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_: O& w) g1 n
$ ]# G5 _" d5 C2 I- y) X+ m
& R" \! |9 _7 a3 t$ z% v: N. S8 a梵净山扬名天下,正在于它与佛的不解之缘。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与梵净山同一纬度的地区有无可计数之多,惟独梵净山仍保持着她的原始生态和本来面貌,独成一块清净福地。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此山的神秘和佛的无边法力。
7 }1 k' h5 k; q. ] S/ ^3 o0 t梵净山之神归于佛,梵净山之魂在于佛,无佛无梵净,无佛此山无灵气,这丝毫没有夸大之说。环视梵净山,心中自有此定论。
) t$ c$ Q# Z5 S9 _梵净山东西南北长宽均 20公里。自梵净山被人类开山以来,以梵净山金顶为轴心,环绕此山从山麓至山腰到金顶,布满了百余座寺庙,其中还有皇帝赐封的“四大皇庵”。百千年来,无数高僧大德在这里修持悟道,弘扬佛法,无数信徒和善男善女在这里护法供养,给这山脉注入了无比的功德,积累了无量的法力。古往今来,凡亲自攀登过梵净山的有缘之人,无不感到每登山一次就仿佛受到佛的扶持,感受到佛光的照射。不少耄耋老人站立在梵净山金顶之上,一抖筋骨,犹似人间又一次轮回。梵净山佛法之神奇集中于金顶。一座百余米高的巨石从海拔2200多米的山顶上拔地而起,高矗入云,直插虚空。上此金顶必须手攀铁链,脚手用力,虔诚至志,一心向上方可通达。稍有疏忽,心猿意马,失手落足,坠入沟壑,踪影全无。上得金顶并非一眼平地,必须先进释迦殿,朝拜释迦牟尼佛,然后再经“天桥”,跨越丈余宽的峡口,进弥勒殿,恭敬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往往游客不在意,难以体察两殿先后之奥秘。诸不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佛教创始人,他以一大因缘现世人间,以身证法,说法四十多年,立意弘法度众,被世人称之为佛祖。在佛教之中也被称为现在佛。弥勒佛乃是未来佛,他如今正在兜率天说法,他将在那里住四千岁,这四千岁相当于人世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据《弥勒经》记载,在很远的将来,弥勒佛出现,那时人的寿命极长,没有病患,寿命都有八万四千岁,女人年满五百岁以后才出嫁。那时,国土富饶安乐,地面平整,像镜子一样明亮纯净,谷物食品极多,人丁兴旺,有许多珍宝,地面上只有甘美的果树及香气浓郁的植物。那时,风调雨顺,四季分明,人的贪欲、仇恨、愚痴被诚恳所取代,人心均平,一心一意,相见时欢快高兴,相互间使用善言善语,语言相同,没有差别,人民信仰一致。男人和女人想要大小便时,地面自然打开,完事以后,,地面随即合上,那时,金银珍宝,珍宝琥珀散落在地上,无人理睬。梵净山金顶先拜释迦后敬弥勒正预示了佛法运作这一历程,展示佛法的今天与明天。他告知人们,一切众生今天在释迦牟尼佛的恩惠之下生活,明天仍将在弥勒佛的教化之下度生,佛光将永远普照众生、度化众生。小小金顶一分为二,实质是现在、未来各一半,拜现在佛,一生平安,吉祥如意,慧命增长。拜未来佛,为来生来世种下善根,利益万千。
& S6 J- m* x% j% f% o
1 f: i& a& \2 h& R9 o& X) b
& {5 z3 P( Z$ I7 K)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