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追忆刘广宁最后的日子:这辈子,她是幸福的
. H- _. W' e3 r* M原创 新民晚报 2020-06-25 12:23:23 $ Z- j2 k, R6 V& Y. {3 M
& @. Y- U9 P b. J6 Y" F7 E) O
还记得电影《苔丝》和《望乡》中 被侮辱的贫家女吗? ↑↑↑ 赵慎之、李梓、刘广宁配的《望乡》片段 还记得印度影片《大篷车》中 那个单纯热情的“小辣椒” 妮莎吗? ↑↑↑ 刘广宁老师配的“小辣椒”片段 还记得《魂断蓝桥》中 从纯真善良到灰心绝望的玛拉吗? ↑↑↑ 刘广宁搭档童自荣 重现《魂断蓝桥》中经典的求婚片段 这些曾经让我们欢喜和忧伤的人物 这些人物背后的声音 至今仍历历在目…… 
+ b% a$ k' j# T# g5 V A: s+ v7 V- p: n

. @' o( h% ?& e; n; y
* ?$ \! z- T! N4 W& P. e
" X' k" e3 f' n2 d& N
5 X4 m( A* R9 @% x! F: t然而,“银幕后的公主” 却在今天,离开了我们。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刘广宁于今天凌晨1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 
8 y$ Y2 r9 A: e- m6 N
7 `- ]. ^4 a) _ W刘广宁老师一路走好 1 “大小姐” 爱文艺 刘广宁1939年出生于香港,四岁时随全家移居上海。 刘广宁的祖父刘崇杰是当时外交界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国驻德意志兼奥地利全权公使。 
5 P. {$ F. k+ o, f ~
+ ?7 e/ _7 E9 p- k X' n刘广宁自带端庄的书卷气 上译厂老艺术家苏秀在《我的配音生涯》一书中回忆说:“大家就知道她祖父很不一般。但是她不张扬,不挑剔,一点也没有官宦人家娇小姐的习气,只有一种端庄气质。” 1 s. q3 [( X2 r9 V! s* G+ g" B
& D& X0 Z* \3 U7 Q
在刘广宁的记忆里,小时候,梅兰芳、胡蝶等文艺界名人都曾到她家做客,“我五岁学琴,但我祖父不赞成我搞艺术。我家没有人搞艺术,虽然家里和文艺界有来往,但真的去搞艺术他是不同意的。” 5 o6 i9 n2 e& U7 u' C' E
q; S( ^; n g) k! l6 ?梅兰芳(左一)、胡蝶(左三)和刘广宁的祖父母 念中学时,刘广宁的祖父去世,家里的环境宽松了,“我开始学过京戏,但学戏练功太苦。后来我喜欢听广播,参加了上海电台的业余广播组,跑跑龙套,只有星期天可以去。” 因为奶奶是北京人,她就跟奶奶学会了北京话,也跟妈妈学会了苏州话。 
7 X! v, v( S' J Y; |" e" u8 Q: Z9 h* ~4 s7 K! V
青年刘广宁 “读到好的文字,我就有欲望、有冲动,觉得我应该念,念得好很过瘾,念不好便很难过。” 2 弃大学 考上译 广为人知的故事是,1960年刘广宁高中毕业后,出于对艺术的强烈爱好,她主动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冒险给上海电影译制厂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并且成为了当年唯一被录取的人,而后开始了上千部(集)中外影视片(剧)的配音工作。 . z$ d$ }8 w0 E+ _( o- ^
3 S3 k. o2 j+ C9 J! s, [: }上译厂30周年合影 在一次采访中,刘广宁回忆起少女时代的梦想:“我的文科很好,老师说你干嘛不考大学?可我就是想要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如果上大学,毕业后全国统一分配,便很少有机会进文艺团体了。所以我想放弃,冒这个险。” ; r" M% D# F! c% J/ }$ R
0 J* A( t& o; {5 [* b. I8 u; l
(左起)刘广宁、毕克、孙渝烽、胡庆汉 不过上译厂招考的消息她也不知道,电影界刘广宁一个人也不认识,“我就自己给上译厂写信,然后又闯到厂里去毛遂自荐。巧了,本来我们这一期的考试前几天就应该考,但不知什么原因推迟了,我正好挤进来。一起考的有七八个人,筛选了大半年,最后留下我一个。” 
. F$ H! c0 T5 v M& M
% O" j" m+ y0 B1 E( L. v5 W刘广宁和孙渝烽在为电影配音 3 每一个 都不同 刘广宁的音色甜美动听,特别适合配少女型的角色,当年被观众奉为“银幕后的公主”。 一位观众在网上撰文,说出了大家对这个声音的共同记忆:“从小我们看童话,看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但是我们不知道王子和公主长什么样,后来看了小人书,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了,可还是不知道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直到看了童自荣和刘广宁配音的动画片《天鹅湖》,才知道,王子和公主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 8 g4 a+ T& U6 B5 E0 Z+ ?
6 V( c- Y X2 |8 Q' `- ^. p
对此,刘广宁坦言:“当时观众喜欢,是观众对我的赞美,也是因为配了几次公主的戏。但其实很多角色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观众能一下子听出我的声音,但我要做的努力就是在声音里融入剧中人物的气质和性格,要是没有差别,一直是公主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失败了。” 
' z$ g8 t( Y6 @7 x! a& Q- z/ b
& s% y( l" f# S刘广宁和吉永小百合 1982年,她配音的《苔丝》获文化部最佳译制片奖。 
, w+ t# [2 z3 Z* Y3 |9 B( P8 |' l6 m9 H; c. Y* u& i( m
1987年,她凭借《天使的愤怒》中詹尼弗的成功配音,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 ) I9 D" A- T1 g, @# z+ ~
, C2 ~% K/ |& h& G1 E' u4 国产片 也有她 除了为《叶塞尼亚》《魂断蓝桥》《生死恋》《望乡》《悲惨世界》《冷酷的心》《尼罗河上的惨案》《大篷车》等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外国影片配音,刘广宁还参加了《天云山传奇》《沙鸥》《胭脂》《夜上海》等国产影视剧的配音工作。 
# A! }3 ^6 F1 b$ b4 F! a& x2 d' K- ]/ z k' o
上世纪80年代谢晋导演拍摄《天云山传奇》,女主角施建岚是温州人,以前是越剧演员,普通话台词说不好,“牛犇老师来找我,那时候正好我嗓子哑了。我说去不了,谢导说我等你,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来配音。” 后来,国产片《胭脂》同样找到了刘广宁,“扮演胭脂的是杭州歌舞团的演员,不会说普通话。我喜欢京戏,给她配音时就用花旦那样的念白。” 
) J) h- h! `. q* u# d7 L: T: @
( @& p& n! K2 x5 O* f; m: _, E刘广宁过去的专访 刘广宁在这些国产电影中,同样奉献了出色的配音。 5 活到老,学到老 退休后,刘广宁和先生潘世炎一起去了香港,这也是她出生的地方。 “我们两个就是从最基础的做起,我先生教小提琴,我教普通话。我在香港也没有熟人,就直接去一个推广普通话的机构,问他们需不需要老师。我就想起当年考上译厂的时候,也是自己去推荐自己,现在又重新来过。” 教学间隙,她还为《现代汉语词典》有声版录音,为香港中学教科书配录了两三百篇小说和散文。 
7 i) U& ?3 x6 S
. t0 h/ ~9 q$ |9 i1 o* G! V优雅的刘广宁老师 后来,她又从香港回到上海定居,偶尔观众还能在电影里看到她。 “其实就是跑了两个龙套。拍《建国大业》时我和曹雷一起参加了一场戏,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我演一个太太,有一个敬酒的镜头,剧中人都没有名字。拍《十月围城》,张建亚推荐我去演演慈禧,那次跑到外景地,大热天穿特别厚的衣服,拍了两天,回来就中暑了。拍电影真是辛苦。” 但刘广宁说,自己不愿意停下来,有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 - e# x' [: m* g d9 Z
& e. b% t6 h( I8 c# f! M
一直不愿意停下来的刘广宁老师 终于还是停下了手中的事情 今天, 刘广宁还是累了, 停下手中的事情, 走了。 但她甜润的声音 永远都在, 她配译的 那些温柔 善良 天真 纯洁的 姑娘们, 会永远鲜活地 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6 记者手记|最后的日子 
6 d% f6 C1 ~: k5 Q+ K4 x% l% n% \# r3 u8 \9 w/ P q9 {
上世纪60年代,上译厂的伙伴们 前排左三是苏秀,左四是刘广宁 “1960年刘广宁来考试的时候,我不在现场,后来他们给我听考试的录音磁带,我听到她的声音,我说这个女孩的声音真好听,把她叫来试试吧。”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导演苏秀今年94岁了,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怎么从一摞录音带里发掘了刘广宁清甜圆润的声音,“我还记得是一个越南电影,叫《同一条江》。然后她就来了,没什么经验,但现场配音的效果挺好,也听得进导演的意见。” 
% E W8 W X" S% k j. u1 Z" N. H- K5 ^; D* X; b1 x9 R+ u
上译厂的老伙伴们感情一直十分要好 后排左起:孙渝烽、赵慎之、戴学庐、狄菲菲、童自荣 中排左起:苏秀、刘广宁 前排左起:程晓桦、曹雷 后来,苏秀和刘广宁做了同事,做了朋友。60年过去,已经是亲人。 “很久了,她一直在医院,我在养老院。因为疫情,也不方便探望,我们就通通电话。前段时间,她儿子跟我说,妈妈恐怕这辈子是出不了医院了。但她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她不敢频繁吸氧,怕养成习惯,就戒不掉了,她不想用手扶的拐棍,怕用久了,自己就不会走路了……她还想着,病好了,还要上舞台,还要表演节目。” 
$ V4 D0 H& P5 e2 R
2 f2 o; l: E, h" C6 @/ C(左起)刘广宁、程晓桦、赵慎之、曹雷、苏秀、童自荣 苏秀说,刘广宁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对艺术热爱、敬畏,“无论是电视台的事情找她,还是里弄里的朗诵找她,她都会认真对待。因为她就爱艺术。” 苏秀说,她和她的老同事们,这辈子能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干了一辈子,是幸福的。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编辑:小开 图片: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