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8|回复: 6

民国时期西郊的刚果寺在哪里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4-3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读王静安先生生平时读到先生于颐和园鱼藻轩自沉后遗体停放于刚果寺,但这个刚果寺在哪里呢?始建和废毁时间是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总也查不到……仅有吴宓先生的日记中记载“……随众送殡,研究院学生执素纸灯以随,直至清华园南二三里之刚果寺。停放既妥,即设祭。宓随同陈寅恪,行拜跪礼。学生等亦踵效之……”有了解的可以介绍下吗?, {* Z. I: n) e& A
[此贴子已经被掌柜于2012/4/3 21:17:0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园南二三里查清末地图至哟保福寺和白塔庵稍大些(翠宫饭店附近,非西三环);

$ g6 w E1 d5 C! v$ u

 

/ f6 Q: n$ e! ?4 F+ x* }4 N

如是非常小的寺庙,没在地图上标注就不知道了

8 x2 f7 ^5 r- Q# U, k+ I, X)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9:26:0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发表于 2012-4-4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另一种说法是“刚秉寺”。

2 C- s; S: r0 j$ n: @: l3 V

2。 据说保福寺里供奉太监祖师“刚秉”。

- D$ Z. r) U9 \. N) T' Y6 ?

3。 据说北大物理学院北院里有小庙,供奉刚秉像。

% y; M7 t5 { [6 @1 @

4。 又说在中关村自然村之北有“刚秉庙”。

' Q7 p* Q/ [8 ~ R

 

/ m$ l6 \& s0 R4 `6 }( d' t; c- ]

这些说法都是网上搜出来的,链接就不一一列出了。

) U9 U1 \5 g4 O( [1 G4 G2 X7 \5 K

 

3 v- c$ c. y4 T; u& {2 w

“刚果寺”似为“刚秉寺”之误。只闻“证果寺”、“妙果寺”,未闻“刚果寺”。

% m+ P* f7 q4 a Z( z) O

 

$ ~7 k9 |. w& F

在吴宓日记里提到的是“庙”,后人解释说是“刚秉寺”,或许就是“刚秉庙”。

! |& P. r! s9 T d; P) ^/ g8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14:24:4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4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刚炳”那就变成太监的英雄;

2 z1 |, F5 x- t6 j- _& ^5 K

 

/ q3 r, `# [# r# A9 F7 i, s! ?

在八宝山上有专门的祠堂;但海淀有否祭拜他的庙宇还不得而知;

4 g% |7 X7 W5 g' e% c, b4 n% `8 Y

 

+ |- D7 _# v. G0 }( B5 d

但总是觉的文字描述的位置,是保福寺靠谱

发表于 2012-4-5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putippl.blog.sohu.com/95796497.html

, z- L8 x- N" G

 

( O" |2 X O! v4 L4 c" Z2 @

又搜到一个博客,链接在上面,原文复制到下面,以免日后上面的链接失效。红色字体是我标的。

/ E. v8 C/ q6 j

 

( `6 K& a1 m$ Z5 I* O

-------------------------------------------------------------------------------------------------

* y6 a, h( w8 o9 s+ B# p6 i

标题:刚秉、中贵和太监

5 X% H- {5 l' d! J" O- F

 

" Z" N n5 j/ o! _3 ]

作者:菩提树下

/ `8 D) w$ V. N( P! V' s

 

. O: H. X' S9 K$ A, v8 D" h

闲暇中在看《清史稿》,看到关于清时北京城内的情况时,对照着先前买的《皇城地图》,发现了一个刚秉庙的位置很有点意思了。 : c+ c: S7 Q, N! e0 u0 ~

% i3 f2 y* [. u

 

+ a) |! b( b9 H2 E: J* ]" U! P1 y

/ Q9 I3 }4 P) b; p4 E4 k

: n3 Y0 X/ R1 Z/ I/ z! U, r

刚秉庙有点象关帝庙,不过供的是刚秉,一身铠甲一手拿着本书看,这是什么形象?一通疯狂的考证之后,发觉刚秉原来是太监们景仰的鼻祖神仙,就跟关帝庙里的关公一样。这座刚秉庙里似乎还供着鲁班的像,难道从前宫里的木匠瓦匠全是太监担当的? 8 I9 x! d' M( i, H" d+ q( k* y

8 m6 d/ Q5 O( c/ l

 

: i0 t5 E! D( G' q

% w% s5 J4 p" A: [9 @' ]0 e

5 w. }/ q% {5 O$ }

刚秉庙里还有一块碑,开头就是中贵XX如何,中贵又是个什么称谓呢,《辞源》上说,“中贵”是显贵的侍从宦官。这位显贵的侍从宦官就是重修这座庙的大施主。太监有钱,这是古来的传统,正所谓官有多大奴才就多大;官有钱,奴才也就多有钱。刚秉庙周围过去是太监的宿舍,也是太监门的义地、也就是太监坟地。 % g4 j; m# G! _$ J$ ^+ P

. |" h: _2 J& M

 

% m4 n3 l+ x( Y: ~& U; G& B

/ O5 c9 ?; G3 b

& R' S0 n$ s9 ]' b: l

也是这座刚秉庙,还停过近代有名的王国维的尸首;朱自清的散文里写的过世的同学的尸首也在这座庙里停过。看来刚秉庙过去不只是太监的庙,还担负起了殡仪馆的重任,最起码相当于今天火葬场边上的告别室。顺着刚秉、中贵的思路,又查出了许多太监的别名,中官是太监,庵人是太监、阍人是太监,常侍似乎也是太监;早年的说法叫寺人,寺人和侍人在古汉语里的区别是什么?不太清楚了。宦官的叫法比较文绉绉。而庵人的称谓听起来是最为不顺耳的。。。 # I. V/ q! d: E6 |9 m# f! H) D. w

2 t( g# Y5 o9 {6 e

 

" Y/ N+ a6 s7 _9 b* i! I

6 }# w- u- V) u1 ~2 M6 D7 b

# z- w5 e" I1 V- n

小时候看过了《茶馆》才知道太监也要结婚。小说里那是太监在宫外找家眷的事,是清末的事了。有清以来皇帝对太监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到了乾隆皇帝时最为苛刻,动不动犯点小错就要乱棍打死,至于流放到关外的惩罚算是轻的了。 9 \0 d5 r0 x" R! j+ y

1 v$ y6 x8 N7 k( E) E' R

 

) @7 M, k$ R" j" b8 z5 ?' `8 @7 M

* n' v4 L. }9 @* Y- ~- e0 H

, f; a# r; m8 }$ C5 a: H: e

在清朝的皇帝看来,太监都是离国家权力中心太近的人,而且自春秋开始,太监祸国的例子就数不胜数。所以对于其管理是非常严格的。 $ n8 f1 ]& U5 r9 r0 Z# _

0 g* T+ J8 k# U+ s

 

" s0 }: X7 j- S$ }1 @

5 h/ h7 \4 ^8 Z. E7 D6 Q

) J) O( r8 K: `7 B% C0 M+ U

有清时皇宫内有多少太监呢?民间有个说法,叫“够不够,三千六”。史稿上看,也就三千多人。在封建王朝里算是少的了。 6 z5 Q" n/ |! X; M4 u

% ?' s# ]. [; k' ^; t5 h: ~

 

4 ?% v- I2 `$ ]3 b( D+ v% J

' j2 P! s9 A4 Y; R' u

* ?4 A) Q% g% f! W. P, q

太监若是想回家看看都有时间限制。要请假销假只有在自己近亲去世的时候才得到准许。太监不能出宫,于是太监就在宫里成家,于是就有了相应的词汇。 " Z4 }( A" M' ?2 T H. z

. n, {$ u: S0 ?( t0 R, o

 

0 l$ J3 @ O0 n* W! D5 ^2 A

' t3 ? m4 I F- a% r

1 P; O- S, v7 X

“对食”就是宫内宫女与宫女、宫女与太监居家过日子的一种说法,“对食”其实有点类似平常人的“配偶”一词,对食者搭伙做饭而已。还有一个词“菜户”,这个词是明代的,明代的时候,宫女称结为“配偶”的太监为“菜户”看来,接了“婚”的太监多半是以“种菜”为生的老太监。。。 / P6 i3 \. k3 ^) d j

) U* ^" U$ M3 o5 i0 T

 

( a& V" c: y- m3 ]3 [ n( q, |. D

, H2 f3 X6 g# Y6 _! U

. o, i5 z5 R; _( J8 b, r

太监是一个人老婆多得看不过来的产物,今天的制度终于使太监消灭了。

发表于 2012-4-8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薰殿在2012/4/3 20:46:00的发言:
。。。但这个刚果寺在哪里呢?。。。始建和废毁时间是什么时候? 
" b/ L- p6 _: b1 L" T5 |. q# ^

刚秉庙,或刚炳庙,是成府村广惠宫的俗称,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东北角北大物理大楼北面,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雍正时,废毁于解放后,甚至最近10-20年内。

* X4 u; L H$ H) ?* e; W

 

S i) c# g9 S; c6 X r# m3 a

(注意:八宝山也有刚炳庙,俗称老爷庙,应当与这里广惠宫的俗称刚秉(炳)庙不是一回事。)
 

1 O7 E( O0 t4 `' L

成府村在《日下旧闻考》中叫陈府(村)。一个相关资料是《北平西郊成府村志》,另外1924年清华大学学报有当时测绘的成府村地图。

8 R; _8 R+ Q8 @0 r, r

 

* h z5 ~, C7 t, [

下面这个链接给出一种说法:http://baike.baidu.com/view/3007435.htm

) A B. N. r M" s2 [6 I: H. A

 

7 C9 U/ G0 i5 d! k3 y3 O8 f

“。。。 燕东园、成府 海淀区燕园街道辖域东北部。东起清华南路,西至北京大学东墙外;北起清华西路,南至成府路。

5 j ?5 |* R1 v8 J5 n
2 U% I" v+ N; f1 r; i2 `9 L( c

原为明代成亲王的府第(前后罗锅胡同一带)。清代成村后称成府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烧掉,地名一直沿用。主要街巷有成府街、大成坊、北河沿、侍卫营、赵家胡同、沙土窝、前吉祥、后吉祥、前罗锅、后罗锅、喜洋胡同、杨树胡同、柳树井等。村内原有五对祠、关帝庙、佑慈宫、太平庵、兴隆寺、已觉寺、广惠宫等。其中在吉永庄院的广惠宫,俗称刚秉庙,存百年红柏数十株。。。。”

; L/ Z" |- g9 d: L

 

4 H5 A4 v) e Q+ ]0 x$ Q0 W# p

 

4 N& E' f ^! d7 k& j2 @

另一个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5937622.htm

n/ }' x( q2 N* B1 D% |, l

 

# x$ _( V* X+ }9 u1 [ r) o

      成府

2 v0 H* f$ z9 l9 K' c' k2 L
0 f" k. S5 n) P
 
6 f" y3 D. J2 U+ _2 @
  位于海淀区中部。东起清华南路,西至北京大学东墙,北临清华西路,南至成府路。旧有乾隆十一子成亲王园邸,故称。 1 \7 Y' q5 d7 Q+ P
  成府之北、清华西路北是圆明园,是清王室的夏宫。故此处亦多达官贵人的园林,作为随扈皇上的休憩之所。至今多旧宅园,多老旧平房,间有百年以上的国槐与红柏。 " e- D5 E5 f; c7 `2 \; ?
  成府的胡同小巷颇多,主要有:书铺胡同,赵家胡同,蒋家胡同,刘家胡同,新胡同,薛家胡同,闻家胡同,牛子胡同,喜洋胡同,杨树胡同,以及北河沿,侍卫营,成府街,大成坊,沙土窝,前吉祥,后吉祥,红葫芦,太平庵,沟沿,槐树街,枣树院,吉家庄,桑树园,前罗锅,后罗锅,柳树井。庙亦不少,有关帝庙,佑慈宫,太平庵,兴隆寺,已觉寺,广惠宫。广惠宫俗称刚秉[庙,此处有脱文]随着中关村的改建,此处将有大的变化。
( A$ W* K- B+ U9 l) ?! _$ H7 Y$ `9 t

 

- ~8 ]" I9 @8 ^

(注意,吉永庄的平房马上就要拆迁了!连最后的遗迹也快要消失了)

5 A( y* P+ @3 d- |. d8 y7 f

 

; s+ J: q) S3 F8 @

 

! Z$ {8 C3 S- s* Q C" H$ U

最后找到下面这个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55562.htm

p# I# o- G" @

 

4 n; g3 K9 [6 T7 u

聚落

) V* \) @1 `- F$ i8 S

中关村聚落发展历程

" R* S8 V! F" b

寺庙聚落

7 g: Y/ F( E% c3 a

  寺庙是宗教信仰本土化和具体化的产物.中关村寺庙兴建,以明代时期最为突出.从永乐四年(1406)开始,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到永乐十八年(1420)初步完工.是年九月,下诏改北京为京师.十九年正月,成祖朱棣驾临奉天殿受朝贺,正式迁都北京.海淀属宛平县,其位置在京城的西北部.海淀镇的"东北"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周边皆庙宇.其东南为保福寺,正德十一年(1516)建."内经厂提督僧录司左善世"鼐公驻锡於此,圆寂后建"鼐公禅师灵塔".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时铸铁钟.西南为天仙庙,权贵宦官陈慎斋路过此庙"有所栖也".见该庙颓敝,规制不广,遂捐款买地,诛茅伐石,聚材纠工,拓而新之,工起隆庆五年(1571)二月,告成于隆庆六年(1572)八月.西北为成府村,有广惠宫,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又称刚炳庙,为纪念在"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的太监刚炳而建.该寺坐西朝东,铁磬一,有"嗣教弟子郭庆元万历二十八年(1600)造"等字.南面有紫竹林,坐北朝南,殿宇3楹,还有太平庵等,均建于明代.东北为柳村,建有长春寺,铁磬一,有"敕赐瑞光寺供奉"等字,盖后人移置兹寺.还有观音庵,铁钟一,系嘉请三十九年(1560)观音庵住持宁惠,惠善铸. 明代寺庙,宫庵颇多,佛道安然相处,使这个地区成为寺庙聚落.寺庙是人,神共居的场所,外观庄严,结构幽邃,给人以神密感. 

, R# u8 L; h; I2 c: l

 

. o# @$ l9 y9 P3 |

之后又一个链接:http://bbs.hlgnet.com/info/u1_20682815/

; }/ k% f( f! K

 

8 X7 \' f/ X" u. S3 R

老中关村变迁简史

0 S% w/ l! |+ x0 e

 

2 S, c& v" r1 F2 U5 V% x

《日下旧闻考》(7)中对中关村邻村保福寺、陈府村(成府)、蓝旗营、海甸(淀)镇都有记载。海淀镇历史悠久有案可查,而成府和保福寺村也有建于明代的寺庙,成府村南头、中关村北邻的广惠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8);中关村东邻保福寺村有保福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9);蓝旗营则是清朝入关以后建成的护军营房(10)。

1 k' T- j' M( i! Q. Y

 

3 b o+ K6 Z) w1 b. {3 q Y4 }

还有另一个说法: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jywh200101018.aspx

0 c6 p0 X4 h* I7 O8 B

 

$ I |* f6 B/ v# @( i

《五石斋读书笔记》

' Y. [ y* L' S" ^
8 }8 A+ b! ^# c% s9 m
 
$ F- _+ U; S. u
摘要:
+ C: J8 V- u! |! q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世说新语》)先父五石斋之由来,试解.瑞谨记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九月 三十日星三八月二十一日晴 下午同孙先生步至清华车站而归,经过刚祖庙,额题广惠宫,庭前有碑,乾隆中,观保所撰,言庙在成府技勇营南门,肇始于雍正时,今复修之.碑阴列太监人名,日首领太监,日副首领太监,日技勇太监,凡数百人.
/ S ~% u# w8 w! r% ~
 
6 {) |0 ~3 @# c. T9 F8 `! K9 s. N% |8 o ?
 
/ G: u+ Z* c# V! h
吉永庄胡同
' Z9 I* Z* U3 a! d8 L! w
 
3 Y5 T4 ?4 _# N4 E" k
位于海淀街道办事处辖域的东北部。北起燕东园南墙,南止北京大学风洞实验室。全长50米,宽3米,沥青路面。因期望永远吉祥而得名。
  对吉永庄的记载,始见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圆明园汛“额外外委官房三处”,其中之一在“成府吉永庄”。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十三村地名》中有“吉永庄”。清末,《中营五汛辖境村镇表》上记“圆明园汛所属吉永庄”,民国年间仍称吉永庄。
  吉永庄旧门牌3号为广惠宫,俗称刚炳庙,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该庙为道观,坐西朝东,分为南北两路。北路2进,南路5进院落。广惠宫供奉碧霞元君。
  曹雪芹《红楼梦》庚辰(1760年)夹批“近闻刚炳庙,又有三教庵”,这一记载为研究曹雪芹的足迹和创作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红学家周汝昌有文:“刚炳庙坐落在今北京大学东部。”吉永庄旁有刚炳庙,说明曹雪芹对吉永庄这一带很熟悉。
2 Z* V5 h# }9 n' C s
 
! O' [ S/ n, k
(曹雪芹到底是去的八宝山的刚炳庙还是吉永庄的刚炳庙?如果是吉永庄的,那这个庙可太牛了!)
9 M8 d* ?3 m'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8 2:29:4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0:34 , Processed in 1.16199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