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9241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5-12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6-6-9 10:15 编辑 - `) V9 C7 v. V. f2 F
% d8 _2 f N- y: W
' y1 c+ t8 Z! `* @$ v+ J 朝阳区东南角有一个解放初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四公坟村。村子虽小、但著有“雪屐寻碑录”的清末名士就葬在了这里。/ K$ R1 I' D9 [4 ?5 z2 O4 `+ `: u
盛昱(1850-1899),字伯熙(一作伯兮),号韵蒔, 自号郁华阁者,满州镶白旗人。清宗室,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由于盛昱的四位祖父均葬在该村外(他的四位祖父均封为不入八分公),故该村称四公坟村。《雪屐寻碑录》,共16卷。成书于晚清,有民国间 《辽海丛书》本行世。作者盛昱身为清朝皇族的后裔,一生以发扬弘大满族文化为己任,曾辑有《八旗文经》一书,以保存和传播满族文化。此后对满族文献的搜集也并没停止。晚年辞官家居时,得知北京近郊一带留存有许多满族故人的墓碑,碑上或多或少都题有文字。于是他就亲自寻访考察,认为这些文字内容,对于了解和研究满族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他就请来拓工,把这些文字都拓了下来,妥为保存。光绪二十五年盛昱去世,葬在了四公坟墓地。: \. {# V0 d6 v8 K# M- s% o
上世纪五十年代墓地基本保持完整、但阳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拆卖。陵墓都被盗掘。坟主的金姓后人就住在这个村里,老人们相传金姓后人的祖上是黄带子。5 E/ u5 y0 P5 Y/ T: n4 u. k ~3 u4 C3 x
上小学时由于距墓地只一里多地,而墓地北面就是一座高高的土山子。同学们放学后经常跑到土山上去玩打仗的游戏。有的宝顶上的盗洞并没有掩盖,透过漆黑的盗洞能看到吊在中间的巨大棺木(据四公坟的人说棺木都是双层的、外层是椁里面是棺。)从盗洞扔入的石块感觉下面是很深的井。
; t5 e* ]; a- E# J7 q9 |* I 在这片墓地中有一个较大的红色宝顶、连金姓后人都不知道这个宝顶是那位先人的。这个墓在解放前被盗、金姓后人发现后找到了我的父亲。我父亲当时是这片地区的警长、而且又是这位金姓后人的拜把兄弟。于公于私都要尽力。很快就破获了此案,把张姓盗墓贼绳之以法。后传张姓盗墓贼死于狱中。2 _8 g, z' ^& `
这片墓地在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时被夷为平地,现已被建筑物所覆盖。由于盛昱所著的“雪屐寻碑录”“八旗文经”是研究満族文化及北京清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使得小小的四公坟村在历史上也留有一定的位置。
: X0 X0 A% X4 @, j; G% I E! x. }% F2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