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66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1-3
最后登录1970-1-1
|
北京的大清门位于皇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它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初称“大明门”,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大清门”。1912年大清门改名“中华门,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1976年在其遗址处修建了毛泽东纪念堂。 该门建成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大学士解缙题门联,缙书古诗以进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成祖大喜,赐赍甚厚。作为皇城的外门,其门甚为气派:南向五槛正中三阙,单檐歇山,飞檐重脊黄琉璃瓦顶;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门前为正方形深广数百步小广场,周绕石栏,是为“天街”。因形似棋盘,俗称“棋盘街”,中间御路似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坊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北向廊坊各34间,即连槛通脊。 . N0 P" s# i+ f
+ g. v' N( ^5 z8 j" f/ f明末时的棋盘街是木栅栏,且是东西稍长的长方形,清干隆四十年(1755年)拆去木栅栏,改为正方形的石栅栏。( `8 e P7 _& i( t- R
8 C/ j% Q" S6 c- s. u 明清时,每年冬至,皇帝要到天坛去祭天,夏至要到北郊地坛祭地,孟春祈谷,皇帝还要到先农坛亲耕田。遇到这些大典,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明(清)门豁然洞开,皇帝头戴金冠,身穿龙袍,坐着御辇,威风凛凛地由此门出行去举行祭祀典礼。
( s# l6 N9 J5 m1 Z8 h$ S0 M2 i' \3 _/ H! w, A; E# b! T
前清时期,皇帝大婚时,皇后就由大清门抬入紫禁城。不过,由于有很多皇帝即位时已经结婚多年,因此,只有四位皇帝的五位皇后,曾经有此殊荣。她们分别是顺治帝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纳拉氏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M7 ]% m+ e/ X" ^# G! A
& a4 k+ r& L9 f6 u0 ~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辛亥革命胜利后,决定将大清门改称“中华门”。在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前一天即1912年10月9日清晨,将刻有“大清门”三字的旧匾额取下,准备翻过来再用,却发现匾额背后已有“大明门”三字。原来,当年该门初次更名时,已将匾额背面使用过。这样,只好又赶制了一块由京兆尹王冶秋书写的“中华门”的匾额。
! ~+ G0 b: V: x————图文转自满族心网
7 R! N) }+ w9 c/ Q; `
8 H3 [! W! g: |3 P! l) `+ @
2 | ^2 ~" V8 x; Z- w; N2 W7 `4 i+ x9 b, }
) G- L% @5 Y' x) }7 _0 Y, Y4 @% ?) D
4 \) k2 l8 X' @0 H( C1 `/ n3 M* ^0 p/ h9 @
1 ?+ N+ v9 M: a# N; C% K( d6 _+ T0 Y$ J
; v3 L" F3 c* v$ d( ^$ e/ A5 |
; i6 _$ Y- S7 Q7 E) G9 {9 l
8 \ F- O; g l6 J6 ?4 Z5 X; N. D5 {, E" R1 S
# D% k/ x" v" S; P
, X1 e/ _* _6 R' I' g. W
% J( [- _6 q2 u9 D2 L! Q' u7 ^
; L4 A- S$ v, r: L, o$ v+ }0 _' J& a5 o; l0 l: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