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4|回复: 8

怀安小吃——一窝丝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9-1 2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窝丝”分为甜类和咸类。甜类佐以白糖,咸类加入精盐。, {& f5 d3 y$ P& A; K
“一窝丝”以酥、脆、香为贵。它鲜食时甜绵可口,干食时酥脆清香。动一动,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无比。存放一至两月,色、味不变,软硬程度不变。" D' X1 a# Z/ R& G6 C& A
原料:白面、白糖、精盐、胡油等。白面,要用管涔山之水浇灌的小麦磨制;胡油,要用本县纯种胡麻生产的胡油;白糖,要用上等的绵白糖。/ T: f" S/ _# G% f5 A
制作时,要将达到一定甜度的或咸度的糖或盐用温开水深解,用以和面。面要和好揉到,在面案上醒40到50分钟,再将面拉成均匀的细丝,蘸足胡油后勉强团圆成形,用慢火烤或烙成饼。这样,饼子就达到了甜而酥(指甜类饼),不腻不硬的效果。看去是饼,一动为丝。1 {4 P$ {& S0 E5 ~+ X$ T+ a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料配方:精白面粉1.5千克,老肥250克,麻油1.5千克,精盐30克,碱适量。; ?7 b, D9 l& p2 ~: I# h
1、将和好的面用抻面方法抻成“一窝丝”细面。然后根据需要将“一窝丝”细面先切断,再用它由外向里盘成圆形饼(约可盘30个),饼面当中放一些细面头,另再压上一小块面团,刷上一层麻油,即成一窝丝清油饼生坯。
8 h# S: O2 ]* R# f) \+ T2 m2、将饼铛放火上烧热,用湿布抹一抹而不冒白气时,放上饼坯,饼坯上再刷一次油,约烙一二分钟后,继续反复烙到外皮呈金黄色,饼已熟透,取下,用手指在饼的中间一捏,使饼丝散开即成。4 B" C/ K6 `/ Z9 @7 o8 ^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到了张家口怀安县的游客,都对马市口的“一窝丝”烙饼赞不绝口。一窝丝饼是“怀安三宝”之一,起源于渡口堡乡马市口村。怀安县渡口堡乡马市口村在旧时是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南临东洋河,北倚古长城。明朝时是通往蒙古的要道,各地商贾、马贩子云集于此。马市口人开饭店者与日俱增,“一窝丝”烙饼就在这种繁荣的经济环境下诞生了。6 m7 U  ^" b! F* g( f7 P2 u# {
这“一窝丝”看似一张饼,提起一根丝,加水一碗面,色泽金黄,色香味俱佳,堪称京西第一面食。( P2 |( t1 F. E. m/ h- \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3: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在清光绪年间,“一窝丝”烙饼店的掌柜郭生堂和一家姓刘的同期开店,两家在生意上竞争激烈,都想以一技之长压倒对方。有一年来了个外地人陈大师傅,会做一种特殊的烙饼,用上等白面、麻油做成三尺长的拉面,然后取其一根卷在一起擀成饼,放在锅里加麻油烙熟,形状就像曲蜷待腾的蛟龙,提起一根线,放下一窝丝。从此郭家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店主郭生堂亲自动手学习绝技,在掌握要领和诀窍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窝丝”烙饼创始人。 关于“一窝丝”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陈师傅在灶前烙饼,客人在炕上等着吃饭,他想露露手艺,就将饼子的一头提住,把饼扔向炕上,让客人尝尝熟了没有。客人撕下一节,放在嘴里尝,随手松开,只见那抻展的面条立刻又回缩到陈师傅的手里,重新卷在一起,成为一窝面丝。客人不约而同地拍案称奇,并高声赞叹。从此,这烙饼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窝丝”。  “一窝丝”烙饼制作精细,做工考究,在选料、水温、和面、切面、拉面及时间火候上都很有讲究。刚出锅的烙饼油晶晶、黄橙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香喷可口,是家庭和单位迎宾待客的上等食品,流传至今。目前,马市口“一窝丝”已发展成为怀安县的一种特色食品。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0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LHG 于 2013-9-2 00:01 编辑 3 q$ g8 }6 h$ Y. I: d( I5 P3 }; t
- B# R2 ]! Y7 K% X& l0 T$ P5 R( m3 o
7a899e510fb30f24e6109a0bc895d143ad4b032b.jpg
  j3 A$ p1 u2 ^3 ]& }% U  `8 J8 H4 ~# J
fcfaaf51f3deb48fc3fbd7d6f01f3a292df57823.jpg
( @* e4 f3 P1 {1 o0 L6 E' p
2 [4 z) g: U+ Y. X# F味道很不错。
发表于 2013-9-2 0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一窩絲」麵食台灣也有,但一直不知道是那裡的名點,原來也是北方麵食。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小吃都传到宝岛去了,看来两岸真正是一家呀!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0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9-2 00:08
. j$ ]9 d  d8 z2 Y0 K. y4 x' M! {這「一窩絲」麵食台灣也有,但一直不知道是那裡的名點,原來也是北方麵食。
% O7 G/ }1 N; [+ F2 ~3 o
这地方小吃都传到宝岛去了,看来两岸真正是一家呀!
发表于 2013-9-19 0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MLHG 发表于 2013-9-19 00:08' T0 X6 Z9 R6 k
这地方小吃都传到宝岛去了,看来两岸真正是一家呀!
7 b8 f; J$ y" b7 m: E
這些製作麵食的技藝,多是我父親那輩從大陸來台的老兵傳承下來的,所以去大陸吃東西,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吃食,否則並不會感到有任何的不習慣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14:56 , Processed in 1.17909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