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7|回复: 28

北京钟楼的永乐铜种与铁钟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24 0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本帖起因源于几日前zhaohq兄提问的钟楼大钟的帖子,特此说明。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钟楼的资料太多了,引用 部分:
8 \! L1 e6 A9 X1 h6 z; |    北京建钟楼,始于元至元九年(1272)。钟楼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在现基址上重建钟楼,但不久即遭火焚毁,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筑于高大的砖石城台上,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四面开券门,高约33米,全部砖石结构,精致坚固。以后又曾多次进行修缮。
1 z! O4 D/ B; T; G# O
  l$ H! o' x: N: c) k% y; Z! w
7 a2 f) K; H2 ]5 z. C0 _+ _) t9 p) {+ ^' Q9 M) R
  钟楼报时器具,原为铁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高约4.2米、直径2.4米、体厚0.17米,重约25吨,曾悬挂在钟楼上,后因其声音不够洪亮,被后铸铜钟替换下来,将其放置于墙外,1983年移置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保存。现所悬铜钟明永乐年间铸于铸钟厂,钟体通高5.4米,直径3.4米,体厚O.27米,重约42吨,悬挂在钟楼二楼正中的八角形木框架上,两侧各吊一根2米长的圆木,以供撞钟之用。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洪亮,京城内外方圆十数里均可听到。
& z+ r) [  p, m  z5 a' [7 ]' ~3 i( e' ^1 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和此事有关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大意是说:好大喜功的明成祖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当即着手调遣能工巧匠营建北京城,在北京城中轴线最北端建造了巍峨高大的钟楼和鼓楼,并下令铸造出体量巨大、声音洪亮的大钟悬挂于钟楼之上,为京城百姓鸣钟报时。铸钟师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带领工匠们在铸钟厂里日夜劳作,筛研泥土,制作模范,雕刻花纹,熔化铜液,反复浇铸,但铜钟始终不能成功铸就。眼看着向永乐皇帝呈献大钟的期限已到,铸钟师和所有工匠们都心急如焚,彻夜难眠。铸钟师的女儿不仅聪慧美丽,而且十分孝顺。她看着父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暗自思量着帮助父亲的办法,因为她深深知道,如果工匠们不能按期铸出大钟,父亲要担当杀头之罪。就在工匠们做最后一次努力的时候,她纵身一跃,跳进了熔化铜液的熔炉中,瞬间化为一缕青烟,升向空中。大钟终于浇铸成功了,铸钟工匠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父的年轻姑娘,尊她为“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并在铸钟厂的旁边为其筑建庙宇,永久供奉祭拜。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带上铸钟娘娘庙的介绍:
% K% L9 x3 C# V7 d  D! s                       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面阔4.30米,进深4.90米,硬山箍头脊筒瓦顶,砖券门石门额上书“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前殿三间,通面阔9.60米,通进深4.50米,硬山箍头脊,仰瓦灰梗,中殿三间,通面阔12.10米,通进深12米,硬山,二卷勾连搭,前为箍头脊,后为调大脊,配殿东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后殿三间,通面阔12米,通进深8.40米,硬山调大脊筒瓦顶。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石匾,石匾征集于北京德胜门城楼附近的居民区。石匾呈长条状,表面自右往左雕刻“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九个楷书大字,字体端正挺拔,苍劲有力。除九个大字之外,其上无其他装饰纹样。   附近有铸钟厂,是明代铸钟之所。铸钟娘娘是为铸成大钟而牺牲的铸工匠的女儿(是由铸干将、莫邪二剑的故事派生出来的)成为铸钟之神,而建庙祀之。现为民居。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几个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永乐年间铸造了一口铁钟,但当时就换下来了;
8 M# R! b( N( h+ s/ }, Y! p/ ~9 Y" A& A/ E4 u: c
明代中后期这里铸造行业兴盛,铸造业需要寄托的神灵,于是根据传说,建造了对5 u. l3 J5 ^6 _/ O

8 I  ~  `7 P# K  X! J& I: d6 ]应传说的铸钟娘娘庙。
8 @; e; d. ]( F6 d+ o2 s; f
- J- N( T2 c! j0 a5 ]铁钟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停留在钟楼附近,近600年,直到83年才落户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f3 ~) B" i: X( i! x
5 T1 u7 Y. t% @+ D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楼大钟1908年左右.jpg 1908年左右的钟楼永乐铜种" q+ B. B. q4 Y- W* i8 M
* B. p+ v5 r& |. |. i
2006年我拍的钟楼大钟' |7 h! n8 v; c( {! {$ f+ T
钟楼大铜钟2006.jpg
8 H% U' I- r. {, u4 I
& d1 m: P9 ?! _5 V( J  d7 Y永乐铜种的提额部分* c7 C/ E0 Z; c- ?
2006钟楼铜种提额.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钟寺的永乐铁种
# _+ A; Z; Y$ `/ A$ g& t7 W9 k1 D 2006大钟寺永乐铁铜钟.jpg 3 L8 [3 Q) K$ w/ |0 }6 Z
* p( d  Z' M  `. u1 H
大钟寺的铁钟提额2 {& U, f( w- L( A+ Q, s* F- O, I

- D) Y; d- g, l( R4 f/ i! X6 m% } 2006钟大钟寺永乐铁种.jpg * L, t3 b7 P" Q- |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说说这个,永乐铁钟:3 I& h: X( [1 ?* K8 k% V% T! y
) r/ P2 u& X$ g/ Z, O# y
       这钟常年存放在钟楼院内一直600多年了。
7 J% V! p) `$ n7 s  W* Q# T& v+ l/ B$ d
在清末倒下的钟里甚至住了人(多年前斑马发过的片子)
. X5 ]% T4 W/ G: Z4 z" W& u* T, {" I' S$ S
, r% y5 W( X6 |
永乐铁钟清末.jpg
. u! A  V! S. N6 ?$ S5 k
3 Z2 w: @- m4 t9 J# k民国年间又被竖起来,保存在钟楼的院内直到运走前
9 G4 P& ]$ m% F. N+ X" d% g& K5 c3 r+ R9 `; n! [
永乐铁钟30年代.jpg
发表于 2012-12-24 0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版主详细介绍。
发表于 2012-12-24 03: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先生的详细介绍!!!: c- ?6 {$ R8 t2 O8 \3 m% W( o! e1 w! |

& S4 n' M) @# r版主深夜发帖,辛苦了!
发表于 2012-12-24 04: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4:15 编辑 ( F- E3 X% f9 y: g& t6 R
: E; y/ m- T4 T1 g0 G
黑龙先生所言:
, k5 x5 P# f/ B( V9 s“钟楼报时器具,原为铁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高约4.2米、直径2.4米、体厚0.17米,重约25吨,曾悬挂在钟楼上,后因其声音不够洪亮,被后铸铜钟替换下来,将其放置于墙外,1983年移置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保存。”
% |' u  N$ p: h: O* C% W. k这是一种说法。7 a# z" L7 J8 n$ b, Q
4 D, O! [$ s3 T( J0 i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 @5 ^5 X- q. D. `% }5 ~- Y- r
《关于铸钟娘娘的传说》# A4 \7 O4 R4 `, r. W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535474.html
- U7 J" l' e7 r  G+ z) @- J) t! R[节选]:
# M& E/ l4 O! B2 L( H5 T......
6 _; a) m3 t1 t到后来,铸钟厂取消了,可“ 铸钟厂”的地名一直留到现在。“铸钟厂”里有一座“铸钟娘娘庙”,可不知道是什么人修的。有人说,是当初那个皇上修的;也有人说,是老邓头儿的伙伴们修的。不管是谁修的,这座铸钟娘娘庙和铸钟娘娘的传说,一辈一辈地流传了下来。那么,先前铸的那口大铁钟哪去了呢?这口大铁钟啊,它一直躺在“铸钟厂”里,不知道躺了多少年。直到一九二五年,人们才把它挪到鼓楼后面,直直地立在那里。
, h  J+ m, m% ^- |1 _% e4 h......(略)。* h: R$ J& J+ T! z

7 h; i, ^8 o7 I" w6 D4 |  j看到一些老照片后,我对以上两种说法有些疑问。
1 T0 y2 C. y, q1 N5 s& t, E, U, l7 Z3 E: K- F. }; L) ?1 i
发表于 2012-12-24 0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4:35 编辑
* [4 _* I3 v/ p! b) r1 n
0 B. R# d4 @0 g我最早是在JNXU先生的一篇文章里的附图看到那口弃钟的。7 N, E6 k) ]0 f
JNXU先生那篇文章的出处我一时找不到了。
% I- J' ?; x* C8 G& |+ ?8 Q  M关于图089的拍摄时间在JNXU先生的文章里疑似未确定。
089.钟楼下的大钟      (JNXU上传).jpg
发表于 2012-12-24 05: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5:15 编辑 # A' j0 z' B0 }" G
. ]6 _( O- [$ H9 C
在HK 先生《又一本20年代的相册》里% O$ F; ~$ C2 f7 p1 v( Y" {
http://bbs.obj.cc/thread-43995-1-6.html7 _, Y% }9 |9 u+ Y8 n# Q6 q
+ Q+ P2 I% H8 T1 Z+ l# ?+ ^
我看到数张可以确认是1920-1930年的照片。
7 [3 d3 j+ t4 n" n( b在这本相册里,我见到了位于鼓楼院墙后门之外的那口弃钟。5 M  Q- L5 U+ Y% N9 Y6 U# B; q
4 o& b8 _8 F7 V9 C" J
图090是《又一本20年代的相册》封面。
& I0 s; X$ {& k2 }, b图091里,可见到1922年拆除了南牌楼(上部)的大高玄殿。" |& a& f+ T: V& w1 ]
图092里,可见到北京饭店西面皇城墙开的豁口。
9 A, W: ]+ R; W" D; Y. A( p1 ]图093里,可见到“位于鼓楼院墙后门之外的那口弃钟。
090.又一本20年代的相册.jpg
091.大高玄殿·南牌楼  (192-年).jpg
092.皇城墙豁口        (192-年).jpg
093.鼓楼下的大钟.jpg
发表于 2012-12-24 05: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5:32 编辑
$ C) R( A7 \, j5 ]4 h1 j/ T/ @/ j+ n. q5 f3 U# g
在一些早期的俯看钟楼和俯看鼓楼的老照片里,7 Y; V* @' \+ l  @  A
没有见到那口弃钟。
3 C5 [1 z: u0 @/ J: s# y; y最迟,在1924年冬春之际(1924.12.17到1925.04.02之间),
* I5 m( i* z1 a. i2 J; I在甘博拍摄的编号470A_2708里,仍然未见到那口弃钟。
+ v7 S4 p( V0 ], u& r5 \& g+ V( c6 N- X. {
094.编号470A_2708   (1924-25年).jpg
发表于 2012-12-24 05: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6:03 编辑
' U8 ^6 U1 Z1 J* S/ W* V) c2 S$ x" u6 R
请注意看,出现那口弃钟的图089里,钟楼下的券洞是用门和窗进行了封闭的。- [* y& |; A# R
请注意看,出现那口弃钟的图093里,鼓楼下的券洞是用门和窗进行了封闭的。7 g* U* I1 O3 U! t( k/ ^9 Z0 O7 q+ d

" O$ Y8 z! e7 J, n: X我以为,出现那口弃钟的时间在“券洞是用门和窗进行了封闭的”前后。  Y$ A% @) I% M" ]9 _8 a( d. p
我猜测,这个时间是明耻楼最初设立的时间——1925年。* o. U2 N: u  X, l) s

8 \8 I, l/ c- l! w图095.是甘博1925年冬拍摄的编号543A_3147照片,可见到悬挂”明耻楼“匾的北京鼓楼。! E" R/ }" Q0 M2 s
8 p2 k' d! f5 y7 ~* }

. ]+ t/ @9 o% Q- @  e7 g
089.钟楼下的大钟      (JNXU上传).jpg
093.鼓楼下的大钟.jpg
095.编号543A_3147             远望钟鼓楼        (1925年·冬?).jpg
发表于 2012-12-24 06: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8 U. G/ [' m$ r9 g6 ~% ^/ w
“钟楼南门正中,立着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钟楼重建后所立,碑首题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不过有意思的是,碑阴则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笃弼手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当年正是他将钟鼓楼易名为““明耻楼”,而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的。......”
* q% C7 X' D  l; h) U: |不知那位京兆尹薛笃弼手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里是否提到了那口弃钟。
! U8 `; w% K, T: \$ r# ?# ^: G( E9 _( w6 j6 r9 {% ~2 s4 k
096.钟楼前御碑.jpg
发表于 2012-12-24 06: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6:51 编辑
  r3 `6 T) v' ]1 V0 A( D
2 f) a$ l5 Q, P' _5 ?' @: z& ?罗嗦了许多,是为了下面的几点。( M4 \' Z# G' r% u; w

" b& T- r# l( b* Q# n; i可以搞清的:5 y( A# F8 j" `3 }
A)图089和图093里的是同一口弃钟,就是今大钟寺九亭钟园主亭里的铁钟。6 @/ T4 q5 U8 m* U) {( p: Y) u9 A# j
B)图089和图093里的是同一口弃钟,1925年起出现在鼓楼院墙后门之外的。
1 n" D/ D+ p9 G* {1 N8 l7 b7 h% h- c4 X; ]1 c3 G3 S( ~
我没有搞清的:1 ]+ r4 i: @& G" A! ~+ i# Z' k, P1 [* ]
/ ], k  `: k/ S# S
A)图089和图093里的这同一口弃钟,是此时(1925年)从钟楼上换下来的?或是此时(1925年)从铸钟厂移来的?# [  U8 K6 w! m2 L( ?8 m
B)图089和图093里的这同一口弃钟,若说是1983年移走的,有证据吗?
- K7 i) V8 Q! h4 P
2 q2 `; J% ]0 ~: T( m
! N7 `% f( c0 L" r, E. a- F我以为,图089和图093里的这同一口弃钟(大铁钟)若一直停放在这里(鼓楼院落之外),
6 F6 _' d- D$ _. ]; R" k  A似乎逃不掉那年的“大炼钢铁”吧!, U8 e& F: O+ L/ i$ C2 ~+ t/ C% [
嘿嘿!
097.大钟寺九亭钟园-主亭.jpg
098.九亭钟园主亭-大钟.jpg
093.鼓楼下的大钟.jpg
发表于 2012-12-24 07: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4 07:59 编辑 ' X4 h1 X& f/ N' Q# U
. z1 x) F* c( b2 W, @; b
关于我所说:
' y! X  m; ~4 ]& P& Z7 M“我没有搞清的:A)图089和图093里的这同一口弃钟,是此时(1925年)从钟楼上换下来的?......”
% o- G4 g7 \- {" a8 |
7 V3 m3 {% |) P$ b3 p. l  L: g# X0 @( ]' o7 \3 Y* y$ @! c! r. m
在这里做个说明。
6 H2 K0 n2 b3 C) k$ H6 ?" I  [- S- G3 ?
我仔细观看了甘博1924年冬春拍摄的北京钟楼内的大钟(编号470A_2710 )高清照片。! n8 B2 ?9 G" f; l
我发现图100(编号470A_2710 的截图)红券内疑似是2道细筋。5 F  T9 l7 y9 x+ G9 w3 ~
在其后时间(193-年和201-年)看到的北京钟楼内的大钟照片,这部分疑似是3道细筋。
: |6 y2 p( ~* g' g! z7 {- V5 @; k我觉得甘博1924年冬春拍摄的钟楼大钟更接近那座遗弃的大铁钟。
099.甘博拍摄编号470A_2710  大钟     (1924-25年).jpg
100.编号470A_2710             大钟·截图         (1924-25年).jpg
101.钟楼-大钟        (193-年).jpg
102.钟楼-大钟        (201-年).jpg
发表于 2012-12-24 1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蜀中客 于 2012-12-24 14:10 编辑 $ e1 i, [, \. z' G4 e3 U0 m! |

" P8 \0 c* h% L) d0 K; F6 T; M      我对那两口钟不了解,但手头刚好有8楼那张弃铁钟的pp。照片是约翰 汤姆逊1898年《镜头里的中国》的插图,之前不知道他拍这幅PP的意思,现在一下就明白了。附图如下哈  ^9 J9 d& E; j

& P% t% F9 Q% Q& r; z
9 o1 S& {# q5 \" \% K% P0 S+ w" p 北京大钟.jpg

点评

原来出处是这里,谢谢了  发表于 2012-12-26 11:23
发表于 2012-12-24 15: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着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研究探索,很多谜题终将水落石出。感谢楼上诸位老师的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大概知道了zhaohq兄的疑问,我尝试回答一下,不知对不对。1 W2 P& F$ ~! o% G# }" M0 y) S. M
) n& E/ }" S2 l6 P( ^% K
1.事情的起因是zhaohq怀疑甘伯的钟楼大钟照片和其他钟楼大钟不同,% _8 I7 Y; I4 A: F. b' g6 r
  但没有其他文献或照片依据。' Q( S' ~/ @6 q! ^! I
2.因为两个钟照片都在,现状如何应该一比较就知道,应该没有疑问。
! O& A5 m+ G, b* q3.假设存在两个钟之外的第三个钟,民国更换过,疑问是为何这么做,
! D6 E0 ^4 _* y3 y! @/ P  换下的钟在何处,为何没有文字记载。
8 U; j4 w. M5 X9 D" X' w- L0 _
3 N( E( t6 d# a+ `4 X( [/ I我的理解是,在没有发现新的文字资料前无法判断大钟更换过,$ }6 m0 N1 I3 Z! ]4 A
因为这么做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x, {9 z+ Y' G/ e) e2 K
钟楼清末已经没有实际的用途了,民国更无更换的必要。- N! k! z6 m3 y4 e$ K% O- Q* t

8 S( O; n6 B; i* ?; ^( ~+ o6 F- m铜钟和铁钟是一个时期制作的,造型完全一样,但大小不同,铜钟大些  B$ j; Z: }- |4 C7 t& L
其他几乎完全一样,你看到的不同我认为应该是光影问题。8 m( A# e9 m( e

; i) U8 b/ @/ k0 r5 }判断一个事物的结论最后是多证重叠,单一的证据下的结论不好说是否准确。
发表于 2013-1-20 1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铁钟在民国时到八十年代初,一直是竖立在鼓楼的后面,正对着鼓楼市场的南门。小时候去鼓楼后玩,都会看到大铁钟。每次看到它,都会不由的扭头看看钟楼,当时总以为钟楼上没有大钟了。
发表于 2013-2-16 2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月网购了一册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在介绍北京钟楼一段中,汤姆逊介绍,钟楼上的大钟是铸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五口大钟之一。另外四口大钟,一口放在太和殿旁边,一口在西直门外大钟寺,第四口半埋在钟楼不远处的一条小胡同里(有瑕疵不用),第五口在某个寺院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0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蜀中客 发表于 2013-2-16 22:50 # @4 A3 Q" Y) w. R9 P
上个月网购了一册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在介绍北京钟楼一段中,汤姆逊介绍,钟楼上的大 ...
! g. @2 A+ P: t4 P/ @! |% ]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jnxu 翻译的那本吧
发表于 2013-2-17 14: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GAMBLE关于北京的照片分至少两批,一批是1917年左右,另一批是1924年左右,这个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照片说明里有记录。如果ZHAOHQ先生举的那张照片(未封门洞)确是1917年,到1924~25年京兆尹建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把钟鼓二楼的门洞都封上,再把弃钟竖于鼓楼后身,就合乎情理了。 9 P0 p) o4 J. Q' B$ H
另外一个问题:1895年汤姆逊拍的卧钟是在哪个位置呢?看不出是钟楼下还是鼓楼下。
发表于 2013-2-17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2-17 20:35 编辑
' V: G9 I! _2 T  w- [! \; \# `0 F0 m1 s( c
GAMBLE编号  455A_2623   有轨电车通车典礼                        拍摄于1924.12.17.
9 R3 W0 A  H, G, i* oGAMBLE编号  484A_2793   西四北牌楼(赴碧云寺暂厝礼)   拍摄于1925.04.02.) X3 [) G' [( x7 G. b1 c7 p' W) A

; Q0 r9 l% o* P# V+ rGAMBLE编号  470A_2708   鼓楼             可以认定拍摄时间在1924年冬春之际(1924.12.17到1925.04.02之间)。
, u7 B  v0 R+ x5 ?3 H* G; yGAMBLE编号  543A_3147   远望钟鼓楼  可以认定拍摄时间在1925年深冬(1926年元旦后)。
发表于 2013-2-17 2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发表于 2013-2-17 09:00 6 b$ ~6 Z( z6 x, ~+ ]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jnxu 翻译的那本吧

9 Q# W  [8 l0 f6 V* J9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是徐家宁翻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翻译水平相当不错,基本看不出瑕疵。只是最后“附录”对汤姆逊在中国游历的时间交代不清,(或许错误)例如他1869年就曾到过上海等地,书中他还把1869年他在上海拍的照片与1872年左右拍的照片进行了比较,而且有资料显示汤姆逊1869年还到过广东、福建等地,拍了大量照片(我曾在“老照片中国网”贴过汤姆逊1869年照片100多幅),或许是资料不全吧,“附录”没有交代清楚。汤姆逊在北京期间拍了相当多的照片,大家知道《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镜头里的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支那和中国》几册他的书中都有刊出不同的老北京照片。书的资料都是英文原版,基本看不懂。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蜀中客 发表于 2013-2-17 21:44
" L& S) E7 X& r; c5 _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中译本是徐家宁翻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翻译水平相当不错,基本看不 ...

8 ?0 Q+ [9 z# K, g- j! J就是他翻译的那本,
+ V/ a  J) b! Q- Y+ @( A: U8 g
- m+ {* Q% [/ c( g- A从前也没仔细看过原版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kuma 发表于 2013-2-17 14:34 7 Y) @& u" I# X
我记得GAMBLE关于北京的照片分至少两批,一批是1917年左右,另一批是1924年左右,这个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照 ...
$ j8 ]( a+ a; U: p8 O. ^
最早应该在钟楼北的铸钟娘娘庙一侧,不排除那里是当年庙破败前庙产的范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4:57 , Processed in 1.200862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