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7 i* P. t" g' a: r2 |9 c
/ ~) s6 s0 z. A k) |6 ]: j
7 `/ u" n8 ~; f/ N! Y
6 H# L+ j [. Y3 a7 ~: v; `5 J
" Z4 B: E# V9 C3 B' a$ n1 g- X5 [. N
水雾缭绕,红色的羊肉片在锅中翻滚变色,轻轻夹起,肉片在料碗中一顿“摸爬滚打”,它身披棕色酱汁,如此“靓丽”的样子,也不枉费满足我的口舌之欲。 ; Q) q9 C2 {1 z" |
一盘盘肉端上来,一盘盘空盘被端走。在老饕的面前,食物既是心灵的加油站,同时也像时间一样,稍纵即逝。
1 X3 `0 g0 | x' T. v肉片易熟,色彩变化之间,宛如川剧变脸一般稍纵即逝。待肉片全部变色,就应迅速捞起。过多的炖煮会破坏肉片的口感。柴而坚韧的不适口感,便是肉片对你长期将它抛至锅中的“报复”。 ( X Q9 _! I6 t' m! J/ C
' V. Q4 B+ x& @/ }0 @
+ J8 d4 A: J) y* y, n' S( ]味道好不好,全靠一碗料。老北京人对涮肉的解读重点都在蘸料上。至于必备的铜锅,汤底,不同的店家大多大同小异。作为食客也无需细究。 - ^& d! y L4 [- v Y
也许是出于赚钱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迎合顾客的喜好。很多火锅店都把料碗放在了最轻的位置上。“自助料碗”被越来越多的馆子所接受。“个性化”料碗的时代却让“个性”变得更加困难。
h! C+ z, |6 u& W6 `7 z8 u北京涮肉的料碗只有一种,即红豆腐和芝麻酱的完美搭配。“千篇一律”是自助料碗的诟病,说白了就是吃什么味道的火锅都是一个味儿。北京涮肉的料碗倒是令我眼前一亮,芝麻醇香,酱汁丰腴。红豆腐的鲜咸可谓是锦上添花。
# s8 i: \9 W S/ @5 e6 F
% f- Z7 K8 Y$ \% L7 |' W
8 b8 Y/ S/ F, L+ h. g北京涮肉将极简的生活理念融入,简单的汤底、简单的蘸料、简单快速的食用方式,无一不在阐明“简单”二字在涮肉中的精髓所在。 ( O" s% ?" a- S, ? G
在北京的那半个月里,涮肉是吃过最多的地方美食。小铜锅虽精美小巧,却有只能通电加热的弊病。大铜锅笨重粗犷,传统炭火置于其中的“烟囱”内,铜受热传导,汤底滚沸更加彻底。 : C" }% R- y' s. p& J
炭火旺盛,足以支撑从头吃到尾。筷子轻轻一点“烟囱”外壁,“刺啦~”一声,筷头的水分被快速蒸发,放片肉贴在上面,不一会就可以尝到现做的“铁板烧”。 ) W3 z) P9 t7 e" X6 f% \5 r
I/ X* _) w) p" Y& x8 C z
8 V c- k( n7 i3 V+ [# O4 A2 a) P
老北京人对加热的铜锅不太买账,坚守传统看似不太明智,实则为了保留涮肉之精髓。其实电铜锅相比传统铜锅煮出的味道相差无几。但对于追求极致美味的老北京人来说,坚守就意味着最好。 2 P* Y' o2 x9 F9 V7 E
6 G# u7 t0 M; g0 n6 C
2 e. e; t9 p" S( N7 `. ~ o; J涮肉,顾名思义,主角就是羊肉。鲜肉切片,薄而不断考验厨师刀工水准。肉片整齐的排列在盘中,白里透红体现肉的新鲜。
0 ?1 \- T9 C" q3 ^% ~5 S入锅,变色,捞起,蘸料,入口一气呵成。在不少人看来,羊肉膻气重,口感不佳。聪明的老北京人将这种人人“掩鼻而过”的食物加以“改造”,以达到最棒的食用口感。
" K/ h( m* M+ }5 `: y3 Z" `- V: M" d) S
/ @+ T* l1 s, u0 V- V: d7 ]4 p- \) G R/ Z/ E- c$ I$ ?# P1 E* l
有句俗语“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北京涮肉不拘泥于具体的食用过程,再多的扭捏在涮肉面前烟消云散。好食者在涮肉面前早已忘记了“面子”为何物,嘴里塞满肉片就对了。白话点说,爽就完了!
7 S6 _0 T* y# n4 Y3 ~3 {# f5 _涮肉,好食者众。吃的不仅仅是那一股满口生香的味儿,更重要的是享受生活的惬意,那种“老子就是这样,能耐我何!”的精神气儿。
$ L& E, J, g9 p0 m1 ^5 k( B1 P1 b0 K' S9 o* ]$ g
4 o6 o! V# M( R: G
在我的家乡,声称老北京正宗涮肉的商家不计其数,我寻遍每一个角落,也没能追寻到当年吃涮肉的感觉。 % ^; i/ M1 a3 G, p6 f. ~$ ^
朋友说:“此刻的心情和那时候是不同的。” : ?, c9 T" T3 x
“说对了。”
+ J$ h. z6 X- @& u: I虽然只和你相处了半个来月,但我,格外想你。
. U! S V7 `& ?6 S*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