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瓷介绍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1916年)。袁世凯在阴谋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世五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世五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方面的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烧制,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粉彩和珐琅彩。珐琅彩是由清宫廷造办处的画师自炼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的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入炉烘烤而成,又名瓷胎画珐琅,始烧于清康熙。珐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 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一命呜呼。所烧“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 郭世五(1879年至1942年)是保定市定兴人,字葆昌,号觯斋,室名爱吾庐,宣统年间为顺德府京吏,辛亥革命后追随袁世凯,筹划实业。1914年任江西九江关监督,兼景德镇陶务监督。1923年任财政部印制局会办,次年被举为故宫博物院委员。性喜陶瓷、书画,对陶瓷深有研究。校印《项子京瓷器图谱》及《李明仲营造法式》,著有《故宫辨琴记》、《觯斋书画录》等。郭世五在担任督陶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发展仿古瓷。由于他常驻景德镇,对窑工熟悉,也有条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据史料记载,当时郭世五就制作了100件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一批粉彩,除了御用,还以备袁世凯称帝时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及宾客。1949年郭氏亲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洪宪瓷”中,就有两件珐琅彩和部分粉彩,以瓶为主,瓶体多为撇口灯笼式,器表纹饰主要以人物、花鸟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其款识为红彩篆书“居仁堂制”。这种精品被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 洪宪瓷制造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袁世凯篡权后,从故宫中选择出雍正、乾隆、嘉庆等各朝瓷器精品作样本,命郭葆昌为筹办洪宪御窑总办,烧窑技术设计则由侨汇余少卿负责。原定要生产40000件,后来因时间等原因结果只完成了6000件。 这批瓷器基本沿用传统制作,彩绘比清代更胜一筹。亦有一些创新的奇形作品。袁氏倒台后,为了收回本钱,将未烧成的洪宪瓷底款改写为清雍正、乾隆等不同年款,因此这批洪宪瓷中许多虽完全一样,却有乾、嘉、道等不同底款。 后来余少卿将一批瓷器转往香港,香港知名文物鉴藏家杨铨先生便将余氏40余款共600余件悉数购得。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杨铨先生把家藏的5542件珍贵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广州市人民政府。其中3390件古陶瓷、铜器、玉器、竹雕、木雕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这之中有600余件“洪宪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瓷器作伪出现了一个高峰。北京有人以独特方法仿制不少明青瓷。这套方法被许多人利用,所造伪瓷至今仍在流传。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国时,曾经命窑工烧制“洪宪”瓷器未成而帝制失败。但这批“洪宪”瓷却成了瓷商眼中的稀世珍品,纷纷仿制。 其实,真正的“洪宪”瓷款字却是“居仁堂”或“居仁堂制”这才是袁大头八十三天皇帝梦中烧制成的。而所有款字为“洪宪”的瓷器,都应是此后方才烧制的。 洪宪瓷,应为仿古月轩瓷。底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或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四字的洪宪瓷基本是真品。底款蓝色堆料“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是专为袁世凯本人烧造的瓷器鉴定资料 & ^6 j9 V, P# E* @- c"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10:50: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