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3|回复: 22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30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05年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 k/ ?# o( D- f) B' N6 a9 \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5 Z6 V( n$ W4 U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6 14:59:5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 @, A# S+ k4 x+ `8 I# g"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30 8:46:47编辑过]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 V+ v( E3 J. @3 e2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30 8:59:41编辑过]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资料]砖塔胡同-2005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塔胡同

9 T5 E6 I+ L2 @1 X8 V

作者:施康强

" d& c) M' |7 P; K

    语言学家探溯“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张生与龙女定情后,家童凑趣,与龙女的侍女梅香调情。家童云:“梅香姐,你与我些儿什么信物!”侍女云:“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扇煤火去!”家童云:“我到那里寻你?”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足证元大都城里,已有砖塔胡同。这条胡同至今犹存,位于西四丁字街口西侧。北面的一条胡同名羊肉胡同,即古之羊市。至于“总铺”,学者考证即军巡铺,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顾学颉《元人杂剧选》注:“宋代都城里,坊巷近二百余步,设一所军巡铺;夜晚,巡警地方盗贼烟火。”今北京东城有总布胡同,其义不可解。或曰:即“总铺”之讹。

& `" R! M- S( B" P! c: h/ l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通西四南大街)的砖塔而得名。提起此塔,颇有来历,正式的名称是“元万松老人塔”。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言之甚详。竟陵派“幽深孤峭”的好文章,不妨全录:
    万松老人,金元间僧也。兼备儒释,机辩无际,自称万松野老,人称之曰万松老人。居燕京从容庵。漆水移刺楚材,一见老人,遂绝迹屏家,废餐寝,参学三年。老人以湛然目之,后以所评唱《天童颂古》三卷,寄楚材于西域阿里马城,曰《从容录》。自言着语出眼,临机不让也。楚材序而传至今。老人寂后,无知塔处者。今干石桥之北,有砖塔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荣其顶,群号之曰砖塔,无问塔中僧者。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犹闷塔占其堂奥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为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矣。万历三十四年,僧乐庵讶塔处店中,入而周视,有石额五字焉,曰“万松老人塔”。僧礼拜号恸,募赀赎而居守之。虽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瓮、刀砧远矣。

( ]7 C6 s5 Z: G

    文中“移刺楚材”,即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干石桥”,因桥下原有一条干河而得名,今讹作“甘石桥”。此文应作于崇祯初年,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一百年后,到乾隆年间,乐庵和尚早就有了自己的骨塔,而这座年年顶上长草的砖塔,想必也岌岌可危了。《日下旧闻考》:“万松老人塔在西四牌楼南大街之西,其北则砖塔胡同也。塔在民居中,原额元存。本朝乾隆十九年奉敕修九级,仍旧制,塔尖则加合者也。”多亏这一修,砖塔得以保存下来。这以后的沧桑,不太清楚。笔者首次从砖塔脚下走过,已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塔有院,院有墙,墙临街,辟门,门上有石额,依稀可辨“元万松老人塔”六字,叶恭绰书。木门两扇,敝旧,常扃不启。从门缝中窥视,乃一荒凉的小院,杂草蔓生,一塔颓然。又二十年,塔、墙、门、额皆焕然一新。墙上钉一红色塘瓷牌: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再过几年,墙内建屋,屋中开店,卖家用电器。店堂的后墙挡住了砖塔,所幸在街上和胡同里还能看到塔的上半截。又过几年,家电商店变成妇女用品专卖店,门口站着两个木头模特儿,分别穿着红色和黑色的性感内衣。行人不以为不协调,近在咫尺的广济寺的和尚走过也不以为忤。昔年乐庵和尚不能容忍万松老人的遗蜕与酒瓮、刀砧、豕肩共处,当代的高僧无所谓塔院里出售文胸。佛法本圆通,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可不必较真儿。

- u+ V7 T2 H- n- t5 c" w4 I+ U

砖塔的故事到此为止。砖塔胡同有它自己的故事。

2 ^5 ^- _' X4 V2 Q8 A4 N2 ^

    这条胡同所属的街区,元、明两代叫咸宜坊。其南有粉子胡同,今天还叫这个名字。“粉子”亦妓女的名称,《水浒传》中叫“粉头”。砖塔胡同与妓业也有关联。据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清代的“红灯区”,初叶在“外城内之东西及外城之南”。乾嘉时,青楼集中在东城灯市口一带。咸丰、同光年间,多在城外。光绪初又移于西城内砖塔胡同(俗呼“口袋底”)。《骨董琐记》引萍迹子《塔西随记》云:“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串胡同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道之南,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大约始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出城。及今三十余年,已尽改民居,话章台故事者,金粉模糊,尚一一能指点其处。”这以后,便是宣南的“八大胡同”兴起了。

* `1 T0 L0 }& [) x

    复归平淡的砖塔胡同,在本世纪似与文人特别有缘。一九二三年八月至一九二四年五月,胡同里常见一个小个子中年男子,长衫布鞋,挟着书包往来。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或在街门口闲眺的居民,都不会注意他,更不可能知道,是中华民族最硬的脊梁支撑着这个瘦小的身躯。他是鲁迅。一九二三年八月二日下午,他从八道湾“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次年五月二十五日晨,他从这个空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十一号的大门,今天装着两道防盗铁门,沿胡同的窗户皆已堵死,大概是改作仓库了。没有人建议在墙上钉一块牌子,提醒路人鲁迅曾经居住此宅。

, Y) O2 l8 W& m

    在鲁迅之前,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七月间,砖塔胡同迤南的缸瓦市基督教堂里住着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新受洗的基督教徒。他是北京土著,当时的身分是教堂举办的主日学校的主任。他喜爱北京的每一条胡同,砖塔胡同是他日常行经之地。后来他在济南的齐鲁大学教书,一九三三年写了一部以小公务员为主人公,以西单、西四一带为地理背景的小说。他是老舍,这部小说是《离婚》。

1 W+ E3 z0 R1 o0 y! f- v- A( k! R

    小说里,热心人张大哥为同事老李找到一处住房:“房子是在砖塔胡同,离电车站近,离市场近,而胡同里又比兵马司和丰盛胡同清静一些,比大院胡同整齐一些,最宜于住家——指科员们说。三合房,老李住北房五间,东西屋另有人住。新房油饰得出色,就是天生来的房顶爱漏水。张大哥晓得自从女子剪发以后,北平的新房都有漏水的天性,所以一租房的时候,就先向这肉嫩的地方指了一刀,结果是减少了两块钱的房租;每月省两圆,自然可以与下雨在屋里打伞的劳苦相抵;况且漏水与塌房相距甚远,不必过虑。”

7 V: a$ X: D8 e2 }

    作者明言“北平”,可以借此断定故事发生的年代。前辈学者似白头宫女话天宝的回忆文字中都说,从民国首都迁至南京,北京改称北平到抗战前夕,故都北平空房多、物价低,一般公教人员的日子都过得很滋润。大学教授家里雇着厨子、包车夫和老妈子是常事。科员老李靠工资租五间北房,养活老婆和两个孩子,自然不难。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是后话。

8 N% w& X' f% X+ B. Z4 U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二月,张恨水从南京飞抵北平,筹备北平《新民报》。他有钱买下一所有四进院落、三十多间房的大宅,门牌北沟沿甲二十三号,后门即在砖塔胡同西口。

) u2 G% {; \2 \ P! g) u) _

    这个时期,北京经常停电。逢到停电,我们这位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无法执笔写作,常携杖出门散步。他有一篇《黑巷行》写他穿行砖塔胡同的情景:“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探索着,这路就不好走。在西头遥远地望着东头,一丛火光,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抬头看胡同上一片暗空,小星点儿像银豆散布,已没有光可借。眼前没人,一人望了那丛火光走去,显得这胡同是格外的长。手杖和脚步移动,其声的笃入耳。偶然吱喀吱喀一阵响声,是不带灯的三轮儿,敲着铁尺过来,嗤的一声由身边擦过去,吓我一跳。再走一截,树阴下出来两个人。又吓我一跳。一个仿佛是女子,一个是手扶自行车的。女的推开路边小门儿进去了,自行车悠然而去。此行不无所获。我没出胡同,我又回去了。”

: V0 m$ c ~ x9 i! n

他还填了一首《白话摸鱼儿》,记“禁夜市声”:

2 }0 k, `/ e2 n. |7 e2 S

    满长街电灯黄色,三轮儿无伴。寒风一卷风沙起,落叶枯条牵线。十点半,原不是更深,却已行人断。岗亭段,有一警青衣,老枪挟着,悄立矮墙畔。

9 H( Y& J( f$ Q

    谁吆唤?隔条胡同正蹿,长声拖得难贯。硬面饽饽呼凄切,听着教人心嘇。将命算,扶棍的,盲人锣打叮当缓。应声可玩,道萝卜赛梨。央求买,允许辣来换。

% a0 Y0 `; `* E0 c* [: V* `

    一九四九年五月,张恨水患脑溢血症,陡然病倒。经治疗,虽无大碍,但还不能写作。他家人口多,开销大,不得不卖掉北沟沿的大房子,迁到砖塔胡同四十三号一所小四合院居住。作家后来在这里病逝。张氏后人大概无力维修祖宅。今天从门口看,这房子已很破旧,甚至有点破落了。

4 `$ l2 }3 l8 B, @

    现在的砖塔胡同,早就铺上柏油路面,大树却所剩无几了。从砖塔脚下进胡同,两侧除了民国时代的三合院、四合院,几所很有气派的大宅,也有五十年代的红砖灰瓦顶宿舍楼,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八十年代的商用楼。算命瞎子的锣声,硬面饽饽和萝卜赛梨的吆唤声只留在老人的记忆中了。将近西口,从一个小胡同往南走,相当于昔日“口袋底”的地方,每天早晨开设早市,万头攒动。为了每斤瓜果蔬菜禽蛋鱼肉能省下几角钱,附近的居民,大娘大嫂,下岗职工,退休人员,教员科员,以赶早市为每日第一大事。你若是闲人,再说时间也不是早晨,就继续往前走。拐两个弯,豁然开朗,就到了西口。右首一幢高层居民楼,一个种着龙爪槐和月季花的街心花园。这是当年的北沟沿,今天是太平桥大街的一段。马路对过,偏南是拆了清朝的顺承郡王府,后来是张作霖的元帅府花园新盖的全国政协办公楼。偏北是北京最贵的火锅餐厅,门前停满公私轿车,门厅里一对——不是一个——穿红缎旗袍的礼宾小姐亭亭玉立,更显得这家饭馆身价非凡。假如政协的清贵和京城第一火锅的豪奢都与你无缘,天公也有安排你的去处。这条街号称火锅一条街,高、中、低三档饭馆一年四季开涮,肥牛海鲜可涮,白菜豆腐更可涮,有的还兼售最平民的水饺、炸酱面和打囱面。真是:太平桥畔花又发,砖塔巷口日已斜。凭君莫话兴衰事,菠菜粉丝味亦佳。

3 o& s0 j+ {% Q7 N

附录:罗山刘梦谦诗咏砖塔:

1 J# }5 L% q( N- I) }1 F

居然遗塔在
扰攘阅朝昏
蔓草萦萦合
松声谡谡存
传灯过佛祖
留字到儿孙
不读从容录
安知老宿尊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二月,张恨水从南京飞抵北平,筹备北平《新民报》。他有钱买下一所有四进院落、三十多间房的大宅,门牌北沟沿甲二十三号,后门即在砖塔胡同西口。
  这个时期,北京经常停电。逢到停电,我们这位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无法执笔写作,常携杖出门散步。他有一篇《黑巷行》写他穿行砖塔胡同的情景:“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探索着,这路就不好走。在西头遥远地望着东头,一丛火光,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抬头看胡同上一片暗空,小星点儿像银豆散布,已没有光可借。眼前没人,一人望了那丛火光走去,显得这胡同是格外的长。手杖和脚步移动,其声的笃入耳。偶然吱喀吱喀一阵响声,是不带灯的三轮儿,敲着铁尺过来,嗤的一声由身边擦过去,吓我一跳。再走一截,树阴下出来两个人。又吓我一跳。一个仿佛是女子,一个是手扶自行车的。女的推开路边小门儿进去了,自行车悠然而去。此行不无所获。我没出胡同,我又回去了。”
他还填了一首《白话摸鱼儿》,记“禁夜市声”:
  满长街电灯黄色,三轮儿无伴。寒风一卷风沙起,落叶枯条牵线。十点半,原不是更深,却已行人断。岗亭段,有一警青衣,老枪挟着,悄立矮墙畔。
  谁吆唤?隔条胡同正蹿,长声拖得难贯。硬面饽饽呼凄切,听着教人心嘇。将命算,扶棍的,盲人锣打叮当缓。应声可玩,道萝卜赛梨。央求买,允许辣来换。
一九四九年五月,张恨水患脑溢血症,陡然病倒。经治疗,虽无大碍,但还不能写作。他家人口多,开销大,不得不卖掉北沟沿的大房子,迁到砖塔胡同四十三号一所小四合院居住。作家后来在这里病逝。张氏后人大概无力维修祖宅。今天从门口看,这房子已很破旧,甚至有点破落了。

3 j+ P5 Y% I- e% d+ e

 

8 u& M2 K! P& d0 X9 x- T' i& E


 

发表于 2011-8-31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图片于2005年8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发表于 2011-8-31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资料]砖塔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塔胡同 
 
  说到北京的胡同,就不能不提到砖塔胡同,那可是北京胡同的根。

( N4 Y" J! n+ C" S# B1 m

  北京的胡同起源于元朝。据文献记载,元大都有50个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然而,随着岁月的流淌,这29条胡同的名字除了砖塔胡同外,都不见了痕迹。砖塔胡同名字得以流传下来,还得益于元杂剧。

& c! J* {* d& J6 ]# ]' A! `- y

  元人李好古写过一出杂剧,名字叫《沙门岛张生煮海》,描写一个叫张生的小伙子,与龙王的女儿小龙女恋爱的故事。在第一折中有这样的描写:张生与龙女定情后,张生的家童与龙女的侍女梅香调情,有一段对白:

! }6 @$ @: r; A# s* K

  “梅香姐,你与我些儿什么信物?”

" w t+ ?2 R2 y0 n

  “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煽煤火去。”

0 \1 l8 t u4 k0 S* L. M

  “我到那里寻你?”

3 q) ^% |; i- |. Z- h" @

  “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

3 C% m; x' P/ I

  “羊市角头”就是羊角市,就在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就在万松老人砖塔的北侧,就是现如今的砖塔胡同,只不过少了个“儿”字。经历了元、明、清、民国的700多年,砖塔胡同还叫砖塔胡同,位置还在万松老人塔的北侧。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也是一段佳话。

* X) i7 h$ R) s- r

  砖塔胡同得名于胡同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万松老人和砖塔背后,更有一段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故事。

6 y6 ^; ~/ m- c' [4 M- ^

  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记载了万松老人的故事。

z$ C& f; m/ H9 z3 p% }& F

  万松老人,是金元之际的高僧,俗姓蔡,是山西运城人。生于金大定六年(1166),卒于元定宗元年(1246)。15岁时到邢州(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学成之后,返回邢州,传授佛法,信徒众多,人称“万松老人”。金明昌四年(1193),万松老人应金章宗邀请,到中都来说法,从此就在中都这块儿土地上扎下了根儿。

# K9 F% Z- f% Z% o4 E( H/ d+ X" E

  1215年,蒙古人入主中原。铁骑声中,金王朝覆灭了,契丹贵族耶律楚材也无官可作、无城可守了。于是,耶律楚材拜万松老人为师,得法号“湛然”。两个人诗词唱和,情深义笃。3年后,成吉思汗知道了耶律楚材的名声,将他招到幕下,成为重要谋臣,跟随远征西域。万松老人挂念着西征的弟子,修书一封,授予治国安邦之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个字:“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 l( h9 U. q. O- L( e

  后来,耶律楚材成为元中书省中书令。他一生创造了大量的诗文,写下了许多名言隽句,如“含笑山桃还似视,相亲水鸟自忘情”。后人将他的诗文编成《湛然居士文集》。耶律楚材死后,葬在今天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当时叫瓮山泊)东岸。

8 }5 F- ?7 ]$ d: x$ F. B; g

  话题还是回到万松老人身上来吧。1246年,万松老人圆寂,葬在今天西四路口。不过那时这里还是荒郊野外。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万松老人的骨殖塔是七级砖塔,高丈五尺,塔顶长满了杂草。不知何年,有人倚塔造屋。从远处望去,砖塔就像从屋里钻出来的一样。又不知何年,有人在砖塔下开酒店。塔檐上挂着猪肩,塔的四周环绕着酒瓮;刀钝了就着砖塔开磨;喝醉之人,靠着砖塔,胡拍乱骂,狂歌劲呼。万松老人塔二百多年不见了香灯。

) Y! H, ^% ^1 \* X, Z. z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一个叫乐庵的和尚,见到万松老人塔的样子,十分痛心。就募集了一些善款,将周围的酒店赎回,自己居住。万松老人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静。

, B3 H5 g, Z. t4 W9 R) t. o

  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奉敕对万松老人塔进行修缮,从7级加高到9级。民国十六年(1927),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又一次重修,并在东边开了一个门,额曰“万松老人塔”。

% ~' R% i: W5 q* }

  砖塔的故事到此为止。但砖塔胡同里的故事才刚刚开讲。从耶律楚材开始,这砖塔胡同就和文人墨客、历史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 o, ^$ g- \+ O$ u; Z

  1923年8月后的十个月里,砖塔胡同出现了一个长衫布鞋、小个子中年男子的身影,他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鲁迅。

8 y" g% T& y8 H2 [1 U

  原来鲁迅一家住在西直门内路北公用库八道湾11号。1923年7月14日下午,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失和。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家庭失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在这里起了作用。但是,以后的很多年,兄弟二人对失和的原因都缄默不语。8月2日,鲁迅和妻子朱安就搬出了在八道湾11号的住宅,迁居到砖塔胡同61号(今84号)。

* W( d: ?- V$ }! o1 d

  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四个地方,砖塔胡同61号是鲁迅居住时间最短的一处住所,只居住了9个多月。搬进后不久,鲁迅的日记中便出现了四处奔走看房的记载。

( r+ W4 v z8 T% _: c

  砖塔胡同61号是一个很小的院子,月租金8块大洋。三间北房总面积不过30平方米,西面是夫人朱安的卧室,东面一间留给了老母亲,中间的才是鲁迅的房间。堂屋摆着一张小八仙桌。白天,堂屋是会客室和全家吃饭的地方;晚上,鲁迅就伏在八仙桌上进行创作。堂屋靠墙的一张木板床,是他睡觉的地方。兄弟失和、居住拥挤,使鲁迅的心情和身体极为不佳,他在《题<彷徨>》诗里,透露了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绪:

% g4 W3 n& Y6 `, R& g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3 ?$ O1 W. I! |5 Y3 L" Y1 |, j

  但是,就在这里,就在古老破旧的砖塔胡同,鲁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大家熟悉的《祝福》就产生在61号院,深受封建礼教毒害、命运悲惨的主人公祥林嫂,就是从砖塔胡同走向了世界。此外,鲁迅在这里还编定了《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创作了小说《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

0 B% g9 g, z+ r3 M

  鲁迅的外表是严肃的,脊梁是硬直的。但是,他也有柔情,也喜欢天真无邪的儿童。

p' X: n8 M( e. z! W8 Y

  61号院的隔壁人家,有两个小女孩。鲁迅刚搬来的第一天,小女孩俞芳看到神情严肃的鲁迅,有些害怕。可是,第二天上午,鲁迅就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很快小姐妹就和鲁迅熟悉了。

. z' j( F i. s$ y9 r) n0 F

  由于俞芳属猪、妹妹属牛,鲁迅就叫俞芳“野猪”,而妹妹“野牛”。这下儿姐妹俩不干了,叫鲁迅“野蛇”。鲁迅笑眯眯地反问道:蛇也有野的么?小姐妹一想,蛇本来就是“野”的。于是,银玲般的笑声、爽朗的笑声,从小院中飘出,飘向古老的砖塔胡同。

5 B1 n, \: ~: i3 l2 r' r3 G

  冬季北京,那时水果很少,价格也十分昂贵。走街串巷叫卖的大萝卜,一个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就成为贫寒北京人家冬天的蔬菜和水果了。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俞芳姐妹就敲鲁迅的“竹杠”,让他请客,买个大萝卜。遇到挑担卖桂花元宵的,俞芳姐妹没有吃过这种比较贵的点心,便对鲁迅说:大先生,元宵多甜啊,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于是,鲁迅要了九碗,给太师母、俞芳姐妹以及帮工等,每人一碗。

6 y5 [6 t6 I* _. o; K/ V

  正如鲁迅诗句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既有斗士的勇敢,也有童心童趣、缕缕柔情。这才是真实的鲁迅,砖塔胡同可以佐证。

$ w$ e- u' J1 R% v& t4 j+ |

  1924年5月25日,鲁迅与朱安迁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今宫门口二条),就此离开了砖塔胡同。

+ B; l @1 t! l

  历史往往有许多巧合。在鲁迅离开砖塔胡同二十多年,另一位文学大师搬进了砖塔胡同。他就是传说被鲁迅戴上“鸳鸯蝴蝶派”“帽子”的张恨水。两位文学大家先后住在北京同一条胡同,恐怕也是难得的佳话。

1 B' I' f* {' Z7 M

  张恨水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他在北京却生活了40多年。他把北京看作是自己的故乡,创作了大量的“京味儿”作品。

6 S: D& h$ `/ x9 R

  1919年,年轻的张恨水踏上了北京这块土地。北京丰富的文化氛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先后问世。

5 Z/ v4 Y7 V1 }

  鲁迅的母亲虽然不看鲁迅的小说,但却是张恨水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张恨水有新的小说问世,他就买来送给母亲。1934年鲁迅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中,就曾经提到过:“……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7 E+ G- {4 Q6 E, x$ ]

  1935年张恨水举家迁至上海,暂别京华。

2 U$ ^$ k _0 O p

  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张恨水从南京飞抵北平,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并买下了北沟沿甲23号院子。这是一所有四进院落、三十多间房的大宅门,后门就在砖塔胡同西口。

* g0 e" y$ @. i7 M6 l4 H! `4 d' T

  这个时期,北平经常停电。逢到停电,张恨水携杖出门散步。他的《黑巷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探索着,这路就不好走。在西头遥远地望着东头,一丛火光,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抬头看胡同上一片暗空,小星点儿像银豆散布,已没有光可借……”

" ~+ K( h5 s3 e6 K$ D# D! E4 `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了。张恨水家的西院住进了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战士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农民的场院一样。当解放军离开西院时,还请他检查是否有损坏的东西。他笑着说:没有,没有。然后站在大门口,目送解放军战士离去。

n5 L* G! v' ^6 b

  5月的一天,黄昏时分,张恨水正在给两个儿子补习英文。讲着讲着,突然发音含糊不清了。张恨水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两个孩子见到这种情况,赶紧把他扶到椅子上。此时张恨水因患脑溢血,已经能不省人事了。

$ c5 [; `/ r) r

  家人立即把张恨水送到白塔寺附近的人民医院抢救。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已经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张恨水除去书,没有多少积蓄。他的夫人为了给他治病,卖了仅有的首饰。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邀请张恨水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得知他生病的情况,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 x! s, C: Q) M* g. X

  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今95号,目前因胡同改建,已拆除)。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能写作了,后来还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9 z$ E3 l" x" y; |. Q, E/ W0 ~+ w# p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的早晨,家人为他穿鞋时,张恨水突然仰身向后倒下,突发脑溢血,在砖塔胡同43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 `# b* a1 a" \, J A: a

  砖塔胡同的历史记忆中,还有着一位历史巨人的身影。他就是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

& Q/ b% d' G! h2 \0 h9 X9 I8 L

  1937年2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刘少奇,随中共中央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平时,就住在砖塔胡同内四眼井胡同10号(今南四眼井胡同2号)。四眼井10号是一个小院子,只有三间北房,是刘少奇的秘书林枫和译电员郭明秋租的,房东是一位寡妇,带着一个小女孩。

) U+ H4 p' f: ?+ \' U

  当时刘少奇化名胡服、KV,在党内也称他老戴。刘少奇来了以后,林枫、郭明秋把较好的单间让给刘少奇和他的夫人阿香(谢飞)住,过堂屋做吃饭的地方。由于刘少奇是南方人,当时又有胃病,不能吃硬的,郭明秋就给他做些软的东西吃。

" C7 L' f" u" K- W. u

  在这里,刘少奇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的重要文件--《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

5 ^8 U8 H" X8 [: {3 l9 t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但是,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白区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错误的恶劣的传统”,存在着“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为此,刘少奇在1937年的2月20日、2月25日、2月26日、3月4日,给当时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写了四封长信。第四封信就是《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提出白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中央对白区秘密工作有个指示,以帮助秘密工作的转变,并接受他十年来关于秘密工作中的一些观点。

- A3 m3 {4 B+ ? X) y

  1937年3月,刘少奇从砖塔胡同内四眼井胡同10号搬到鲍家街17号。

8 w: R# W, ?$ u1 H# J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的根,千万不能让这个具有700多年的胡同消泯了。愿砖塔胡同的根扎得越来越深,开出绚烂的花朵;愿砖塔胡同继续演义新的故事,内容更加精彩动听。

1 p& V" K7 A8 b- ^8 S9 S

 
 

1 S( D! ]8 f!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6 13:22: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砖塔胡同——北京胡同之根
   胡同之称始于大都,当时出现过29条胡同,但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这条胡同,就是砖塔胡同。从元、明、清、民国,到今天,都有文献可考这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用业内专家的话说,它就是北京的胡同的“根”。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砖塔胡同
    说到砖塔胡同,就不能不提到那座砖塔。
   它是一座原七级后加高到九级的密檐砖塔,是仅存到今天的坐落在市区的惟一的一座砖塔。早在元代《析津志》就有文字记载,称它为“羊市塔”,注明是“砖”。证明元代时,此塔还在羊市内,旁边很可能尚未形成砖塔胡同。
   羊市砖塔是为一位法名“行秀”的老僧建造的。行秀高僧自称“万松野老”,饱读诗书,博学多才。
   蒙古破金,尚未建立元朝时,老人居住在原中都燕京城内的从容庵,收中书令耶律楚材为徒三年,教诲其徒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耶律楚材是燕京人,在辅佐成吉思汗时,秉承“以儒治国”方略,使这位大汗减少对人民的杀戮因此他与万松老人心心相印。
   万松老人逝世后,被葬于燕京北郊,建塔曰“万松老人塔”。就是后来位于羊市的这座砖塔。   元大都建成后,砖塔被圈进新城,成为城中塔。万松老人生前虽然是位受人尊敬的高僧,但身后掩埋骨理的砖塔,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损坏。
   明代时,荒草已长满塔顶小买卖家围绕着塔身建了一个小酒店,砖塔每日里被救起食品气味团团熏绕。
   到了清代,晚送老人塔又一次陷入囹圄,又被人囚进住宅中,直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才获救,并交了好运,收归“国有”,成了皇室家产。
   不料到了民国时代,转塔又一次遭到到劫难。这回是被一家羊肉铺占了,转塔塔院成了羊圈。杀生取羊命,全在万松老人塔鼻子底下进行。
   20世纪90年代后,砖塔成为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彻底成为安宁之地。
   古塔一直保留至今,因塔而得名的砖塔胡同也一直保留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松老人本姓蔡,名行秀,河南洛阳人。15岁时在河北邢台的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来云游四方,在河北磁县的大明寺继承了雪岩满禅师所传的佛法,专攻禅学。以后又重返净土寺,建万松轩居其中,故自称“万松野老”,而世人则敬称其为“万松老人”。万松老人博学多才,精通佛学,讲经说法透彻警人。他来到燕京,其身处空门、志在天下的胸怀受到了当时金章宗的极大赞赏。后来元朝定都北京时,元世祖、重臣耶律楚材慕名而来,投身门下,参学三年,万松老人平时给世祖讲经说道,告诫他要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切勿乱施暴政,祸国殃民。世祖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话。每至闲来无事,万松老人常常席地而坐给世祖弹琴吟曲。三年后,世祖为了纪念这种师徒之情,将宫中承华殿的古筝和“悲风”乐谱赠给了万松老人。老人圆寂后,人们为他建了这座朴素别致的砖塔。紧靠砖塔北侧的街巷也随之而得名“砖塔胡同”。
   后此塔渐渐无人问津,不知何年,有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而出,再以后居住于此的人开起了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有一个叫乐庵的游僧,从南方游历至京城砖塔胡同,当他看到这处于酒食店中的万松老人塔时,顿时醒悟,于是便募捐将此塔买下,大加翻修后,长居此中守护砖塔。乐庵死后,砖塔便草荣其顶,破旧不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奉敕按照原来的规模重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塔的北侧开了一个小门,门檐上书“元万松老人塔”。
   胡同因塔得名,自身同样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在元、明、清三代,砖塔胡同作为戏曲活动的中心,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元代杂剧在京城非常流行,当时把演杂剧的戏院叫做“勾阑”。勾阑内有戏台、戏房、神楼和腰棚,大的勾阑可容纳数千人观戏。这时的砖塔胡同及附近的口袋底胡同、钱串胡同、玉带胡同有戏班、乐户和勾阑不下二三十家,终日锣鼓喧天。到了明代,在东城的本司胡同和演乐胡同等处设立了教坊司,专门管理音乐、戏曲等事务。这样,砖塔胡同一带便失去了往日的喧嚣热闹。清朝,砖塔胡同作为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的营地。但不久,这里又恢复了元代“歌吹之林”的面貌,再度成为曲家聚集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里的戏班、乐户纷纷逃回家乡,从此砖塔胡同渐渐变成了居民区,归于宁静。
   虽然砖塔胡同得名于砖塔,出名于砖塔,但现存之砖塔却早已非元代原物,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和民国期间都曾经对万松老人塔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重建。
   元明清三代,砖塔胡同一直是京城娱乐中心之一,即所谓"勾阑"、"瓦舍"之所,全盛时胡同里有十数家戏班。在清代,砖塔胡同曾经作为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的营地,以后一直是曲家聚集的地方。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砖塔胡同成为进攻西什库教堂的义和团组织的总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后对砖塔胡同造成了很大破坏,各大戏班纷纷逃离,自此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娱乐中心开始走向衰落,逐渐成为民居。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恨水与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西段的房屋已基本拆除完毕,但在那一片废墟之中,居然还耸立着一两处院落。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那暂时得以保存的95号院,曾是张恨水住过的地方。
   张恨水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多”字
   第一是文字量多:张恨水一生发表文字三千余万。假设他在72岁的一生中不间断地写作了50年,那么每天至少要写出1600字以上,且不说这50年中曾经发生过多少社会动荡与战乱,也不管他本人是否还需要吃饭、睡觉、旅行甚至生病等等,即使仅把三千万字抄写一遍,也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二是发行量多。比如他的《啼笑因缘》,至少出过二十余版。这还仅仅是指正式出版的数量。如今书籍市场上最流行、也最让人头痛的“盗版”问题,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在张恨水的那个时代就早已存在了。在抗战时期,仅在沦陷区便出现过一百多种托名“张恨水”的伪书。有这样一件趣事,1956年,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茅盾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说:“还记得,还记得。”茅盾说:“《××》那本书就是他写的。”张恨水连忙更正:“那是伪书,我写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由此可见伪书泛滥到了什么程度,竟连茅盾也真假难辨。
   第三是在同一时间内写作的小说种类最多。比如1928年也许是他最忙的时期之一,竟同时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长篇小说在不同的报刊上连载,6部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超群出众的写作才能,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任务。
   张恨水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
   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所幸张恨水的家没有被抄
  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来抄,否则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计策连小孩子也瞒不过。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家人为他穿鞋子,准备下床,他突然仰身倒下,在这屋子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
   元代北京的胡同名称,保留到今天的已为数不多。位于西四丁字路口以西的砖塔胡同就是其中的一条,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砖塔胡同的古老,我们可以从元人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中找到佐证。在剧的第一折中张生与龙女定情后,家童凑趣,与龙女的侍女梅香调情。家童云:“梅香姐,你与我些儿什么信物!”侍女云:“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扇煤火去!”家童云:“我到哪里寻你?”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足证元大都城里,已有砖塔胡同。至于“羊市”则应指砖塔胡同旁边的羊肉胡同,同样历史悠久。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有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而得名。此塔名为“元万松老人塔”,为纪念万松老人而修建的。关于万松老人及此砖塔,在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中有详尽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与砖塔胡同
    历史往往有许多巧合。在张恨水住进砖塔胡同之前二十多年,鲁迅也曾在这条胡同里住过。
    鲁迅自1912年5月因在教育部任职而来到北平,共住过4处地方。开始时住在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后与家人迁入八道湾胡同的新宅。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于当年8月2日携妻子朱安暂时迁至砖塔胡同61号居住。
   这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其中总共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3间北房是鲁迅的住处。西面是朱安的卧室;东面一间留给鲁迅的老母亲;中间的堂屋则是鲁迅的房间了。白天,这堂屋可充当会客室和大家吃饭的地方,因此摆着一张小八仙桌;晚上,鲁迅就在这里写作,靠墙的一张木板床是他睡觉的地方。与八道湾那宽敞的居住环境相比,这里的条件实在太差了!
   此时鲁迅的境况,可说是“贫病交加、情绪低沉。”
  那段时间,鲁迅的工作也十分忙碌。他在砖塔胡同仅居住了九个多月,便校勘了《嵇康集》,编定了《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并连续创作了小说名篇《祝福》及《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
   其间,鲁迅还四处奔波,试图寻觅一处较好的住房。1924年5月25日,他与朱安迁居阜成门内西三条,就此离开砖塔胡同。
   鲁迅的这处故居现在的门牌是84号。若由东口进入砖塔胡同,东西方向的道路基本是直的,惟在这个院子的西北角上开始向南拐弯,接着又拐向西面,从位置上说,还是很好辨认的。但是经多年变迁,小院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原先朝北的院门被堵上,成为一间屋子,在这屋子南面又朝西开了一个小门,由于门两侧搭建了一些临时房屋,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错过去。鲁迅住过的3间北房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重建,东、西厢房也都已不是原先的建筑,各处房屋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院子已不成其院子了。自这里西行不远,便是后来张恨水的故居。
发表于 2011-9-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 o+ f4 K; m5 |

    “虽然砖塔胡同得名于砖塔,出名于砖塔,但现存之砖塔却早已非元代原物,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和民国期间都曾经对万松老人塔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重建。”

# E1 v* ~2 O. d) o- s. B; H

 

. W4 F9 P; R) R$ U7 n* x O

     补充一些最新的图片,现将2011年8月10日,重新整修好的万松老人塔的照片贴出,进一步完善资料。

K) V# V, t/ ~$ w1 ?

 

: w" M) }3 l* }- o0 G

 

( r9 F/ `* ~0 Y5 c) D$ ?, {

 

) a8 t6 i N- G; r

 

$ v9 \* m) P8 G


 

7 v1 o! K3 S) h# T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 A0 h' O( |! _2 |& w

 

& B- Z/ H( f3 ?; V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 L" s5 ^5 n4 E' F8 V"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6 22:12:4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6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 Y$ I5 ~' j

 

' D+ ?1 _; c$ J$ q4 A$ a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 b; C! I8 C" q$ P1 I$ C! ^7 l

 

/ q# ^ L z! b8 M* y


 

) P; L' K2 F0 J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 e# b) n& e" N, {; {

 

7 Z% j/ b) ]' ^6 G% ?, z# i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资料]砖塔胡同 Zhuan Ta Hu Tong

发表于 2012-2-17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这样的历史古建应该好好地保护,欣慰呀~
发表于 2012-2-27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东侧路南不是有个电影院来着吗
发表于 2012-4-17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唯一的一个一直没有改称名字的胡同——砖塔胡同。
发表于 2013-10-29 2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后仓 发表于 2012-2-27 16:45
4 {9 S3 T' M7 d  e2 e( R胡同东侧路南不是有个电影院来着吗

' l0 \( M# G( T2 }( Y7 ^- ]您说的那是在羊肉胡同“地质礼堂”
! g: l3 `2 d#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07 , Processed in 1.1950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