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 新京报 坚持考察、绘画五年,自称“在和推土机赛跑” 郑希成老先生正在画老北京古建筑四合院建筑图。本报记者王贵彬摄 本报讯(记者王殿学实习生申志民)昨天,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68岁的老人郑希成在家中摆开画纸,用签字笔在画上描来描去。 画上是一幅北京老住宅图,图上房屋较多,已经用铅笔勾勒出雏形。他用五年时间考察即将拆迁的老宅,并将它们留在自己的画上。 画中还原阎锡山故居 “这是清末民初名人冯恕的故居,他是个大书法家,当时北京城许多店铺挂的都是他的字。”郑希成指着自己的作品说。郑希成说,冯恕故居的原址位于西城区白塔寺附近,现在已经拆了。今年春节前,他来到故居原址考察,后来又得到冯恕后人根据记忆画的一幅民国初年故居的草图,他详细考察3个月后,才开始动笔。 “这个地方是碑帖林,院子里还住过一名状元,旁边这个地方是阎锡山故居。”老人指着画上的房屋说,虽然实地已经拆了,但他准备在画上进行还原。 考察比作画更耗时 郑希成今年68岁,2001年生病在家,听着外面拆房子的声音,想着自己家的房子也要拆了,就和老伴一起拿着相机外出,寻找新家。 “到处都在拆,都是很好的房子,太可惜了。”老人转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些老院子拆了永远不会再现,就筹备将拆掉的房子保留在画中。 老人以前是做工艺美术的,“绘画技术不难,但考证太难,一个民宅需要考察很长时间”。老人家里藏着100多幅画好的画,“我在和推土机赛跑。”老人苦笑。 老人的画非常细致,上面有许多树木,院子里还有做着各种动作的人物。 希望后人解答画中疑问 郑希成的每幅画上都有一大段文字,详细记载该民宅的位置、所住何人和拆迁情况。同时也有“为什么要拆,拆了干什么”等问题,老人解释,自己回答不了,将画留给后人,让后人解释。 五年的考察生涯,郑希成交下许多朋友,朋友们都把自己收集的要拆迁的房子照片给他,为老人提供线索。 郑希成家的墙上挂着几幅照片,他说是一个刚刚拆掉的王府,接下来他就要画这个王府。 但郑希成表示,很快就要收笔了,趁着身体还好,把画中的建筑雕刻出来。“雕多少算多少吧。”老人叹了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