋分野、属豫州。 辰、寿星、亢角、郑分野、属梁州。 巳、鹑尾、翼轸、楚分野、属荆州。 午、鹑火、柳星张、周分野、属周之三河。 未、鹑尾、井鬼、秦分野、属京兆。 申、实沉、觜参、晋分野、属并州。 酉、大梁、胃昴毕、赵分野、属冀州。 戌、降娄、奎娄、鲁分野、属兖州。 亥、娵訾、室璧、卫分野、属河北。 隆福寺毗卢殿藻井藻井由小木做和木雕纹饰将四边形、八边形、菱形和圆形组合在一起,中间井芯为一蟠龙,盘龙由金丝楠木雕刻,在多边形组合形成的小三角形、菱形里面雕有龙凤,龙为行龙,凤为站立状和飞翔状两种。 藻井展出前经过大修,但凡木头本色的均为后补。这里要说明的一点,藻井边上的说明说井芯的蟠龙是独木雕成,实为三块儿木头组合而成的。 & D+ x+ i# Q5 V. H
0 T4 b$ x) E g/ ^8 _/ d
K; ^+ d# ]% {1 X3 e" P
5 ?6 q$ Y& n% x- V/ ^1 N" j, s藻井平面
3 \. ]2 q' S& V$ M! x9 X% J7 s' o, B1 X6 m& F
6 p) G$ R$ y: [8 |6 T5 K
* Y# u4 ~: O$ q
s" N2 _! S! m+ U
, Z# I$ F0 o$ S3 r* p% I" c+ ^) F, ^井芯蟠龙 2 N' I r$ }' m2 ?
4 i7 n# [* S C, {2 E3 Z! z6 \! l
: t% S, A1 f3 U. q: B( d
1 N5 U7 ~% W: M+ U' O T6 h+ R/ `
蟠龙下颌的那一面
8 C$ Q4 e& `' { J( l& e9 S9 |2 s( n9 J; R+ m$ v* m
下垂的龙头
0 X4 O. Q1 Y/ W, L
, w. X( a9 L: Y% d- I; }这是明清时期保留的龙凤 & V: j' _. }) q M
0 `* f+ J' D; j9 z
& J" W1 B9 G8 l, f6 G0 N, K& r+ I2 M6 o/ z
飞翔的凤凰,两腿蜷缩在腹上,可惜头部残缺
6 R0 O& \8 i8 s" e
& `- h- D( N4 p' v; }/ O* R3 W( s4 ?, x c8 y/ c7 E
' |# A9 b# _! V) I
说是独木雕成 5 A6 K6 Y" \( x( v% L1 U. z
2 v; d8 O! z2 [& s细看实为三段 6 }4 M: O. _! H8 X
8 R/ Z' e+ N: k
; d1 M- y8 \" Z: \1 ~0 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