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1:06 编辑 $ |, l. U3 f, u# e' ?% X! x9 c
2 V1 n8 E8 G2 t5 D e* y9 N: G2 h
春节云南行 / ]. e5 s+ D) G& J+ b) Y% Q
春节长假,和朋友去了云南,拍了一些片子,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可脱离了北京雾霾的迫害,不夸张的说,去了八天,胸口里的痰一天比一天少,回到北京之后,又成逆势增长了。。。。。。 这次去的地方并不多,飞到昆明,直接打车到元阳,在元阳呆了三天,又去了罗平。返回的路上,因飞机晚点,就又挤出3个小时的时间,看了看石林。 拍的东西,都在片子上。说不上有什么太大的收获,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果天公作美,可能天气糖水片的成功率就大一些,否则,至多也就是敝帚自珍,外地人的旅游片而已。 我是比较愿意在这种旅游拍片的时候,把镜头对准人文素材。客观的讲,或许我们没有找到真正能够代表云南人文底蕴的素材,仅我们去的地方,几乎看不到什么让我动心的人文话题。说句稍微过头点的话,我并不看好诸如火把节、泼水节一类已经演化成为商业噱头的伪民俗,所以在一些民族村里看到的真正民族符号已经微乎其微,甚至至多只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东西了,再有些积淀的东西,我没有看到---也许云南本来历史上并不如中原地区的文化厚重,或者说这里已经把微乎其微的民族文化破坏的几乎找不到什么痕迹了。。。。。。。 我这么说,也是一路上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们愿意去西藏、新疆、内蒙、青海那些少数民族地区,是不是因为那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更为坚韧-----宗教的力量(或者说信仰的力量)使得民族的自尊自信得到了坚守自强的结果,使人们必须认识这个真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我近千里的一路上看到的云南,只见到两座庙,一是罗平金鸡峰那座庙,泥塑的神像,几乎令人忍俊不禁,主神是由鸡变凤的神鸡。而在多依树集市路旁一座新修的庙,供的也是佛教的菩萨。我不是说少数民族不能信佛教,而是说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可能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没有了传承的内涵。 一路所见,接我们的司机是多依树小马哥旅馆的老板,是布依族人。22岁,车船店脚衙,按说他开旅馆已经是属于场面上的人了,但是当他在从昆明往回家开车的时候,居然不认路了。明明有路标,偏偏要问路,最后我们一细问,原来他不认得汉字,简直不可思议!等我们到了多依树旅馆,原来这里比他岁数大的很多人,连汉语说快了都听不懂,只能靠小孩子当翻译---从而我联想,在2020年中国能够有一个质的变化的神话,是否能够在神州大地实现呢。至于我们去到的寨子,除了外表是水泥瓷砖之外,里面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概括。一般的建筑都是四面透风,如果是三层楼,一楼是农副产品家畜,二楼是人居住吃饭的地方,三楼堆放杂物。我去了四、五家,最好的一家有电视,有一些陈旧勉强的家具,其他的家里就是几个板凳,一张小桌,然后是一个连三或连二的组合柜,上面供着一张毛的相片。条件好一些会有一台电视而已,其他的东西真不敢恭维了。 回到北京,正赶上电视台又在播树立节俭,播十大道德人物,我就想,节俭是对于有可浪费条件的人所言—也就是公款消费,而云南的老百姓若真想浪费,又拿什么浪费呢?至于甚嚣尘上的十大道德人物评选,我忽然联想到,一边是狼教育羊,要循规蹈矩,温良恭俭让,俯首听命;一方面狼自己占有几十套房产,几十个小老婆还高呼让羊紧密的团结在周围,安定和谐。 看看北京,我们连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到了云南,某地老百姓人均占有粮食年107公斤,(一个村寨的旅游宣传板所言)。我不知道今后到2020年的这几年里,究竟会出现什么奇迹,文革十年,病来如山倒,还剩下的八年(2013—2020)病去如抽丝,是否就真能抽刀断水呢,我似乎有些真看不出端倪,不过天安门广场倒是又多了一个新气象----有了一个新警种,穿灰衣服,标明为辅警,不知这是不是十八大以来,为了新班子和谐创造的一个新举措吧。 图注:那两张穿着蓝衣服一群姑娘是布依族,据小马哥讲,是在春节送一个新媳妇回门,筐里放的多是这几种东西:白的饼饼叫“粑粑”是米面做得。草编的是鸡蛋。或许还有一些水果。稍微富足的一些,在装粑粑的筐里,放上一只鸡,露出一只鸡爪。
6 [& A4 J& n( ^" u m H; G6 t# R% w+ C; R9 f# _) r- B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