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1:33 编辑 2 }9 A( D, L2 N& j! c
o9 l$ \7 ?2 b4 L( [3 J 旅大双节风月游 ---胶东螺渺 这次去旅大游玩的片子刚挑选出来的时候,其他的三组内容后期加工之前,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这一组片子乍一看既没有大场面,又没有理想的光照效果,所以只觉得是一组井底之蛙开眼猎奇的小品而已。等我有时间开始整理这组片子的时候,忽然眼睛一亮,原来这些小品确实是我在北京很难拍到的素材,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拍摄时感到的多是新奇,所以拍摄时力求使画面简洁清晰,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构图创意,这虽然不能说是摄影的追求方向,一旦把片子拿出来时,清晰完整的信息也可算是夺人眼球的吧。 这组片子有一些是海洋生物鱼虾蟹蚌,我对于那些挂在杆上,摊在筐旁晾晒的干货,感到了大海赋予我们人类这么多的财富的一种感恩之情。在一个渔村酒家门前,见到了一条停驶的渔船上边,摆放着一架大鱼(豚、鲸?)的龙骨,至少有7、8米长,我想如果头骨还在的话,可能这个标本就会差不多将近10米了。虽然不能断定,这条大鱼就是葬身于这个渔村的食客知之腹,但在渔村酒家的门前摆上这么一个标志物吸引眼球,怎么讲食客肯定也会进去探求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在大连市里,标着海鲜海味的街头饭店,并不是像北京簋街,天津美食街一样那么炒作集中,街头的大排档,似乎也不是那么多,沿路的饭馆小店,也没有什么海货售卖,所以在大连市里想解海鲜之馋,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图片中的美食场景,基本出于这四个地方。一是从大连到旅顺的路边,有一个很大的鱼贸市场,各种海味干鲜海货一应俱全,因为临靠着一个小渔港,所以断续的有刚打上来的海货,摆在摊上即时售卖。在这个大集市的一角,有一个立等可取的快餐加工摊点,也就是在集市里挑选完海货,到这里一加工,即可进入口中。我们在这里转了一圈,其实最便宜的我觉得是海杂鱼,但是这种海货不好立时加工,带走又嫌太小,可据说这种小海鱼的味道极其鲜美,本地人(除了商业因素之外)吃的海货基本是这些东西。而螺蚌蚬贝星胆鱼参的学问就深了去了,北京人不大懂得这里的奥妙,虽然看这些海鲜异常生猛,但如何马上把它们变成盘中之餐,的确束手无策。幸亏我老婆子是天津人,懂得这方面的一些常识,就买了两盘蚬子20元(即前面提到的梭子蟹)加工之后,虽然说不上厨师技艺如何,但海鲜的滋味还是余香满口的。实事求是的说,北京人吃海鲜还真是属于老帽级别,只知道吃虾吃蟹,所以致使旅游路上的海货市场虾蟹价格极高。在这个渔贸市场,(10月3日)海蟹的价格是65元左右,其实比北京要高上近一倍,而虾也是如此。我们按人头份买了7个海蟹,平均起来一个差不多35元(细节在上篇文字中描写过)而加工费蒸一下,一个5块钱,也算是小刀快割吧。二是在从大连出来向丹东方向走时,听说有一个獐岛,很有特色,所以半道就转向了这里。在去獐岛的路上,看到了几个卖河蟹的路边摊位,因为我们的概念以为到这里主要是吃海蟹,没想到还有河蟹,讲完价之后,35一斤,还不算太贵,买完之后当时让她给蒸熟了,我们带上车,走到一个不错的景点,来了一顿野餐。河蟹的质量不错,一人俩个不过瘾,决定回去的路上再多买一些。三是吃完了我们这顿野餐之后,路过了一个渔村饭店,外面停靠的小车可谓巨多,看得出这里是一个有名的海鲜饕餮之地(那条大鱼骨和诸多的海鲜大菜镜头,都出在这里)我们上里面看了看,各种海鲜大菜琳琅满目,院落里面单间大排错落接连,吃客推杯换盏大嚼慢品,桌上的菜品海味十足令人垂延欲滴。和吃客聊了几句也多是周边慕名而来。据说这里的一桌招牌大菜是1700元,具体是什么我们没见到,虽然价格不菲,但还以称之为货真价实,花钱也买了一个真滋味儿。我还到后厨照了一些片子,像北京的红烧大虾也算得上横菜,可在这里大锅满炒,和吃大排档一样了。四是到了獐岛,原来听说这里海货物美价廉,等到了这里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海鲜的物价甚至比岛外还贵,我们溜了一圈,勉强买了一条烤鱼,一条炖鱼,都是60块钱一份,味道就别提了,凑合吃了一些,剩下多一半就都扔了。结果满腹的期望就寄托在回去的路上,还不错,回去的时候那家的摊位还在,我们按每个人8个螃蟹的标准买了一些,价格也砍到了30元一斤,又让她家给蒸熟了,然后到一家小店买点酒菜痛吃起来。虽然还有个别的螃蟹是半空儿,当然绝大多数还是解馋的尤物。 拍这些海鲜,首先是馋虫作怪,其次也是这些活灵活现的海鲜,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内陆城市的人是一次开眼。那些晾晒的海货,使自己感到了大海的无垠广阔,而这些活脱的海鲜,我还是尽可能的拍摄了一些近景特写镜头,像那些大虾的眼珠,开壳的蟹黄、蠕动的海蜇、半开的海蚌,真使自己记忆尤深。 在这次旅行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值得记写的地方。 在獐岛船站候船的时候。我信步到了附近的一个修船厂,正巧那里在造船,我和造船的工人聊了起来,原来木船的大龙骨是红松,我见到的那根是12米长,然后肋龙骨是槐木,蒙版多是红松,然后用 8寸长的螺钉固定起来。看着很大的机船,其实螺旋桨并不是很大,铁锚也不是很大,也就是一人来高,很长见识。旁边有一个海参养殖厂,都是用海水养殖,看着还是很干净的。 从獐岛出来,我们就奔了丹东。去丹东的目的就是看鸭绿江,当我们到了那里,车还没停稳,就过来一个小子,喷得天花乱坠,说可以到对面朝鲜转一转,其实他说的虽是漏洞百出,不过每个人100元,也不是不能接受,我们带上他开了四十多分钟,到了一个码头。据说是可以到朝鲜境内的水路。这是一条与鸭绿江相连的朝鲜河流,我们乘上了快艇,这时这位导游把钱骗到手,就根本没和我们上船,就逃之夭夭了。结果快艇来回不到一个小时就打了个来回,根本没让靠岸,所以真是走船看花,我还算是有点阶级斗争的经验,早就把长焦头准备好了,所以还抓拍了几张朝鲜人的人像,据说岸边的建筑因为毗连中国,为了脸面是朝鲜给县团级以上干部修建的,村头还有一块语录牌,见到了几组朝鲜人,似乎是不喜欢中国人给他们照相,所以也没能留下太多的片子。 上了岸,就去参观鸭绿江大桥。 在我的记忆里,中国的打仗,除了六几年台湾反攻大陆不说,好像有印度反击战,对越反击战,对苏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还有就是抗美援朝了。至于这些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来以前给我们的那些灌输,可能都不是历史的真相。不过总有一点可以引申,如果毛岸英不死在朝鲜战场,中国会不会出现毛二、毛三的谁也不敢定论。 鸭绿江在丹东并不是很宽,现在能够看到的江桥主要是三个,一是浮桥遗址,剩下的都是木桥顶柱,很有历史沧桑感,一个是鸭绿江断桥,就是半圆形骨架的那座,要说美国佬也够绝的,轰炸就把靠朝鲜那一侧给炸飞了,而中国这一边的江桥依然挺立。一是紧靠着这座老桥,修建的鸭绿江新桥,是个通商国际口岸。江边的建筑最显著的是那个炮楼,仿佛还有当年的枪眼历历在目。 江边的几座雕塑很有历史意义。我最感兴趣的是依照厥文拍摄的那张照片,再找到原拍摄者,塑造的一组雕塑。我和厥文老师因其和我的姐姐姐夫很熟,我还和他一起拍过电影,他是副导演,不过背后议论说他就是一张片子吃一辈子,论资格也够老的了,可后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这是不是中国特色我不知道,但摄影作品有时能够一片成名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很多又是偶然所得,只是适应了当时的宣传需要,而并非就是说明作者的艺术造诣有多么深厚,这也许是摄影这门“艺术”,能够在中国有这么多的发烧友,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中国特色原因吧? 双节的风月游下篇是风光,不过这篇文字我是想从另外的角度说说自己对于旅游摄影的一些想法,毕竟马上自己就要退休了,这段时间究竟拍什么,也要重新的审视反思一下了。
) A1 K3 a2 O% D( W: \+ f* _+ U
) J4 ?0 J- j( K4 T4 A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Б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Б提现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