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66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1-3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7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2-11-26 23:55 编辑
7 S7 p2 a. D5 e: v0 d; @6 I1 b* M3 T. F* a
(13)满语词hendumbi,义为“说”、“讲”、“谈”。北京话谓“责斥”、“叱责”、“数落”、“数说”为hēnde (hen阴平,重读。de轻声)。这又是将满语动词词缀——mbi略去的一例,这个满语词的重读音节在hen。例如:“那孩子太淘气,叫他爸爸hēnde了一顿。”“孩子有错,好好跟他说,别老hēnde他。”3 Y, O, k$ F, Q: f2 x: ?
《注》hēnde,用汉字表示写作“噷嘚”。9 E) A3 }6 v2 ?) o) m; X
(14)满语词hɑlbɑ,义为“肩胛骨”。这个满语词几乎无变化地以原态进入了北京话,其音只稍有改变而已。北京话谓“肩胛骨”为hɑlebɑ, (hɑ上声,le轻声,bɑ,音平)。例如:“两个孩子扔砖头,一下儿打在我的hǎlebā上了。”“这两天着凉,hǎlebā疼。”
# M# Q) b2 \& P, x《注》hǎlebā,用汉字表示写作“哈肋巴”或写作“哈了巴”。( j- P0 J" i# _8 h" X0 G7 z7 N
(15)满语词bɑhɑmbi,义为“取得”、“得”、“捞着”。这是动词,bɑhɑ是词干。满语词bɑhɑ几乎原状地进入了北京话,说成bǎhɑ(bɑ上声,重读。hɑ轻声),其意思是“占有”、“攫取”、“捞取”、“搂取”。例如:“一共才有十几块钱,都叫他bǎhɑ去了。”“这孩子老bǎhɑ别人的玩艺儿”。2 B9 U2 b0 g( f7 v! m% H
《注》bǎhɑ,用汉字表示,写作“把哈”,这句把哈,‘哈’字的字音已演变成了‘合’字的字音——“把合”。如;现在的独生子女结婚有了孩子后,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而女方的父母往往把闺女生的孩子长期留在自己这边由他们看护着,可能是爱小孩的缘故。有些外人看不惯便会说:“人家的孩子,不让他爷爷奶奶看着,这俩口子倒好,长期“把合”着不撒手。北京方言有一句“把敛”与“把合”意思相同。(贬义), F! ?6 ^ r" r$ K# }+ _
(16)满语词ɡejihesembi,义为“搔腋下”。北京话取其词干ɡeji而说成ɡezhi(ɡe阳平,重读。zhi轻声),义仍为“搔腋下使人发痒”。例如:“这孩子老ɡézhi人。ɡézhi小弟弟,一会儿乐,一会儿又哭了。”这个词进入北京话以后,其义得到引申而扩展,ɡézhi有了“给人使坏”、“对人使阴招儿”、“阴损”之意。例如:“那小子是个坏骨头,老给人垫砖、使绊儿,专门ɡézhi人。”其所以如此扩展,是有道理的。原来搔人腋下使人痒得难受,不同于打人,打人是用“硬招儿”,搔腋下是“阴招儿”、“软招儿”、“损招儿”。由此北京话谓使阴损手段为ɡézhi人。: ?$ B7 U" M1 K3 u0 ~
《注》ɡézhi,用汉字表示写作“挌肢”。也有写作“隔肢”的。) ]1 c( ^8 a/ |( R6 d, _/ _* h) q2 W
(17)满语词leolembi,义为“说”、“谈论”、“论”、“讲”。北京话谓“说”特指“无聊冗谈”为lēle(第一个le阴平,重读,第二个le轻声)。常说“瞎lēle”。例如:“他也不管人家忙不忙,一个劲儿地在这儿瞎lēle,真讨厌。”& A2 s- g2 ~3 V) g+ O
《注》lēle,用汉字表示写作“嘞嘞”。# a0 b& n% p# Y6 U! m0 S
(18)满语词keike,义为“刻薄”。北京话谓“刻薄”、“不厚道”为keike(kei上声,重读。ke轻声)。例如;“他待人太(读tuī或teī)kěike,一点儿厚道劲儿都没有。”这个满语词原状地进入了北京话,只是依汉语规律而有了声调,读kěi。' R' }0 B4 X6 G, @5 e4 r
《注》kěikè,用汉字表示写作“尅刻”。“尅”字变读。
+ o5 [. g( G+ Z* {, F(19)满语词hɑr,义为“辣气钻鼻”。北京话谓油脂类或油炸食品放置日久而发腐臭气味为hālɑ(hɑ阴平,重读lɑ轻声)。例如:“那个油饼儿搁了三天了,都hālɑ啦。”“我不吃火腿,嫌它有hālɑ味儿。”" Y4 J& A: e. u' x8 D% A. c* l
《注》hālɑ,用汉字表示写作“哈辣”。
7 ?7 C: p2 [- \# {/ Y4 Z+ V(20)满语词mɑcimbi,义为“向外舒展”。北京话谓用手将绉褶物“舒展弄平”为mācɑ(mā阴平,重读。cɑ轻声)。例如:“洗完了衣服,趁着没干,用手mācɑ mācɑ就平了,干了以后一点儿褶子也没有。”这也是满语动词词干mɑci进入北京话的一例。% x1 O+ b5 N7 _; n, L: _
《注》mācɑ, 一词已演变为māsā,用汉字表示写作“摩挲”或“抹挲”,两个字都得变读。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作“瀎泧”。māsā一词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瀎泧,今京师语如此,音如麻沙,......手上下之言也”。; y! L, M/ S4 O
(21)满语词dɑ,义为“头目”、“首领”、“长”、“领袖”、“领导人”。例如满族人有hɑlɑ i dɑ,义为“姓长”;muhūn idɑ,义为“族长”。满族军队组织有kūwɑrɑn i dɑ,义为“营长”;ɡɑ-ɑ i dɑ,义为“翼长”等等。这个词进入北京话中,专用于贬义。例如专出坏主意的人,北京话说“坏事dɑ”;对于带头干坏事的也说“坏事dɑ”。例如:“那小子是个坏事dɑ,专出坏主意,领头儿玩儿坏。”北京话的这个dɑ读阴平。 p+ s# ?% f3 d6 G
《注》dā,用汉字表示写作“哒”
. b6 z- d& W! i2 Y; Y: c; U; \(22)满语词bɑhɑci,义为“巴不得一声”。北京话谓“就惦记着”、“就盼着”、“但愿得”、恨不能......才好”为bɑbude(bɑ阴平,重读。bude轻声)。例如:“这孩子就惦记着这个玩艺儿,bɑbude他妈说给他买,乐得都蹦起来啦。”“好容易来趟北京,早就bɑbude上长城看看,这回真去成了,可高兴啦。”' d2 T! B, g- @- D0 m: X, _6 Z
《注》bābùde,用汉字表示写作“巴不得”。巴不得一词汉语已有之,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并一干隣佑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或是巧合,或第(22)条释义有误。
6 ~* I3 o" K8 L2 j* s# u+ I(23)满语词ɑldɑtu,义为“钝缪村粗”,即粗鄙不文之意。北京话谓人“无知”、“愚昧”、“拙笨”为ɑlebɡtu(ɑ阴平,重读。lebɑ轻声。tu阴平,重读)。例如:“那个人ɑlebɑtu,怎么说也跟他讲不清道理。”“别瞧他穿章儿打扮儿人五儿人六儿似的,其实是个绣花儿枕头,内膛儿是个ɑlebɑtu。”
6 }6 _' y" N P! o《注》ālebɑtū,用汉字表示写作“阿肋巴涂”。* ?& O3 W3 }$ C; |& F
(24)满语词hɑcihiyɑmbi,义为“强劝”、“勉强”、“催逼”、“紧促”。北京话谓“极力督促”、“苛责”、“勉强”、“催逼”为hɑchi(hɑ阴平,重读。chi轻声)。满语词词尾——mbi脱落,已如前述。满语词中的h、y不发音,hɑcihiya发音为hɑciiɑ,iif二元音重叠发长音,是个重音节,于是ɑ音极轻。进入北京话里被说成hɑchi,就是这样来的。例如;“那孩子不好好儿念书,放学回家就玩儿,不做作业,他爸爸三天两头儿hɑchi他。”“好孩子自个儿知道用功,用不着让人家hɑchi。不用功的孩子,怎么hɑchi也没有用。”
o1 d! `5 V& X3 C7 q6 L《注》hāchi用汉字表示写作“呵斥”。呵字变读。
% T/ n7 ?& P1 f0 Y(25)满语词suilɑmbi,义为“劳苦”、“劳累”、“辛苦”北京话谓“非常劳苦”、“劳累至极”为suihe(sui,阴平,重读。he轻声),常说“累suīhe啦”。例如:“昨儿个那个活儿,可真把我累suīhe了。”“你别光说不练,你也干干,要不把你累suīhe了才怪呢。”满语动词构成过去时,是将词尾——mbi去掉,改接过去时词缀,hɑ、he、ho。suilɑmbi,这一动词的过去时是suīlɑhɑ。进入汉语北京话时,因lɑ不是重音节,所以脱落了。
% J7 F: A5 H" i s) j/ {《注》suīhe,用汉字表示写作“尿合”,“尿”变读suī。《土语词典》写作“尿孚”,虽然是口语,suī音后边用‘孚’字代义,不太符合表示这种疲劳过度的状态。
/ J q2 s0 ~8 F/ f& z(26)满语词sǒlonɡɡo,义为“尖”、“顶”、“山尖”。北京话谓“冒尖”、“顶尖突出”、“物出尖”为shɑolenɡ(shɑo阳平,重读。lenɡ轻声)。例如:“把书码齐了,别出个尖儿sháolenɡ着。”“你这个堆是怎么码的?sháolenɡ着个尖儿,过不了多大会儿就得倒。”- ?9 P/ T7 V# K, k2 Q6 x
《注》sháolenɡ,用汉字表示写作“勺楞”。
4 k4 X! V) g( i) A: S# g8 n8 l(27)满语词yɑnɡdumbi,义为“情托”,就是求“求情”、“求告”、“乞求”的意思。北京话谓“乞求”、“请求”为yɑnɡɡe(yɑnɡ阴平,重读。ɡe轻声)。例如:“我说了多少好话,yānɡɡe了半天,他就是不答应。”“他爱办不办,我犯不上为一点事去舍脸yānɡɡe人。”这也是以满语动词词干进入北京话的,原词的yɑnɡ是重音节。
4 ?0 H1 f" P# s《注》yānɡɡe,用汉字表示写作“央个”,现在 “ɡe”音已演变为“ɡěi”音,——“央给”。
# @0 U- S! z. J' o(28)满语词erɡelembi,义为“压派”、“强迫”、“强制”。北京话谓“强加于人”、“强迫人”、“强压人”为ele-ɡezi(e 去声,重读。le轻声。ɡe上声,重读。zi轻声)。例如;“那个卖东西的不论行市,eleɡezi的要价儿。”“本来不应该是他的,他偏要elegezi地要,不给还不干。”“人家不愿意去就算了,哪儿能eleɡezi地强逼着人去。”
! v+ x3 \/ ^% @ H* e《注》èleɡězi用汉字表示写作“恶勒噶嗞”。
9 {4 G/ U [( ?& Y! Q+ c(29)满语词bɑlɑi,义为“狂妄”、“狂”。北京话谓“狂言狂语”为xiɑzhoubɑilie(xia阴平。zhou阴平。bɑ阴平。lie上声。)这里的bāliě来自满语词bɑlɑi。xiāzhōu是汉语。这是个满汉合壁词。例如:“别信他的话,全是xiāzhōubɑliě,没一句实话。”“说话得实在,不能xiāzhōubāliě。老不说实的,往后谁还信你的话。”% S5 ?3 l( G: n/ U2 K- ]7 D
《注》xiāzhōubāliě,用汉字表示写作“瞎诌八咧”。6 n$ G1 A5 X: X
(30)满语词lete lɑtɑ 、lekde lɑkdɑ,义为“衣破下垂”。总之皆破烂不整的意思。北京话谓人“衣冠不整”、“衣服破烂”、“外貌不整”为lete(lede)lɑtɑ(le阴平,重读。te轻声。lɑ阳平,重读。tɑ轻声)。这实际是满语中这两个类似的词进入了北京话,说成lēte látɑ:lēte也可说成lēde(lē阴平,重读。de轻声)。例如:“瞧你那lēte lɑtɑ样儿。怎么出门见人。”“把衣服穿整齐了,这么lēte látɑ成什么样子,再说对人也不礼貌呀!”5 X5 @1 H- m1 t! Q
《注》lēte,用汉字表示写作“肋脦”。látɑ写作“邋遢”,邋遢一词乃是汉语。
8 T; d! ~7 t1 j3 H% @(31)满语词lɑlɑhɑ,义为“不骨立”。意思是“不挺拔”、“立不住”。北京话谓人“不振作”、“无志气”、“立不起来”为lɑlɑhɑ(lɑ阴平,重读。lɑ轻声。hɑ阴平,重读)。例如;“因为他老是那么lɑlɑhɑ,所以大伙儿瞧不起他。”“他那个人是lɑlɑhɑ,一点志气都没有,扶不起来。”4 `* }0 V+ g4 i+ H4 h" d
《注》lālɑhā用汉字表示写作“拉拉哈”。北京土话有“稀拉哈hà”一词。lālɑhā“hā”似应读作去声。
! z* n. X! M0 M/ M(32)满语词tɑihɑ,义为“长毛细狗”。如说“像长毛细狗似的”,就说tɑihɑi gese(如同长毛细狗的样子)。tɑihɑi gese略去gese,只存tɑihɑi进入北京话,说成tɑihɑi(tɑi阴平,重读。hɑi轻声)。北京话说人“丑样儿”、“人模狗样儿”、“狗像儿”,就说tɑihɑi。北京话用此语于两种场合,一是开玩笑,无贬意;另一是挖苦人(贬人)。第一种场合例如:“瞧你这身打扮儿,真tɑihɑi。”又如:“你瞧这孩子真tɑihɑi,逗得人没有不乐的。”第二种场合例如;“你瞧他装得人模狗样儿的,那tɑihɑi劲儿。”第一种场合是说人“丑样儿”,可笑,引人发笑。第二种场合是说人“造作”、“装象儿”,自以为美,反而引人作呕。) ~7 p6 U8 C; l! T; X
《注》tiāhái用汉字表示写作“胎骸”。《北京方言词典》265页此话释:(1)懈怠。(2)不体面,不光彩。
* K1 x3 E2 b6 r- C6 s(33)满语词wɑdɑn,义为“包袱皮”。这个满语词以原状进入北京话,说成wɑdɑn(wɑ去声,重读。dɑn轻声),其义相同,例如:“这么散着不好拿,拿个wɑdɑn包上吧。”早年中国传统魔术称为“戏法儿”,演魔术称为“变戏法儿”,魔术演员称为“变戏法儿的”。那时变戏法儿的一上台,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皮儿,抖着吆喝:“wɑdɑn里儿,wɑdɑn面儿,大伙看清楚了,有什么?”这时有人搭话说“什么也没有”。于是变戏法儿的把包袱皮儿铺在台面地板上,口里喊声号子,随手一揭包袱皮儿,必出现一只小白兔、一盆花儿等物,甚至是一件盛着水养着金鱼的玻璃鱼缸。老北京皆知wɑdɑn是包袱皮儿。
$ q- }" M9 L* V1 H3 F' m" s《注》wàdān用汉字表示写作“帓单”。《北京方言词典》278页写作“挖wā单”,释义相同。
: }9 t: q! n( `$ | A |
|