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瑞典学者喜仁龙在1924年撰写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0 ]8 l" P0 E7 ]0 q
据说是研究北京古城唯一的线索。说来可悲,这么一部作品竟然是外邦学者 3 o/ r9 S9 C3 _
所著,而如今国人却要从中寻找自己文化的线索。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北京城
) C$ K9 }, X4 w% a% {发展史,并细致入微的介绍了北京的每一座城门与城墙。同时还有很多珍贵
% A: y+ d# Z! C* s7 c* n7 w的历史照片。原版书印于1924年,且之印刷了800册,及其珍贵,如今每本
3 Y2 y* `. w0 Q- S价格大约值6位数人民币。我只买到了85年出版的译文版,还有一部本世纪
0 q( M1 x" [" j出版的画册,图片资料和原版几乎一样。
9 ]+ N. T: g6 _; R6 [
( N: H' N Y0 ` 这里我想引用作者的一段话来说明,作者在上世纪20年代是多么期盼中国能 + z' l4 D3 k! m5 C' q
拥有一个强大而独立的政府去保护,去发掘,去研究北京这座美丽的古城。 ; _0 C! f& w; d0 ~( ]" R) \4 z
2 ?. Y9 i7 y, R“北京的雄奇壮丽和图画般的美究竟还能维持多少年?每年有多少金饰雕刻
8 y& c0 ?$ ^/ A- }2 l0 Y的店面牌楼被毁坏无存?有多少设有前廊和巨大花园的古老住宅被夷为平地, , v1 W- O5 [/ w% C
而让位于半新式的三、四层的砖造建筑?有多少古老的街道被展宽,多少皇
& P3 m; Z( n$ \" z! Y( R! ^; O城周围华丽的粉红色宫墙为了铺设电车轨道而被拆毁?古老的北京城正被迅
! b0 a+ Z5 N$ W3 {3 b2 [ T速地破坏,它已失去昔日皇城的面目,但却没有一届政府去设法保护她那些 W& y$ a/ G: D6 g# N
最值得骄傲、最珍贵的古迹。既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民国”,人们又有什 / I" q& J. l# z# n" f
么必要去关心昔日的美呢?如果对于北京城墙能够予适当审查,使其无声的
& Q/ l: S% r# D+ b; O; I证据变成语言,他们无疑会比北京的任何记载道出更多更有趣、更准确的故 $ J4 I( q- }3 E. `1 A. \4 e
事来(笔者:1969年拆除西直门时,在城墙内挖掘出了元代和义门,应正了 2 x9 Y7 C( h4 n$ b
多年以来元大都西城墙及城门与明清城墙位置吻合,两座城门位置重叠的猜
# s4 H, T8 ?" t n想,不幸的是这一发现并未挡住赤患的铁锹,西直门连同元代和义门一同被 3 O/ c7 f, j; @/ {+ E+ K
夷为平地。)……对这一切要加以解释,就必须用铁锹挖掘城土并在几处掏 3 J! n' ]6 w7 q+ \' m4 H
通城墙,而这样做这样做在北京目前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一天,即或
; y5 d/ v. P# Y/ k在中国的旧都也会开始考古挖掘,不过在这天到来之前,我们只能满足于观 8 T4 _0 d( R5 I& o( v" `+ ?( A) S
察这些古迹的外部,考察有关”其早期历史的中国史料。”
* e! I% A3 p8 n& i5 }3 X- {! j& K
$ o: ~4 {- q7 p6 U 作者只预测对了一半,中国的确迎来了对古城动土的那一天,可这次动土 0 ^. X8 j! Z) O7 G9 @
并不是“发掘”而是彻底毁灭。 ( w% Q# S( k7 z. Z
5 K1 @+ r( A% ^"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