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2849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7-3-19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颐和吴老 于 2013-5-27 23:21 编辑
+ O; P& a% S$ \ o
# o& C2 q! o8 l5 z0 m6 i9 h' { 北京东城区东棉花胡同15号是清末凤山将军宅邸,院内有一座精美的砖雕拱门,在北京实属首屈一指,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保单位。
% P0 F t8 o% |# O# D 凤山(1859年——1911.10.25),姓刘、字禹门、号茗昌,汉军镶白旗人,以翻译举人袭佐领,累迁参领,负责北京东安巡铺分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副都统,主管训练近畿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西安将军,但是仍留京主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恐慌,派任凤山为广州将军前去镇压革命党人,10月凤山到任没几天,于25日被革命党人炸死。凤山死后遗体运回京城,葬在了姚家园,现在遗迹全无。
6 V: d! S7 m3 r* h) x- `1 k 宅院前现存有垂花门,但是已改建成住房,之后就是砖雕拱门。拱门从下到上遍布精美的砖雕,在此不细究砖雕纹饰,只对拱门上方女墙正中的四个文字进行探究。
" O5 A$ |/ C" f4 k8 f - V% @( D2 f/ T
拱门之上女墙分为三部分,东侧砖雕松树,西侧砖雕梅花,中间砖雕四字,由于“文革”的破坏,四字已经破损,但是三字尚可辨认,唯独一字难以辨识。笔者经过长焦拍照放大辨识,初步得出结论,四字隶书体,为:入和出眀。注:眀与明古通用。2 p; B$ A% j7 I1 `: P8 Q, k# w) a
其意为:
8 H8 _; c5 p. @! f 入和:进入家门要把一切烦恼放下,和缓松心、心平气和,家和乃万事兴。
2 v. L; q: O g, h* o 出眀:出门做事就要明达事理、光明磊落、明辨是非,明明白白做事做人。# d4 K: Z# M% U& @1 _' k, H, q
此乃持家做事之座右铭,凤山将军将此装点安置在了内宅门上既有装饰之美又有很深寓意,无奈凤山将军“生前身不由己,镇压革命党被炸身亡;死后魂归故里,入土姚家园挫骨灰扬“。* a5 l& v) J9 y! ~. ~) E& r3 A
8 a9 Y3 Y( p( O- z# D0 K 其实我最先想到的四字就是“出将入相”,这为大户人家尤其行伍出身的所喜欢,加之凤山本就是行伍出身的将军,又是举人,按理说在其宅邸拱门上用“出将入相”四字似乎名正言顺,符合其身份。但是在实际应用和仔细观看残留的四字之后推翻了这个判断。
. N5 q* J' q! B9 Z6 l( ] W- L% e 主要理由:
; l% }$ L) I6 n 1 、“出将入相”实际上多用于老戏台之上,真正用于宅院笔者尚未见到过实例。 d/ r F- L) q9 z1 I
2、如果是“出将入相”四字不符合当时的书写顺序。过去书写顺序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而凤山府邸的四字中书写的第一字却是从“入”字开头的。) D4 d8 u1 F2 L# M* ~
3、从残留字迹看应该不是“相”和“将”二字。残留的四字当中最好辨认的当是“入、和、出”三字,但是“和”字与“相”字从字形上有相似之处,容易错看成是“相”字 。但是放大字体辨认该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口”,而不是“木”和“目”,所以是“和”字。难以辨识的主要是最后一字,就是我判断的“眀”字,但是从残留痕迹看此字和“将”字很难沾边,经放大辨识此字左边疑是“目”字,右边是“月”字,古字中“眀”与“明”通用,所以我的辨识为“入和出眀”。8 n9 y) a l- H& ?2 }4 ^0 f4 O
4、“入和出眀”的“和”与“眀”从内容上看也是对仗的。: h9 R" l! t, G3 v6 A4 k- Y3 C
! A2 p2 ` n% y9 g) n$ h( h
这只是一家之言,况且没见到文字破坏前的样子,也没有和当地老住户了解沟通,纯属依据遗迹和主观判断闭门造车,难免谬误,还望知者纠正。
! I- b5 ~1 j3 _- R; @
$ _4 x! U+ n0 H$ v5 j( s% e" I- T5 u; Q+ b
精美的砖雕拱门
9 B% t4 p4 B7 z2 {: X/ }: X' q5 X2 |
* O. e; s3 h$ E% A8 _
4 M4 b% f7 W& b( E" G
7 J1 ?8 N; L. H+ n* E" t, v/ c6 H8 d# o2 M- } }/ Z
四字周边围以回文、香橼、巴达马
" B2 Q5 }* v7 }8 {7 s) X
" X( @/ E& i. `. P5 h3 Y5 w3 l& o6 [. t& E. ?
. I# }" V+ O7 O. J- e$ u- P4 C8 d# T
6 \0 Q* K( R& V! `* b r四字局部辨识
) K/ c# l! v" v& L6 q% t6 h! ^, e- s
6 c3 O9 Z) ]+ ?, |4 Q+ ?. z- \7 I- G# l
4 \9 V' y! [0 ]$ i1 J' f
" C2 T$ k* P* C( H8 ` w1 R
! k- m1 @9 t, m6 _2 d
m+ n: x1 H6 v
' X/ A7 C! t; {9 U2 }
1 O/ B/ t; K+ G _- g
% {9 I+ F E3 B, I7 c, y) m
! P! T. `1 m" h L* ]2 E" \8 d
, b6 b: ^. V. [; s5 Q! u: W0 J. @* a
# Q( R b9 v E9 L$ o7 o
0 @: N& a. b/ |. O7 u: b- T* N8 g6 z7 X$ X# j; {) v- f# w
6 U# H1 O0 E& {. @! {% ]5 z6 x
8 O, ]- D) O8 V, |$ R# \& e
3 M2 K, y- R9 a% d$ t- e
" j7 u4 y! t+ B/ ^1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