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8|回复: 5

关于女相声作者马贵荣老师的师承及徒弟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8-31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系前铁路文工团相声演员赵小林先生的徒弟,郝君,为一些事情现特做声明。
女相声作者马贵荣女士,于2006年上半年拜师回婉华先生,诸多相声名家到场见证。
现在在相声演出地活跃的年轻相声演员王月波,应宁,王磊,我,连旭等人同为赵小林老师的徒弟。这些演员从小受马老师的指导学习相声和曲艺艺术,对马老师的教育深表感激。
马贵荣老师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做收徒的打算,也没有徒弟,只有一些学生,包括赵臣,赵建,郭磊,吴松,甄酉川,半途,栾京祥(开口笑)等人,特此声明。
学徒郝君受马老师之托特发表此言论
感谢诸君2 y6 N! y9 c3 t( v7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11:17:2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哥哥

我就是吴嵩(松)

感激马老师多年的教导

从1995年马老师教我已经11年了

那时我还是孩子

现在都大人了

呵呵

因为上学、找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各种原因

中间间断过

但这些年有个感慨

做马老师的学生真好

[em01]
发表于 2006-8-31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我永远支持马老师
发表于 2006-9-1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徒郭磊上台鞠躬。

发表于 2006-9-1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贵荣:中国太少有文凭的相声演员了

http://www.sina.com.cn 2001/08/21 13:20   新周刊

  从撰稿个体户到相声教员

  马贵荣:中国太少有文凭的相声演员了

  打电话跟马贵荣约采访,她痛快地给出时间和地点,末了还问:“您看我还要做什么准备吗?”几天之后在北京西城区少年宫传达室等到一个满头大汗的人走过来,眼睛不看我地

打完招呼,有些气喘地就一路说开了。马贵荣把我领到她上课的教室,开空调、擦汗、落座,直到采访机放在她面前,她才稍稍调整了坐着的姿势,话却一直没有断过。马贵荣说话间的起承转合总带着相声里的态势,加上不愿正视人的眼神,我有时觉得她像是在进行单口相声的排练。

  拿着小学文凭教留学生

  马贵荣17年前就辞了正式工作,全职干起了相声行当。她现在除了在少年宫开课外,还应约替一些电视台的晚会、文艺活动写相声段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和同样爱好相声的丈夫现在算是挤进了这个行当的圈子里了。

  17年前辞职时,马贵荣想得很单纯:即便没有大学文凭进不了文艺团体,只要有兴趣,热爱相声,搞业余创作也行。马贵荣称那时的自己为相声撰稿个体户。就像文学青年一样,马贵荣也经历了投稿、退稿、再投稿的过程,“手艺”练熟的时候,投稿陆续被采纳,慢慢约稿也有了。

  有一次,马贵荣和丈夫偶然看到电影院的一张英雄光荣就义的海报有了想法,之后创作了《电影漫谈》的段子。这个段子当时被相声演员郝爱民拿去演出大受欢迎,甚至引起了电影圈的一些反响。尽管那次相声创作者的署名是“郝爱民”,但也就是那次之后,马贵荣和丈夫的名字在相声圈开始为人所知,甚至有知名相声演员直接找他们约稿。

  但马贵荣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这份名气,自己这个只有小学文凭的人却在北京大学教起了留学生。当时北大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了一个中国民间艺术系,需要请一些相声艺术家去讲课,“要知道一些成腕儿的相声演员的出场费是上万的,而学校能给的讲课费也就是几百块钱,那都是尽到最大能力了,他们又忙,请不到是经常的事。”马贵荣既了解相声创作又没什么大牌,所以有时也会在被邀请之列。

  有意思的是,通过这段时间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马贵荣反而改变了原来没有文凭也能干好相声的想法,她觉得中国太少有文凭的相声演员了。最令马贵荣意难平的是,第一个相声博士和硕士都不是中国人,而那个硕士还是马贵荣的一个日本学生。外国人跑到中国学两段相声写一篇文章回国后就能拿到硕士、博士学位,而中国人自己却越来越不重视这项传统艺术。

  “那些相声明星咱们是要求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找一批小孩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相声的兴趣。”马贵荣和丈夫横下一条心,决定从相声教育入手,为中国这项日渐没落却是他们深爱的传统艺术倾尽全力。

  马贵荣最早一批学生如今都上了大学,找了工作。最令她自豪的是,这批孩子现在对相声的理解程度要高过自己。其中有一位做律师的因为相声演得好还转了行,调到文工团搞专业演出,“他将来肯定比现在的这些相声演员好。”马贵荣“给相声争气,学相声的人也能有出息”的心愿总算在这批孩子身上有所实现。

  “跟孩子们一起太好玩了”

  北京西城区少年宫找到马贵荣开办语言艺术班之前,她一直是自己跑生源发掘对相声感兴趣的人才,然后进行免费教学。因此她的事被当地很多媒体报道过。辞职后,除了相声创作的稿酬,她十多年都没有固定的收入,丈夫虽然在铁路文工团,但因为不属于一线演员,只能拿到60%的工资,也就是几百块钱一个月。一家三口现在还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白天也要开灯的小房间里。

  到了少年宫后,好歹每个月还能拿到500块钱的工资,最重要的是总算结束了原来散兵游勇的教学,有了相对固定的团队。马贵荣说现在只要是和那帮学生在一起,心里就高兴,什么对相声的失望、悲观情绪都没有了,“跟孩子们在一起太好玩儿了”。

  尽管马贵荣的语言艺术班每人3个月才收80元的学费,但生源还是成问题。家长们总是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美术等专业,即便是自家孩子有兴趣学相声,也会被喝斥为没出息的选择。于是被送来上马贵荣课的孩子大多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家长把学相声当作对孩子的锻炼。尽管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的确变得口齿伶俐,性格开朗了,但令马贵荣感到遗憾的是,很多天生就具备相声表演素质的孩子却不能得到专业的培养。

  不管怎么说,马贵荣的班已办了12年,总有一些家住得很远、课业繁重的孩子坚持每周都来听马老师讲课。马贵荣和丈夫一起编写适合孩子学习的教材,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改变一些老的传统相声的内容,一切都是为了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对相声的兴趣。他们这种作法让现在一些老相声艺术家很反感,但马贵荣认为,原来学相声是为了吃饭,不学也得学,现在孩子不能还是用那套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教育,只有兴趣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

  相声事业有乐趣也没回报

  今年马贵荣和丈夫将出一本两人合写的关于相声创作的书,也算是对他们银婚的纪念。回想十几年来跟相声紧密相关的生活,马贵荣有时也会觉得相声欠自己的太多。如果不算市面上的音像制品,光从表演过夫妻俩创作的相声演员那儿抽版权税,有楼有车对马贵荣一家也应该是早几年前的事儿了。

  有律师听说他们的情况也曾力劝他们上法院告去。

  “首先,我们付不起起诉费。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敢得罪这个圈子。要知道,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了相声圈,这么一闹,那些相声演员再不会找我们写稿,不表演我们的作品,那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马贵荣的名片上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她对一些颇有名气的相声演员从不自己创作感到不可思议。她认为马季在这一点上就做得不错,甚至强过侯宝林大师。

发表于 2006-9-1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极熊在2006-8-31 11:29:25的发言:

支持哥哥

我就是吴嵩(松)

感激马老师多年的教导

从1995年马老师教我已经11年了

那时我还是孩子

现在都大人了

呵呵

因为上学、找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各种原因

中间间断过

但这些年有个感慨

做马老师的学生真好

[em01]

阁下上学是不是在联大生化学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11:35 , Processed in 1.17323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