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1:27 编辑 7 v4 ~. x* L; ?9 F) w3 h" c
0 P% ~* E, H" K. `9 G( H3 l- Q, @ 柿柿如意----镜头指向哪
+ v" a; t1 F7 L0 g* m9 A6 D 今天早晨,我走在长安街上,连最后残守的杨树也开始落叶了,它似乎在告诉我,今年的秋天,随着最后这些树叶的落下,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 我原以为以我自己农民的思维方式—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来指导我的摄影行为,可是北京的秋天确实是北京摄影最好的季节,绝对可以称之为金秋。所以,还不能坐享其成,还得追逐那片金黄。现今坐在电脑旁,从这些标着10、11月的文件夹中,似乎确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一张张的图片,把我又带到了北京那五彩斑斓的金秋视界。 今年自己出了一本《京华龙影》,在诸方朋友的点拨之下,觉得自己确该有一个新的起点了,可这个新起点究竟在哪里,看书、反思、对比,上网,看展览、看留言,虽然听到看到读到的都是至理名言,但是也绝不能说这些就是针对自己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最终还是得自己思索考虑,消化理解,这一阵虽然说有了一些懵懂的感觉,但要想做到有什么长足的进步,绝非是一件易事。 现在有几个认识。变则通!变与不变,或者换句话说变什么不变什么,确是一个很难说清的话题,既然说不清楚,挑战自己本身也是一种乐趣,要想进步,还是要变,那就在这种变的实践中,验证什么该变什么不该变吧。 再一个就是拍片子实际是在拍自己,拍自己的灵魂,拍自己的心灵,不用多说什么,也不用解释,用片子就能说出你心底想说出的话语。急于表白,或者急于承认,其实都是对于自己的不敢认可,是一种懦弱的心理体现。 秋天是不是收获的季节,我想用我曾经呆过的东北生活来比拟。秋天把收获的粮食晾晒在场院之中,然后是扬场、灌袋、作囤、选种。我算不上突发奇想,我觉得收获的粮食,就是我们拍回来的片子,虽然经历过春播夏锄、锄禾当日午、汗滴禾下土,但是收获与否,还是要靠天吃饭,所以即使把粮食(片子)收获到了场院上,并不见得你付出了,你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这就是人生的残酷性),所以还要履行后面的几个步骤。扬场,就是我们在筛选我们所拍到的片子,好的保留,坏的扬弃;灌袋就是把有价值的片子整理立册,标注装箱;作囤就是把这些每次拍摄的素材,根据需要和用途整理成系列,收集保管;而选种,就是根据这些环节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片子,反思择选,拍的不好的可以作为反面素材,而拍的比较理想的就汲取经验,整理思路以利再战。虽然这是一种农民的思维方式,不过世事都是相通的,都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示的。 这些农民意识一句话,要想收获必须耕耘,想拍出理想的片子,就是要有感情的投入,你爱得多深,就会投入多深,也会变着法的把拍摄对象与自己的心里想象融合在一起。困难挫折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你是真爱,你就会把自己的镜头始终指向在这里,如果你的镜头在无时不刻的漂移,其实正是说明,你的心在漂移,你还没有真正的爱上你所拍摄的对象。 我爱胡同,就是爱北京,胡同越来越少了,但北京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我心里有着胡同,无论我拍北京的什么题材,我觉着似乎总有一种胡同的情感让我在拍北京诸多题材的同时,觉得这些题材都是北京文化的别样体现。 爱有多深,拍的片子厚度就有多深! 0 m$ U; b0 Q0 U! u* O$ Y
& p5 D0 S8 _1 z( c 本站强荐:185娱乐╆城.足球╆真_人.彩票齐全╆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