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97|回复: 17

请问这里有没有对门墩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12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这里有没有对门墩文化特别感兴趣或者是有研究的朋友,希望和您交流,请通过论坛短信与我联系。
回复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6-7-12 15:58:00
QUOTE:
以下是引用谜石在2006-7-12 14:11:57的发言:
请问这里有没有对门墩文化特别感兴趣或者是有研究的朋友,希望和您交流,请通过论坛短信与我联系。

斑马不才,有点兴趣,自己以前搞过几年北京门墩的研究,至今家里还收藏一个珍贵门墩!
发表于 2006-7-12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谜石在2006-7-12 14:11:57的发言:
请问这里有没有对门墩文化特别感兴趣或者是有研究的朋友,希望和您交流,请通过论坛短信与我联系。

斑马不才,有点兴趣,自己以前搞过几年北京门墩的研究,至今家里还收藏一个珍贵门墩!

发表于 2006-7-13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交流,多切磋,多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同时给朋友们提个建议,拍摄门墩不要光挑那些完整的拍。一来是完整的已经不多了,二来是不只是完整的门墩才有观赏和研究的价值。

此外,还可以多拍一些门墩图案的细节。

在下也有些图片积累,愿意和同好交流。

发表于 2006-7-13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谜石在2006-7-13 9:57:16的发言:

好啊!

同时给朋友们提个建议,拍摄门墩不要光挑那些完整的拍。一来是完整的已经不多了,二来是不只是完整的门墩才有观赏和研究的价值。

此外,还可以多拍一些门墩图案的细节。

在下也有些图片积累,愿意和同好交流。

有道理,也拍了不少不完整\破损的门墩儿.

发表于 2006-8-5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16&ID=5483&page=2这里有一部分以前我拍的门礅图片
发表于 2006-8-6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我觉得门墩研究到后来都大同小异,想知道您主要从哪个方面研究门墩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这样的感觉再正常不过了!

当初,我听一个还是专门搞旅游文化的老兄说过,他觉得逛庙最没劲了,任何一个庙五分钟绝对逛完。为什么呢?千篇一律呗。

我还听说,那些曾到欧洲旅游的朋友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始还觉得挺新鲜,等到了后来,发现所谓旅游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教堂游”,就感到有些吃不消了。为什么呢?还是一个道理:这东西千篇一律,没完没了看它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觉得,文化是一种语言。如果不了解它,你就会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比如咱猛一看什么英文(或者日文、韩文等等的),觉着不都差不多么。就跟不懂汉字的老外看汉字全都是方块字的感受一样。但要是懂得某种文字,你就会看到一个个不同的词语,看到了由这些词语组成的或是妙笔生花或是干瘪乏味的句子、文章……看到了它们背后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智慧。


说回门墩,对这东西我不是很懂行,但我坚信,跟上面说的情况绝对是一个理。甭说是对老北京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完全没感觉的人,就连我们这些自认为是爱好者的人,看多了也照样有犯晕,犯腻的感觉。

但我坚信,门墩是一种语言。我们厌倦它,是因为我们不懂这种语言--这点从本网站上那少许几篇介绍门墩的几篇文章中也能略微感觉到一二。

实际上,门墩是一种优美的,饱含艺术美感的语言!!

喜欢它。首先,那玲珑剔透雕刻技法,决不含糊的雕刻理念就感染了我。

那一笔一划的刀工绝无糊弄,这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高级企业”“大户人家”门口傻大傻大;徒具其形,不具其神的石头狮子比起来,孰高孰低立刻就有了分晓。当你一个一个门脸看过去,一条一条胡同走下去,你会感到,就在并不遥远的往昔,有一个世界曾经那么真切地存在过。在那个世界里,人们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信仰。

而如今,这个世界却是那么脆弱地消失了,好似一场浮华旧梦转眼烟云消散。我们这些对现代文明深信不疑、对商业文化顶礼膜拜的人们,自说自话地藐视着她、蹂躏着她,乃至质疑她是否存在过。

尤其重要的,门墩的美感还只是表象,更为深邃和稳固的,是它本身拥有一套完整的造句结构和语法!
关于这一点,本人自知浅陋,无法表达得完整准确,而且也确实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

反正它是一套语言,无论从形状还是图案,一定不是制作者异想天开地随意堆砌,而是有固定的语法规则可以遵循。(这和我们今天任意发挥想像的“装修”迥然不同。)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抱鼓石是官宦人家的特权,小户人家就无权拥有。

再举一例,几乎在大门口必然出现的狮子,在古代文化中,它被认为是驱鬼辟邪的神兽。它的惊天吼声和狰狞面貌会让邪魔恶鬼退避三舍,以确保户主的平安。所以,古代帝王接受异邦进献的狮子,并不只是喜好珍禽异兽那么简单。这更重要的是一种仪典,异邦人通过进献狮子,来表达对一个帝国国祚用存的祝福。

据说,最为讲究的狮子雕塑,连狮子头上的“螺髻”数目都是有规定的。皇上他们家--紫禁城门口的狮子,发髻数目应该是最多的。其他人家的狮子发髻永远不可能多于这个数目。说到根上,这是古代礼制的具体表现。所谓“礼仪之邦”中的“仪”就体现这样的一点一滴之中。
虽然有烦琐复杂的礼仪限定,但也并不是说,来自制作者自身的创意被抹杀,而是应当这样理解,制作者的所有“创意”必须在规定的语法框架之内才能发挥,无论怎样发挥也不能僭越礼仪。
同理,汉画像石、敦煌壁画、唐诗宋词元曲……所有传统文化产物无不如此。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门墩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饰物,它蕴含着不可磨灭的古代人文信息。今人那些诸如“美观”“吉祥”“表达美好愿望”之类的解释,其实是“不知古人之心,而另出己意”罢了!

可惜可叹,这些珍贵的信息如今已残缺不全,并面临着灭顶之灾。

本人曾在五台山上看到一座古老的庙宇正在大肆修缮,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庙门口原先的石狮子光荣下岗,新上岗的是两只留着披肩长发的“欧洲种”狮子。遗憾的是,这两位“披头士”眼大无神,毛发散乱,皮肤粗糙,跟两只好些天没洗澡的哈吧狗似的。

它们那股颓废堕落的味道,似乎该去给迪斯科舞厅把门更合适些。

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今天人们所不断宣称的所谓“美观漂亮”和“富于时代气息”呢?

。。。。。。。

, B1 u) h6 l' I! i+ E9 H2 {'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7 17:21: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8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说得太好了.看来您对门墩的理解甚至比研究多年的人都透彻!!

您一开始说研究,我还以为是要做论文,做学问呢.看来不仅仅如此啊.能把门墩真正当成艺术,当成文化,看出门道,看出感觉的人不多了。希望您有什么感触就到这里发表一下,好让我们共同分享!呵呵!

发表于 2006-8-13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墩!!!好东西啊!!如同西方教堂顶上的雕塑一般,只是国人对其关注的太少了,感谢有谜石这样的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诸位。

关于门墩,在下只对一些图案的意义有点滴了解,还有很多问题想向方家请教:

1.现在北京的门墩大概是在什么年代制作的?

2.门墩的图案看上去都很规矩。而且大部分左右的两幅图案除了呈对称形式之外,几乎分毫不差。那么,是不是在制作中有些固定的模子或模具呢?

抑或是纯手工雕刻?--总之,就是制作工艺流程是咋回事。

另外,斑马版主推荐的两本书还没找到,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这方面的介绍。

发表于 2006-8-1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现在北京的门墩大概是在什么年代制作的?

清朝和民国年间雕刻的占绝大多数

2.门墩的图案看上去都很规矩。而且大部分左右的两幅图案除了呈对称形式之外,几乎分毫不差。那么,是不是在制作中有些固定的模子或模具呢?

那到不是,不过石匠雕刻门墩一般是雕刻一对,图案可以由主人自己定,很少有完全相同的门墩!

3抑或是纯手工雕刻?--总之,就是制作工艺流程是咋回事。

纯手工雕刻,现在房山还有人在雕门墩!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斑马版主!!
发表于 2006-8-19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兴趣就是不大懂,我地安门书店“钟鼓楼前话京城”系列活动,也将会邀请专门研究门楼、门墩的专家来书店与读者交流!请大家留意本论坛文娱快递的活动消息!
发表于 2006-11-3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到南锣鼓巷看看,也可去东四、后海、西四看看收获一定不小。
发表于 2006-11-3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在南锣鼓巷拍照,的确拍了不少好门墩。
发表于 2006-11-28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见过我拍的木头门墩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5:42 , Processed in 1.16954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