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W6 r r7 J3 X 提起龟城,《辞海》上只是说是指成都城而言。成都城按照一头巨龟爬行的足迹而建,故得“龟城”雅号。其实,就在北京与保定之间,还有一座龟城,这就是新城县县城(现为新城镇)。它依照龟的形态而建:四周城墙为龟身;南关外的奎星皋为龟头;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龟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门的南关大街及升仙桥为龟的脖颈;北门外北关大街及真武庙后的大旗杆,是龟的尾巴;北门内,大街两侧各有一眼井,是龟的睾丸;城四周,护城河环绕,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桥:东南贾家桥,西南杨家桥,东北崖家桥,西北王家桥,这是龟的四足。整个城的建筑,酷似一只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龟。这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龟城。
相传,新城县的县城为唐代所建,但这座龟城,并不是原来的县城,而是明朝时新城的一位知县张伯义在原县城以南半里的地方建起来的。
张伯义到任之前,这里年年洪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溺死人口,连县城的城墙也常常被冲垮坍倒。他到任的这一年,水势特别大,整个县城的城墙全部倒塌,尤其是城东城南除了大佛寺未被淹没之外,其余地方一片汪洋。张伯义不仅诗书满腹、学识超人,还怀有一颗忧国爱民的赤子之心,见此情景十分焦急,茶不思,饭不想,日夜不息地率领随员察灾情,观水路,寻求治水之策。可一连几天,也没弄清洪水的来龙去脉。这天夜里,他又率领众人站在一高坡之上,继续观察水势。只听城南约半里的地方突然水声大作,连续不绝,转头望去,见一只方圆足有几里地大的金色巨龟俯在水面之上,四肢击水,身子上下起动。巨龟四周波涛翻滚,浊浪奔腾。茫茫水域,一切来水都涌向大龟,一切泄水都从大龟身下流去。一时大家都被这一情景惊呆了。
话说张伯义府内有一位老师爷,名叫王知贵,年已六旬,身体却十分健壮,青年时曾跟西山道人玄真修身养性,习学法术,后因违犯道规,被逐出门,便跟随张伯义的父亲当了师爷,人称王半仙。张父死时,曾嘱托他辅助张伯义成名建业。这次随张伯义上任,住在县衙之内。张伯义遇有重大事情,总是同他商议。当时察看水势,他也跟在张伯义身旁。见此情景,他大喝一声:“何处来的妖龟,不得肆意胡行!”说也奇怪,随着他的一声大喝,大龟俯于水面一动不动,波也平了,浪也静了。人们齐口称赞:“先生真乃神人也。”他摇摇头,叹息道:“惭愧惭愧,鄙人只能吓他一吓,却制服不了它。”
回到县衙,众人认定,此处年年闹水,定是这只大龟作怪。但如何制服此龟,却都感到束手无策。老师爷王知贵向知县张伯义秉道:“请延误几天,容老夫去求助师傅。”张伯义无奈,只得应允。
却说王知贵晓行夜宿,行了几日,来到西山,好不容易打听到师傅的下落,便星夜赶到师傅的住所。起初玄真道人说什么也不认他这个徒弟,后来听说他为治洪水拯救黎民百姓而来,才召见了他。玄真道人听完他的叙述后,说道:“要制此龟不难,只要在它出没的地方,依照它的形态、大小,建一座城池即可。”王知贵不禁问道:“此龟从何而来,还望师傅赐教”。玄真答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接着便讲述了大龟的来历。
4 @1 v3 c* H% x" Q3 |, ^, Y, L
这头大龟是浑河龟王的儿子。老龟王共有三个儿子,他是老大,叫龟孟,老二叫龟仲,老三叫龟季。这三个儿子都非常聪颖伶俐,顽皮好动,经常在浑河里打闹嬉戏,闹的浑河屡屡泛滥成灾,危害百姓,为此不断遭到龟王的训斥。但它们不思改悔,依然如故。尤其是老大龟孟,经常挑头打闹。有一次竟然合伙去偷玉帝赐给老龟王的灵芝仙草,闹得浑河两岸洪水横流,大片房屋田野被冲毁,成千上万的人被淹死。这下引起了老龟王的震怒,决心把老大龟孟逐出浑河。临行时,龟王嘱咐说:“你可从大清河顺水而下,听到钟声便要停住,在那里好生镇守,且再不可肆意胡行。你偷来的那棵灵芝仙草,可以带走,但不能自己享用。大清河一带正瘟疫横行,可用它拯救众人生命。第二天,龟孟便告辞父王与兄弟,衔着灵芝仙草,饱含热泪,启程南下。一路之上,它恋恋不舍,郁闷寡欢,十分后悔自己的过错也不知走了几天几夜,一天夜半时分,猛然听到铛铛铛的钟声,他想起父亲的话,就停了下来。这钟声就是新城开善寺的钟声。
+ L, C2 H- _% L' J& ]
新城县的开善寺建于唐代初年,当地人都叫它大佛寺。晨钟暮鼓,天天如此。每日半夜子时,钟声敲响,紧七,慢八,快四十,响彻周围几十里。龟孟驻下的第二天,来开善寺烧香祈福的人们突然发现寺旁长出一棵灵芝,采下来后紧接着又长出一棵,再采下来就又长出一棵。人们认为这是大寺里的菩萨显灵,救护这一代生灵。于是纷纷前来采摘。给病人服用,瘟疫很快就驱除了。
- |2 S) c; ]% ?7 k! |
龟孟在这里驻下之后,牢记父王的教诲,安安稳稳,服服帖帖,可每年它要活动一下身子。它活动一次身子,这里就要发一次大水。如用座城池将它各个部位压住,使它不能活动,此处水患便可免除了。
9 O+ z' }$ x' j) I
王知贵听完师父的讲述, 连忙磕头拜谢:“感谢师父教诲之恩。”便连夜启程往回赶。
: c- y0 M! R% n. t9 t
王知贵这一去便是一个半月。可他刚进县衙住所,还未来得及向张伯义禀报,便有家人从南方赶来,报之老母仙逝,请速回故里治丧。王知贵得报,心急火燎,马上就要登程。可一见洪水退后的荒凉衰败景象,不免心内翻滚,一阵忧伤。心想:母丧,按制要守孝三年,这一去,至少三年后才能回来,这里岂不还要遭水害之苦?唉,反正母亲已经去世,回去早晚也无所谓了,不如先安排好修城之事再走。于是他安顿了来人,便去大堂向张伯义禀报。
# g. J9 x% o( E4 M. l" V, j9 ~) r
张伯义对此事将信将疑,可除此别无他法,况且原来县城已被洪水冲毁,需要重新建造,便答应重建新城。随后王知贵率人勘测地形,划定城址,绘制城池图形。一切准备就绪,王知贵才回南方老家为母亲办丧事。
6 A% Q+ C) h+ q
在建城过程中,突然发现图纸上只有南北两座门,没有东西门。张伯义心想:“这一定是老师爷急着回家,匆忙之中忽略了。”为了将来出入方便,于是便提笔增添了东西两座门。
! v! _. }$ a- w' C& B
新的县城建成了,人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欢歌笑舞地庆祝,觉得从此以后,便可免除水害之苦,过上舒心安宁的好日子。可谁也没有想到,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在人们头上。
5 A ~& V& }1 Y( V: `3 |
再说浑河的老龟王,自大儿子龟孟走后,十几年来杳无音信,真是有点放心不下,很是后悔不该把他赶出那么远,让它孤零零的一个过活。虽然眼前龟仲龟季已长大成人,并替它统帅着水陆两军,诸般事务,不必它再操心费力,可以舒舒服服地颐养天年,可一想到老大,便不潸然泪下。
7 z! J. [2 I2 d. I9 p1 o! n6 S
一天,它正在宫中暗自悲伤落泪。龟仲龟季进来禀报巡河之事。它俩见父王泪迹斑斑,知道又在思念大哥。其实他俩也十分想念龟孟,只是怕引起父亲伤心,才不敢提及此事。今日见此情景,索性向父王提出了要求:让它俩带领兵将前去寻找哥哥的下落。龟王准奏。于是,龟仲率领陆军五百,龟季率领水军五百,顺大清河而下,寻找大哥龟孟。他俩日夜兼程,不久便来到新城。兄弟三人见面,本应不胜欢喜,但龟孟却不住的落泪,脸上显出凄楚万分、痛苦异常的样子。他俩十分纳闷。待一仔细打量,原来龟孟的左右俩肋被人各捅了一个大窟窿,疼痛难忍。兄弟俩见此情景,十分恼怒,誓为哥哥报此不平。立即传令水陆两军轮番从东西二门攻打县城。水军出动时,东门内外,大水波涛翻滚,汹涌而来,铺天盖地,一片汪洋,几乎漫过城墙;陆军出动时,西门内外群魔乱舞,鬼哭狼嚎:有的鱼身人头,有的人面虾身,有的口大如盆,有的巨齿獠牙,有的双头八臂,有的浑身铠甲,奇奇状状,无奇不有。这“东门闹水,西门闹鬼”可把新城人民给坑害苦了。房屋被冲毁,良田被淹没,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终日里提心吊胆,不得安生。
# Z! f+ Q" A! t5 K' Y7 E
三年过后,王知贵办完母亲丧事,回到新城,见到一派凄惨萧条景象,非常奇怪。人们将“东门闹鬼,西门闹水”的事情一学说,立即感到事情弄差了。心想:莫非自己走时匆忙,把图纸画错了?便急忙来到县衙,拜见知府张伯义。张伯义将图纸原无东西二门,是他给添上去的事说了一遍,王知贵急了:“老爷,错了!你想,城的东西两侧乃是龟的两肋,你开二门,岂不等于在龟的两肋捅了两个大窟窿吗?”张伯义一听,顿时醒悟,忙令众人将东西二门堵死。从此,水害免除,也不再闹鬼。社会秩序逐步安定下来,人们得以安居乐业,逐渐的繁荣富足起来。
+ w8 c, F# x5 D' b4 b7 ?3 L
又过了几年,人们发现新县城年年在向南移动。这又引起人们的恐慌。知县张伯义更是不安,心想:这还了得。于是忙找王知贵商议。王知贵一时也弄不清城池为何南移,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便又去西山求助于师父玄真道人。玄真道人知道王知贵要来,便脚踩祥云迎到半山腰。王知贵见师父要来,连忙下跪,刚要禀报,玄真说道:“徒儿不必说了,为师已全部知晓。龟孟身负城池,很不自愿,极想摆脱,故向前爬行。只是城重难载,每年只能爬行一步。只要在城北建一个九丈九尺九寸的栓龟柱,再在龟尾处建一座庙,供上真武大帝神位,坚守此龟,便安然无事了。切记,栓龟柱建成后,要妥为保护,万不可让其坍倒。此柱一倒,神龟就会跑掉。”王知贵听完,一连向师父磕了三个头:“多谢师父赐教,徒儿回去了。”“且慢,三年后新城一带还有一场劫难,瘟疫肆虐,危害百姓,我这儿有几粒仙丹,你带回去研成粉末,配成药饵,以救众人生命。”说着,让随身的童儿递过一只桠腰葫芦,转身驾云而去。王知贵回到新城,依照师父的嘱咐,在北关大街的尽头建了一座真武庙;在城北建了一座高九丈九尺九寸的佛塔,作为栓龟的柱子。知县张伯义感到,建了此塔,便制住了大龟,从此新城再无苦恼烦乱之事,遂亲自为它取名为兰若佛塔。自从有了这座佛塔,城池再也不见南移了。人们的情绪也都安定下来,过上了舒心的日子。这座塔后来成为新城八大景之一。一直到一九七零年,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有人在此取土刨砖,佛塔倒塌了。随后,新城县政府便从县城内迁到三十里外的高碑店,人们说:这正应了玄真道人“塔倒龟走”的预言。
/ k% ^. A D( X4 s( J! V
果然如玄真道人所说,建塔的第四年春天,新城一带瘟疫盛行,染病者十有六七,不少人被夺去生命。王知贵将师父赐予的仙丹取出,制成药丸,散给众人。他每天站在南关外一座石桥上撒药。一个月后,瘟疫被制住了,他的药也散光了。当他把最后一丸药交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后,就觉得身轻如同羽毛,飘然浮起,徐徐上升,最后一直升入太空,不见了踪影。人们见此,无不惊奇。大家说,王知贵跟玄真道人学道,功德已满,成仙去了。后来人们就把他散药升天的这座石桥叫升仙桥。
9 y" A7 e+ \2 h% ^5 r& R
讲述:马若龙 张耀冠等
采录:孙全义 张拱辰等
整理:刘 德 阴印海
5 T. d6 W$ ]! P# w#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