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然客 于 2020-1-8 13:01 编辑 ( P, {' H- }$ {8 H- P
, y+ e2 g" W4 L; `. W6 M锦芳.青山居.信托商店 二十多年前崇外大街路东有个闻名四九城的锦芳回民小吃店,它原名叫“荣祥成”,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1926年由山东德州人满乐亭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创建。从前锦芳买冰棍,冰激凌什么的后来经营小吃,什么切糕,莲子粥,元宵,面茶,奶油炸糕等,如今“锦芳”的元宵是誉满京城。过去人们品尝过“锦芳”的小吃后顺便就逛了信托商店。信托商店最早人们叫它“委托商行”,花市信托商店与锦芳小吃门挨门,花市信托商店的南边是胡同,信托商店的收购部就在上三条胡同口的旁门,对过就是玉器行大名鼎鼎的“青山居”店。 青山居原来的位置在北羊市口路西,就是大众电影院所在地。后来迁到花市三条口,明末清初时因当年花市上四条和中四条一带是玉器作坊和店铺的集中地,一些玉行商人常在这里邀请同行谈生意,一些外商们也来这里做珠宝玉器生意,从此青山居名扬海外了。玉器市场的兴起,也带动了辅助行业的发展,小器作、锦匣作、花丝镶嵌作等在花市三条、二条、四条等胡同里兴建起来,使这一带成为手工业作坊林立的地方。“青山居”一进门是一条慢起坡的过道。过道左边和前方各有一座月亮门。这是一家专门经营宝石玉器的高档商店。店铺经营各种古董,珠宝翡翠,还混搭着贵重物品,“青山居”虽是玉器店,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进门摆在那里的巨大的“落地收音机”非常显眼,至今也没弄明白玉器店里为什么摆个落地收音机。 如今每当春节过后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正常了,唯独典当行却买卖挺火,不少节日期间人们相互赠送的贵重物品送到典当行里寄卖。说起典当行不能不使我想起当年北京的“信托商店”老话叫“委托商行”,特别是我家附近的花市信托商店。花市信托商店在老北京城里加上东单,天桥,西单,北新桥,菜市口,西四,护国寺等这几家店铺天天顾客盈门,不过人们公认的是“踅摸洋货,还得数东单二条把口的三洋委托”。三十年前的北京人最喜欢的事是逛信托商店。花市信托商店不像百货商店窗明几净商店从北向南一串房子,曲里拐弯。货架子上,柜台里,地上摆着各种各式沉重的老家具,瓷瓶,铜器、服装皮货等老旧玩意。花市信托商店北边紧挨着就是文革中花市信托商店萧条了两年,后期逐渐恢复起来,最火的时候还是文革中被“红卫兵”“造反派”抄家时及后来的所谓“落实政策”发还的部分家具等物,一些花梨紫檀的硬木家具仨瓜俩枣的就收了,亲眼看到一对“太师椅”50块钱就收了,搁现在姥姥也不能这价儿呀。文革后期人们经常去那踅摸自己想要的东西,滑冰鞋、吉他都是人们需要的,我的一个同学25块钱淘换了一双挪威跑刀真牛,当时您去王府井八面槽“利生”去买跑刀有没有货先不说,国产“黑龙跑刀”六七十块钱,谁买得起?还有吉他自打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公演里边的主人翁弹着吉他唱着歌的情景影响了当时的年轻人,那个时期吉他作为“封资修”的东西根本不生产了,只有在信托商店赶巧了还能“踅摸”着,不过您得勤转悠才有可能得到。 改革开放以后花市信托商店的物品也随之改变了不少,过去自行车是大宗货其次就是手表,当时买块上海牌全钢手表还得凭票,只有这不要票,不过很少能买到,七十年代中期后期黑白电视机,松下“板砖收录机”TDK的录音带成了主要商品,随着黑白电视机进入了老百姓家,九英寸、十二英寸的居多,荧光屏太小看在不舒服,信托商店卖的电视机放大屏风靡了好一阵子,九寸罩上它立马儿就变成了“十四寸”了,就这“穷人乐”的玩意儿那时候可是抢手货还不好买那。几十年过去了,在偌大的北京城每当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都市里霓虹闪烁的是某某典当的招牌,很难在寻觅到过去的“信托商店”了,“信托商店”被潘家园旧货市场抢了生意了,人们都喜欢去那儿捡漏了,伴随人们几十年的信托商店没了,留下的只有回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都深深的印在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心中,眼里看的心里留住的,大多与喜欢与否有关。喜欢的就留在记忆中,不喜欢的就随着岁月而流逝。如今的北京城让人割舍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 九城了然 2020 小寒日
! B# P, E- ~* l5 {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