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9068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5-2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9-2-27 21:07 编辑 $ V/ T6 W( I+ |# }: N& x4 E
) R, T- e) ~+ J
来源:北京晚报$ ~, ?9 B7 N, c9 z J' _% d2 h# O+ m
2019年02月26日 ! v$ l7 j* p( L0 G4 x2 ~
版次:36
; ~0 J6 E: |( a8 c* o作者:高世良
9 L' e; Z% a( Z! m P- \ `$ V 在北京南城,大红门和小红门是两处非常熟知的地名,这两个地名的来源很多人也知道,它们是因皇家园林南苑北垣墙上的两座大门而得名。
( T, O+ M& N9 T" h4 a/ Z 南苑是明清两朝的皇家苑囿,明代名南海子,清代名南苑。南苑周围建有一百多里长的围墙。明代在围墙上辟有北红门、西红门、南红门、东红门四座大门。北红门是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扩建皇家苑囿南海子时始建的。清代康熙年间南苑增为九座苑门。 T5 e& y0 W# u! m
南苑九座大门,各门规制不同:三个门洞的有大红门、南红门、镇国寺门、双桥门;两个门洞的有西红门、黄村门、回城门;一个门洞的有东红门、小红门。三个门洞者中间大,两边小,中间高,两边低;两个门洞者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一个门洞者只有一个大门洞。清代在北红门东边建小红门后,原北红门就改称北大红门,后来又简称大红门;因此南红门也称南大红门。 o4 X K' J8 s& F, |
大红门在明清时期是南苑的重要之门,它是帝王赴南苑必经和歇憩之地,也是各地信使及给皇宫送粮米等人所经之地。当年,大红门有三座方形门洞,中间者大,两边者稍小,飞檐斗拱的门楼,上面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门漆饰红色。此门洞可通行马车、轿子、汽车。1955年大红门被拆,它是南苑九门中最后被拆除的。
/ \! W: l" t _) w- l& P 上世纪三十年代,冯玉祥在南苑驻军时为了表达抗日的决心,他在大红门的门洞上题了三条大字标语,在东门洞上题写“努力奋斗”,在西门洞上题写“救我国家”,在中间门洞上题写的是“亡国奴,不如丧家犬”。那么,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门楼,它的长宽高有没有记载呢?
, u: z' V, G7 z+ a R, C 首先来看清代《康熙南巡图》,这幅图上绘有南苑北红门,也就是大红门。从《康熙南巡图》局部观看,画的大红门是侧视角度,有三个门洞,门洞是方形的,中间门洞比两边高,三个门洞上方的屋脊式建筑中间高,两边低。但这幅图中,没有具体数据。9 |4 @: j* H) b ~0 U
2009年11月和12月,我拜访了南苑乡大红门村退休干部张福香。张福香1915年生,1937年从山东来到大红门居住。他是大红门的见证者之一。他说:“大红门有三个门洞,中间大些,两边略小。中间门洞整体建筑高约10米,宽约5米,三个门洞都能走汽车。门洞底座是用石头砌的,上边垒着城砖,中间门洞进深长约3米,门洞是木门,上面钉有成排的铁钉。门洞顶上有屋脊,铺黄色琉璃瓦。门洞上的屋脊,中间的比两边的略高一些。”* Z2 `3 {4 y# B' Y7 _ W
2011年,大兴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李丙鑫,根据1982年3月30日《北京土建学会会讯》的一篇文章,整理了南苑大红门规制情况。李丙鑫介绍,南苑北大红门的位置在今丰台区大红门北站,凉水河南255米处。大红门为南北向,有三个门洞。中间门洞宽5.2米,两侧门洞各宽4.7米。门洞两旁均有侧墙。中间门洞侧墙宽2.7米,门洞进深长3.9米;旁门侧墙各宽1.9米,门洞进深长3.3米。中门门洞高约7.6米,旁边的门洞高约6米。墙上有箭垛和砖木结构门楼,门楼高约3米。从上述资料可看出,大红门中间门洞建筑整体总高约10.6米(墙高加门楼),这与张福香所说的大概吻合。
) `# G& l; D: u) w. K 前段时间,我在西城区档案局见到了一张“中国军队驻防南苑大门”的照片,照片中的南苑大红门雄伟气魄,古老沧桑。从照片上看,门洞是方形的,门洞上也的确是“飞檐斗拱”建筑。中间门洞的大门上还能看见一排排大铁钉。中间的门洞前,堆着一堆土,道路七弯八拐的,旁边门洞被土堆封锁,断绝了交通。这可能是1937年7月下旬,二十九军在南苑准备迎战日军进攻做的防御。从这张大红门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大红门及其三个门洞的高度和宽度,与前面提到的数据基本吻合。
) t2 m; v9 a7 M! `0 |+ z
7 \% }3 h' D, ^. ]* W6 L) r
1937年7月下旬前后的大红门
! G8 L0 d0 j+ N
% ~" }* j! M( T: ~
4 f: N9 @: o1 p, S* A: O, [
# R) M6 D; v5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